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揭秘廣東「水煮活貓」製作全過程(圖)

2020-11-22 搜狐網

原標題:記者暗訪揭秘廣東「水煮活貓」製作全過程(圖)

揭秘廣東「水煮活貓」製作全過程

揭秘廣東「水煮活貓」製作全過程

新快報記者 紀許光

廣州西郊增槎路兩側是廣州乃至整個廣東省最大的家畜和禽類批發市場的聚集地。進入這些市場後記者才發現,想要在這裡摸到「貓源」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大白天想在這裡買貓,真是好笑。想買貓,晚上來吧。」自稱姓黃的貓販子隨手遞給記者一張寫有「賣貓,收貓」字樣的紙片。

「這些貓買回去都是當天就吃掉的,這樣才能保證新鮮嘛。吃貓肉肯定吃活貓啦,隔天的貓死的多,客人不喜歡吃。」老黃告訴記者。

記者後來從廣州市動物防疫部門那裡得知,貓販們選擇半夜交易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運輸動物的車輛必須辦理動物運輸檢疫證明,而貓販子們根本不具備這些手續。因此,運送這些「野味」到批發市場的貨車在白天是不敢進入市區的。選擇在凌晨進行交易是這些人慣用的手段。

7月18日凌晨4點,當記者再次來到這個批發市場時,發現大量外地車牌的大貨車在夜幕的掩護下頻繁地駛入,從車牌上看,這些車輛大多來自湖南、廣東茂名以及湖北等地。而從車輛上卸下的,正是老黃所說的貓和其它「野味」。數十輛廣州近郊車牌的貨車則停放在市場門前,等候裝貨。這些前來進貨的貨車,大都來自番禺、從化和黃埔一帶。這些等候裝貨的汽車上都裝著大量的竹簍和編織袋。一輛番禺號牌的貨車司機告訴記者,這些竹簍和編織袋都是用來裝貓的。

「天氣這麼熱,還有人吃貓嗎?」記者很快和這位貨車司機攀談起來。

「和冬天相比,少是少了些,但我們酒樓的生意一直很好,很多人專門來找貓肉吃。

在槎頭禽畜批發市場的「貓街」上,記者見到每個「貓檔」門前並排羅列著數十個用粗鋼筋焊接而成的「貓籠」。一進入這個市場,伴隨著令人窒息的惡臭,一陣陣嘈雜的貓叫聲不絕於耳。

「都是野貓嗎?還是『肉食貓』?」記者與槎頭市場的貓販子交流起來。

「哪有那麼多野貓給你啊?家貓多些。」貓販子們每人手裡都拎著一根長約1米的鐵製「貓鉗」,顧客看上的貓均被貓販子用貓鉗夾住脖子從鐵籠裡拽出。在被拽出的同時,這些貓發出一陣陣慘叫……

走近這些鐵籠發現,裡面裝著的貓各式各樣,甚至連長毛的波斯貓都混雜其中。在貓販手裡的鐵鉗沒有攪動的情況下,這些貓均表現溫順。

一範姓老闆還向記者出示了一張當天的出貨單。在這張密密麻麻的出貨單上,記者發現當天凌晨3點至4點,短短1個小時的時間裡,從這個範姓貓販手裡賣出的「家貓」就有100多隻。

