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本土決戰修建的地下帝都 總長13公裡能承受10噸炸彈攻擊

2021-01-10 騰訊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隨著戰局對日本越來越不利。1944年一個將日本大本營轉移到長野縣松代的秘密計劃開始推進。

日軍「松代大本營」是一個總長度達13公裡,能承受十噸TNT爆炸當量炸彈攻擊,建造于堅硬巖盤下的一個大型地下要塞。

1944年11月11日,在圍繞著松代盆地的群山中傳出了炸藥爆炸聲,「松代大本營」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當時預算高達2億日元,預計動員勞動力300萬人次。當時對外宣稱在這裡建造的是松代倉庫工程,其真實目的對所有參與工程的居民都是嚴格保密。

當時計劃著本土決戰的陸軍首腦們悄悄計劃著大本營的遷移,在日軍大本營遷移的同時也意味著天皇也需要跟著一起遷移。

根據原本計劃,在舞鶴山下修建天皇和皇后居住的皇居和日軍大本營,在象山下則是政府相關部門和宣傳報導機關,妻女山下為印刷局、皆神山下則是戰備倉庫。皇太后和皇太子的居所則在善日隧道內。

「松代大本營」中皇后的御居間

在日本一旦進入本土決戰階段後,為了保證各個山體內要塞的通信,日軍通信部隊預先在整個「松代大本營」埋設了電話線,讓整個松代盆地一帶成為了真正的「地下帝都」。

為了建設「松代大本營」,日本在全國進行了大規模動員,在日本隧道和水庫工程專家的指導下,大批的朝鮮勞工和當地工人陸續聚集到了這裡。

1945年4月,日軍大本營和皇居所在的舞鶴山周邊的西條村130戶居民被強制搬遷。

「松代大本營」中天皇的御居間

6月8日,日本御前會議確定了本土決戰的大綱後,松代盆地一帶被更加緊張的氣氛所包圍。當時擔任日本首相的鈴木貫太郎因為害怕民心動搖,提出了堅守東京的主張,這與主場大本營遷往松代的陸軍首腦意見對立。不過陸軍並沒有理會首相提出的意見,為了能夠在8月讓所有的設施能夠使用,獨自下達了加快工程進度的命令。

大量的物資本源源不斷地運往松代,這裡面包括了一般人無法得到的杉木、檜木、襖紙以及榻榻米等,當所有的建築材料都運進松代後,人們開始傳聞「大本營和天皇陛下都會來這裡」。儘管軍方一直對「松代大本營」的建設處於保密狀態,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居民中已經傳開了。

可是沒過多久,8月15日,日本天皇便發布終戰詔書,宣布投降。「松代大本營」一處都沒有使用過,就被這樣永遠地擱置了起來。後來這裡成為了收留戰爭孤兒的設施,再後來「大本營」還成為了日本中央氣象臺的松代地震觀測所發揮作用。

1953年舞鶴山「松代大本營」舊址正式對外開放,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了一個旅遊觀光景點供民眾免費參觀。

