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吃貓地下產業鏈:貓販子每天可收千餘只貓

2020-12-04 環球網

揭秘遍布全國的吃貓地下產業鏈

糧、肉的投入產出比例,決定了幾千年來,貓一直沒有成為經濟動物被利用,其根本是沒有人能夠從中獲利。

因此,所有戶外的貓都成為他們的目標———貓販做的是無本買賣。

暴利之下,是捉貓、收貓、運貓、販貓、吃貓,等等這一系列利益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監管,甚甚至可以說是處於監管的真空地帶。

而吃貓產業鏈的背後,凸顯的則是食品安全法與動物保護法的尷尬。更為尷尬的是,我國至今沒有對食用貓肉、狗肉出出臺相關的檢疫標準,而貓肉卻早已成為食客們大快朵頤的食材

法治周末記者 溫泉 發自上海

8月6日凌晨1時15分,上海市瞿溪路東口樹叢中。一束手電筒的燈光亮起,被光芒籠罩的一隻白色小貓還沒來得及搞清突如其來的光亮中藏著什麼名堂,便被收入網中,難以掙脫。

前後幾秒,捉貓成功。

由此,一條收貓、運貓、賣貓、買貓、吃貓的完整產業鏈條漸次展開。

《法治周末》記者調查發現,這是一條遍布全國、南北合作、組織嚴密的吃貓產業鏈。

鏈條的終端,除了傳說中的「水煮活貓」、「龍虎鬥」,還有相當部分的貓肉被當做兔肉端上了餐桌。

8月6日零時45分至5時

捉貓人的「貓舞」

夜,上海。

黃浦江兩岸五光十色的耀眼霓虹,許多都已熄滅,大多數人都已進入夢鄉。然而,就在他們熟睡的時候,另外一場「戰爭」正在拉開帷幕。

8月6日零時45分至5時,《法治周末》暗訪記者隨捉貓人,親眼目睹了其捉貓的全過程。

零時45分,來自武漢的大李和來自安徽的小張,騎著兩輛舊自行車,自豫園附近光啟路出發,沿復興東路向西南方向行進。

這是他們的裝備———二人各拿一隻手電筒,車筐中放著蛇皮袋,車上別著捕貓網,後座上掛著誘貓籠。

胡同裡,一隻在街邊行走的小貓進入了大李的視線。大李將自行車向前騎了一小段後停下,小張馬上會意。

小貓的前方,停著一輛轎車。大李將網拿在身後走向車頭,小張從貓身後靠近。察覺到動靜,小貓迅速竄至車下。這時,小張從車旁大踏步跑過,3秒鐘,小貓落入在車頭方向等待的大李的網中。大李將網懸空旋轉了幾周,網口鎖緊。

捉貓人首戰告捷。

捉貓的「學問」不止於此。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大境中學門口,《法治周末》記者驚訝地目睹了捉貓人的一段「貓舞」。

在大境中學門口,樹叢中的小貓被發現。記者以為大李、小張二人會重複先前的策略,沒想到,小張開始對著小貓,用手臂來回交叉做著各種姿勢,腳底搓著地板,儼然一套舞蹈動作。記者還沒看清楚名堂,小貓便落入大李的網中。

後經《法治周末》記者詢問,小張得意地介紹,這段「貓舞」是他受「貓王」麥可·傑克遜舞蹈的啟發自創的。「手舞」是為了吸引小貓的注意力,腳底弄出聲音是為了掩蓋在小貓身後靠近的大李的聲音。這樣,大李就能迅速將其捕獲。

捉貓還有一樣工具,就是誘貓籠———一個鐵籠子裡吊著一隻活麻雀。

發現貓後,大李將籠子放在離貓不遠的地方,撥動麻雀翅膀下的皮膚,麻雀發出叫聲,大李遠離貓籠等候。沒過一分鐘,貓便落入圈套。進入籠中吃麻雀時,籠子的門立即合上。

二人告訴記者,這些方法也並非通用,捉貓人各自有一套方法。

4個多小時的時間,暗訪記者隨捉貓人幾乎轉遍了西南方向陸家浜路和肇家浜路以南、漕溪北路以東、中山南二路以北、斜土路沿線的住宅小區。

這些小區無一例外都有守門人或者守望崗,但是,捉貓人在小區裡來去自由,如入無人之地。守門人或在睡覺,即使醒著,也都對深夜騎自行車進入小區的二人視而不見。一位收垃圾的老太太甚至為大李、小張指路:「去那邊抓,那邊貓多!」