在範老闆的「貓檔」門前,記者發現3個已經打包好的尼龍袋子,袋子上面被人為地挖了幾個小孔。記者試探著用手觸摸了一下,頓時一陣驚恐的貓叫聲從袋子裡傳了出來。

範老闆告訴記者,這是被大酒樓的客人預訂好的,每個袋子裡裝著8隻貓,總共32隻。

「是哪家酒樓?廣州的嗎?這樣裝著,不會悶死吧?」記者問。

「挖幾個孔就行了,幾個小時悶不死的,很快就被人吃了。」範老闆顯然並不在意貓的死活。至於是什麼酒樓預訂了這些貓,範姓貓販並沒有透露。

「要貨的趕緊交錢吧,再晚點就沒貨給你了。」言語中範老闆很是自信。

果然,半小時後,貓檔裡近百隻家貓被一掃而光。

貓街上的另一自稱湖北人的貓販透露,每天從這個市場上流出的貓就有數千隻之多。

「保守的估計,僅廣州地區每天至少就能消化上萬隻家貓。」湖北貓販告訴記者。

兩湖養貓多 職業拐貓隊應運而生

另有部分來自皖浙贛

範姓貓販向記者透露,廣州增槎路附近的家畜批發市場所有的貓,除了部分來自廣東本土外,大多來自湖南株洲以及湖北、江西、安徽、浙江蕭山等地。

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州市場,這些「貓源」所在地一個新興行業已經成行成市——拐貓隊。

在增槎路和新廣從公路附近的幾個家畜(禽)批發市場,大量寫著「賣貓、收貓1318917×××、13560319×××」的小廣告充斥著市場的各個角落。

記者嘗試與這些小廣告的貓販聯繫。一貓販告訴記者,每天都有食肆向他訂貓。「只要你下單,我就有辦法給你貨。」

「安全嗎?不會有什麼病吧?能保證供貨量嗎?」記者問。「肯定沒問題,我們的貓都是經過檢疫的,供貨不是問題,除非的貓少了。」

槎頭禽畜批發市場門前的一輛車身噴有「湖南株洲」字樣的貨車的司機告訴記者,貓販子所提及的「下線」正是所謂的拐貓隊。這些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拐貓隊以城鄉接合部最為活躍,主要由拾荒者和當地農民組成。

「在鄉下,貓太多了,晚上隨便出去走走就能抓上幾隻。我們那裡就有很多人幫著收貓。抓到貓就交給老闆,一個晚上怎麼也能賺上十幾塊錢,這在我們當地也是不錯的收入了。」貨車司機告訴記者。

範姓貓販向記者透露,在被販賣的貓當中,尤其以湖南、湖北兩地進入廣州市場的貓最多。收貓後,集中發貨到廣州。

記者調查發現,促使這些貓販們選擇從「兩湖」進貨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運輸成本較低,利潤空間可觀。據到槎頭禽畜批發市場送貓的湖南籍司機透露,在當地,家貓的收購價格大約在2—3元錢,而運輸成本佔了這個價格的相當一部分。一斤貓肉的運輸成本將近兩元錢。

按照貓販子的「成本論」,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按廣州批發市場上每斤7元的價格,貓販子的利潤就高達100%。

而這些被賣到各酒樓、食肆的家貓,一轉眼更是身價倍增。《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這些被賣到各食肆和酒樓的家貓,價格高達近20元/斤。

另一方面,「兩湖」地區貨源供應充足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記者從華南農業大學方面了解到,由於「兩湖」地區地處長江和洞庭湖水域,鼠災頻發是這些地區的特點,因此養貓的習俗在當地較為盛行,而缺少節育措施的家貓的繁殖速度很快,貓販子在當地的下線很輕易地就可以保證供貓的數量。金羊網-新快報

多家知名酒樓烹飪「龍虎鬥」

貓店"廚師從脫毛機中拎住白條貓
家貓慘變盤中餐

多家知名酒樓烹飪「龍虎鬥」

鐵鉗、悶棍、開水、脫毛機上陣慘不忍睹

槎頭地區禽畜批發市場上這些家貓都流向了哪裡?選擇進食貓肉的食客們都是些什麼樣的人?他們是怎樣的心態?《新快報》記者經過艱苦地調查,終於揭開了「廣東人吃貓」的層層謎團。

在嶺南飲食文化中,雜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廣東人吃貓,最早由潮汕一帶開始風行。貓肉傳統上被認為有祛溼、壯陽、滋陰之功效,而在廣東菜系(粵菜)食譜上,並沒有貓肉的記載,卻有一道菜名「龍虎鬥」,其受到推崇的原因就在於食用者相信其具有「進補」的功效。

