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娃的興趣特長,樂器絕對是繞不開的一大塊。或許大家沒打算讓孩子走音樂專業,但會一兩種樂器已經成為了當今娃的標配,這不僅能培育孩子的音樂素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專注力、情緒管理力、理解力、抗挫折能力,建立自信等等,可謂好處多多。那麼不同樂器的最佳年齡是幾歲呢?晚了怕錯過「最佳」啟蒙期,太早又怕娃不堪「重壓」早早放棄。
最高音樂學府之一的中央音樂學院,針對幼兒以及青少年的音樂學習進行了詳細的總結: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1-4歲,甚至4-6歲,並沒有給孩子安排樂器的學習。因為此時比學樂器更重要的是「音樂啟蒙」和「視唱練耳」,這其實也是學習樂器的基礎,基礎打好了後期將事半功倍。
包括部分中央音樂學院的器樂課,甚至要求孩子先學過視唱練耳,不然不收(不是歧視,而是很難跟上學習進度)。所以在談幾歲學樂器之前,明白這件事更重要,那就是3歲以前最好先不學樂器,4-6歲最好能學習視唱練耳,之後才是樂器的選擇。
根據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一項調查,60%-70%鋼琴大賽獲獎者的初次學琴年齡在6-8歲,而其中只有一人年齡最小在3歲半,其中少部分在10歲左右。因此,6歲前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才是最關鍵的。
2歲半至3歲半的時候,是音樂啟蒙的最佳年齡,此時並不需要複雜的樂器,簡單、輕鬆的聽音樂或音樂遊戲就可以讓他們很好地感受音樂的節拍和旋律。
比如在家中給孩子播放一些名家名曲、音樂會(有機會能到現場更好),在兒歌、舞蹈等中滲透音樂,聽音樂時拍手、跺腳、轉圈等,讓孩子在玩中愛上音樂,也可以參加針對幼兒的奧爾夫親子課程。
4歲之後如果想更好地學習音樂,或者有意發展音樂專業,可以進行視唱練耳、樂理知識的學習。這點非常重要,學樂器不該是一拍腦門的衝動決定,磨刀不誤砍柴工。而樂器的「一對一」學習多在5歲之後,這主要與孩子的大腦以及具體樂器所針對的身體部位的發育有關。
為此,C媽也專門為大家整理了10大最受歡迎樂器的適齡學習指南,可以很好的防止帶娃盲目學藝,非常適合咱大眾普娃,音樂小天才另當別論哈~
鋼 琴
最佳學習年齡:5-7歲
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先由大肌肉活動開始,再到小肌肉的細膩動作,彈鋼琴需要的是很具技巧性的小肌肉動作,而且,鋼琴每彈奏一個音,大約需要30克的力(低音區需要的力度則更大),如果孩子太小,將不能順利學習演奏,長時間彈奏甚至還會影響手指發育。
所以業內公認5歲開始學鋼琴比較適合。
此時孩子無論是注意力、認知能力、理解力等方面都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肌肉的發育也更加完善,手、眼、耳、腦等各部分器官的協調性也更好,學習效果更佳。
小提琴
最佳學習年齡:5-7歲
整體而言,小提琴是比較難學的樂器。從夾琴、握弓、持琴、按指到運弓等等,都是複雜的動作,而且小提琴演奏是單手拿琴站立演奏,擁有一個正確且平衡的姿勢非常重要。而且小提琴的聲音不像鋼琴那樣具有「固定音高」,它需要孩子用耳朵去校驗音色和音高,而5歲之前孩子的聽力發育還不夠健全,所以不建議過早學習。
小提琴的建議年齡同樣是5歲之後,但也不宜晚,最好能在7歲之前,否則對「童子功」要求非常高的小提琴而言,有可能耽誤十分重要的韌帶訓練。
大提琴
最佳學習年齡:6-8歲
大提琴和小提琴都是弦樂器,所以在學習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大提琴的入門學習會比小提琴更難,同時又考慮到大提琴外型較大的特點,一般建議6-8歲。
古 箏
最佳學習年齡:5-12歲
它和鋼琴、小提琴一樣,在彈奏技法中對腕力和指力有著嚴格要求,傳統古箏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無名四指撥弦,演奏出旋律、掌握節奏,如果年齡太小手指發育不夠完全,會導致很多技法無從下手,很難掌握好古箏。同時古箏對「聽」的要求更高,初學者需要接受嚴格的聽覺訓練,能唱準、聽準各種調的五聲音階及七聲音階,同時還需要努力學會古箏的調音方法。
所以建議5、6歲的幼兒接受古箏的彈奏訓練,10歲左右接受能力明顯增強,12歲左右為最強。
架子鼓
最佳學習年齡:6-8歲
架子鼓的學習主要是圍繞著四肢間的運動組合關係來進行的,對小孩的身高、體重、小肌肉群,以及手臂、手腕和腳的協調性均有較高的要求,如果孩子年齡太小,會很難按標準完成動作。比如,鼓凳調到最低腳還踩不到地面,踩錘調到最輕也無法單靠腿部力量踩下去等等。
所以學架子鼓的最佳年齡段是6-8歲。
吉 他
最佳學習年齡:8-10歲
4、5歲的孩子學習吉他,往往會因為年紀小、皮膚嫩,出現按弦困難,容易傷手等問題,而且彈奏吉他時左手需要按弦、把握琴頸,而左手的把位對於手小的孩子來說又比較困難,所以較為普遍的建議年齡是10歲左右,發育比較早的孩子,8歲也可開始接觸吉他。
二 胡
最佳學習年齡:5-8歲