其中有一次,捉貓地點就在夜晚巡邏的警車旁邊,但捉貓人安然捉貓,然後離去,並未受到任何阻撓甚至詢問。

記者問大李:「你們不怕警察嗎?」大李笑笑說,「警察看見了也沒事,最多讓把捉的貓放了。大多也就問問,說兩句。」

將近5時,大李、小張二人準備收工。這晚他們收穫了20多隻貓。

4個多小時中,為了減輕重量,他們曾經分3次將貓藏於路邊樹叢中。之後沿路返回取貓時,有一個藏貓點二人差點沒想起來,且二人又順路抓了幾隻。這些貓被分裝在9個蛇皮袋中。

3斤以下的小貓,大李、小張二人一般都不捉,捉到也會放掉。

小張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有些懷孕的貓身體比較弱,蛇皮袋中氧氣少,早上回來的時候發現有的貓已經死掉。

大李、小張二人這天的收穫並不算多。兩人津津樂道的是前兩天,一晚上抓了34隻,最多的時候,大李曾經一個人一晚上抓了20隻左右。

他們說這並不算多,同行中有一些人是騎摩託車捉的,他們跑得更遠、捉得更多。騎自行車的話,每人每天平均也就捉10隻左右,騎摩託車捉的數量要翻番。

大李儼然就是一個上海的活地圖。他告訴記者,捉貓的難點就在於對路的熟悉程度,上海市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路他都非常熟悉。市區的貓算少的,相比較而言,郊區的貓更多、更好捉,路也相對簡單。

8月6日5時30分左右

「這樣的收貓點不知有多少」

5時30分左右,《法治周末》暗訪記者隨捉貓人返回其住處———光啟路148弄。大李500元租了一間七八平方米的房子,小張住老闆的房子,不用付房租。同住於此的還有另外兩個同行。

大李、小張二人的老闆便是上海大名鼎鼎的貓販———張振安。

張振安的家亦在弄堂深處的二層小閣樓上。

光啟路緊鄰上海城隍廟和豫園附近的繁華商業區,許多國際國內名牌、老字號都聚集於此。

沿商業區街道向南走,就到了148弄。這裡沿街都是小吃店、小賣鋪、水果店等,雖與商業區相鄰,但是這裡的消費水平顯然要低幾個檔次。

弄堂裡的人們陸續起床了,路上漸漸有了行人。

衝涼過後,大李、小張和另外兩個同行一起,將晚上捉來的貓放進3個扁平狀的用竹釘的貓籠裡,一個籠子可以放20隻貓。

弄堂口是一條狹長的通道,將弄堂的大門關上,便形成了將貓從蛇皮袋倒騰到竹籠裡的絕好空間和屏障。

竹籠的一角有一個缺口,蛇皮袋口對準缺口,袋裡的貓便被放到籠子中。放夠20隻貓後,竹籠的缺口用相同大小的竹條釘成的「補丁」蓋上,之後釘幾個釘子,貓就無法逃脫了。

在裝貓的過程中,還是有兩隻小貓從袋子裡逃脫,從門縫奪命而逃。「像這樣逃走的貓,我們就很難再捉住了。」

6時30分,一輛牌號為滬EC9466的江淮JAC康玲貨車開到光啟路148弄門口,捉貓人將3籠貓抬上貨車車鬥運走,老闆娘在一旁記帳。

大李告訴記者,每隻貓老闆付給他們14元。

光啟路148弄只是一個收貓點,在上海「這樣的收貓點不知有多少」。

到下一個凌晨之前,大李、小張二人要把昨晚的覺補回來,然後起來打打牌,又該出工了。

8月7日夜,光啟路148弄。

元老級貓販張振安

大李告訴記者,捉來的貓先是被幾個中老闆收購,然後再加四五元錢賣給大老闆,大老闆統一賣給廣東。之前上海一共有4個比較大的貓販,後來都被老闆張振安「統一」了。

8月7日晚,記者來到張振安位於弄堂深處二層閣樓的家中。這是一間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可以看出其生活要比捉貓人殷實一些。

張振安對自己的生意顯然非常自信。他告訴記者,自己做貓生意有30年了,手下有40人到50人。他強調:「全上海四五十個。」張振安稱,全國的同行,60%到70%的人他都認識。並得意地說:「全國啊!不容易!」

《法治周末》記者以談生意為由,提出「買」張振安的貨。但張振安對這筆生意並不十分熱衷。他告訴記者,他收的包括浙江、江蘇等地的貓大多賣到廣東,這種生意往來是長期的。廣東的貨不能少,他不會為了一時的一兩筆比較好的生意而得罪了「廣東的朋友」。大李曾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廣東有兩個比較大的老闆麥吉(音)和阿中(音),常年買貓。

