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商販賣海參加鹽增重 泡福馬林「美容」(圖)

2021-01-11 搜狐網

  最便宜的海參,每500克不到10元,批發給酒樓後,高價賣給食客;標榜從日本進口的關東參則可能是忽悠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4月2日訊 (本網記者 林可 黃立東 毛朝青 通訊員 王小華 文圖)

  核心提示:「南方吃燕窩,北方吃海參」,海參屬於海產珍品,價格不菲,高檔酒樓往往即位(每位)都超百元。可你在批發市場轉轉,就會發現那裡的海參竟比豬肉還便宜,最便宜的每500克只要10元。

  海參價格如此懸殊,裡面有沒有什麼消費「陷阱」?福州酒樓的海參又是從哪裡進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酒樓點菜員自我標榜提供的是從日本進口的關東參,則很可能是忽悠。據福建省檢驗檢疫局透露,去年以來,福建口岸(不含廈門)進口的海參數為零。

  新華都五四店:「印尼紅海參」信息不全工商令下架封存

  「新華都五四店有賣一種印尼紅海參,每500克價格21.8元。」幾天前,福州讀者許先生向本報報料稱,在新華都五四店看到的印尼紅海參在包裝袋上看不到廠名、廠址,連僅有的生產日期也無法看清楚。許先生說,在他印象中,海參應是高檔商品,一般價格不菲,怎麼會賣得如此便宜,「這印尼紅海參是不是假的?」昨日上午,記者聯繫福州鼓樓工商局一起走訪新華都五四店。在海鮮區,記者找到了這款「印尼紅海參」,其包裝袋正面上方寫著「印尼製造,正宗海參」,可沒有任何廠名、廠址信息。包裝上註明生產日期見封口,但記者查看多個同類產品,也看不清生產日期。

  工商執法人員當場責令該賣場暫停銷售,下架封存。同時要求新華都儘快提供該產品的進貨憑證及相關證明材料,如是印尼進口,需提供入境檢驗證明。《食品安全法》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要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

  此外,在福州沃爾瑪購物廣場長城店一樓凍品區,記者發現由大連保稅區華寅國際工貿有限公司生產的凍北極海參每公斤銷售價136元,標註品名為「加拿大北極海參」。不過截至昨夜發稿,沃爾瑪方面仍未提供進口、進貨憑證。

  批發市場:海參檔口隱蔽,價差近十倍

  此外,記者近日還先後走訪了福州水產批發市場、臺江南臺批發市場、西營裡批發市場發現,市場上的海參整體售價都比較低。

  在西營裡批發市場,面對記者詢問,商戶都回答沒有銷售海參。經過一家商戶指點,記者才找到一個隱蔽的檔口在銷售海參,而海參也放在店裡很不起眼的地方。其中,黃海參每公斤售價20元,黑海參每公斤售價36元。商戶說:「福州不少酒樓都是從批發市場進貨的,賣給客人都很貴。」這些商戶還提醒記者,不懂行很可能被騙,十多元的光參以百餘元刺參價賣你。

  在臺江南臺批發市場,記者再次以酒樓經營者的身份探訪行情。一海參檔口商戶表示,紅海參由於銷售價比較便宜,每公斤只要20元,比較受酒樓歡迎,福州的一些酒樓就是從他店內進貨的。「即位的用哪種海參比較好?」見記者問,商戶忙向記者推薦另外一種活海參,「每公斤208元,可以送貨上門」。

  海鮮酒樓:菜譜是高價刺參,上的菜卻「無刺」

  批發市場老闆紛紛稱,他們銷售的海參均銷往福州各大海鮮酒樓,光參批發價只要10多元,最便宜的一種不到10元,刺參則屬於高檔貨,批發價110元。而進了酒樓,它們幾乎成了高價菜。

  前晚7時,記者來到福州二環路某海鮮酒樓,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一款「靈菇扣遼參」,每人每份58元。點菜區菜譜圖海參呈黑褐色,刺粗且長,明顯是刺參。記者隨即點了兩份海參。上菜後,進入記者視線的海參卻大為不同,黑色,無刺。該酒樓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開業前用刺參作圖,後沒用了,沒有及時更換。

  昨日下午,該海鮮酒樓有關負責人表示,酒樓銷售的確是從廣東進的關東參,他們會對各門店點菜圖進行更換,以免誤導消費者。

  在好世界大酒樓,記者發現其銷售的是活海參,帶刺,每500克238元。該店相關負責人謝經理稱海參是大連產的,經廈門轉運過來。黃岐海鮮二環路店,銷售的海參一盤48元。「這兒賣的海參有刺嗎?」記者問。「帶刺的要好幾百,我們賣的是光參。」一工作人員答。

  核心提示:海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高檔海產珍品,在百姓的觀念中,冬季吃海參進補的保健意識和習慣由來已久。近幾年來,福州海參消費驟然生溫,不僅大超市設置了海參專櫃,酒樓也大量銷售海參菜品。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海參又是個神秘的東西,其品種、質量和價格讓人迷惑。刺參、光參究竟哪種好?

