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戰國末期楚國人,官至左丞相,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極力主張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他的主張奠定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政治基礎。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李斯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成功,學習很重要
李斯,出生在楚國,家境貧寒,由於學習刻苦,成年後被舉薦為文書小吏。可見,任何一個時代,學習是改變人生的不二法寶。相當於現在的圖書管理員,不管怎樣,也算是國家公務員了,吃穿不愁的。
但李斯不是個安於現狀的的人,他要的生活不僅僅是這樣。有一次他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茅廁的老鼠看到人就驚慌的逃散,而倉庫的老鼠優哉遊哉的吃得大腹便便的,見到人完全不懼怕。想了很久,李斯得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所處的環境決定的。這個理論就是放到現在也是很有道理的,每個人智商都差不多,一個人所取得成就的大小都是所處環境和平臺決定的。雷軍不是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
成功,選對專業很重要
一個人想要成功,除了努力,學習一個有前景的專業也很重要。他發現,在那個年代,只有得到帝王的賞識重用才能達到人生的頂峰。而帝王需要的是能開疆擴土的將軍和治理國家的文臣。顯然,李斯不適合去當將軍,治國能臣才是他的目標。於是,他辭去小吏,到齊國拜荀子為師,學習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荀子是當時的大學問家,思想接近法家。法家主張中央集權制,推行郡縣制,反對分封世襲制。學成以後,李斯通過分析當時各國的情況,決定到最有發展前景的秦國去尋找機會,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因為李斯的這個專業很對當時秦國大老闆嬴政的胃口。專業對口,才能更好的施展才華。
成功,選對平臺很重要
李斯準備尋找新的機會和平臺。縱觀當時各國,秦國最為強大,統一六國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與其在自己的國家楚國發展,不如直接去秦國闖出一片天地。當時的秦國丞相呂不韋權傾朝野,秦王嬴政(那時還叫秦王,秦始皇是統一六國後的稱號)還未親政,要想接近秦王,必須先接近呂不韋。搞明白這個關係後,李斯毫不猶豫的投到了呂不韋的門下。憑著自己的學識,李斯很快得到了呂不韋的賞識,並且把他推薦給了秦王嬴政。李斯口才和文採都非常好,見到秦王后,李斯就闡述了中央集權制理論,得到秦王的贊同。並且任命李斯為長吏。後又採納李斯的「用重金收買各國權貴,離間君臣關係」的建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一時李斯前途一片光明。
成功,堅持很重要
然而,他的晉升之路也不是順風順水。因為鄭國間諜事件,秦王下令驅逐所有非秦國戶籍的人,李斯也在被驅逐之列。但李斯沒有輕易放棄,他知道,有些事情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成功。冒著殺頭的危險李斯給秦王寫了一封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諫逐客書》。靠著這封信,秦王被打動了,馬上取消了驅逐令,並且派人請回了李斯。其實,李斯一直沒有走遠,他知道,自己離不開秦國和秦王。從此以後,李斯的人生像開掛了一樣,毫不留情的剷除了自己的競爭對手韓非子,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偉大事業,制定了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體制。
李斯,從一個小吏靠著不斷學習、師從名門、找對專業、選好平臺一路成長為大秦帝國的宰相,完成了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