「現在是淡季,按平均每人能抓10隻貓來算,每天能有400到500隻貓,大概兩天發一車。」張振安介紹,高峰的時候一天能有1200隻,這些貓被分裝在60個籠子裡,用大型貨車運往廣東。

這樣的生意非常穩定,可以說是「旱澇保收」。

據張振安講,做貓生意利潤浮動比較大。比如,連著下好幾天雨,就很難捉到貓,貓的價格一下就上去了。現在是淡季,貓的價格就比較低,沒人要貓的話就賠了。

「廣東有幾個老闆都是放好幾萬元的定金在我這裡的。」張振安說。這樣一來,廣東那邊能夠保證價格低的時候不會給得太低,價格高的時候他也不會抬得太高。

但是,張振安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如果價格能上去,他可以從別的地方調,「只要有價格,要多少有多少」。

有貓友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張振安自1982年開始捉貓,是這一行當裡的元老級人物。張振安也對自己在行業裡的地位非常得意,「打官司我第一個,上電視我第一個」。

在張振安眼裡,動物保護主義者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有些傻。

上海的很多公園和住宅區裡,都有一些阿姨在餵貓,甚至自己捨不得吃給貓吃。張振安覺得,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替自己養貓。

張振安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廣東的貓不光來自上海,但「上海的貨是最好的」。因為上海人的生活質量比其他地方高,很多人餵貓,貓吃的食物也比較好。因此,上海的貓看起來小,但是肉多。「不像蘇北的貓,看起來大,沒東西。」而且上海貓的皮毛也亮。

「上海人口多,老房子也多。老房裡有老鼠,上海人又愛養貓。所以上海的貓是抓不完的。」張振安說,「像蘇州、無錫,我派一幫人過去,一個星期就抓完了。」

暗訪記者表示「想要貓肉的貨」。張振安說要算下成本,如果自己不能做的話,可以「介紹江蘇的兩個朋友」。

張振安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現在是淡季,上海沒有殺貓的,吃貓的旺季是天冷的時候,在9月份以後。但是江蘇可以加工。

談起貓生意,張振安絲毫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與販賣其他任何器物沒有什麼不同。記者注意到,張振安的家裡養了一隻博美寵物狗,其妻將狗視同寶貝。

每天少則能捉四五百隻貓,多則千餘只貓,這麼多的貓從何而來?據記者調查發現,上海的老房子老鼠多,所以上海人養貓多;其次,貓的繁殖能力強,主人養不了那麼多往往會丟棄;近年來上海的老房子多被拆遷,許多人便不養貓了;此外,上海有很多人在餵養流浪貓,使其存活較為容易。

貓販聲稱抓的都是流浪貓,但是據《法治周末》記者調查來看,未必都是這樣。因為捉貓的地點主要在住宅小區裡,只要是在街上溜達的貓,他們就抓。經常有人丟了貓之後去找貓販子找回來的。

