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時節,百花爭豔。近年來,巫峽鎮春泉村村民黃孫國靠養殖小小的蜜蜂,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實現了穩定增收,日子是越過越紅火。
見到黃孫國時,他正在調試著一個割蜂糖的機器,他告訴記者,這個臺機器是他自己發明的,不僅省時省力而且效率也比傳統割蜂糖的方法要快的多。
據介紹,家住巫峽鎮春泉村的黃孫國今年60歲,2015年因為春泉村交通不便,導致他家中所種植的傳統農作物無法銷售,因為收入原因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巫峽鎮春泉村村民黃孫國說:「那時候我們都是種三大坨(土豆、玉米、紅薯),我們春泉村交通不方便、路又差、又沒有人來收,分文都不值。」
2017年,巫峽鎮春泉村依託獨特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養蜂產業,在當地村幹部的指導下,黃孫國也加入到了養蜂的行列當中。
巫峽鎮春泉村村民黃孫國說:那時候我們又不懂技術,來學到養蜜蜂,就靠駐村幹部來指導我們,慢慢慢慢地才有點收入。
如今,黃孫國的蜜蜂養殖經過3年的發展,從最初的幾箱發展到現在的50箱,每年養蜂的收入能有3萬多元。穩定的收入不僅讓黃孫國順利的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也讓黃孫國的致富心更足了。
巫峽鎮春泉村村民黃孫國說:「明年我打算擴大規模,擴大到100桶,可能年產量要達到600斤,按市場的價是158元一斤,就有9萬多元,除以成本以外,大約在5、6萬元收入。」(記者 龔傲 何幫成 實習生 雷行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