廣州愛貓網(協會)的周玉(化名)給記者提供了一份「因貓聞名」的酒樓名單。在這張名單上,記者赫然發現廣州很多知名酒樓都名列其中。其中不乏以「龍虎鬥」而聞名的老字號。

位於廣州市區長壽西路附近的「龍虎鬥-蛇餐館」就是其中之一,周玉告訴記者,這間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字號之所以聞名遐邇,靠的就是招牌菜「龍虎鬥」。

新快報記者在對其進行暗訪時發現,「龍虎鬥」是這家老字號長期供應的一道「主菜」,而其價格則根據原料的不同有著天壤之別,該酒樓經理介紹,餐館用於烹飪的貓全部來自外地,酒樓有專人定時從廣州批發市場上拿貨。

除此以外,頭啖湯、知青第一村等知名酒樓都有該菜式的銷售。在這些以蛇和野味為招牌的酒樓裡「龍虎鬥」的價格從150元到380元不等。

「現在是夏天,吃貓的客人嫌『熱氣』,人少了很多,所以我們很少在夏天做這個菜;但冬天的時候『龍虎鬥』賣得最火。建議你們冬天的時候吃,對身體很好的。」知青第一村酒樓經理告訴記者。

「貓店」暗藏郊區 「水煮活貓」引食客回頭

歐陽向梅,廣州番禺某酒樓前任行政總廚。這位有著20多年烹飪經驗的「大師傅」曾經是「龍虎鬥」這道美味的極力推崇者。對於貓肉的烹飪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告訴《新快報》記者,為了保證貓肉的鮮美,經營貓肉的食肆大多採取「活煮貓」、「悶棍打」等方式對活貓進行宰殺。

「越折磨,味道越好。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血液充分被肉質吸收,做出來的貓肉味道好極了。」

7月22日,《新快報》記者對廣州地區的食肆進行了暗訪。

在番禺石基鎮,《新快報》記者進入一老字號貓店,親眼目睹了食肆殺貓、售貓的整個過程。

食肆位於番禺市蓮路右側的一條巷子深處。在外人看來,這裡的一切是那麼的不起眼。被密密麻麻的廠房掩蓋著的食肆,沒有任何招牌。但就是這樣的一間隱蔽的專營貓肉的食肆,在此經營已有7年之久……

在這間不起眼的食肆裡,「吃貓」是件很細緻的事情。進入這間貓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塊已經很陳舊的黑板,在這塊黑板上用粉筆字清楚地標註著各種菜式的價格。

「貓肉10元/斤、貓腦30元/斤、貓腸50元/斤……」

「我們這裡只是分店,總店在石樓那邊,老字號了,包你吃得開心。」身材臃腫的老闆娘熱情地和食客們打著招呼。

為了證明自己供應的是活貓,這些食肆大都讓客人親自到貓舍選貓。在餐廳後面的一間光線陰暗的貓舍裡,記者見到了和此前在槎頭禽畜批發市場見到一樣的情形,昏暗的燈光下是伴隨著一陣陣的惡臭的貓叫聲。「找只肥的給你們,等著。」沒等記者反應過來,廚師便一個箭步跳進了貓舍,蜷縮在一起的20多隻貓頓時驚恐失措地發出一陣悽慘的叫聲。

廚師左手拎起一支鐵鉗,麻利地夾住了一隻家貓的脖子,而他接下來的一個動作,讓目睹這一切的食客發出一陣驚嘆。

只見廚師左手用貓鉗夾住貓脖子,右手掄起一根約半米長的鐵棍向被夾的貓頭上狠狠地砸了過去。受到重創的貓拼命的掙扎,廚師乾脆將貓甩到地上,繼續用鐵棍猛砸貓的腦袋。貓漸漸地沒有了聲息。

