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視角看《包寶寶》:影片「吞噬」的愛,是家長控制欲的體現

2021-01-08 田姐姐聊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第91屆奧斯卡獲獎名單中,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獎項的影片是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一部時長不足八分鐘的短片——《包寶寶》。這部短片非常特別,短片全片沒有一句對白,影片極具中國特色,片中所呈現出的中國式關係,一度在各大平臺上引發熱議。

中國歷來就有父母大過天的觀念,在很多人的眼裡,父母掌握孩子的一切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家長們對孩子擁有天然的掌控力,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然。這些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為孩子把關所有的一切,小到孩子的交友對象,孩子的喜好培養,甚至是孩子今天吃什麼;大到孩子未來的人生方向。父母事事都要插手,孩子根本沒有反駁的餘地。一旦孩子試圖反抗質疑父母為自己包辦一切的行為,得到的回應永遠都是"為你好"。一句再簡單不過的所謂"為你好",就承包了孩子的人生。各位家長不妨客觀理性地思考一下,這樣的做法是不是過於草率了呢?

家長自以為是的"為你好",卻總是讓孩子感受不到好,這份過於沉重的愛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呢?看看《包寶寶》,這部極具中國特色的奧斯卡動畫短片,或許能夠告訴你答案。

《包寶寶》:被"吞噬"的愛

《包寶寶》的主人公是一位空巢母親,這位母親每天都鬱鬱寡歡,她時常感到非常的孤獨。直到有一天,她在吃早餐的時候,正打算要吃掉一個包子時,包子突然發出了聲音,似乎是被她咬疼了。母親受到了驚嚇,連忙鬆開了筷子,被筷子夾住的小包子得到了解脫,突然變出了手腳,最終長成了一副小寶寶的樣子。看著眼前稚嫩而可愛的包寶寶,她的母愛之心立刻就被點燃了。

面對可愛的"新兒子",母親可謂是給到了在細微不致的照顧,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包媽媽把自己所有的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她幫助包寶寶洗澡,給他餵食,帶他逛街。眼看著包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包媽媽的內心感到非常的欣慰。但,事情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隨著包寶寶的逐漸成長,包寶寶和媽媽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去打太極,在媽媽身邊的包寶寶,卻被旁邊草地上小朋友踢足球的遊戲所吸引,他想要和那些小朋友一起踢足球,但是媽媽卻拒絕了包寶寶的請求,因為她覺得踢球是一項危險的運動,包寶寶可能會因此受傷。這是母子間的第一次分歧。

包寶寶的成長,不只是外貌的成長,他的心智也在慢慢的成熟,獨立。面對包寶寶的渴望獨立,包媽媽卻做不到對孩子放手,她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擔心孩子會受傷。因為不滿媽媽的控制,寶寶開始無視母親的一些想法與意見,他慢慢地有了自己的生活,面對這樣改變的寶寶,媽媽覺得非常的氣憤,卻又無可奈何。她覺得孩子翅膀硬了,連媽媽的話都不聽了。

直到有一天,包寶寶帶著媽媽覺得並不滿意的新女朋友回家了,並且,包寶寶此行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向媽媽介紹自己的女朋友,而是想要收拾行李,離開現在的家。不願接受寶寶的離開,媽媽開始阻攔,而包寶寶卻執意要走。萬般阻攔無果,媽媽最終一把抓住了寶寶,她張大了嘴巴,一口把包寶寶吃了下去。

《包寶寶》的故事內核:父母對子女過度的控制欲

影片中,媽媽一口吃調包寶寶的動作,無疑是直接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雖然沒有被自己的父母吃掉,但是父母們過強的掌控欲,在很多時候,卻是無形中滲透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悄無聲息地"吃掉了"孩子的人生。

《包寶寶》的故事內核是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不願放手的心態導致的畸形的掌控欲。他們以愛為名養育孩子,同時也在一點一點地吞噬孩子。