  海參真相

  不同海參營養天差地別

  全世界的海參共有1000多種,可供食用的有40多種。

  從外形來看,海參分為刺參和光參。國內營養價值最高的海參是我國的魯參和遼參,主要產地是煙臺、大連,世界上以日本的關東參為最優。我省漳州東山也產海參,但量少。

  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蔡經理介紹,福州市場上銷售的海參相當多是海茄子,又稱茄參,因為身上沒有刺,又被稱為光參,是可食用海參的一種,但營養成分與刺參相比卻是天壤之別。

  他表示,北方海產的刺參,營養價值要遠高於茄參,是海參中的名貴品種。海參在我國的主要產地是煙臺、威海、大連,外國參和南方參營養價值較低。有商家面對缺乏海參常識的消費者,會用國外參、南方參冒充膠東參,或宣揚它們與膠東參營養價值差不多,價格卻便宜。記者把從市場上採購的四種海參給蔡經理辨別,他看了直搖頭,「這些都是營養價值很低的光參」。

  天然幹海參每公斤要1.5萬元

  在福建從事海參生意的葛女士也告訴記者,市場上銷售的海參大多為圈養參,即養殖戶圍一塊海域進行海參養殖,一般養殖時間為1年左右。「在海洋中自然生長的海參,其生長周期緩慢,積蓄周期長,營養價值高,一般參齡要達到3年以上才能採摘。」葛女士表示,自然生長的海參其色澤為黑灰色或灰色,個頭大小不一,經加工後,每公斤的淡幹海參銷售價要1.5萬元左右,而且供不應求。

  記者調查發現,福州市場上的海參多來自大連和廣東,兩者價格懸殊,有商家面對缺乏海參常識的消費者,會用印尼紅參、廣東參冒充遼東參,或宣揚它們與遼東海參營養價值差不多,價格卻便宜。

  業內人士稱,市場上即使有合格的海參,也因為價高賣不出去。因為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海參的真假和它的真正價值應該是多少,更不會懂得鹽分超標的海參是如何加工的。

  行業黑幕

  加鹽加糖增重 營養早破壞完了

  傳統的海參加工方法,因為季節、出皮率和水質環境不一樣,每加工1公斤合格達標的海參就需要44公斤到48公斤左右的海參。因此,計算1公斤合格海參真正的價值,就是海參的價格×44公斤到48公斤+加工海參的費用。

  業內人士自曝稱,為了使海參的成本降低,目前市場上有三種造假手法,一是讓海參增重摻假,這種做法最惡劣,其做法有摻糖精、鹽和明礬等,摻進去不同的物品,海參的模樣也有所不同。

  加工者把海參晾得很乾,再用燒得很開、鹽吃得很飽、溫度能達到150度的鹽水,把海參浸泡3到4天,然後再曬,這叫「撞缸」。連續這樣加工四五次,1公斤原始的海參就能加工進1公斤多鹽,這樣,1公斤海參就成了4公斤還多。開始加工海參的水是清的,到最後卻成了黃的,海參的營養成分也被大大破壞了。「市場上買到的海參,一般都『缸』了五六次,最多的能『缸』十多次!『缸』過的海參外表看起來個大、飽滿,但其營養成分早破壞沒了。」此外,還有用福馬林「保鮮」的,不法商販利用對人體有毒害的福馬林泡發海參,使其更加「有型」。經過福馬林浸泡的海參,有很濃的化學藥品味道,而且口感發脆發硬。

  低價參染成高價參無標準難監管

  其次,部分加工商用印尼紅海參來冒充「刺參」,其先將印尼紅參品種在本地養殖,將其「紅」褪去,再染「黑褐色」,變成賣相好的海參,再用膨脹劑,不斷讓它發泡變大。

  三是養殖海參冒充野生。有的養殖戶把本該在渤海灣生長的海參通過北邊育苗,再運到南方生長的方式來縮短生產周期,以增加產量,並冒充野生海參,這樣的海參都比較瘦長。它和野生海參比,體質相差甚遠。

  此外,一些海參加工廠家是家庭式作坊,三兩個人,支口大鍋,就可以加工生產,這種來源的海參,沒有生產許可、衛生許可,海參多是三無產品。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國家標準缺失。目前國內只有幹海參行業標準,而即食海參、海參營養液、海參膠囊並沒有行業標準,各企業都在執行自己的企業標準,這使得監管部門進行市場監管時難有依據。

  海參質量如何識別?