很快,廚師將幾乎斷氣的貓扔到一個紅色的水桶裡提了出來。

「不能完全打死,還要用水煮一下,這叫活煮貓。」旁邊的一個著白色襯衫的男子拍了拍目瞪口呆的記者說道。

配備專業宰貓設

配備專業宰貓設備

奄奄一息的貓很快被提到了貓舍西側的「加工區」。被提到加工區的貓這個時候還在不斷掙扎,但通過它越來越微弱的叫聲,記者知道它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了。

「快點,死了就難剔了。」廚師催促著身邊的幫工。

緊接著,一個約60公分高的大鍋被掀開了蓋子,鍋裡的水不斷翻滾著。幫工的男子將紅色水桶裡的貓,迅速地丟進了鍋裡。又是一陣悽厲的慘叫聲……

「讓一下。」記者的肩膀被一隻粗壯的手拍了一下。只見此前的廚師不知從哪裡弄來了一根碗口粗細的木棍,對著鍋裡的貓就是一陣猛烈地攪動。

此時的貓已經沒有了絲毫的掙扎。但《新快報》記者注意到,在攪動的過程中廚師手裡的木棍還在不斷地擊打貓的頭部和軀幹。

「都已經這樣了,為什麼還要打它?」記者有些疑惑。

「你們不懂,這樣打出來的貓肉口感好,」廚師並沒有停止他的動作。

此時,老闆娘走了過來:「這叫水煮活貓,是我們這裡的招牌菜。剛才如果把它徹底打死了,就沒那麼好的味道了。」

約5分鐘後,廚師終於停止了他的擊打。

記者走近鐵鍋前看到此時的貓已經僵硬了,廚師用手裡的木棍將貓從鐵鍋裡挑了出來,迅速丟到加工區中央的一個圓柱形容器裡。

「這是幹什麼的?」記者指著圓柱形的容器問。

「脫毛。」廚師說話間按動了容器旁邊的一個按鈕。頓時,容器開始高速旋轉並發出轟隆隆的響聲。

幫廚的白衣男子從旁邊的一個水池裡不斷舀水往容器裡潑灑。很快,容器的出口便排出了大量的貓毛。

「這個很專業啊,是脫毛機吧?」旁邊一名看熱鬧的食客問道。

「是啊,專門配備的,這樣毛才剔得乾淨嘛。我們很專業的,在我們這裡吃貓保證衛生。」老闆娘有些自豪地說著。

不一會兒,廚師便將脫好毛的「白條貓」從容器裡拿了出來,拿來一桿秤勾住貓脖子稱了一下。

「7斤8兩,足秤!」

伴隨著那聲嫻熟的吆喝,貓的處理很快進入了下一個程序——切片。厚厚的砧板前,一名年輕的幫廚麻利地對「白條貓」進行了分解。

食貓客:吃貓肉當治哮喘靈丹妙藥

「常來這裡嗎?這地方這麼偏僻你們也能知道?」《新快報》記者很快和食客們搭訕起來。

「很多年了,這裡挺出名的。」食客魏先生一邊向廚房方向張望一邊說道。

魏先生的同伴告訴記者,魏先生長期患有哮喘和類風溼。兩年前,從熟人那裡得知吃貓肉可以治療哮喘便不厭其煩地愛上了「吃貓」。在他們看來吃貓肉是治療哮喘的靈丹妙藥,2年來,魏先生一家便經常光顧這一帶的貓店。

「真的有效果嗎?不見得吧?」記者試探著問道。

「當然有效了,沒效果我來幹嘛?」伴隨著幾聲強烈的咳嗽魏先生不耐煩地應道。

約40分鐘後,服務員從廚房端上來一鍋熱氣騰騰的貓肉,食客們迫不及待地動起了筷子。

記者隨後對旦港貓店周邊的居民進行了走訪,當地村民反映該貓店生意一直火爆。

「現在是夏天,來吃貓肉的人少了很多,要是冬天,門前的車要排到街尾的。很多都是熟客,時間長了,來的人自然就多了。」一間撞球室裡的老闆告訴《新快報》記者。(待續)

