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晉森 楊景惠 視頻記者 公緒成
火龍果是廣受市民喜愛的水果之一,尤其是紅心火龍果憑藉著口感好、甜味足的優勢得到市民的喜愛。如今,這種在美洲大陸種植的水果在臨沂安了家,在蘭山區白沙埠鎮尤新村紅美達火龍果採摘園,一顆顆成熟的火龍果露出一個個紅色「笑臉」等待採摘,使這塊曾經的「澇窪地」變成了如今的「聚寶盆」。
大棚裡種起火龍果
口感香甜受歡迎
9月20日上午,從城區沿著濱河大道一路向北,就來到了蘭山區白沙埠鎮尤新村。這裡已經形成了火龍果的規模化種植,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儘管臨沂市地處溫帶,但是憑藉這些塑料大棚,讓來自熱帶的火龍果在沂蒙老區「安了家」。
走進當地著名的紅美達火龍果採摘園,9個大棚裡其中有7個種植了火龍果。大棚裡,成熟的火龍果露出紅紅的「笑臉」,笑迎著四面八方來採摘的市民。「火龍果的產果期很長,大概能有半年,從7月份到年底都是它的採摘期。」紅美達火龍果採摘園負責人凌宗信今年已經58歲,談起火龍果來卻如數家珍,「這是引進的臺灣軟枝大紅火龍果,雖然看起來外表有些皺褶,顯得不是特別光亮。但是咬一口,果汁濃濃,口感特別香甜。」
凌宗信邊說邊隨手摘起一個熟透的火龍果送給市民劉女士品嘗。「香、甜,口感爽口還有一種比較糯的感覺。」劉女士說,她很喜歡這裡的火龍果,經常帶著孩子過來採摘,「現場採摘火龍果很有意思,在一棵果樹上,你就能看到它的花蕾期、盛花期、果實生長期和成熟期四個階段,讓孩子能夠了解整個火龍果的生長過程。」
正說著,一位市民又來購買火龍果。原來這位周先生的老母親很喜歡吃這裡的火龍果。周先生表示,有一次偶然間給母親帶了一次紅美達採摘園的火龍果,母親剛開始不吃,說原來吃過的火龍果有一股地瓜子味,在他勸說下吃了幾口,然後母親對這個火龍果連說好吃,並讓他每次都帶些回家,「所以我從此之後每周都在這裡買10斤放家裡,這個火龍果一般常溫下放個10幾天都不會壞的,也容易保存。」周先生說。
大量施用有機肥
澇窪地成了「聚寶盆」
為何這裡的火龍果口味不一樣呢?有什麼奧秘呢?原來和施的肥料有很大的關係。在每棵火龍果的下面,都能看到有雞糞、羊糞、豆粕等肥料,原來奧妙就在這裡。「我們施肥都是用的這種有機肥,不用化肥,不打農藥,關鍵是不用膨大劑,成熟的火龍果個頭雖然不大,一般就是7兩左右,但是口味卻很好。」紅美達火龍果採摘園的技術員告訴記者,他們採摘園使用的這種有機肥,施肥一次可以夠用3年,吸收了這種有機肥的火龍果才是口味香甜的關鍵。
除了火龍果的收入之外,採摘園還往外賣火龍果苗,也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就在前幾天剛向陝西賣了一批果苗。「因為火龍果屬於仙人掌科,所以具有易存活、耐乾旱的特點。這個火龍果苗子插在土裡就能慢慢存活,而且一般不生病蟲害。」凌宗信介紹,剛剛來自陝西延安的客戶,就買走了一批火龍果苗,截止現在光火龍果苗收入就達到了5萬元。
紅美達火龍果採摘園所在的地方原來是一片澇窪地,曾經種植過水稻等作物,但是產量卻一直不高,採摘園通過土地流轉方式接過來後,通過抬高地面改良土壤,使這裡成了一片「花果山」。在這裡不僅種植有20餘畝火龍果,還種植著10餘畝無花果,以及大棚裡的甜寶草莓,冬天和春天採草莓,夏天和秋天採摘火龍果和無花果,成了什麼時候來都能摘果子的採摘園,使這片曾經的「澇窪地」成了四季有果的「聚寶盆」。
火龍果寓意吉祥和幸福
富含纖維,受市民喜愛
為何會在臨沂市種植火龍果呢?紅美達火龍果採摘園的技術員告訴記者,首先是火龍果在臨沂有著良好的市場。因為火龍果在人類可食植物果實中位居上流,並蘊意吉祥、健康、長壽等人類眾多美好的理想,所以無論是拜見親友還是探望病人,人們都喜歡隨手在攜帶的果藍中央必備一隻火龍果,預示著諸多良好祈望。另外,通過現在的大棚技術,完全能夠達到種植火龍果需要的氣候、溫度,雖然火龍果是從國外引進的,但是經過改良已經完全適應了大棚裡的溫度,「我們目前大棚裡的火龍果,第一年種植能夠達到畝產3000斤,第二年豐產期可以達到8000斤了。」
「我們這些火龍果大棚,都是聯合技術員設計,一共有三層,很好的起到調節溫度和溼度的作用。」凌宗信介紹,火龍果種植,營造良好溫度是關鍵,「我這個品種最省工,多撒點有機肥,再滴灌點高鉀水溶肥,就等著果子紅了摘就可以了,20多畝地的高溫大棚就一個人管理也不忙,天天採摘就行了。」
據了解,火龍果是一種低能量的水果,含有豐富的纖維,具有減肥、降低膽固醇、預防便秘、大腸癌等功效。火龍果中含有一般蔬果中較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這種白蛋白會與人體內的重金屬離子結合而起到解毒的作用。它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C,能美白皮膚防黑斑。除此之外,火龍果中鐵的含量也非常豐富。火龍果在國外代表著吉祥,如果是普通朋友直接送是一種美好的祝福。火龍果還象徵著貴族式的愛情,如果是男女朋友的話,女生送男生火龍果,是意味著「我不在乎你富貴與否」。
如今,代表著吉祥與健康的火龍果在沂蒙大地扎了根,這紅紅火火的火龍果在當地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種植,而且改良的火龍果其口感也受到了市民的喜愛。這一顆顆滿懷笑臉的火龍果,就像一個個致富的種子,在沂蒙大地上帶領著沂蒙老區人民奔向小康之路,讓小小的火龍果「結」出了大產業。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