  由於大多消費者對海參缺乏了解,購買時幾乎都以價格為依據。

  業內人士介紹,區別茄參和刺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參體有沒有刺,如果沒有刺,光澤較一般海參更亮,應該是茄參。

  優質海參一般呈黑褐色半透明狀,膨脹均勻,呈圓形,無硬心,肉刺完整。

  另外,要看海參的新鮮度。

  好海參,聞一聞,有一股很濃厚的海鮮味。再就是看橫截面,看其內壁厚不厚。厚的海參膠原蛋白豐富,營養價值高。

  幹海參也有三招識質量優劣。第一是觀察。按規定工藝加工的幹海參,其色澤為黑灰色或灰色,體形完整端正,個體均勻,大小基本一致,結實而有光澤,刺尖挺直且完整,切口小而清晰整齊,腹部下的參腳密集清晰;體表無鹽霜,附著的木炭灰或草木灰少,無雜質、異味為上品。

  第二是觸摸。幹海參個體堅硬,不易掰開,分量較輕,敲擊有木炭感,擲地有彈性,為上品。劣質幹海參易於掰斷,並有鹽結晶或雜質脫落,手掂有沉重感,敲擊或擲地無彈性和回音,鹽含量均在60%以上。

  其三是剖開。橫向切開幹海參,其體內潔淨無鹽結晶,無內臟、泥沙等雜質,斷面壁厚均勻,在3~5mm以上,斷面肉質呈深棕色,光澤明亮為上品。不按規定加工的幹海參,體內有明顯的鹽結晶或雜質,膠質層薄且厚度不均勻,甚至破碎,形成破洞,組織形態老化即為劣質品。

  