提到父母對孩子不願放手,很容易就會想到演員朱雨辰和他的母親的相處方式。現如今已入不惑之年的朱雨辰,在生活中卻一直受到來自母親的無微不至的照顧。打開家裡的冰箱,冰箱中有一半都是半成品的菜式,這些都是朱雨辰的母親為他提前製作的一日三餐。朱雨辰的母親每天都會早起為兒子熬製補湯,並要求兒子每天都要把這些湯湯水水喝完。如果說,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是母親無私的愛。那麼,母親對朱雨辰感情生活的過度插手,就不能用無私的愛來解釋了。朱雨辰的媽媽曾明確地表示,兒子的每一段感情生活她都知情,並且都有插手與幹涉。或許正是因為母親的幹擾,朱雨辰在他人已為人父的年紀,仍然是單身的狀態,沒有戀愛,也沒有結婚。在某次訪談中,朱雨辰講述自己對母親的感受,"她太無微不至了,讓我覺得我已經不太敢反抗她了"。

一個"不敢反抗"的孩子,相信這絕對不是父母想要培養出來的孩子。父母過於強勢的掌控欲,以愛為名吞噬孩子的人生,後果如何,相信此刻大家心裡都有數了。

父母的控制欲是育兒焦慮的體現,正確處理親子關係家長要這樣做

1.家長要打破自己對孩子不切實際的幻想

身為父母,家長一定要打破自己對孩子不切實際的幻想,孩子並不是父母生活的延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的傀儡。父母妄想自己成為孩子生活的主體,或者把孩子當作自己生活的主體,這樣的想法都是非常錯誤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孩子是這樣,家長也是這樣。即便有了孩子,家長也不應當把自己生活的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家長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平衡好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享受屬於自己的獨立時間。

2.家長要明確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獨立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至終目的,但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身為父母,家長一定要意識到自己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成長到可以獨立地生活。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培養,都是為了促進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成長絕不是家長用束縛的手段可以促進的。孩子獲得的真正意義上的成長是,當孩子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情時,孩子能夠做到鎮定自若,獨立地解決問題與事情。不要再以愛為名掌控孩子的生活了,父母吞噬的愛,只會給孩子戴上沉重的枷鎖,讓孩子無法奮力飛向自由的藍天。

3.家長需要對孩子做到的,是高質量的陪伴

親子之間構建親密關係最好的方式是家長能夠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工作之餘,陪伴孩子的方式是——在孩子做作業時,拿著手機在孩子身邊看綜藝,玩遊戲;又或者是和孩子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節目,親子雙方卻毫無交流。這樣的所謂陪伴,不如不陪。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有愛的充滿溫度的高質量陪伴。與孩子聊聊興趣愛好,聊聊最近的生活感悟,這些都是陪伴孩子更高質量的方式。另一方面,家長們一定要注意的是,高質量陪伴也不等同於無時無刻不粘在孩子的身邊。高質量的陪伴需要留白,家長要留給孩子自由獨立的空間,這樣的陪伴才是更有意義的陪伴。

