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潛入煙臺小漁村的海參加工點看了現場泡製海參的全過程,絕對不會有人相信,被列為入冬四大補品之一的海參,竟然是經過無數次浸泡、增加了近一倍重量後烘乾出來的。同樣類型的海參,經過不同的加工,變成了不同價位、不同分類的海參,它們的區別竟只是加糖、加鹽的多少而已。
村民告訴記者,當地人基本上不吃幹海參,要吃的話都是買溼海參回家自己加工。了解了摻假海參的製作過程後,消費者們怎麼還能花高價安心地進補海參?
摻假海參這樣造出來 A 幹海參有「糖幹」、「鹽幹」、「淡幹」之分記者進到一個小作坊中,表示想看看他們加工的海參,老闆將記者帶進了他家的院子裡,院子裡十幾個塑料筐子,裡面堆滿了海參,鹽幹和糖幹的海參被分開羅列 ,看樣子他們加工的量屬於中等規模。
通過幾天來的連續調查,記者對加工海參的方法也略有研究,和女老闆討論起了加工手法,她看到記者也頗有些懂行,就向記者講述了幹海參加工過程。女老闆說——
—拿回來的溼海參,加工前要先把海參洗乾淨,為了保存的時間更長,海參體內的雜物是不能有的,要把海參肚子裡的東西包括腸子等都摳出來。
將清理乾淨的溼海參放在大鐵鍋裡,加水煮沸,三四分鐘後把海參撈出來瀝乾水分。
等水分基本上都流出來了以後,再往海參體內加入鹽,一來是為了殺菌,二來是為了讓海參洗出體內的水分。這些是加工幹海參的基本步驟,然後再根據「鹽幹」、「糖幹」等不同分類進行不同加工。
如果是做糖幹海參的話,就將海參深埋到糖裡面,讓它最大化吸收糖分,等到海參的水分析出後,糖融化在水裡變成糖水,然後將海參放在糖水裡泡四五天,再把它們撈出來,放到網狀筐子裡,放到通風的烤房中。烤房的溫度要控制在60℃到70℃之間,如果烤箱的溫度過高,或者通風效果不好,那麼海參可能會出現爛筋的情況。將海參在烤箱中放置六七天後,海參的表面掛著的晶瑩的糖粒就會慢慢變得看不出來了,所以糖幹的海參基本上和正常烘乾的海參一樣,看不出來加了糖。
但如果是做鹽幹海參的話,可就得一遍一遍地加鹽,將海參體內的水分析出,俗話是說用鹽「闖一闖」,一般我們都是闖上四五遍,但也有的人會闖到十遍左右,當然闖的遍數越多,海參體內的鹽分越大,海參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有的時候闖的遍數太多了,海參發完後變得稀爛,根本就沒法吃了,這樣的海參就是砸自己的牌子了。一斤海參闖進一斤鹽去是很正常的,有的甚至更多。
做糖幹的話放的糖多少是可以控制的,放的糖多、泡的時間長的話,海參的糖分可能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比例,如果放的糖少的話一般把比例放到百分之十左右,這樣可以當成不放糖的淡幹去賣,這樣的海參價格就高,市面上最貴的海參就是這種類型的。
B 看著不好看的「淡幹」質量才好記者在烤房內看到有些海參渾身發黑髮亮,但有的卻泛著白色,刺也不挺直,樣子很難看,記者問女老闆,「為什麼他們加工用的都是大連海參,但有的加工出來後顏色發褐色,有的渾身烏黑髮亮,還有的白花花的很難看?」
女老闆笑著說,「這就是加工的秘密了,其實拿來的海參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即使有不一樣差異也不大,顏色發褐的海參可能是溼海參本身的皮膚帶著褐色,但也有可能是一些不道德的加工者,在海參的表皮刷上一層黃色的膠,這樣使得加工出來的海參表面非常亮。」
「咱們本地的人可能比較認那種顏色發黑的海參,買的時候就覺得顏色亮的海參是新鮮的,放的時間短 。但是近兩年南方的人比較認褐色的海參,其實這個顏色並不是很重要,懂的人一看就知道海參的質量好不好。」
「至於那種顏色非常黑的,可能是加工出來後用我們寫毛筆字的墨刷在海參表面,為了防止墨脫落,他們還會混上一些鍋底灰之類的東西,所以說海參不一定就是越黑、越好看質量就越好。
記者看到有的海參通體白花花的,看上去非常難看,就拿起幾個問她,「這些泛著白色的海參是不是比較差的海參呢?」女老闆笑著說,「其實這才是我們賣得最貴的海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淡幹。因為沒加什麼糖之類的東西,所以幹了之後顏色自然會不好看,認貨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好東西。而像你們這些不太懂的,一看外觀那麼難看,是不會願意去買的。」
「就是因這些淡幹加工出來不好看,賣得又貴,所以買的人就少,因此我們不願意加工太多的淡幹,怕貨壓在手裡面走不出去。或者有的時候,稍微加一點糖,來冒充純淡幹,把價錢壓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