相關焦點

  • 揭秘海參加工潛規則 福馬林浸泡晾乾接著賣
    不可能的事在海參身上卻完全變成了可能。記者在仰口調查發現,一斤幹海參正規渠道加工出來成本應在3000元左右,但在市場上卻可以2000元左右輕鬆買到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一些死海參、臭了的海參加工廠家不會捨得丟掉,就用福馬林泡過後加工成幹海參,這幾乎成了海參市場的潛規則。國外海參搖身一變成了青島特色海參,也欺騙了不少外地遊客,記者探訪海參市場,發現了眾多貓膩。
  • 什麼是黑乳海參?
    什麼是黑乳海參黑乳海參,學名:Holothuria nobilis(Selenka,1867),為海參科海參屬的一種海參。俗名烏尼參、乳房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域、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島、西沙群島等地,常棲息於珊瑚礁有海草的沙底。
  • 福馬林泡過的海鮮,蠻有看相
    ■受訪專家:李 斌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朱運轉 江漢區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理事好看相竟是福馬林泡出來的魷魚太過鮮亮、彈性好,慎買眾所周知,挑選海鮮產品首選鮮活的福馬林泡過的海鮮一般不太容易識別,但新鮮正常的水產品均帶有海腥味,經福馬林浸泡過的水產品,看起來特別亮、特別豐滿,有的會出現顏色過白、手感較韌、口感較硬的現象,如果福馬林量過大,會有刺激性氣味。朱運轉是我省首個食品行業添加劑協會——江漢區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理事,也是一家調味品經營公司老闆,在食品行業打拼了20多年。
  • 商家用福馬林保鮮水產 勾兌比例自己掂量(圖)
    在市場上購買的兩種立蝦,放了數小時後 ,一種變黑(左),另一種鮮亮如初。(圖據半島網) 小販爆料,藥水泡過的蝦不僅更鮮亮 ,外殼也更好剝。(圖據半島網)  一些看上去外表鮮亮的海鮮,竟然是用"藥水"浸泡出來的。近日,記者對島城海鮮市場進行探訪發現,一些不法商販為了保鮮和追求好賣相,用化工產品對海鮮進行"駐顏":"焦亞"泡出鮮亮蝦仁;甲醛能讓變質烏賊"起死回生",苯甲酸鈉可以讓臭魚爛蝦"永葆青春"......更令人驚訝的是,水產品市場旁的店鋪裡,就能隨意買到給海鮮"駐顏"的化工產品。
  • 超市海帶用泡屍體的福馬林保鮮?
    現在網7月14日訊 (長江商報記者 汪志 實習生 但慧芳 鍾梅含)前日,家住青山區的內科醫生歐陽女士向記者投訴,稱自己在一超市買了一斤新鮮的海帶,回家吃了一片後舌頭髮麻,「超市海帶用泡屍體的福馬林泡過。」記者在該超市購買海帶品嘗,有強烈的刺激感,異於往日吃過的海帶。超市買海帶用福馬林泡過?
  • 山東青島查獲1.6噸問題銀魚 福馬林浸泡(圖)
    據統計,現場共查獲小銀魚1.6噸,福馬林100公斤。據相關責任人交代,「加工廠」有3個浸泡池,裡面裝滿福馬林。工人將銀魚倒入福馬林池子,以此來確保產品不腐爛、顏色鮮亮。  4月12日,城陽質監根據市民舉報,在一處偏僻民房內找到了黑窩點,該窩點有三個7平方米左右的浸泡池,池內浸泡小銀魚1600公斤左右,同時發現裝福馬林的容器4個,2個已用完,2個內部裝有近100公斤的福馬林,以及50公斤的臺秤、電子秤各一臺,用於抽地下水的水泵一臺等生產工具。  經查實,該加工點無照無證,拿不出任何生產憑證、衛生憑證。
  • 水產品保鮮竟用泡屍體的福馬林 勾兌比例自己掂量
    在市場上購買的兩種立蝦,放了數小時後 ,一種變黑(左),另一種鮮亮如初。(圖據半島網)小販爆料,藥水泡過的蝦不僅更鮮亮 ,外殼也更好剝。(圖據半島網)一些看上去外表鮮亮的海鮮,竟然是用"藥水"浸泡出來的。
  • 教你一眼識別福馬林泡過的「毒」海鮮
    海鮮本身含有的水分和蛋白質含量高,因此保藏或運輸條件不當,極易出現腐敗變質,而在海鮮保鮮中最容易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則是用福馬林浸泡。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李斌介紹,福馬林是溶度為35%~40%的甲醛溶液。在醫學上,常用來浸泡病理切片及人體和動物標本。甲醛是一種無色、易溶於水、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物質。
  • 泡在福馬林裡?手機市場「不老妖精」
    前言:    前幾天小7閒來無事,逛了逛某網站的八卦頻道(小7對娛樂頻道的統稱),看到一位同行形容某位明星人老臉不老,「像泡在福馬林裡一樣」,當場把小7雷倒……這樣的形容實在讓人無語。劉德華、梁朝偉自然是越老越有味,而像林志穎這個樣的娃娃臉,自然也有他自己的魅力。
  • 網帖稱八大湖早市現"毒鮁魚" 疑用福馬林泡過