我是田姐姐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看了寶寶的「視角」才明白
    但寶寶卻不太喜歡這樣的抱法,甚至會用「大哭」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那麼寶寶為什麼更喜歡「豎抱」呢?為什麼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舒舒自從懷孕後就看了很多育兒知識,她發現很多專家都不建議過早的豎抱寶寶,孩子出生後她也都是儘量橫抱寶寶。
  • 隨筆丨《包寶寶》奪奧斯卡的驚豔
    多數美國媒體報導華裔女導演石之予作品《包寶寶》奪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都把包子譯成泛指用麵皮包餡的食品dumpling,而這個可以泛指世界各國此類麵食的英文詞,在中文裡經常被直接譯成餃子。食品翻譯上的困難,令人聯想到東西方文化互動中的很多相似情形。2月24日,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包寶寶》的導演石之予(右)展示獎盃。
  • 看似懵懂無知的寶寶,從出生起就暗藏「小心機」,「求生欲」滿滿
    家長別看寶寶懵懂無知,其實,他們也是"暗藏小心機",讓父母對寶寶欲罷不能,寶寶的求生欲,能給滿分。 育兒提醒 寶寶這時候的抓握力氣是比較大的,家長千萬不要為了甩開寶寶,或者為了擺出某種造型,而去使勁"掰"寶寶的手指
  • 孩子進入「肛欲期」會出現三個信號,家長先別罵,正確應對很重要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寶寶沒上幼兒園之前,還一切正常,文明又衛生,怎麼去幼兒園了反而變得「不愛乾淨」了呢?不少家長已經發現,孩子不僅是在沒有意識,娃娃的時候容易尿褲子,去了幼兒園也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愛衛生。是因為「肛欲期」來臨了。
  • 寶寶總愛搖頭晃腦?可能跟這9種原因有關,後面5種值得家長注意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很多媽媽都會發現寶寶的動作能力越來越強的,但是偶爾的,也會看到比較讓人擔心的一幕,比如愛搖頭晃腦,明明沒有DJ,怎麼就能這麼嗨呢,是不是哪裡有問題?很多細心的媽媽也可能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段時間會搖一下,有段時間又不會,那麼寶寶搖頭都是怎麼回事呢?
  • 寶寶的3種「怪癖」,是「天生」智商高的表現,家長不要扼殺
    3)愛拆東西還有一類寶寶和圓圓的兒子一樣,喜歡拆東西,其實這也是寶寶高智商的表現。根據研究發現,孩子手部運動和大腦發育息息相關,手部運動越是精細,大腦中神經細胞連接就越緊密,寶寶也越聰明。拆東西用到的手部動作,可以說非常精細了,而且寶寶能拆東西就證明他的求知慾很強,能想到了解事物的內部結構,這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 孩子有3個「怪癖」,說明進入了肛欲期,家長再生氣也要忍為上策
    有的寶寶甚至會給自己的「便便」起名字,在他們眼裡這些都是他的所有物,他們並不會感覺到髒或不適。如何正確處理寶寶「肛欲期」?如果你家孩子有3個「怪癖」,說明他們進入了肛欲期,家長再生氣也要「忍」為上策。△ 帶孩子正確認識肛欲期當孩子進入肛欲期後,家長千萬不要用打罵的方法,來讓孩子「改正」。幼兒專家表示:如果在肛欲期對寶寶過分壓制,會讓孩子形成「肛門人格」。
  • 寶寶愛舔手是怎麼了?育兒專家答疑匯總
    Q4如何幫助寶寶度過口欲期(心兒媽媽-2016.10.7:我女兒總是拿到什麼東西都放嘴裡,沒有拿東西就把手放嘴裡,為什麼呢?)A4專家回答:寶寶在3個月左右進入口欲期,但大多數寶寶在7個月左右用嘴感受事物的情況會慢慢減少,2歲後這種行為就會逐漸消退。
  • 寶寶「肛欲期」,3個怪癖太難搞,處理不當恐給孩子留陰影
    肛欲期並不是寶寶生病了,而是幼兒發育的正常階段,就寶寶的口欲期用嘴「探索世界」一樣,肛欲期也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如果你家孩子有3個「怪癖」,說明他們進入了肛欲期,家長再生氣也要「忍」為上策。 △ 帶孩子正確認識肛欲期 當孩子進入肛欲期後,家長千萬不要用打罵的方法,來讓孩子「改正」。幼兒專家表示:如果在肛欲期對寶寶過分壓制,會讓孩子形成「肛門人格」。
  • 寶寶什麼時候不用包尿布?媽媽趕快看
    寶寶何時可以不用包尿布?想必是每位家長都很關心的問題,除了尿布錢貴松松之外,也代表著孩子長大了,學會可以控制排尿,尤其是晚上睡覺,也能夠不包尿布,就更棒了;醫師則是強調,孩子學會控制排尿,得要順其自然,神經發育好了,就會控制排尿。