學習二胡需要孩子對音準和音色有一定的判斷能力,由於二胡只有兩根弦,入門較難,比較枯燥,需要長久的忍耐力和專注力。
所以學習二胡的建議年齡是5-8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理解能力、記憶力、模仿能力等都發展的更好了,專注時間也更長,學習二胡的效果會更佳。
長 笛
最佳學習年齡:8-12歲
太小的孩子不適合學習長笛,包括其他一些吹奏類樂器,比如橫笛、蕭等。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胳膊不夠長,脖頸挺直後往往無法呈水平狀握拿長笛,如果強行練習,會造成彎曲頭部和脖頸來吹奏的不良習慣;另一方面是對牙齒的要求比較高,太小的孩子的牙齒發育還不太完全。如果強行練習不僅影響吹奏水平,也會影響身體及牙齒發育。
所以要想學長笛,最好是8、9歲以後,牙齒整齊,沒有齙牙,嘴唇不要太厚。
薩克斯
最佳學習年齡:9-12歲
薩克斯對兒童的氣息要求較高,如果年齡太小,肺活量不夠,學不會換氣,吹奏起來會非常吃力。而且薩克斯本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比較大,手指把位較大,太小的孩子按鍵、吹奏起來有困難。薩克斯和長笛一樣,同樣對牙齒是否整齊,是否換過門牙,嘴唇是否太厚等這些先天條件要求比較高。
所以,普遍建議9-12歲,手掌加手指長度在15釐米及以上,換過下乳牙且整齊的孩子學習。
手風琴
最佳學習年齡:6-8歲
手風琴需要通過風箱的不同用力方法來表現或改變其聲音的大小,同時通過手指的彈奏來變換旋律。所以對孩子手臂和力量的要求比較大,同時需要控制好身體防止風箱來回晃動,以及身體、手指、手臂等的協調。一般建議在6歲之後,孩子能夠更好地掌握力度。以上是學樂器的一個參考年齡,並不代表在此之前完全不能開始,在此之後就一定不能學好。除了客觀的發育條件外,興趣、愛好才是最重要的。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如果孩子錯過了最佳年齡段,但只要喜歡永遠都不算晚。
不過,年齡和身體情況只是參考之一,比它更最重要的還有這一點——你跟孩子準備好了嗎?
01
時間是否充足
大部分的樂器除了課外班本身的時間,還需要每天固定時間的練習,注意,是每天,順利的話20分鐘是它,不順利的話,一個小時也是它。而且樂器初期是需要大人陪著的,把娃扔進課外班在外面坐等著刷手機就別想了。課要陪著一起上,還得比娃更認真,娃記不住的樂理知識,你要記下來幫她課下鞏固;娃練不好的難點、易錯點,要你記下來課下糾正和指導。孩子和你,現有的時間和精力是否足夠充足去做這些事?
時間與精力不富裕,練習就不到位,而且陪練過程中情緒就易暴躁。
02
孩子堅持枯燥訓練的能力
對於3-5歲的孩子而言,大部分的興趣班諸如畫畫、舞蹈,都是沒有100%準確度要求的。相對而言更隨心一些,但是樂器不同於其他,哪怕你99.9%都對了,只有0.1%錯了,那也是錯,也得再來一次。
如果說遊戲的設計是即時獎勵,打個怪撿點裝備,讓人越玩越上癮;那麼,學樂器的模式就是即時挫折——彈錯音、讀錯譜、劃錯拍、跟錯節奏,每一樣都無時無刻提醒娃,你錯啦!錯啦!又錯啦!
娃將會在無盡的希望中品嘗無盡的失敗,說是分分鐘都在勸退,也不誇張。
拿CC在學的鋼琴舉例,它要求每一個音符要唱對,每一個音節要彈準,每一個節奏不能快不能慢,還要隨時警惕手型,有沒有偷懶、有沒有折指。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負責的高要求老師,你會發現,孩子學的每一步都挺難的。這其中沒有一個環節不是要靠孩子通過一遍遍地練習去實現的,偷不得半點懶。有人說沒經歷過日日夜夜的崩潰,就不算養過一個真正的琴童,樂器帶來的挫敗感可見一斑。
當然,如果引導合理,由此培養的抗挫能力也會很強大,畢竟學會一曲的成就感也是切切實實能體驗到的,所以你跟孩子都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去應對這種hard興趣班模式。
注意,是日復一日。
03
家長控制情緒的能力
陪練樂器,真的是比陪寫作業更費血包。你以為的陪練是母慈子孝、浪漫唯美,他彈奏來你吟唱。事實上,不出5分鐘:
再認真點,這個音符讀的不對哦。
手型又塌了哦,對,小手指要立起來;
注意節拍器哈,你快的都要起飛啦。
你內心雖然焦灼,但言談舉止依然可控……
10分鐘後:
手、手、又塌下去了。
這個xi又彈成so了,認真點好嗎?這都第幾次了?
節拍器節拍器,你又飛了,你根本就沒在聽節拍器,耳朵在線點好嗎?
你肺活量逐漸打開,喊話一聲更比一聲高……母老虎張著大口怒吼的即視感。
15分鐘後:
你聽不見節拍器的聲音嗎?聽不出來自己比它快嗎?
手,你能想著點手嗎?又塌了,你這麼錯著練沒有意義。
別著急往下呢,先把這小節練好了,先別給我加左手呢,你就只練右手。
你與娃都明白,今日份腥風血雨已送達……轉天,濤聲依舊。你肯定不會日日如此,但每周學新曲的那麼1、2天,你很可能會這樣,不提前修煉出點真功夫,真的應付不來這陪練的高壓。心態和技巧,都要準備好,暴風雨來時才可能有力扭轉。所以,讓娃學樂器,你準備好了嗎?已經開始的,有什麼心得也留言分享分享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