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胡蜂養殖「釀出」致富甜蜜路

2021-01-08 亞魯紫雲

7月15日,記者來到紫雲自治縣宗地鎮打饒村窩頭組胡蜂養殖場,一座胡蜂種苗培育大棚內,排列著80多個木頭樁掏空後做成的胡鋒育苗樁,每個樁內,有一隻蜂王在做窩。

「這些胡蜂是去年9月開始培育,目前已經成功培育70多窩,已出窩40多窩。」胡蜂養殖場負責人梁平說,出窩的胡蜂窩,要移到山林中去,進行野外馴養。

梁平告訴記者,胡蜂養殖場主要以賣蜂蛹為主,現移到山上馴養的胡蜂窩大的有8斤重。自建胡蜂場以來,他們已投入了10餘萬元,不過,胡蜂養殖業投入雖大,但效益也較高。

「預計,今年能出窩100窩蜂蛹,每窩20斤蜂蛹,現蜂蛹市場價格每斤60元至80元。」胡蜂養殖場負責人梁朝先說,明年他們將擴大胡蜂養殖規模,計劃培育600窩胡蜂。

在紫雲自治縣,梁平和梁朝先不是最早養殖胡蜂的人。紫雲自治縣松山街道辦新橋村隴貫組村民劉興華,是紫雲最早把養殖胡蜂作為致富門路的人。

「養殖胡鋒的目的是繁殖蜂蛹和餵養大胡蜂,蜂蛹可以直接賣給客戶食用,蜂蛹屬高蛋白食品,可炒吃和烹湯;大胡蜂可賣給客戶泡酒,胡蜂酒具有以毒攻毒的藥效,可當藥酒喝,也可當外用藥塗抹患處。」劉興華說。

據了解,2015年,劉興華在看央視科技欄目時發現養殖胡蜂有利可圖,於是跑到欄目介紹的雲南保山市一家胡蜂養殖場去實地考察學習。考察學習回來後,當年他便成功養殖了幾窩胡蜂,每窩有100斤蜂蛹,60元1斤,一窩蜂蛹價值6000元,效益較高。

近幾年的胡蜂養殖中,劉興華通過摸索實踐和學習,基本掌握了胡蜂的養殖技術。今年,他養殖了670窩胡蜂,目前,已移300多窩到山上去馴養了。

「馬蜂養殖業的利潤較高,蜂蛹的市場價格60至80元每斤,大馬蜂120元每斤;養殖得好的話,一窩蜂可生產蜂蛹20斤以上。」劉興華說,一窩蜂的成本150元,經濟效益較好。下一步,他將繼續擴大胡蜂養殖規模,為帶動周邊貧困村民脫貧致富,他將把育種出窩的胡蜂發放給願意養殖胡蜂群眾,分散到山上去馴養。

胡峰產業不僅產出供人們食用的蜂蛹和泡藥酒的大胡蜂,還可提取胡蜂毒,胡蜂毒藥用價值極高,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胡蜂毒具有極好的抗炎鎮痛、改善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

在紫雲自治縣猴場鎮黎明村,胡蜂養殖戶楊應先,不僅賣蜂蛹和大胡蜂,還準備提取胡蜂毒。

「今年,我養殖了200多窩胡蜂,現從育種棚的樁內移出150窩到山上去馴養了。」楊應先說,為提取胡蜂毒,今年,她購買了一臺取毒機,待山上馴養的胡蜂窩較大時,開始提取胡蜂毒。如果提取蜂毒順利成功,預計一窩胡蜂每月能提取蜂毒1至2克,按目前市場價,未提純的胡蜂毒每克400至800元,一窩胡蜂1年最多可提取20克蜂毒,產值可達1萬元。高提純的胡蜂毒每克價格6000元以上。

據楊應先介紹,胡蜂房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味良藥,可製成蜂房水、蜂房丸、蜂房膏等,能祛風、攻毒、殺蟲、止痛等,每到胡蜂蛹上市時節,常有收購商湧來收購。

自從劉興華從雲南引進胡蜂養殖技術,發展胡蜂養殖業以來,紫雲自治縣已有10多戶人家開始養殖胡蜂,胡蜂養殖產業切實讓群眾養蜂在林間,錢裝在兜裡,甜蜜在心裡。

(安順日報社大數據智慧全媒體記者 姚福進)