近百網友停車場攔下貓販

■《新民晚報》記者 孫雲 特約供稿

近百網友停車場攔下貓販

兩周前,近百名上海市民在停車場截車救下860隻貓,阻止貓販運往廣東做菜的新聞在上海炸了鍋。令人震驚的是這些貓多是上海及周邊地區人家的寵物貓。此事不僅在網上網下引起動物保護者的義憤,更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思考——素以美食著稱的廣東,一些人吃未經檢疫的貓是否衛生健康?在非典帶來的教訓面前,吃貓及其他非飼養動物會否引發公共衛生問題?目前中國對貓等動物的管理是否存在法律真空?

在本地,經過本報記者深入調查發現,由廣東人吃貓衍生的職業拐貓隊對家貓的捕掠,地下貓市、食肆對貓的非人道宰殺,更令人髮指。作為一個具有文明素養的現代人,該如何善待人類的朋友,尤其是被視為人類伴侶的貓及其他動物?目前,這一事件已引起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的關注。

7月6日傍晚6時,已經在家裡養了400多隻流浪貓的上海市民多姿融聽說,在閔行區的顓城停車場,有人正在向兩輛卡車上裝運貓,她趕去逮了個正著,可惜,就在報警的時候,其中一輛車趁亂溜走。然而,打開被截下的這輛廣東牌照卡車的車廂門時,多姿融、警察以及聞訊趕來的幾名愛貓人仍然怔住了:車裡有42個大籠子,每個籠子裡都一隻壓一隻地擠著幾十隻貓,經過清點,總共竟有860隻。其中,一隻母貓還剛產下一窩小貓,可惜,這些小生命悉數夭折在擁擠悶熱的籠子中,和另一些死貓混在一起。

貓販拿出一張外地某部門出具的證明,試圖表明自己有合法手續,可以把從安徽購來的野貓運往廣東食用。但是,他的言詞漏洞百出,再加上這些貓大多數都很乾淨,身上佩戴著項圈、絲帶、鈴鐺等裝飾物,對人的態度也很親熱,大家判斷應該基本是貓販偷來的寵物貓,而且他們也曾聽說,一直有人把從無錫、蘇州等地偷來的貓集中在這個停車場裝運往廣東、海南。因此,他們又找來了近百個網友,不允許貓販把貓帶離。

但是,貓販堅持說這些貓運到廣東,每隻至少可以賣出14元的價錢,因此,一直咬定2萬元的「售價」不肯鬆口。僵持到深夜,警方將貓販連人帶車一起帶到附近派出所進一步處理,網友們則不由分說地將貓籠從車上卸下,有的回家取來電風扇給它們降溫,有的找些廢紙片給它們扇風,還有人買了水和貓糧餵食。整整一晚,七八個中老年人在貓籠旁守了一個通宵。

女公務員掏5000元「買」貓

深夜,網友趁著貓販不注意,偷偷放生了一些貓;第二天上午,有人零星地買回幾籠放生;中午,經過討價還價,一位52歲的女公務員掏出5000元,從貓販手中「買」下了剩餘的所有貓。

緊接著,大伙兒趕緊租車,把它們統統運往多姿融的「流浪貓咪之家」——她在都市路某小區租住的兩套複式房屋。兩套屋子雖然總共有300多平方米的面積,但是,800多個「不速之客」加上400多個「老房客」,仍顯得擁擠不堪。

860隻流浪貓獲救的報導,牽動了許多上海市民的心。有幾十名市民陸續致電報社,表示要捐款物或領養一些貓,收養人多姿融欣喜地告訴記者,已經有很多市民拿著報紙直接找到她家看望貓咪,並捐款1500元。此外,還有讀者提出,在加強對流浪貓管理、防範衛生隱患的同時,有關部門應對盜貓、販貓、吃貓的行為加強打擊,防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上海「貓司令」晝伏夜出抓寵物貓

