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文化進校園,這群小同學已經get到了不少知識啦!

2020-12-01 雨山發布

「梁山伯與祝英臺相會時,眼神要真情流露,臉部表情不要太僵硬……」

11月18日,走進四村小學舞蹈室看到,該校「戲曲表演隊」的30多名女同學正在國家二級演員武彥辰老師的指導下,排練越劇《十八相送·化蝶》中的經典唱段。說話間,武老師給學生做起了示範,手把手地教練身段、臺步、表情、眼神的配合等基本功。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剛開始,小演員們穿著2.5寸的厚底鞋走圓場步時經常崴到腳,穿著長長的戲曲服裝,手與水袖配合不默契,老師們利用放學、大課間、午休時間帶著學生手把手地指導每個動作和姿勢,對著鏡子練習每個表情,力求做到表達人物情感時惟妙惟肖。

特別是針對學生開嗓方式不對、唱不準音的情況,指導老師往往反覆揪著一個音一個音地唱,一遍遍地練習唱腔、練好發聲。最精彩的要數《十八相送·化蝶》,從演員的氣質,唱功,情感的流露都具有相當的水準。據了解,該作品還獲得了2019雨山區戲曲進校園一等獎並被邀請參加2020年全市少兒春晚,2020年10月應邀參加江南之花社區文化節開幕式獲得一致好評。

據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剛開設戲曲班時,四村小學還沒有專職戲曲教師,學校結合實際情況,由校音樂老師組成教學組,通過觀看視頻、自學唱腔、唱段、外出聽課學習等方式,將黃梅戲普及到每個班。當時,可以說是人人都會唱幾句黃梅戲《誰料皇榜中狀元》《對花》等經典唱段。

隨著時間的推移,四村小學教育集團音樂組不斷地尋找學校戲曲發展的特點,找出了適合該校學習特點的「越劇」劇種,並聘請國家二級演員、雨山區文化館武彥辰老師擔任戲曲班專職老師,王毓老師擔任戲曲班的班主任,負責安排戲曲班學生每周三越劇課程的演練。

優秀戲劇曲藝文化進校園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培養學生愛國愛家、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平臺。自2017年起,四村小學教育集團秉持「戲曲教育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將越劇引入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探索出了弘揚戲曲文化,拓寬素質教育渠道的新路子。該校充分利用學校少年宮這一平臺開設戲曲班,從一開始的6名學生,發展到如今30多人的戲曲演出隊,不僅豐富了未成年人的校園生活,同時,也引導了廣大未成年人弘揚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了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相關焦點