        「早市買到福馬林泡的鮁魚,嶽父是水產專家,稱有毒!」4月27日晚,有網友發帖稱自己的家人在八大湖早市上買到了煮熟後有酸味的鮁魚,有多年水產養殖經驗的嶽父推斷,此魚是經福馬林浸泡過的。    ◎網友發帖     用福馬林保鮮     網友「yt2k」在帖子中稱:     「晚上到嶽父家吃飯,一進門就聞到一股發酸的味道,桌子上放著一盤煮好的鮁魚。
  • 幹海參肚裡藏黑樹枝 店家竟稱腸子沒泡開(圖)
    幹海參肚裡藏黑樹枝 店家竟稱腸子沒泡開(圖) 2011-03-18 09:30:00    作者:張譯心   來源:青島晚報   「我吃了不少海參,從來沒見過裡面包著這種像樹枝一樣的東西。」
  • 記者暗訪煙臺小漁村 揭秘海參造假全過程(圖)
        如果不潛入煙臺小漁村的海參加工點看了現場泡製海參的全過程,絕對不會有人相信,被列為入冬四大補品之一的海參,竟然是經過無數次浸泡、增加了近一倍重量後烘乾出來的。同樣類型的海參,經過不同的加工,變成了不同價位、不同分類的海參,它們的區別竟只是加糖、加鹽的多少而已。
  • 一斤海參多少錢?沒有中間商,價格低到超出想像!
    有二道販子說比品質、比價格,十裡八鄉誰也比不了'浪漁島',因為人家的海參,都是原生態自然生長的,且始終秉承傳統工藝,不加糖、不加鹽,根根都能保泡出好品相! 只要顧客看了浪漁島的海參,聽了人家的價格,二話不說都直接拍板訂貨了!別人的海參根本賣不出去,又因浪漁島海參的價格連別人的一半都不到,圈裡一些眼紅的同行們,還送了浪漁島一個外號「價格屠夫。
  • 蒜薹泡福馬林?其實是保鮮劑
    蒜薹泡福馬林?其實是保鮮劑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5.17 星期二 不少人看到之後頗為擔心,懷疑視頻中的不明液體是用來防腐保鮮的福馬林。蘸了「料」的蒜薹是否對身體有害?剛上市的當季蒜薹還能放心吃嗎?有媒體記者對市場上的蒜薹進行了調查。視頻白湯疑是福馬林    將新上市的蒜薹收攏在一起,將其尾部浸入不明液體中,迅速提起後打包存放……這是近期網絡、微信上流傳較廣的一個視頻。視頻中蒜薹蘸的不明液體讓看過的人都很疑惑:那是什麼?蒜薹蘸了它有什麼用?
  • 賣相好的海鮮泡過福馬林?專家教你識別毒海鮮
    福馬林是溶度為35%~40%的甲醛溶液,如果攝入人體,對腎臟、肝臟、中樞神經、免疫功能等均有損害,危害可想而知。泉州市面真有人鋌而走險嗎?近日,記者跟隨執法部門隨機抽查了幾處農貿市場和生鮮超市,並採訪業內人士如何識別。【記者 廖培煌 蘇勇 文/圖(除署名外)】購買安全的海鮮,還是要到正規的農貿市場或生鮮超市。
  • 海參泡發3部曲,3湯3作用
    嘟嘟聽完非常興奮:「海參爸爸怎麼不把自己切成三段呢?」媽媽不解:「切成三段能幹什麼呀?」「鬥地主呀!」故事講到這裡小夥伴們有沒有樂啊?,輕鬆愉快的時刻是短暫的。下面我們進入正題,「海參」的發法及吃法。發海參是個既簡又繁瑣的活,總結髮海參有三部曲,一曲泡、二曲煮、三曲在泡泡。一曲泡:1.
  • 看起來更大更新鮮 福馬林泡鮑魚成潛規則
    圖為:市民張先生買到的假鮑魚  據《齊魯晚報》報導近日,山東省城市民張先生訴苦,他吃的一罐鮑魚罐頭,口感似麵筋,吃後接連鬧肚子。記者對省城鮑魚市場進行了調查,業內人士竟稱,用工業火鹼或福馬林泡,能讓鮑魚體積漲大、質地保鮮,已成業內潛規則。
  • 賣相好的海鮮都泡過福馬林?教你識別毒海鮮
    福馬林是溶度為35%~40%的甲醛溶液,如果攝入人體,對腎臟、肝臟、中樞神經、免疫功能等均有損害,危害可想而知。泉州市面真有人鋌而走險嗎?近日,記者跟隨執法部門隨機抽查了幾處農貿市場和生鮮超市,並採訪業內人士如何識別。【記者 廖培煌 蘇勇 文/圖(除署名外)】購買安全的海鮮,還是要到正規的農貿市場或生鮮超市。
  • 福馬林泡變質肉 大排檔「吃」出問題一堆(圖)
    19日下午 人民路福馬林泡變質肉   「你們快來看看吧,這裡的肉絕對有問題,我吃了直拉肚子。」8月19日上午,在海慈醫院打吊瓶的範先生給本報打電話反映了此事。    據範先生介紹,這家路邊大排檔就在人民路靠近30路車站的地方,自己就是吃了這裡的飯菜被「放倒」的。
  • 不良商販用福馬林泡魷魚?新鮮魷魚如何鑑別
    魷魚有朋友說,在外面都不敢買魷魚,因為不確定它是否新鮮,有一些不法商販還會用福馬林泡魷魚。用福馬林、燒鹼等化工材料泡製魷魚,這種現象可以說不少見了。有很多醫學報告指出,若人體皮膚直接接觸福馬林時,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皮膚炎或是溼疹,尤其工作上需長期接觸福馬林的人,經常會有此類現象出現,因此需避免皮膚直接碰觸,不慎碰觸應速用清水衝洗。由此可見,福馬林是多麼可怕的東西,如果吃了福馬林液泡的魷魚,不敢保證當時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長此以往肯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