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良商家用芽孢桿菌冒充蛭弧菌,價格相差巨大!轉起,踢爆騙局

2021-01-08 騰訊網

隨著蛭弧菌產品的熱銷,市場上卻出現了一些打著蛭弧菌的名義,假冒蛭弧菌的產品。今天這篇文章教大家辨別真假「蛭弧菌」,踢爆無良廠家騙局。

蛭弧菌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益生菌,在當前全面禁止抗生素使用的大環境下,蛭弧菌是預防水產動物細菌性病害暴發的最佳選擇。隨著蛭弧菌產品的熱銷,市場上卻出現了一些打著蛭弧菌的名義,假冒蛭弧菌的產品。這類產品經16S rDNA菌種鑑定後發現,其中絕大部分是芽孢桿菌。在外塘使用方面,用這些芽孢桿菌假冒的「蛭弧菌」來控制弧菌等有害細菌,基本沒有任何效果,還容易造成缺氧等危害。

市場上的芽孢桿菌價格很低,與真正的蛭弧菌相比,有著十幾倍的差價,正是在暴利的驅使下,不良企業通過利用芽孢桿菌會產生溶菌蛋白酶的特性,以蛋白酶形成的抑菌圈,混淆為蛭弧菌的噬菌斑,來達到欺騙客戶,獲取暴利的目的。

此類產品在實驗室採用雙層平板進行蛭弧菌數量檢測時,檢測平板上全部會出現中間有白點的「抑菌斑」,與真正的噬菌斑有明顯的不同,對於不經常檢測蛭弧菌的專業技術人員而言,有很強的迷惑性及欺騙性。

圖1「噬菌斑」中間無白點,真!

圖2 噬菌斑中間有白點,假!

鑑別真假蛭弧菌,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進行:

1、最科學嚴謹的方法是細菌DNA身份驗證:16S rDNA 菌種鑑定

我們都知道每種細菌都有特異的DNA序列,通過用蛭弧菌的特異性引物,進行16S rDNA細菌種類鑑定,觀察膠圖條帶情況即可準確辨別蛭弧菌真偽,這是最科學和嚴謹的。我們過去做菌種鑑定耗時長,價格高,大家懶於去做,現在2天就可以搞定,單品費用也就100-200元。根據圖3中的條帶可以判斷:樣品H2和H3呈強陽性,H1和CK2呈弱陽性,均為蛭弧菌;CK為陰性,非蛭弧菌。

圖3 PCR擴增結果鑑定膠圖

2、養殖現場使用效果的驗證:除去養殖現場各種因素的幹擾,真正的蛭弧菌在大塘的使用的有效率可達50%以上且效果非常明顯,而使用芽孢桿菌冒充的「蛭弧菌」,在外塘基本沒有效果。

3、供貨企業資質的認證:優質動保原料的採購,是企業質量穩定的第一步。正規原料企業生產蛭弧菌,必須具備專業的微生物實驗室、液體發酵罐、真空冷凍乾燥機等關鍵設備,沒有這些設備,蛭弧菌生產也就無從談起。對於原料採購商來講,現場考察是必要的。