相關焦點

  • 揭秘販貓暴利產業鏈:貓販子月盈利有近十萬元
    東方網7月11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昨天,一輛從上海開往蘇州的運貓車被兩位志願者攔截後報警,車上的300餘只貓貓暫時由蘇州市動物保護協會接手。業內人士揭開了一條觸目驚心的產業鏈:供貓商一個月能有近10萬元的盈利,就連抓貓工的月收入也都高達萬元。法律界人士則表示:志願者攔截販貓車的做法非常不安全。
  • 貓販子販賣500隻貓被抓
    16日上午,在南京鼓樓區的煤炭港6號,有20多位愛貓人士聚在這裡,原來是有丟貓人士守在這裡已經三天三夜,終於確定這是一處藏貓窩點,待16號早晨,當貓籠出現時就有人報警。接到舉報後,公安和城管一舉搗毀了這個藏貓窩點,貓販子則被帶回了派出所,而藏匿貓的木房違建則被城管拆除。
  • 業內人士揭開販貓暴利產業鏈:貓販子月盈利十萬
    7月10日,一輛從上海開往蘇州的運貓車被兩位志願者攔截後報警,車上的300餘只貓貓暫時由蘇州市動物保護協會接手。業內人士揭開了一條觸目驚心的產業鏈:供貓商一個月能有近10萬元的盈利,就連抓貓工的月收入也都高達萬元。法律界人士則表示:志願者攔截販貓車的做法非常不安全。
  • 貓叫悽涼此起彼伏 志願者一天一夜解救680隻貓
    去年8月31日,本報曾報導了《攔截:為了上千隻貓咪》新聞,類似的一幕再度在嘉興上演。與上次不了了之不同的是,經過志願者的堅持和努力,昨天,600多隻小貓被解救。「聽貓販子說,車上一共有680隻貓。」現場一名高速交警說。  為了這一車貓,上海的劉女士(化名)等人與數十名護貓人不知費了多少精力。他們先跟蹤抓貓的人,與收貓的貓販子周旋。18日凌晨,這些護貓人在上海農村某地得知貓要被緊急轉運到廣東,就火速趕往嘉興進行攔截,最終當天夜裡在滬杭高速公路杭州方向嘉興服務區攔下了這一車貓。
  • 貓販子養成記,不看後悔一個億
    提到貓販子大家可能覺得這個行業很殘忍,喜歡貓的小夥伴們討厭,做貓舍的人反感,簡直是眾矢之的呀。不過貓販子幹好啦是真的賺錢呀。養成記一:一個貓販子剛開始可能並不是一個貓販子,他就是一個繁育人,想靠繁育賺錢的,但是幹時間久啦就發現,養貓真的好累呀,生病啦還要照顧,平常還要鏟屎,收拾貓,洗澡,拍照,錄視頻,取貓,送貓,賣貓,還要接生,學習。
  • 記者暗訪揭秘廣東「水煮活貓」製作全過程(圖)
    原標題:記者暗訪揭秘廣東「水煮活貓」製作全過程(圖) 揭秘廣東「水煮活貓」製作全過程 揭秘廣東「水煮活貓」製作全過程 新快報記者 紀許光 廣州西郊增槎路兩側是廣州乃至整個廣東省最大的家畜和禽類批發市場的聚集地
  • 販貓成暴利產業鏈 高速攔車有待商榷
    昨天一早,記者接到讀者爆料,稱一輛從上海開往蘇州的運貓車被兩位志願者在蘇州相城區高速公路收費口攔截。兩位志願者用私家車逼停貓車後報警,最後貓咪成功獲救。據蘇州市元和派出所透露,三百餘只貓暫時由蘇州市動物保護協會出面接手。  那麼貓販子販貓的行為為何屢禁不止呢?業內人士揭開了一條觸目驚心的黑色產業鏈。
  • 貓販子小區逮貓被發現 自稱將貓肉賣給人吃
    逮貓者(左圖右二)接受警察調查,在其車中發現鐵籠及被偷小貓(右圖)。近日,倆逮貓者被拘留。讀者供圖  逮貓者(左圖右二)接受警察調查,在其車中發現鐵籠及被偷小貓(右圖)。近日,倆逮貓者被拘留。
  • 上海貓友和八百隻貓的三地拯救 不拋棄不放棄
    懷孕的母貓因為顛簸而早產,血乎乎的小貓從籠縫裡滾出來……  30位貓友的不拋棄不放棄  上海貓友小賴收到的信息顯示,2009年8月5日下午,在嘉興滬杭高速王店出口處發現有兩車共2000多隻貓咪。  據以往的經驗,這些貓中有被偷的家貓、也有流浪貓,分別是貓販子從上海及周邊地區低價「收」來的。
  • 朋友想買布偶貓,貓販子報價500,五菱宏光的錢就能買到法拉利
    最近朋友想買布偶貓,給我看她加的一個貓販子發的朋友圈,她心動了,想買讓我給她選一隻,我看了貓販子頻繁發布出售信息,著實為朋友捏一把汗,鋪天蓋地的信息,最便宜的居然只要500塊。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買了便宜病貓的同事,我必須要說幾句了。
  • 揭秘長江水產地下產業鏈:浙江魚販僱人到上海崇明抓跳跳魚
    揭秘長江水產地下產業鏈:浙江魚販僱人到上海崇明抓跳跳魚2020-11-04 13: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上觀新聞        瀏覽量: 1125 次 我要評論 記者從上海警方獲悉,近期接連破獲多起非法捕撈案,這些案件中非法捕撈者經常使用「電捕魚」「絕戶網」等惡劣手段作案,背後更暗藏一條條集成捕撈、運輸、銷售的非法產業鏈。
  • 「貓販子」眼裡,比較容易「上當受騙」的三種鏟屎官!
