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讓新兵們在三個月新訓期內通過考核,一直以來體能訓練多採取高強度甚至超負荷的方法,以實現「速成」。但這樣做,短期內,體能水平確實上去了,卻往往會造成一些傷病,影響後期訓練。達到瓶頸期後,這種盲目訓練的方法也很難讓學員們的成績更上一層樓。
近期,國防科技大學軍事基礎教育學院軍事體育系開展「科學施訓方案」研究活動,將學員隊作為試點單位,更科學地對學員進行強化訓練,提高訓練效率,效果頗為顯著。
學員骨幹組織訓練。
測評有依據——找準木桶短板
學員吳思衝表示:「以前只是單純地練,從沒認真想過問題出在哪裡。」 沒有目標與方向、缺乏對課目的認識,盲目訓練只會造成學員們消極訓練、疲憊應對體能測評的後果。
臨近體能考核,郝鑫鑫教員來到學員二十八隊為學員們解決「疑難雜症」。他先對所有參訓人員做了數據記錄,並逐個了解每個人動作存在的問題和不及格原因。對於引體向上訓練,郝教員表示:「部分同志體能基礎差,尤其是上肢及背部力量薄弱,這些同志可以通過助力引體、啞鈴划船來增強上肢力量,有的同志起始姿勢、動作過程、呼吸方法存在一定問題,都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得以糾正。」郝教員細緻入微地觀察學員動作,將訓練理論與學員們訓練過程中具體存在的問題相結合,很快找準了學員體能訓練的癥結所在。
郝鑫鑫教員對學員進行幫扶指導。
找準問題短板,針對弱項難題,確定訓練的目標與方向,這樣後續改進才有依據。
訓練成系統——探索科學模式
「很多訓練僅憑組織者的主觀意識來組織和進行,頭疼醫頭,腳疼治腳,使學員無法進行較為系統的訓練,因此體能訓練很難達到基本的目的和預期的效果。」郝教員說。
針對考核安排,應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短期、長期目標都要有,都要作計劃。」體能水平的提升是階段性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長短期目標的結合,一來對學員短期內的快速提升起到了敦促作用,二來對他們堅持長期體能訓練起到了鼓勵作用。
就攻克引體向上這一突出難題,郝教員給出的建議是,待引體向上合格或達到8個以上之後,再考慮解決雙槓問題。一次只解決一個突出矛盾。若想同步解決單槓和雙槓問題,就會違背客觀實際、違反訓練規律,造成「兩手抓兩手軟的問題。」
「現在看,從前的那套老路子已經行不通了,為了提高訓練成績而過分要求訓練強度的方法反而事倍功半。轉換訓練的觀念和機制,採用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成績才會有提高!」隊長馬盛亮頗有感觸地說道。
郝鑫鑫教員為學員糾正動作。
組訓有方法——提高訓練成績
「萬丈高樓平地起」,新學員入伍之初,體能基礎薄弱,關節、肌肉功能不強,驟然進行高強度訓練易造成訓練傷。郝教員強調先進行關節功能的強化,提高靈活性和穩定性,為之後的訓練打下基礎。
郝鑫鑫教員為學員進行理論授課。
經過前期的「打地基」,新學員身體素質得到一定的提升。隨後郝教員又為大家設計了下一階段訓練方案——「三連環」訓練法。顧名思義,就是將訓練分解為助力引體-啞鈴划船-啞鈴彎舉的三組動作,旨在提高肌肉維度,增加肌肉耐力。實踐證明,這套訓練方法十分有效,僅兩周時間,全隊學員單槓一練習不及格率就下降了22.6%。
學員經科學組訓後成績大幅度提高。
「創新思路才能實現彎道超車。」郝教員說。軍事體育訓練,鍛鍊的是力量,但用的不是蠻力;強化的是速度,但拼的不是過度。善於創造條件充分運用新模式組織訓練,才能開拓出新兵訓練新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