4、對於號稱進口蛭弧菌的原料商,動保企業可以向對方索要進口憑證。據我們所了解的信息,目前海關並沒有任何蛭弧菌的進口許可及進口記錄。

相關焦點

  • 蛭弧菌怎麼裂解弧菌
    蛭弧菌怎麼裂解弧菌蛭弧菌是寄生於其他細菌並能導致其裂解的一類細菌。它雖然比一般的細菌小,能經過細菌濾器,有相似噬菌體的作用,但它不是病毒,確確實實是一類能「吃掉」細菌的細菌。寄生型蛭弧菌成長,要求pH6.0~8.5;溫度23~37℃,低於12℃、高於42℃時均不成長;能安穩分化蛋白質,一般不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以肽、胺基酸作碳源和動力;能液化明膠;嚴厲好氧;在人工培養基上則產生黃色色素,細胞色素a、b、c,還能產生各種酶類。蛭弧菌的生活史有兩個階段。
  • 海參苗池如何防控弧菌
    冬季海參苗池如何防控弧菌目前海參養殖方式有室內工廠化養殖、潮上帶築堤提水養殖、潮間帶沉網養殖、圍網養殖、池塘養殖、筏式養殖、多品種混養等。冬天由於溫度較低,一般採取室內養殖。根據流行病調查顯示,海參越冬苗及海參養成期主要病害由細菌感染引起。
  • 冬棚養殖對對蝦弧菌超標怎麼預防
    2、底質改良及水質調控措施冬棚養對蝦,內外環境氣溫相差較大,空氣交換量少,久而久之有毒有害物質會積存在養殖水體當中;同樣,內外水溫的差異亦較大,為了保證水質的穩定,藻相菌相的平衡,減少南美白對對蝦由於外界環境的變化帶來的應激力,要減少水體的交換量,加大水體的調控力度。
  • 揭示益生菌芽孢桿菌清除金黃色葡萄球菌機制
    對某些疾病而言,作為抗生素治療的一種有效的替代方案,口服芽孢桿菌可能在科學上是吸引人的,這絕對值得進一步探索。」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616-y。葡萄球菌感染每年導致全世界數萬人死亡。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作為一種引起嚴重疾病的病因而廣為人知。
  • 王靜、劉英麗教授:解澱粉芽孢桿菌的益生元、益生菌、抗菌和功能性...
    2020-12-21 14:35:28 來源: 食品科學雜誌 舉報   解澱粉芽孢桿菌屬於芽孢桿菌屬芽孢桿菌科
  • 無良商家將安全帽充當頭盔賣?暴利之下消費者如何區別選擇!
    近期,由於交管部門發布新政策「一盔一帶」,導致各地區頭盔市場異常火爆,商家紛紛哄抬價格。市面上一夜之間出現了很多三無產品,甚至還有無良商家將安全帽冒充頭盔賣,平時我們30就可以買到的頭盔,現在來看下價格被哄抬到多少了呢?
  • mSphere:抗生素如何殺滅修飾膽汁酸的細菌進而促進芽孢桿菌的感染
    (C. diff)的生長,這種細菌是一種可以引發機體疼痛甚至死亡的有害細菌,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mSphere上,本文研究為後期科學家們制定新型策略,來避免使用抗生素殺滅改變膽汁酸的微生物進而促進艱難梭狀芽胞桿菌引發感染提供了新的希望。
  • 蟑螂相關菌與人類健康風險|梭狀芽孢桿菌|沙雷氏菌|擬桿菌|腸球菌|...
    芽孢桿菌 芽孢桿菌屬很容易從蟑螂中培養出來,特別是與蠟樣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有關的菌株。分子微生物學研究表明,在蟑螂中廣泛存在芽孢桿菌科的不同分支,包括芽孢桿菌屬、地芽孢桿菌屬Geobacillus、海洋芽孢桿菌屬Oceanobacillus、尿素芽孢桿菌屬Ureibacillus以及其他相關分類群,如類芽孢桿菌屬Paenibacillus和賴氨酸芽孢桿菌屬Lysinibacillus以及幾個未分類群。
  • 乳酸菌和芽孢桿菌聯合發酵:改善青貯飼料品質,提高有氧穩定性!
    本研究中,研究人員選擇布氏乳桿菌40788和枯草芽孢桿菌CP7進行發酵實驗。發現在苜蓿青貯飼料中枯草芽孢桿菌和布氏乳桿菌相互抑制,但與對照青貯相比,其乳酸和乙酸濃度上升,從而促進發酵。青貯60 d後苜蓿青貯飼料的發酵特性和需氧穩定性實驗組青貯飼料和對照青貯飼料之間的乾物質含量沒有差異,然而,實驗組青貯飼料的乾物質損失顯著低於對照青貯飼料。