    當然寵物行業也不例外,「貓販子」就是心術不正、居心叵測的人。最近,大堯逛貼吧逛論壇,看到很多網友發帖子曝光騙子,講述自己的真實買賣經歷:有想買母貓,結果空運過來公貓的;有想買品種貓,結果空運來流浪土貓的;有賣家稱非常健康,但空運來全身都是毛病的貓;也有想買貓,結果被騙錢拉黑的人;甚至還有運來「星期貓」的,而且比例還很大。
  • 貓販成立捕貓別動隊 活貓打包銷到廣東餐館[圖]
    待屠的貓慘叫連連   不說你不知道,許多人家頻頻失蹤的家貓,也許正通過這支「捕貓別動隊」,源源不斷地進入廣東的酒樓賓館,成了餐桌上的「龍虎鳳」。   偷、銷家貓儼然已成為一種「產業」,僅莆田平均每天就有100多隻家貓被偷!   一名曾經涉足其中,自稱小楊的莆田貓販向記者抖露偷銷黑幕。
  • 揭秘瀋陽寵物貓產業鏈:有人年賺百萬
    通過網際網路收貓、賣貓,悄悄選取居民小區一樓的普通民宅作為貓舍,既不同於傳統的寵物店,又不屬於有營業執照的寵物醫院,這裡安放著數十個甚至近百個籠子,每個籠子都是一隻寵物貓的「家」。8月30日,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通過調查採訪,了解到了遊走於法律邊緣的瀋陽地下寵物貓飼養產業鏈。
  • 流浪貓皮製"虎皮"大衣 貓販自曝"販運殺剝"銷售鏈
    在一個專做「貓生意」的朋友介紹下,他發現將活貓整車地運送、販賣到廣東,能夠賺大錢。「我成貓販子,就再也不用風裡雨裡辛苦了,從此可以穩坐釣魚臺等著別人送貓來了。」他說:「我一車就能收幾十籠,每籠20隻,這裡面的利潤只有我心裡明白———販一車能賺上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在那一年年初,他租了一個偏僻的弄堂,繼續收購抓貓人的貓,第一次就收了6000多隻。
  • 想買一隻貓,卻被寵物店、貓舍、貓販子、代理和後院貓搞混亂了?
    很多新手鏟屎官想要養貓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可能是買什麼品種的貓,接著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去哪兒買?一般來說不管是大規模還是小規模的寵物店,他們的貓基本上都是來自其他途徑引進的,也有少部分寵物店的貓是老闆自己繁育的。也就是說,寵物店的貓其實也很有可能來源於後院貓、貓販子。正規的寵物店會把引進來的貓咪統一進行打理,然後再進行售賣,價格因為各方面的成本也是略高的。
  • 想買到好貓,又怕遇上貓販子,應該如何挑選貓舍?
    想買到好貓,又怕遇上貓販子,應該如何挑選貓舍?其實我很提倡領養代替購買,不論是否品種貓。當然品種貓大多是要購買的,除非有朋友家養的貓下了小貓。正規的貓舍一般清理得還是挺乾淨的,不過有味道不太能避免,畢竟一屋子貓。而且比較有秩序,一般貓咪各自或者幼貓兩三個一隻籠子。品種貓在飼養上相對來說比較講究,可觀察一下食盒和砂盆的清理情況。大多講究的貓舍是每天清理的。如果你事先做了許多養貓的功課,也可跟店主交流一下,看看他對於飼養貓咪是否非常了解和精心。正規貓舍主人是可以通過這些細節和交流看出來的。
  • 科學家:貓每天只需要吃一頓就可以了
    你每天讓貓吃多少?兩餐?三餐?還是把放的自動餵食機,讓貓自己去吃?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只飽餐一頓的貓更容易滿足、需求的食物更少、更健康。這項研究是由加拿大安大略省圭爾夫大學動物營養專家的最新發現。研究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上。
  • 科學家:貓每天只需要吃一頓就可以了
    你每天讓貓吃多少?兩餐?三餐?還是把放的自動餵食機,讓貓自己去吃? 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只飽餐一頓的貓更容易滿足、需求的食物更少、更健康。 這項研究是由加拿大安大略省圭爾夫大學動物營養專家的最新發現。研究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上。
  • 南京又見運貓車!700隻貓被非法運輸,不少貓被擠壓致死!
    一些不法商販便開始捕捉流浪貓進行販賣,但是由於流浪貓管控越來越嚴格,不少的商販開始偷盜有主的貓進行非法販賣。近日,在南京又發現一輛運貓車,動物保護志願者在寧連高速公路上又攔截一輛滿載貓咪的大貨車。這次被非法運輸的貓咪有將近700隻,有不少的貓咪因為籠子空間太小,在運輸的過程中被擠壓致死。距離上次攔截一輛運貓車僅僅才過了一個多月,又在南京攔截到一輛非法運輸貓咪的大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