  • 南航新疆客艙:航空科普知識進校園
    客艙部提供5月14日,南航新疆分公司客艙部六分部以「航空科普知識進校園由於對象是天真可愛的一年級小朋友,這對於進行宣講的乘務員們來講也是一種新的體驗。孩子們年齡小,從專注程度和理解程度上與在校的「大」學生們有很大區別,這就需要針對特別對象制定個性化授課方式,能夠吸引小同學們在輕鬆遊戲的過程中學到航空安全知識。
  • 武漢「非遺進校園」:文化課業趣味「變臉」潤澤童心
    近年來,武漢市多方聯動,非遺文化不但走進螢屏走上「雲端」得以普及推廣,更走進課堂走上書本積蓄青春力量。讓我們跟隨武漢市「非遺進校園」的足跡,在孩子們的興趣與收穫中一同看看非遺文化課業的趣味「變臉」。非遺戲曲進校園 梨園綻蕾初吐芳  大武漢,「戲碼頭」的稱號由來已久。到長樂茶園聽漢劇、到滿春茶園看楚劇、到漢口新市場大舞臺品京劇,成為老武漢人心底裡溫暖的記憶。
  • 「巴爾阡雄鷹飛抵津城」— 中華文化小大使「百名大使進校園」下
    兩位客人首先參觀了美麗的校園,並聆聽校園文化故事,隨後行至四年級和五年級的書法、美術課堂。課堂上,同學們手捏京劇名角,手繪戲劇臉譜,毛筆書法水墨畫,可謂是樣樣精通,令羅馬尼亞文化官驚嘆不已。看到文化官那麼喜歡,學生們也自告奮勇地當起了小老師,手把手地教文化官體驗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小課堂剛結束,羅馬尼亞文化知識大講堂就開始啦!
  • 戲曲進校園活動中走進績溪臨溪中心小學
    12月29日上午,由績溪縣文化旅遊局主辦、績溪縣戲曲藝術團演出的2020「戲曲進校園」活動在臨溪中心小學舉行。首先,主持人介紹了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通過簡單交流激發孩子們對戲曲的興趣;接下來演員們表演的駙馬選段《花園會》、女駙馬選段《狀元府》、皖南花鼓戲《逆行者》,演員們以嫻熟高超的表演技巧、節奏分明的情感拿捏、豐富多彩的人物造型,刻畫了一個個靈動鮮活的人物形象,為該校師生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 「非遺進校園——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活動圓滿落幕
    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近日,由開封市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開封市文化館主辦的「非遺進校園——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活動圓滿落下帷幕。開封文化獎章獲得者、開封成語典故代表性傳承人趙孝斌老師分別走進化建中學、金明中學、集英中學,做了主題為《學好用好成語,增強文化自信》的講座。趙老師雖已年逾古稀,但知識豐富、思路清晰,他從宋太宗的「開卷有益」、于謙的「兩袖清風」這些耳熟能詳並且與開封密切相關的成語典故講起,為同學們講述了中國成語典故名城的由來,以及成語典故的重要性,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大餐。
  • 兩江二院:把中醫藥文化送進校園
    日前,兩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簡稱兩江二院)走進兩江新區多所中小學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知識講座,提高轄區中小學生對中醫藥的認知和興趣,擴大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覆蓋面。據悉,兩江二院先後到竹林實驗學校、白馬小學、金溪中學、康莊美地第二小學、西南大學附屬中學5所學校開展講座。
  • 警犬進校園 又被帥到啦
    警犬校園秀——「帥呆了」市實驗小學五年級(1)班 陳新昊    「嘿,知道嗎?青島市實驗小學今天迎來了「神秘嘉賓」!青島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的警察叔叔們走進學校,為同學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更讓我們驚喜的是,警察叔叔還把服役的警犬帶到了校園。一場精心策劃的「警旗飄揚護校園」活動正悄悄地拉開帷幕。
  • Jock:美國校園文化裡的「鄙視鏈」
    在美國校園文化裡,這兩個標籤經常被用來描述兩種截然相反的人。Nerd是那些可能對某一知識領域非常在行,但缺乏社交能力、內向害羞的「書呆子」。Jock則是擅長體育,外向而自大,憑著自己體格強壯或人緣好,喜歡欺負別人的「運動員」。根據城市詞典(Urban Dictionary),Nerd是常常被嘲諷或欺負的一群人,但其實因為他們的學識或才智引起了別人的嫉妒。
  • 第八屆中部六省炎黃文化論壇「炎帝文化進校園」匯報展示活動在...
    當日下午2點20,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任大援教授等十六個省市炎黃文化研究機構近110位有關領導、專家蒞臨全國文明校園株洲市天元區泰山學校,觀摩「炎帝文化進校園」匯報展示活動。近年來,湖南省、市、區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以炎帝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 打卡「浙江文化印記」①丨浙江工商大學學子:近越劇之鄉 習傳承之道