去年12月,《新民晚服》曾報導上海光啟路148弄內存在一個販運貓的中轉站。時隔半年,記者重訪此地,發現不但未被取締,貓販子的行動反而更加明目張胆,已從只在深夜清晨裝運,變成光天化日之下也肆無忌憚。

在弄堂口,「喵喵」聲已傳入耳中,走進弄堂,可以看見三個用木條訂成的長方形箱子堂而皇之地放在地上,其中兩個各裝著十幾隻貓。

住在附近的一個老伯悄聲說,貓販子聽口音都是外地人,「定居」此處已有幾年,人稱「貓司令」。他們晝伏夜出,每天晚上都要出去抓貓,清晨6時許,則把「戰利品」一箱箱裝車運走。另一位老伯補充說,貓都是論斤賣,個頭瘦小的不值錢,「貓司令」隨手就扔。果然,記者在148弄附近看到了幾隻流浪的小貓。

據悉,這樣的中轉站在上海並非僅有,大部分貓都被運往廣東烹飪「龍虎鬥」,其中也有一部分留在了上海。

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慘不忍睹 記者揭秘廣東"水煮活貓"製作過程(圖)
    慘不忍睹 記者揭秘廣東"水煮活貓"製作過程(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4日 11:51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新快報》記者經過艱苦地調查,終於揭開了「廣東人吃貓」的層層謎團。     在嶺南飲食文化中,雜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廣東人吃貓,最早由潮汕一帶開始風行。貓肉傳統上被認為有祛溼、壯陽、滋陰之功效,而在廣東菜系(粵菜)食譜上,並沒有貓肉的記載,卻有一道菜名「龍虎鬥」,其受到推崇的原因就在於食用者相信其具有「進補」的功效。
  • 記者暗訪目睹廣州餐館"水煮活貓"製作全過程
    記者暗訪目睹廣州餐館"水煮活貓"製作全過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4日 02:28 來源:新快報           [內容速覽]記者暗訪廣東老字號貓店,目睹「悶棍打」、「活煮貓」、「開水燙」等虐殺行為。
  • 廣東月宰萬隻南京貓 「水煮活貓」殘忍之極
    近日,本報84686400新聞熱線不斷接到讀者反映,下關四平苑小區大橋橋洞下成為食用貓黑市,每天早晨會有許多摩託車前來此地賣貓,而夜間會有大卡車將整箱整箱的貓發往廣東,在廣東宰殺後供人們食用。千隻小貓「喵喵」待殺9月2日記者實地探訪了貓市。
  • 北京貓友前往廣東駐京辦 呼籲制止「水煮活貓」[組圖]
    北京貓友前往廣東駐京辦 呼籲制止「水煮活貓」[組圖] 貓友拉起橫幅,呼籲制止「水煮活貓」。只活貓被裝箱運往廣州,做成菜餚「水煮活貓」,引發北京貓友憤慨的報導。18日上午,50多名北京貓友聚集在廣東駐京辦事處,正式遞交倡議書,呼籲相關部門對「水煮活貓」事件加以重視。上午10時,50多名貓友聚集在廣東駐京辦事處大廳,一封飽含情感的倡議書在貓友間傳閱。 大部分貓友都是四五十歲的女士,多年在自己居住的小區餵養流浪貓,這5000隻從南京運往廣州的活貓牽動了他們每個人的心,聚集在此也是希望能引起相關政府的重視。
  • 吃「水煮活貓」養出的是失魂落魄的人(圖)
    網友貼出的水煮活貓全過程現場照片「午夜,路上寂靜無聲/月兒也失去記憶/她笑得多孤寂/街燈下/枯葉在我的腳下堆積/風兒也開始哀鳴……」讀到關於「水煮活貓」以及5000隻活貓被裝箱運往廣州的消息(12月18日《北京晚報》),真有點毛骨悚然,著名音樂劇《貓》的主題歌《回憶》在耳邊響起。