相關焦點

  • 趙光輝:希望胡蜂養殖幫助更多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胡蜂俗稱馬蜂,在師宗縣也被稱為「葫蘆包」。胡蜂的蜂蛹營養成分豐富,是兩廣和雲貴地區群眾餐桌上一道特別的菜餚,但因胡蜂具有較強攻擊性,人們往往「談蜂色變」。然而,師宗人趙光輝憑藉多年的養殖摸索與實踐,成功將攻擊性極強的野生胡蜂實現人工馴養,不僅把它當成了致富產業,還通過代養模式助農增收。
  • 胡蜂養殖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良方」
    然而在師宗縣,趙光輝憑藉多年的養殖摸索與實踐,成功將野生、攻擊性極強的胡蜂實現人工馴養,不僅把它當成了致富產業,還通過代養模式助農增收。 「我最先想到養胡蜂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吃蜂蛹,當時看到胡蜂能夠人工養殖,我就開始著手做胡蜂養殖方面的準備。」2013年,看到中央電視臺介紹胡蜂養殖,原先在四川經營磚廠的他頓時有了興趣。 養胡蜂不僅要有膽識,更要有技術。
  • 黃承法:用「小豚鼠」養出致富路
    豚鼠 近日,走進紫雲自治縣貓營鎮黃鶴營村打趴河組豚鼠養殖基地 黃承法的豚鼠養殖基地,距離安紫高速紫雲北匝道口僅2公裡,基地四周都是鬱鬱蔥蔥的青山,草資源豐富。 「以前我長期在外做點小生意,後來,感覺做生意長期在外勞碌奔波,到後來也存不了多少錢,不如回鄉創業的好。」談起回鄉創業的初衷黃承法如是說。 2016年,黃承法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到了豚鼠養殖。
  • 雲聚英才|十年服務不忘初心 甜蜜事業助蜂農走上致富路
    她是紮根基層兩腳沾泥的博士,她是密雲區養蜂事業的領頭人,她是鄉親們眼中的貴州妹子,她放棄了出國深造和生活的機會,把密雲打造成北京市養蜂第一大區,帶領4000多人脫低致富,今天讓我們來認識她,紮根密雲十年打造甜蜜事業的貴州妹子——密雲區園林綠化局蜂業管理站站長羅其花。
  • 黎平茅貢鎮:特色鱘魚養殖 「鱘」出致富新路
    近日,走進黔東南州黎平縣茅貢鎮樟洞村興樟合作社冷水魚養殖基地,數十個大小不一的中華鱘飼養池裡,魚翔淺底,自由嬉戲。養殖工人石蓉芳正在飼養鱘魚,「自從加入鱘魚養殖,生活在一天天的向好發展。」在參與鱘魚養殖之前石蓉芳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裡養殖冷水魚,他和妻子入股參與養殖,並常年在基地裡務工,入股、務工的雙重收入改變了家裡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   「這三年以來,我們的生活有很大改善。鱘魚養殖效益不錯,我們夫妻兩也入了股,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個月2000塊,兩個人就是4000塊工資。」石蓉芳談及多年來生活的變化,自信地笑了。
  • 小閣樓裡養殖黃腳胡蜂,貢山獨龍江引進新的技術
    巴坡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許訊東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夾著食物,給活動箱裡的黃腳胡蜂蜂王餵食。「這是我們巴坡村駐村工作隊為幫助群眾增加收入,拓寬產業發展思路的一塊『試驗田』。希望探索成功後能夠幫助群眾在脫貧的基礎上過上更好的日子。」
  • 黃孫國:養殖脫貧蜂釀出致富蜜
    近年來,巫峽鎮春泉村村民黃孫國靠養殖小小的蜜蜂,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實現了穩定增收,日子是越過越紅火。見到黃孫國時,他正在調試著一個割蜂糖的機器,他告訴記者,這個臺機器是他自己發明的,不僅省時省力而且效率也比傳統割蜂糖的方法要快的多。
  • 紫雲新塘村:肉兔養殖助增收
    7月23日,紫雲自治縣板當鎮新塘村伊拉兔養殖基地,只見一輛貨車貨架上排放著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兔籠,籠內關滿的是肥壯的肉兔,上躥下跳,好不熱鬧。正在將兔子裝車發往四川。「疫情形勢好轉後,我們兔子的銷售也上來了,這聊天我們陸續賣了3300多隻兔子給四川的客戶,價格還可以,賣到了7.3元一斤,價格比起疫情前雖然還是低了不少,但也在慢慢漲起來了。」
  • 河北「兔倌」養殖記:獺兔「蹦」出多元致富路
    河北「兔倌」養殖記:獺兔「蹦」出多元致富路 2020-08-29 20:52:25 李洋 攝  如何走上了獺兔養殖產業的道路?據趙玉星介紹,欒莊鄉黃土坡村村民主要收入來自玉米、杏扁種植和外出務工。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362戶968人。產業結構怎樣調整?貧困戶如何脫貧致富?村裡有閒置的房屋,附近沒有工業汙染,氣候條件也合適……當地政府謀划起建養殖園、發展獺兔產業。此時,外出務工的趙玉星正好有回鄉創業的想法,決定留下來養獺兔,帶著鄉親們共同致富。