  • 給寶寶洗澡時,如果發現寶寶身體這個地方突出,家長要留心一些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於新手爸媽來說,育兒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畢竟父母們不是兒科醫生,孩子身上有的時候一些不起眼的變化,一些比較粗心的家長就經常的忽略掉,有的父母也與之相反,過於緊張孩子,孩子有一點異樣都被嚇了半死,前幾天新手媽媽小敏,在給孩子洗澡的時候
  • 3歲寶寶突然大便拉在褲子裡,「肛欲期」引尷尬,千萬別責怪孩子
    在家裡,在學校,可能家長老師也都習慣了,但如果你帶著孩子出門玩呢?突然之間,眾目睽睽之下一股屎臭味開始彌散,作為媽媽你應該如何處理?「雖說不丟人,但難免有些尷尬」!一個有3歲孩子的媽媽是這樣說的。不過尷尬歸尷尬總是要處理的。給各位寶媽一點建議。1、儲備完善。
  • 寶寶肚臍鼓個包出來是怎麼回事?
    5、有條件的媽媽們可以自己縫製一條帶有鬆緊可調的腰帶,備一個棉花包,利用物理作用,將臍疝包壓回腹腔,這樣更有助於更快恢復。也可購買專業的臍疝帶。6、臍疝並不會對寶寶發育造成影響,一般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腸管也不會被鼓破,一般無須治療。1歲以內一般都會自愈,如果1歲後還沒有好的話,醫生的建議等寶寶2歲以後用手術治療。
  • 兩歲寶寶不說話,家長很著急,原因就在家長身上
    2021-01-04 14:59:14 來源: 聽夢說育兒 舉報
  • 寶寶到底是包尿布還是穿紙尿褲?看這
    可如果家長沒有正確護理,有可能加重症狀,發生表皮脫落或糜爛,重者發生膿胞、潰瘍、發熱。寶寶也會因為局部的皮膚疼痛而煩躁、哭鬧、睡臥不安。除非每一次尿溼後家長都立刻能感知,並即刻更換,不然寶寶的嬌嫩的小屁股就會一直處在溼尿布包裹的潮溼狀態。紙尿褲:寶寶排洩的尿尿會通過緊貼PP的吸水無紡布,經由導流層將尿液迅速擴散,以讓吸收芯層的高分子吸溼材料均勻吸收,它們不僅有很大的吸水功能,而且可以迅速牢牢地鎖住水分,以此保證屁屁在一段時間內都能保持乾爽。
  • 《千與千尋》:影片透露出的三個育兒問題,你看懂了嗎?
    為啥看了那麼多育兒書還是教不好孩子?如果對於這道育兒題還沒有思路的爸爸媽媽,不妨抽出時間看一看《千與千尋》這部動畫,絕對會從中尋到滿意的答案。作為暑假必看的經典動畫,千尋這個小女孩不僅牢牢抓住了孩子們的心,也讓無數成年人動容!一次普通的搬家旅途,因父母貪吃變成豬而引發的一系列奇幻經歷,千尋被趕出羽翼,默默地又很堅韌的成長,最後驚豔了所有人,成功救贖了自我和父母!
  • 寶寶樹特約首席育兒專家崔玉濤直播預告:寶寶溼疹一定是過敏引起的...
    近日,知名兒科專家、寶寶樹特約首席育兒專家崔玉濤,在國內頭部母嬰網際網路社區平臺寶寶樹,發布直播預告:12月29日,寶寶樹直播間,寶寶溼疹如何預防和護理?這是崔玉濤近日在寶寶樹開展的第二場直播。12月15日,崔玉濤在寶寶樹直播間進行了長達1小時的直播首秀,就「兒童呼吸道過敏」為年輕家長們答疑解惑,相關提問多達數千個,近50萬年輕家長在線參與,全場收穫點讚超百萬。眾所周知,溼疹是困擾寶寶肌膚健康的常見難題,時入冬季,天氣乾燥,難以治療又極易反覆的溼疹再次家長們頭疼不已。想要做好溼疹的防護,需要家長們掌握包括地域氣候、生活習慣和餵養方式等育兒知識。
  • 從孩子出生到成長,《包寶寶》裡4個階段,解析父母「分離焦慮」
    《包寶寶》是一部動畫片,榮獲過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雖然看似題材非常詼諧幽默,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卻折射出我國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分離焦慮更是值得所有家長深思。影片中的主人公是包寶寶和他的媽媽,這位母親其實有自己的兒子,但是平時兒子因為上學經常不在身邊,再加上丈夫也是早出晚歸,所以她的內心是非常孤獨的。
  • 寶寶總是眨眼睛,家長要當心,有可能是這三個原因造成的!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姐姐跟我視頻,說她家孩子最近總是眨眼睛,去看了看也沒啥事,就是給開了瓶眼藥水。據她分析,應該是最近看電視看手機多的緣故,得控制一下了。
  • 幼兒園號召孩子「捐包」,寶媽欲哭無淚:我新買的LV真皮包沒了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最近,一位三十歲的寶媽在社交平臺感慨道自己新買的Lv真皮包沒了,引發網友的好奇,紛紛詢問原因,寶媽解釋道,自家兒子正在上幼兒園,前兩天,幼兒園舉辦捐贈活動,由於自己不在家,便讓兒子的奶奶幫忙挑選一個家裡不常用的東西給孩子去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