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記者來到紫雲自治縣宗地鎮打饒村窩頭組胡蜂養殖場,一座胡蜂種苗培育大棚內,排列著80多個木頭樁掏空後做成的胡鋒育苗樁,每個樁內,有一隻蜂王在做窩。
「這些胡蜂是去年9月開始培育,目前已經成功培育70多窩,已出窩40多窩。」胡蜂養殖場負責人梁平說,出窩的胡蜂窩,要移到山林中去,進行野外馴養。
梁平告訴記者,胡蜂養殖場主要以賣蜂蛹為主,現移到山上馴養的胡蜂窩大的有8斤重。自建胡蜂場以來,他們已投入了10餘萬元,不過,胡蜂養殖業投入雖大,但效益也較高。
「預計,今年能出窩100窩蜂蛹,每窩20斤蜂蛹,現蜂蛹市場價格每斤60元至80元。」胡蜂養殖場負責人梁朝先說,明年他們將擴大胡蜂養殖規模,計劃培育600窩胡蜂。
在紫雲自治縣,梁平和梁朝先不是最早養殖胡蜂的人。紫雲自治縣松山街道辦新橋村隴貫組村民劉興華,是紫雲最早把養殖胡蜂作為致富門路的人。
「養殖胡鋒的目的是繁殖蜂蛹和餵養大胡蜂,蜂蛹可以直接賣給客戶食用,蜂蛹屬高蛋白食品,可炒吃和烹湯;大胡蜂可賣給客戶泡酒,胡蜂酒具有以毒攻毒的藥效,可當藥酒喝,也可當外用藥塗抹患處。」劉興華說。
據了解,2015年,劉興華在看央視科技欄目時發現養殖胡蜂有利可圖,於是跑到欄目介紹的雲南保山市一家胡蜂養殖場去實地考察學習。考察學習回來後,當年他便成功養殖了幾窩胡蜂,每窩有100斤蜂蛹,60元1斤,一窩蜂蛹價值6000元,效益較高。
近幾年的胡蜂養殖中,劉興華通過摸索實踐和學習,基本掌握了胡蜂的養殖技術。今年,他養殖了670窩胡蜂,目前,已移300多窩到山上去馴養了。
「馬蜂養殖業的利潤較高,蜂蛹的市場價格60至80元每斤,大馬蜂120元每斤;養殖得好的話,一窩蜂可生產蜂蛹20斤以上。」劉興華說,一窩蜂的成本150元,經濟效益較好。下一步,他將繼續擴大胡蜂養殖規模,為帶動周邊貧困村民脫貧致富,他將把育種出窩的胡蜂發放給願意養殖胡蜂群眾,分散到山上去馴養。
胡峰產業不僅產出供人們食用的蜂蛹和泡藥酒的大胡蜂,還可提取胡蜂毒,胡蜂毒藥用價值極高,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胡蜂毒具有極好的抗炎鎮痛、改善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
在紫雲自治縣猴場鎮黎明村,胡蜂養殖戶楊應先,不僅賣蜂蛹和大胡蜂,還準備提取胡蜂毒。
「今年,我養殖了200多窩胡蜂,現從育種棚的樁內移出150窩到山上去馴養了。」楊應先說,為提取胡蜂毒,今年,她購買了一臺取毒機,待山上馴養的胡蜂窩較大時,開始提取胡蜂毒。如果提取蜂毒順利成功,預計一窩胡蜂每月能提取蜂毒1至2克,按目前市場價,未提純的胡蜂毒每克400至800元,一窩胡蜂1年最多可提取20克蜂毒,產值可達1萬元。高提純的胡蜂毒每克價格6000元以上。
據楊應先介紹,胡蜂房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味良藥,可製成蜂房水、蜂房丸、蜂房膏等,能祛風、攻毒、殺蟲、止痛等,每到胡蜂蛹上市時節,常有收購商湧來收購。
自從劉興華從雲南引進胡蜂養殖技術,發展胡蜂養殖業以來,紫雲自治縣已有10多戶人家開始養殖胡蜂,胡蜂養殖產業切實讓群眾養蜂在林間,錢裝在兜裡,甜蜜在心裡。
(安順日報社大數據智慧全媒體記者 姚福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