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第91屆奧斯卡獲獎名單中,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獎項的影片是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一部時長不足八分鐘的短片——《包寶寶》。這部短片非常特別,短片全片沒有一句對白,影片極具中國特色,片中所呈現出的中國式關係,一度在各大平臺上引發熱議。
中國歷來就有父母大過天的觀念,在很多人的眼裡,父母掌握孩子的一切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家長們對孩子擁有天然的掌控力,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然。這些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為孩子把關所有的一切,小到孩子的交友對象,孩子的喜好培養,甚至是孩子今天吃什麼;大到孩子未來的人生方向。父母事事都要插手,孩子根本沒有反駁的餘地。一旦孩子試圖反抗質疑父母為自己包辦一切的行為,得到的回應永遠都是"為你好"。一句再簡單不過的所謂"為你好",就承包了孩子的人生。各位家長不妨客觀理性地思考一下,這樣的做法是不是過於草率了呢?
家長自以為是的"為你好",卻總是讓孩子感受不到好,這份過於沉重的愛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呢?看看《包寶寶》,這部極具中國特色的奧斯卡動畫短片,或許能夠告訴你答案。
《包寶寶》:被"吞噬"的愛
《包寶寶》的主人公是一位空巢母親,這位母親每天都鬱鬱寡歡,她時常感到非常的孤獨。直到有一天,她在吃早餐的時候,正打算要吃掉一個包子時,包子突然發出了聲音,似乎是被她咬疼了。母親受到了驚嚇,連忙鬆開了筷子,被筷子夾住的小包子得到了解脫,突然變出了手腳,最終長成了一副小寶寶的樣子。看著眼前稚嫩而可愛的包寶寶,她的母愛之心立刻就被點燃了。
面對可愛的"新兒子",母親可謂是給到了在細微不致的照顧,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包媽媽把自己所有的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她幫助包寶寶洗澡,給他餵食,帶他逛街。眼看著包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包媽媽的內心感到非常的欣慰。但,事情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隨著包寶寶的逐漸成長,包寶寶和媽媽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去打太極,在媽媽身邊的包寶寶,卻被旁邊草地上小朋友踢足球的遊戲所吸引,他想要和那些小朋友一起踢足球,但是媽媽卻拒絕了包寶寶的請求,因為她覺得踢球是一項危險的運動,包寶寶可能會因此受傷。這是母子間的第一次分歧。
包寶寶的成長,不只是外貌的成長,他的心智也在慢慢的成熟,獨立。面對包寶寶的渴望獨立,包媽媽卻做不到對孩子放手,她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擔心孩子會受傷。因為不滿媽媽的控制,寶寶開始無視母親的一些想法與意見,他慢慢地有了自己的生活,面對這樣改變的寶寶,媽媽覺得非常的氣憤,卻又無可奈何。她覺得孩子翅膀硬了,連媽媽的話都不聽了。
直到有一天,包寶寶帶著媽媽覺得並不滿意的新女朋友回家了,並且,包寶寶此行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向媽媽介紹自己的女朋友,而是想要收拾行李,離開現在的家。不願接受寶寶的離開,媽媽開始阻攔,而包寶寶卻執意要走。萬般阻攔無果,媽媽最終一把抓住了寶寶,她張大了嘴巴,一口把包寶寶吃了下去。
《包寶寶》的故事內核:父母對子女過度的控制欲
影片中,媽媽一口吃調包寶寶的動作,無疑是直接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雖然沒有被自己的父母吃掉,但是父母們過強的掌控欲,在很多時候,卻是無形中滲透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悄無聲息地"吃掉了"孩子的人生。
《包寶寶》的故事內核是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不願放手的心態導致的畸形的掌控欲。他們以愛為名養育孩子,同時也在一點一點地吞噬孩子。
提到父母對孩子不願放手,很容易就會想到演員朱雨辰和他的母親的相處方式。現如今已入不惑之年的朱雨辰,在生活中卻一直受到來自母親的無微不至的照顧。打開家裡的冰箱,冰箱中有一半都是半成品的菜式,這些都是朱雨辰的母親為他提前製作的一日三餐。朱雨辰的母親每天都會早起為兒子熬製補湯,並要求兒子每天都要把這些湯湯水水喝完。如果說,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是母親無私的愛。那麼,母親對朱雨辰感情生活的過度插手,就不能用無私的愛來解釋了。朱雨辰的媽媽曾明確地表示,兒子的每一段感情生活她都知情,並且都有插手與幹涉。或許正是因為母親的幹擾,朱雨辰在他人已為人父的年紀,仍然是單身的狀態,沒有戀愛,也沒有結婚。在某次訪談中,朱雨辰講述自己對母親的感受,"她太無微不至了,讓我覺得我已經不太敢反抗她了"。
一個"不敢反抗"的孩子,相信這絕對不是父母想要培養出來的孩子。父母過於強勢的掌控欲,以愛為名吞噬孩子的人生,後果如何,相信此刻大家心裡都有數了。
父母的控制欲是育兒焦慮的體現,正確處理親子關係家長要這樣做
1.家長要打破自己對孩子不切實際的幻想
身為父母,家長一定要打破自己對孩子不切實際的幻想,孩子並不是父母生活的延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的傀儡。父母妄想自己成為孩子生活的主體,或者把孩子當作自己生活的主體,這樣的想法都是非常錯誤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孩子是這樣,家長也是這樣。即便有了孩子,家長也不應當把自己生活的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家長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平衡好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享受屬於自己的獨立時間。
2.家長要明確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獨立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至終目的,但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身為父母,家長一定要意識到自己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成長到可以獨立地生活。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培養,都是為了促進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成長絕不是家長用束縛的手段可以促進的。孩子獲得的真正意義上的成長是,當孩子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情時,孩子能夠做到鎮定自若,獨立地解決問題與事情。不要再以愛為名掌控孩子的生活了,父母吞噬的愛,只會給孩子戴上沉重的枷鎖,讓孩子無法奮力飛向自由的藍天。
3.家長需要對孩子做到的,是高質量的陪伴
親子之間構建親密關係最好的方式是家長能夠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工作之餘,陪伴孩子的方式是——在孩子做作業時,拿著手機在孩子身邊看綜藝,玩遊戲;又或者是和孩子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節目,親子雙方卻毫無交流。這樣的所謂陪伴,不如不陪。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有愛的充滿溫度的高質量陪伴。與孩子聊聊興趣愛好,聊聊最近的生活感悟,這些都是陪伴孩子更高質量的方式。另一方面,家長們一定要注意的是,高質量陪伴也不等同於無時無刻不粘在孩子的身邊。高質量的陪伴需要留白,家長要留給孩子自由獨立的空間,這樣的陪伴才是更有意義的陪伴。
我是田姐姐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