  • 搞笑漫畫:無良商家被報復,贊啊……
    搞笑漫畫:無良商家被報復,贊啊……子陽好久沒這麼早的下過班了,才四點半,要不是老闆女朋友跟他鬧分手,估計自己這回還得苦逼的呆在店裡做生意。閒來無事,吃過飯後便去夜市逛逛,看到小時候玩的套圈圈遊戲,心潮澎湃想要來一發。再加上推銷小哥的呼喚,子陽便走過來。
  • 是新的零售模式還是新的騙局,幸運盒子引發巨大爭議
    是新的零售模式還是新的騙局,幸運盒子引發巨大爭議從去年年底開始,很多商場出現了「幸運測試機」。測試機上以明顯的字眼和圖片表示獎品有蘋果手機、拍立得、奢侈品牌口紅等價值較高的獎品。誤導消費者掃碼消費商家對「掃碼抽大獎」的表述有誤導消費者之嫌,商家並沒有顯著提示幸運盒子未裝有大獎類商品,這類表述極易讓消費者誤以為大獎就裝在「幸運盒子」裡,只要掃碼微信支付即可得,而這一點,恰恰被商家利用了。
  • 無良商家再現,用蛋白固體代替奶粉,商家註冊資產只有1.5元?
    還記得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由於商家的趨利心太重,導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嚴重超標,最終導致購買三鹿奶粉的嬰幼兒家庭,孩子紛紛出現「大頭顱」現象,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大頭娃娃」。這個「倍氨敏」奶粉價格還不低,一罐奶粉就要三百塊錢左右,甚至遠超很多進口奶粉。家長們原以為這麼高昂的價格,奶粉絕對沒有問題,誰曾想,最終害了孩子的就是所謂的「高價奶粉」。
  • 疫後第一個618購物節開啟,小心新出現的支付寶備用金騙局
    騙局一「預售」 「預售」是近兩年「雙十一」商家普遍採用的營銷方式,不法分子以「預購」「限時購」「預先降價」 騙局二「刷單返利」 不法分子冒充網店商家,以在「雙十一」前以提高店鋪銷量、信譽度、好評度為由,稱需要僱人兼職刷單刷信譽。 警方提醒:這是典型的「刷單返現」騙局,尋找兼職要通過正規渠道進行,需要交納定金或先行支付的工作,要謹慎。
  • 假冒「阿里副總裁助理」詐騙商家 稱「包上雙十一」
    昨天,浙江嘉興市公安局經開分局發布「警情通報」,披露一起假冒阿里「小二」實施詐騙的案例,5位天貓商家上當受騙,涉案金額高達17.5萬元。公安部門提醒,「假小二」行騙已成為網購市場的最新騙局,所謂「給錢就上活動」,其實是騙子瞄準部分商家推廣心切而設置的陷阱。   冒充阿里副總裁助理,宣稱「給錢就包上活動」   犯罪嫌疑人韓某目前已被嘉興市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 LOL雞年巴德事件:一個虛空限定皮膚,把無良商家整暈了
    好傢夥,都2020年了,難道還有人會相信這種低端騙局嗎?《英雄聯盟》怎麼說也是當今遊戲市場的頂流遊戲,官方會出這種小漏洞讓你撿便宜?這已經不是天上掉餡餅這麼簡單了,而是天上掉了一個會自己生產餡餅的機器。這位商家聲稱自己有特殊渠道,能直接修改你遊戲帳號裡的數據,看評論區裡清一色的水軍,都是在網上找一些曬皮膚的圖片,假裝皮膚已經到帳的。就這演技,連郭導手裡的S卡都拿不到。
  • 火鍋店用牛血冒充鴨血,到底圖個啥?鴨血為什麼比牛血貴這麼多
    3.15剛過不久,某明星開在哈爾濱的火鍋店被記者暗訪發現,用牛血兌水冒充鴨血,賣給顧客。事後該明星雖然道歉稱原因承擔一切責任,但事情畢竟已經發生了。今天我們並不從道德或娛樂八卦的角度來談這個事情,僅從食品安全和營養學角度來分析一下,牛血和鴨血有什麼不同?
  • 商家用氫氣冒充氦氣灌裝氣球出售 多賣給孩子
    《法制晚報》記者昨日進行可燃性實驗發現,商家所稱的「氦氣球」在靠近明火時發生燃燒,火苗躥到半米多高。記者採訪發現,因為氫氣易燃,國家明令禁止灌裝手持氫氣球,但由於氦氣的成本較高,商家多用價格較低的氫氣冒充氦氣。  上周末,記者來到朝陽大悅城。在商場外,有商販正在售賣卡通形象的漂浮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