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幅橫條紋裙子的照片在很多地方大熱,雖然只是簡單的顏色問題,但不同人對同一張照片的顏色描述不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很多朋友樂此不疲,也讓這條的裙子著實火了一把。
其實問題並不複雜,就是來自tumblr的一張裙子的照片,有些人堅持看到的裙子顏色是白色和金色,還有不少人表示自己看到的是藍色和黑色,也有部分人會在二者之間轉變,少數人表示看到的是另外的顏色組合。
同樣的一張照片,為什麼能看出不同的顏色,藍黑黨和白金黨似乎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又有部分朋友在兩者之間變換不定,本文就為您解析這張照片背後的秘密。
引發白金和藍黑黨爭論的裙子(圖片截自tumblr)
為了消除不同顯示器之間顯示差別的影響,我們使用同一臺顯示器進行需要的展示,採用的顯示模式為預設的標準模式。您在查看文章時,只要不更換顯示設備,且不改變顏色設置,即可認為本文中的不同圖片是具有可比性的。
我們先來看看這張照片有何神奇之處。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張裙子的照片,從背景來看,整體的環境應該是黃色光,也就是暖色調,而裙子主體則包含了較多的顏色過渡。
裙子的照片中含有較多的顏色
從照片中的顏色取樣可以看出,雖然我們簡單地以藍黑,白金兩種顏色來形容,但裙子在照片裡的顏色表現卻不只這麼簡單。裙子在黑/金部分糅雜了黃色、棕色、褐色,在藍/白區域則包含有灰色、淺藍色和深藍色。
如果對照片進行簡單的處理,也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亮度增加50(左)和降低50(右)得到的效果對比
將亮度提高,照片的白金效果會更明顯;而將亮度逐漸調低,則會呈現出偏向藍黑的效果。
對比度降低50(左)和增加50(右)得到的效果對比
同樣地,增加照片的對比度增加,裙子的藍黑顏色會變得明顯;而拉低飽和度,裙子的顏色則會向白金方面變化。
我們將圖中的顏色拿出來,再和別的顏色進行對比看看。
圖中的藍/白色和標準的白色、藍色進行對比
圖中的黑/金色和標準的黑色、金色(顯示器模擬)進行對比
裙子的藍/白色部分和藍色對比就顯得偏白,而和白色對比就又成了藍色,與之相似的是,黑/金色部分在黑色旁邊顯得更像金色,而在金色面前又成了黑色。
顯而易見,這張圖片的特殊性恰恰是兩種顏色都模稜兩可,而在不同的人看來會有不同的顏色也就不足為怪了。
相信很多好奇的朋友在網上看過了不少分析,這些解釋從不同方面入手,有些條理分明、讓人信服,也有些圖文並茂、實驗出結論,都有合理的分析,我們來看看眾說紛紜的原理分析。
個人體質和敏感度不同(知乎)
我們對顏色的感知有所差異(圖片源自知乎,野合菌的答案)
不同的人對不同的環境和亮度有不同的感受,會使得對顏色的感知有所差異。對高光更加在意的人,或許會把這種顏色當做黑褐色;而陰影更加在意的人,或許會把這種顏色視作金黃色。對高光更加在意的人,或許會把這種顏色當做天空明亮藍色;而陰影更加在意的人,或許會把這種白雲陰影的灰白色。
大腦判斷環境光的差異(知乎)
看到白金的會認為裙子是受到一個藍色燈光照射,或是由於背光拍攝的泛藍,認為藍黑的則是裙子受到暖色燈光的照射,或是照片背景的泛黃。
不同環境光會導致不同顏色裙子的顯示相似(圖片源自知乎,韓世麟的答案)
不同環境光會導致不同顏色裙子的顯示相似(圖片源自知乎,韓世麟的答案)
你的大腦試圖從圖中反推出環境光,再來推斷物體本身顏色。圖片糟糕的白平衡讓你的大腦欺騙了你。其實這裡的環境光是黃色,黑色蕾絲部分由於材質,環境光反射較大,形成了金色印象。
大腦對顏色還原能力的差異(sciencealert)
大腦對同樣的圓感知不同(圖片源自sciencealert)
