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豆信天翁
戰史:1993年8月,美國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成立了遊騎兵特遣部隊(Task Force Ranger),並將其部署到了索馬利亞的摩加迪沙。這支部隊足以稱之為美國歷史上陣容最豪華的特遣部隊,它的核心成員來自第75遊騎兵團的第3營,而海軍的海豹突擊隊、空軍的第24特種戰術中隊和著名的陸軍「三角洲」特種部隊也都派遣了人員隨這支特遣部隊一道作戰。而之所以要組建這支部隊,是因為美國政府盯上了索馬利亞的「地方霸主」——穆罕默德·法拉·艾迪德。
(遊騎兵特遣部隊合影)
艾迪德自命為索馬利亞總統,但實際上則是一位地方軍閥。為了爭權奪勢,艾迪德不斷鼓動自己手下的武裝分子去攻擊其他派系的武裝分子。從1991年9月開始,艾迪德手下的武裝分子發動的襲擊導致了兩萬多人傷亡,並且嚴重破壞了索馬利亞本就落後的糧食生產體系。在1991年到1992年間,整個索馬利亞陷入了饑荒,因為那些武裝分子將至少80%的農產品都據為己有。根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段時間內有約30萬人死於飢餓,超過150萬人處於饑荒狀態。最過分的是,這些武裝分子還肆意搶奪聯合國提供的救濟糧——在電影《黑鷹墜落》中,平民搶奪糧食被武裝分子掃射的鏡頭絕非杜撰,而是有真實背景的。
1993年8月8日,艾迪德手下的民兵連續兩次向美軍車隊投擲土製爆炸物,導致四名美軍士兵身亡,七人不同程度受傷。再加上艾迪德手下民兵搶奪國際救濟、肆意槍殺民眾的行為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美軍在該地區的存在,因此時任總統柯林頓親自批准美軍在摩加迪沙展開軍事行動,務必要將艾迪德抓獲回國審判,實在不行就當場擊斃,總之不能放任他禍害百姓。但是,雖然美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畢竟是索馬利亞,是艾迪德的主場——事實證明,在別人的主場作戰,總是很容易出差錯。
1993年10月3日中午兩點左右,整裝待發的遊騎兵特遣部隊受到了情報,乘坐MH-6「小鳥」直升機和MH-60「黑鷹」直升機前往摩加迪沙市區的一棟艦載,試圖抓捕艾迪德手下的兩名重要官員。但美軍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不應該在光天化日之下乘坐直升機悍然攻入敵人的主場。雖然在三角洲成員的帶領下,美軍成功抓到了自己想抓的人,但就在下午4時20分左右,變故突然發生——索馬利亞武裝人員使用RPG火箭筒擊落了一架黑鷹直升機,兩名飛行員當場身亡,機組人員受了重傷。在這種情況下,兩名三角洲隊員乘坐「小鳥」直升機降落到事發現場,並一直堅守在陣地上,直到因為彈盡糧絕而被索馬利亞民兵殺害。
下午4時40分左右,第二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幸運的是在地面作戰的遊騎兵和三角洲及時趕到了現場,並救出了倖存者、躲到了附近的幾座建築內。但當時美軍部隊的通信極為混亂,在不同地點作戰的單位壓根無法互相聯繫上,而救援車隊也不知道該怎麼在索馬利亞民兵的瘋狂圍攻中把所有人撈出來。因此,這場原計劃「迅速進行」的突襲行動,演變成了百來名特種兵與數千名索馬利亞民兵之間的拉鋸戰。激烈的戰鬥一直從下午持續到了午夜,由於任務性質不需要攜帶大量彈藥,導致當時特遣部隊的成員身上所攜帶的彈藥幾乎快要打光了。
而美軍指揮部也對此感到非常著急。情急之下,美軍不得不向駐紮在附近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請求援助。10月4日凌晨2時左右,巴基斯坦第10山地師和馬來西亞維和部隊組成了一支長度達數公裡的救援車隊,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城市,救出了所有美軍傷員。由於傷員和屍體把裝甲車的座位全佔滿了,許多士兵在經過了一夜的艱苦鏖戰後還不得不跑步跟著車隊返回營地。而這一段路程,演變成了後來著名的長距離拉練——「摩加迪沙英裡行軍」,成了每一個特種部隊成員的「必修課」。
在這場戰鬥中,有19名美軍士兵在戰鬥中身亡,73名士兵不同程度受傷,也是自越戰以來美國特種部隊所蒙受的最巨大、最慘烈的傷亡。對於這次行動,美軍指揮官加裡森將軍給柯林頓總統寫了一封信,明確表示將承擔一切失敗責任。幾年後,美軍的眼中釘艾迪德在一次衝突中受傷,不久後死亡。就在艾迪德死亡的那一天,加裡森將軍宣布退役。而「黑鷹墜落」事件,也成為了美國特種部隊歷史上永遠無法抹去的一道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