  • 湖南水煮活貓餐館開業 百餘流浪貓一夜蒸發(圖)
    童迪攝    新聞來源:湖南在線    湖南在線3月25日訊 「水煮活貓」是廣東的一道名菜,做法是:用鉗子固定活貓,以棍子猛砸貓的腦袋使其暈厥,再把半死不活的貓放進沸水煮熟,去毛剝皮後切片做湯。  1個月前,在東莞做過廚師的湘潭人張某回老家開了一家餐館,招牌菜即是這道「水煮活貓」。「一個月下來,湖南人沒幾個願意吃貓肉的,生意快做不下去了。」今天,面對記者的到來,張老闆心情很複雜。
  • 視頻:「水煮活貓」端上廣東人餐桌
    視頻:「水煮活貓」端上廣東人餐桌 發布時間:2008年12月19日08:32 我來說兩句  | 來源:遼寧衛視
  • 記者暗訪煙臺小漁村 揭秘海參造假全過程(圖)
        如果不潛入煙臺小漁村的海參加工點看了現場泡製海參的全過程,絕對不會有人相信,被列為入冬四大補品之一的海參,竟然是經過無數次浸泡、增加了近一倍重量後烘乾出來的。同樣類型的海參,經過不同的加工,變成了不同價位、不同分類的海參,它們的區別竟只是加糖、加鹽的多少而已。
  • 記者暗訪:禾花雀「人工屠宰場」觸目驚心!
    三天來,記者在這裡暗訪,所見皆是此番情景。  賣賣賣:「天上人參」遭了殃  昨天上午,在該市市中心,記者很容易就找到了賣禾花雀的攤點,不少家庭主婦似乎也很樂意買這道菜。不過,攤主也直言:「經常會查的,我們也偷偷賣……」走進該市的大街小巷,也仍然能感受到食禾花雀風氣之盛。
  • 揭秘吃貓地下產業鏈:貓販子每天可收千餘只貓
    由此,一條收貓、運貓、賣貓、買貓、吃貓的完整產業鏈條漸次展開。《法治周末》記者調查發現,這是一條遍布全國、南北合作、組織嚴密的吃貓產業鏈。鏈條的終端,除了傳說中的「水煮活貓」、「龍虎鬥」,還有相當部分的貓肉被當做兔肉端上了餐桌。
  • 記者暗訪滬皖粵等七大省市販貓網絡(組圖)
    1、上圖利潤表為本報記者根據採訪資料,按照一隻普通貓5斤的重量估量而來  2、賣出價價格按貓肉火鍋一個80遠計算,貓肉以外成本按10元計算  3、可能因直接收購,價格會低於6元/只  4、按批發價600元一件的女士貓皮衣服計算,貓皮以外成本按100元計,衣服按需要貓皮40張計算  5、按零售1000元一件的女士貓皮衣服計算,衣服以外成本按
  • 銀川出現「細狗攆兔」賭局 記者暗訪遭瘋狂追蹤(圖)
    銀川出現「細狗攆兔」賭局 記者暗訪遭瘋狂追蹤(圖) 2015-03-16 10:41:23當日下午,銀川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辦案民警聯繫本記者,一同前往取證。不過,現場空無一人。14日下午,記者對另一處賭博地點再次進行暗訪時,由於組織嚴密,記者被暗哨跟蹤,上演驚險一幕。  發現  賀蘭山下壩區暗藏狗場  暗訪過程中,記者獲得銀川目前至少有三處賭狗場這一信息。
  • 揭秘身份證製作全過程:23歲女孩一天驗2萬個頭像
    記者日前探訪位於武侯區的四川省公安廳制證中心,揭秘身份證製作過程中不為人知的秘密。武侯區一條小街深處,樹木遮掩著一棟三層小樓,這裡就是四川省公安廳身份證制證中心。大門配上了電子鎖,必須使用密碼或者指紋才能通過,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進入大門,房間裡擺放著各種儀器,工作人員均身著鞋套和白色大褂,各自埋頭於活路中,整個工作如流水線作業。