    張揚而柔美的音樂將嵊州民樂與江南絲弦相糅合,更顯一番清閒雅致;華美獨特的服裝以及青春靚麗的演員搭建起越劇舞臺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兼收並蓄的品格則造就了越劇藝術的多樣性與創新性。2006年,越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5月,入選了首批「浙江文化印記」名單。近日,我們來到了越劇誕生地——嵊州市東王村。
  • 陝西渭南:非遺文化進校園
    2020年11月25日,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為了更好地拉近幼兒園與家庭的距離,有效地利用家長資源,開闊幼兒的眼界,拓寬幼兒的思維,市政府機關幼兒園中三班開展了本學期「職業美麗綻放,合作陪伴成長」家長進課堂活動。
  • 小小網球進校園中網「從娃娃抓起」
    近日,由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體育推廣有限公司主辦的2019年中網校園網球團體邀請賽在北京市網球運動管理中心舉行,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體育推廣公司助理總裁王克誠出席了開幕式並宣布比賽開始。這是中網連續第六年推進「小小網球進校園」項目的重要活動之一,為在北京市中小學生中推廣和普及網球運動做出了了突出貢獻。
  • 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節目落地越劇小鎮!
    經過央視團隊欄目組前期的踩線溝通和精心籌備,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快樂體驗》節目為共同徵集優秀的選手參與2019年《快樂體驗》的節目落地拍攝錄製,與越劇小鎮聯合落地研學遊夏令營錄製,我們在此向全國小朋友發出召喚,2018年夏令營沒有參加進來的小寶貝們在2019年可要摩拳擦掌大顯身手啦~
  • 嵊州一小學,有一對會唱越劇的雙胞胎!兩人居然都是戲曲小梅花金獎得主!
    「在今年10月21日至11月12日,她倆先後4次走上了東方衛視、央視和省藝術節大舞臺,這一對小有名氣的越劇小明星博得了評委和觀眾們的一致讚揚,為學校、為嵊州爭了光。這也是近年來我們推行越劇進校園工程的典型案例。」鹿山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王義東對這對姐妹花讚不絕口。
  • 越·聚黃金一代 | 越劇《甄嬛》粉墨登場,「青春」綻放
    從2013年《甄嬛》上本公演到現在,近八年的時間裡,越劇《甄嬛》成為了上海越劇院最受歡迎的戲之一,更有不少年輕人因《甄嬛》愛上了越劇。
  • 戲迷賞甲子經典 越劇《紅樓夢》全國巡演收官
    她們這對業界公認的「黃金搭檔」,為觀眾們奉上了一臺最原汁原味的「徐王版」《紅樓夢》。「以前年輕的時候看紅樓夢,那真是如痴如醉,沒想到那麼多年過去了,我還有機會再一次欣賞到那麼精彩的演出,非常感動。」一位年逾八十的上海資深戲迷說。圖為:越劇《紅樓夢》全國首輪巡演 紹興大劇院供圖臺上演員們精湛的唱腔、飽滿的演技引發觀演戲迷的強烈共鳴。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進校園傳授醫學知識
    小朋友踴躍回答「小老師」健康知識提問。  12月24日消息:近日,上海交大醫學院的研究生先後走進上海的中小學,為小朋友輸送醫學知識。他們的健康宣教除了衛生用眼、預防近視、正確處理燒傷和動物咬傷等醫學知識,也包括專業的心肺復甦技能。
  • 越劇場景穿越到現代 嵊州市拍攝製作真人版小九妹 倡議公筷公勺
    「山伯,英臺,來吃些點心吧」、「師母,我給你夾個嵊州小籠包」、「唉,梁兄,要用公筷」……耳熟能詳的《梁祝》越劇場景穿越到現代,植入了「公筷公勺」的倡導內容,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越劇場景來詮釋文明好習慣的意義,同時著眼於關鍵小節弘揚傳遞文明新風,這是嵊州市文明辦拍攝《「小九妹」越劇情景劇邀您公筷公勺
  • 廣東佛山:獅扎技藝進校園 傳承非遺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圖片來源:戴嘉信  引入STEAM理念,建立校本課程和「全校普及+精英培養」的教學體系,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摘得全國最高榮譽的背後,鐵軍小學已經形成了1400多師生聯動家長,全員學習獅扎文化的良好局面。「從興趣到責任,我覺得我應該把它傳承下去。」鐵軍小學獅頭工作坊五年級學生伍俐佟說。
  • 8歲小姑娘自編自演越劇表演唱《妞妞越音抗疫情》
    讀幼兒園開始,她就利用業餘時間拜專業老師學唱越劇,曾多次獲得本市及紹興市級越劇比賽的獎項,還是學校的三好生標兵。這些天來,她雖與家長一直待在家裡,但在電視裡看到大人們都在齊心合力抗擊疫情,也想利用自己會唱越劇的特長,為防控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她的想法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一家人開始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