雖然我們看到的圖片是一樣的,但大腦幫我們還原出了不同的顏色。在這張照片中,我們看到的不是藍黑,而一些人的大腦幫他們還原出了實際的藍黑。但因為還原能力的差異,另一些人只是看到了圖上原原本本的顏色,甚至看到了別的顏色。
顯示設備和看圖時環境的差異(知乎)
如果是在電腦瀏覽器上看這張圖,很可能會覺得是藍黑的,因為周圍的白色空白頁面會告訴你正確的白平衡,從而對比出它的藍色。然而,在晚上你把它用手機全屏顯示,然後關掉房間的燈,讓手機成為唯一的光源,這時候之前感覺到的藍黑就會慢慢變成白金。因為這張圖是唯一的光源,所以你的眼睛把亮部的藍色當做了白平衡的參照物,認為那應該是白色的。原本的黑色去掉了藍色的部分就會呈現出金色來。
知識經驗和心理傾向不同(果殼)
不同色彩平衡處理的照片(圖片源自果殼)
人類都有一種不因光源或者外界環境因素而改變對某一個特定物體色彩判斷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即為色彩恆常性。某一個特定物體,由於環境(尤其特指光照環境)的變化,該物體表面的反射普會有不同。人類的視覺識別系統能夠識別出這種變化,並能夠判斷出該變化是由光照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當光照變化在一定範圍內變動時,人類識別機制會在這一變化範圍內認為該物體表面顏色是恆定不變的。
上面5種解釋都提出了合理的觀點,有些也做出了論據和論證,美中不足的是,這些解釋都只從理論上分析了發生問題的原因,而沒有對不同的人群進行實際測試,也使得這些分析的說服力可以進一步加強。
經過對圖片的分析,我們認為,由於這張照片顏色的多樣和特殊性,人們看到不同的顏色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我們首先排除顯示設備的不同,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判斷。
我們選擇了幾位看到藍黑和白金的編輯,通過在相同的顯示設備上展示經過不同處理的圖片來看看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
我們通常見到的白色背景圖
首先當然是原圖放在白色背景中,也就是大家最常看到的照片環境,然後是模擬夜間用手機看圖的黑色背景圖片,這兩張都沒有對我們造成任何影響。
模擬夜間看手機的黑色背景圖
通過對大家的詢問我們得知,不同的朋友對顏色的描述並不是嚴格的藍黑或白金,我們提到的兩種顏色只是較為籠統地表示出大腦反饋給我們的顏色感知。
有意思的一點是,雖然看到藍黑的人和看到白金的人都可以(較為勉強)從中看到另一方所說的顏色(範圍非常小),但並不能理解圖片中的裙子可以以該種顏色解讀。
同時改變亮度和對比度的照片對比
(為方便展示放置在一起,實際測試時單獨展示)
從不同照片的改變可以發現,改變這張照片的亮度和對比度都不能改變對固有顏色的看法,即使在將白平衡調整出較為明顯的另一種顏色對比之後仍然不能改變,對這張照片先入為主的看法確實有非常大的影響。
裙子主體完全不變,環境處理為冷色溫(左)和暖色溫(右)的對比
(為方便展示放置在一起,實際測試時單獨展示)
經過我們的測試,唯一有不同看法的圖片是將裙子部分完全固定不變,而單獨調整環境光的冷暖色,我們的編輯會看出一點差異,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有不同的解釋,但也較為勉強,且並不是都能接受。
裙子的顏色同樣引起編輯討論
經過這些對比,我們首先要承認,先入為主的顏色判斷對我們具有非常大的影響,而對顏色的不同解讀應該是對環境光的理解不同導致的,扯到「視杆細胞」問題的是無稽之談,至於說5000元以下的手機看是藍黑的,碰到看出白金的就嫁了吧,在此就不作評論了。最後,裙子照片看到什麼顏色並沒有意義,妹子們穿上漂亮的裙子才是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