  • 胡蜂養殖,如何輔助胡蜂越冬?從交尾到抱團,全部方法在這裡
    胡蜂養殖重在設備從胡蜂養殖的角度來說,蜂部落認為技術實際上並沒有蜜蜂養殖那麼困難,但是養殖的條件要比蜜蜂苛刻很多,所以想要養殖胡蜂,必須要具備自然條件和人工輔助條件,就像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胡蜂分布,但是真正可以養殖胡蜂的地方實際上並不多,我們最熟悉的雲南就是養殖胡蜂較多的地方,在我們貴州也有一些地方有人工養殖,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沒有雲南的養殖技術難麼發展。
  • 特色鴕鳥養殖讓農民走上致富路
    東北網虎林10月24日訊 慶豐農場鴕鳥養殖戶趙金柱經過10多年的摸索實踐,走出了一條鴕鳥養殖致富路。走進他的鴕鳥養殖場,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特色養殖、規模養殖帶給他的益處,鴕鳥養殖也讓趙金柱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走進綠樹掩映的駝鳥山莊,一隻只高大的駝鳥在園中漫步,伸著長長的脖子,不時的東張西望,好像在迎接客人的到來。
  • 深山育蜂28年 甜蜜傳承兩代人 五指山李際洋300畝蜂園釀天然花蜜
    新農人故事  父創甜蜜事業 子承潛心發展‍  五指山市李氏蜂業有限公司位於五指山市奧雅路政府辦公綜合一樓,公司董事長李名文曾是中越戰爭中的一名軍人,退役後為了發展甜蜜事業,造福人類健康,於90年代下海經商,1993年創立五指山市李氏蜂業有限公司,潛心育蜂,釀造五指山天然花蜂蜜。
  • 視頻|石屏:特色鱘魚養殖 「鱘」到致富路
    視頻|石屏:特色鱘魚養殖 「鱘」到致富路 作者:戎南 餘宏 來源:
  • 野兔養殖探尋農村致富路
    野兔養殖探尋農村致富路發布時間:2017-01-12   作者:肖浩   來源: 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內容提要: 1月12日,湧溪鄉鄉長楊勝江同志會同芽溪村支書、主任共同前往芽溪地質隊梁發特種養殖公司調研了該公司的肉兔養殖業。
  •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原標題: 然而,溫泉鎮石海村的一個鵪鶉養殖場場主張健洪告訴記者,其實吃鵪鶉蛋更划算,鵪鶉蛋的蛋白質比雞蛋要多四五倍,吃4隻小小的鵪鶉蛋就能滿足人體需求了,而且鵪鶉蛋的口感比雞蛋細滑多了。  小小鵪鶉經濟效益好  記者了解到,鵪鶉養殖場場主張大叔已經60多歲了,他一直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因此在種植和養殖方面,他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名能手,經驗非常豐富。
  • 【脫貧攻堅(四川篇)】丹巴「斷臂大俠」張光君「釀」出致富人生
    【脫貧攻堅(四川篇)】丹巴「斷臂大俠」張光君「釀」出致富人生 2021-01-0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 小小草龜「爬」出致富路(圖)
    依靠養龜,黃偉走上了一條致富路。他還帶領職工成立合作社共同致富,至今已吸引300多戶職工加入。  養殖草龜市場前景廣闊  黃偉告訴記者,草龜適應環境能力強,繁殖快。「你別看它長相普通,它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黃偉說,草龜肉味道鮮美,營養物質豐富,龜殼還有藥用價值。草龜養至3年左右,重量可達3斤多,市場收購價60元一斤,效益可觀。
  • 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 一提到胡蜂的「野性」就已經很讓人生畏, 更不要說想嘗試人工養殖, 靠它們創業致富。
  • 胡蜂原毒也可賣到900元1克,為何養殖的人不多?原因有5個
    >在生活中我們都聽說過各種各樣令人害怕的東西,其中蜂類就是其中一種,對於蜜蜂來說還好,畢竟蜜蜂毒性不大,而且不容易攻擊人,在我國可以說已經算是一種家養的牲畜,就像咱們雞鴨一樣,雖然平時看起來乖巧,但是惹毛了還是會啄人的,蜜蜂也是一樣,只要我們不要去故意的惹,蜜蜂也是比較乖巧的, 而且蜜蜂能夠給我們提供甜蜜的蜂蜜
  • 四川兩兄弟發明木頭蜂房,人工養殖胡蜂,第一年就賺了13萬!
    養胡蜂,沒蜂王不行,於是兄弟倆在網上找了一家湖南的胡蜂養殖基地,用飆蜂子攢下的九千元購買了八十隻已交配的蜂王,開始了他們瘋狂的胡蜂養殖夢想。胡蜂有冬眠的習性,每年9月份左右,當年的蜂王會產下一批有生育能力的雌蜂,這些雌蜂交配過後會進入冬眠,等來年春天,雌蜂醒來後,就會成為新的蜂王,並開始築巢產卵,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