  • 貓販成立捕貓別動隊 活貓打包銷到廣東餐館[圖]
    待屠的貓慘叫連連   不說你不知道,許多人家頻頻失蹤的家貓,也許正通過這支「捕貓別動隊」,源源不斷地進入廣東的酒樓賓館,成了餐桌上的「龍虎鳳」。   偷、銷家貓儼然已成為一種「產業」,僅莆田平均每天就有100多隻家貓被偷!   一名曾經涉足其中,自稱小楊的莆田貓販向記者抖露偷銷黑幕。
  • 記者暗訪火鍋丸子製作源頭 遍地添加劑不見肉
    11月22日,記者趕到濰坊諸城,對諸城數家魚豆腐、魚丸生產廠家進行了暗訪。   暗訪諸城廠家:只見添加劑未見肉   11月22日,記者來到諸城昌城工業區。   在這個小鎮上,記者沒有發現其他類型企業,寬約20米的馬路兩旁密布著的大多數為食品廠,一家挨著一家。
  • 流浪貓皮製"虎皮"大衣 貓販自曝"販運殺剝"銷售鏈
    相關稿件:失蹤流浪貓多成口中餐 DNA揭秘燒烤攤"掛羊頭賣貓肉"[圖]  老於,上海人,今年40多歲,個子不高,臉色蠟黃。因為他是一個多年抓貓、販貓的「貓老闆」,所以江湖人稱「一隻耳」。   昨天,看到晨報關於流浪貓被抓被殺製成「羊肉串」的報導後,老於主動與記者取得聯繫,說自己的良知被喚醒,感覺過去做的事「太作孽」,打算從此金盆洗手。
  • 記者臥底暗訪揭秘裝修公司低價內幕
    為了一探究竟,記者專門假扮業主暗訪調查,揭開「低價裝修」的內幕。  輕工輔料價格低 隱性消費藏玄機  記者「臥底」暗訪的一家裝修公司提供了一份「698元套餐明細」。按該公司的解讀,100平方米的房子僅需69800元,不僅可以享受「大包」(即輕輔、裝修主材)的所有項目,還贈送價值36800的全屋香港品牌家具,「拎包便可入住」,不想要家具的話,可以減1萬元現金。記者與客戶溝通時,提到這個套餐,不少業主感覺心動,並讓記者將公司地址以簡訊方式發送過去。  據調查,按目前市場價格,100平的房子,僅輕工輔料就需兩萬元左右。
  • 優酷重磅首發揭露活熊取膽內幕紀錄片《月亮熊》
    歷時4年 輾轉數地 隱蔽拍攝揭露活熊取膽  《月亮熊》是熊君慧、塗俏、陳遠忠3位製作人歷時4年、輾轉數地暗訪取材拍攝的紀錄片,該片講述了月亮熊在當下中國的極端隱秘而飽受摧殘的生存狀況,以鮮明的動物保護主題、步步驚心的暗訪情節和沉重的追問與探索展開,發人深省。本片也是中國第一部全面披露活熊取膽行業殘酷真相的記錄片。
  • 狂吞男子一萬七,記者暗訪「遙控麻將機」
    投訴男子還說,南京就有地方公開銷售遙控麻將機,希望記者能對此進行暗訪調查。  售遙控麻將機公然做廣告  昨天,記者打開某報發現,在其分類廣告專欄中,竟然刊登著多條銷售遙控麻將機的廣告。其中一條「遙控麻將機直銷」廣告稱,可按客戶要求預設程序,隱形遙控套件批發、零售。最後還留下了聯繫電話136751166××。
  • 記者探訪北京電子護照申請製作全過程(圖)
    記者在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總隊看到,無論在申請或是製作電子普通護照時,都新增與此相匹配的程序和設備。新華社記者 李文5月15日,在北京出入境管理總隊的制證中心,工作人員在操控機器進行電子護照製作。新華社記者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