相關焦點

  • 他的紙片炸彈讓日本恐慌,徐煥升,第一個轟炸日本本土的人
    他是轟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在國軍退守武漢後,面對囂張的日軍氣焰,中國統帥部就想著能組建一支遠程轟炸航空隊到日本本土進行轟炸,把炸彈扔到日本本土,讓日本民眾也切身嘗嘗死亡的滋味,引起日本國內恐慌,好殺殺日軍的威風,提振全國抗日的士氣。
  • 用人充當制飛彈頭同歸於盡:日本「櫻花」自爆炸彈戰史(上)
    如飛機俯衝到低空投擲的炸彈,就比戰列艦在十幾公裡甚至幾十公裡外發射的炮彈命中率要高得多。還有一種就是讓發射出去以後的彈藥仍受到控制,可以根據目標位置不斷修正自己的軌跡,這就是制導。1943年,德國轟炸機投擲的弗裡茨X式制導炸彈將義大利羅馬號戰列艦擊沉,展現了這種新式彈藥的巨大威力。德軍在1944年還將V1、V2飛彈投入實戰,用其向英國本土目標和盟軍港口進行猛烈覆蓋,給對手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日本也開展了自己的制導武器研究計劃。三菱和川崎製造廠在1943年進行了所謂「火箭助推無線電誘飛彈」的研發工作,這實際上就是反艦飛彈的雛形。
  • 500枚重型炸彈引爆富士山,計劃一旦成功,日本將從地球上消失
    大家都知道,美國曾兩次向日本發射原子彈,原子彈爆炸的陰影一直留在日本人的心裡。然而,為了徹底擊敗日本,美國已經制定了一些更瘋狂的計劃,一個代號為「暴雨」的計劃聲稱它可以讓日本回到原始時代。在中國戰場上節節潰敗,衝繩島的徹底淪陷加速了美國對日本的侵略,同時也為日本敲響了亡國之鐘。然而,日本計劃組織一萬架戰機組成神風特攻隊,配合200萬陸軍,數百艘潛艇,2000多艘快艇,並叫囂以「一億玉碎」決戰本土,盟軍登陸要付出沉重代價。
  • 美軍超級掩體計劃曝光,能抵擋上億噸當量核彈,沙皇炸彈也沒辦法
    核武器作為二戰時期的重要產物,當初美軍憑藉兩枚原子彈加快了日本的投降速度,因此讓眾多國家認識到了核武器的真正威力,隨後大力研發核武器。然而隨著美國和蘇聯展開軍備競賽,因此讓美國軍方逐漸害怕這一終極武器的威力,畢竟當初蘇聯可是研發出了「大伊萬」核彈,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沙皇炸彈。
  • 二戰中對襲擊美國本土這件事情上,德國很搞笑,日本很認真
    雖然這也是一次隔靴搔癢的襲擊,但是這個陸軍基地卻成為了美國本土在二戰中第一次遭到外國軍隊攻擊的軍事基地。軍事基地附近的彈坑1942年7月27日,剛剛經歷中途島慘敗的日本海軍,制定了攻擊美國本土西北部茂密森林的計劃。在他們看來,只要能用飛機空投燃燒彈引發森林大火,鬧出足夠大的動靜,就能夠分散美國海軍的注意力。
  •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
    寺內壽一戰爭期間就患了胃癌,指揮作戰時尚能依靠意志力與病魔做鬥爭,戰敗投降後萬念俱灰,於1946年6月12日病死在獄中。寺內壽一在軍隊中的威望很高,日軍戰俘不願意自己的元帥埋屍荒野,經過一天一夜的搶修,終於在英國人發現以前為寺內壽一修建了一座堅固無比的花崗巖墓。英國人氣急敗壞,命令日本戰俘拆除,日軍數千戰俘以死相逼,弄得英國人也沒有辦法,只得妥協。
  • 決戰中途島24小時:黎明殺機
    43天前的4月22日,南雲剛剛率領他的艦隊回到日本的柱島軍港,就被告知海軍高層決定進攻中途島。四個多月前,南雲艦隊成功偷襲了珍珠港,開啟了太平洋戰爭。在他們製造的爆炸和燃燒煙塵中,美國太平洋艦隊元氣大傷。隨後南雲又駛入南太平洋,東衝西殺,戰果輝煌。可是在他身後數千公裡的日本本土,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心中卻始終籠罩著陰雲。
  • 3天後攻擊美軍?伊朗總統發表強硬講話,大批飛彈做好發射準備
    1月8日伊朗軍隊發起反擊,向美軍的兩個軍事基地發射了10餘枚飛彈,導致多名美軍受傷。此後伊朗與美國的關係一直非常緊張,美軍的航母艦隊一直在荷姆茲海峽外圍巡航,12月21日,美國海軍的「喬治亞」號飛彈核潛艇進入波斯灣,據悉這艘潛艇裝備了154枚巡航飛彈。
  • 沙皇炸彈試爆畫面曝光!火球直徑近20公裡,從1000公裡外都能看到
    紀錄片內的核彈正是令西方各國寢食難安的沙皇炸彈,該紀錄片的發表,主要為迎合俄羅斯核工業成立75周年的紀念活動。因為沙皇炸彈被評為史上最恐怖的核武器其殺傷力實在太過於驚人,也有西方國家稱之為末日武器。但這種戰略性武器的信息一直都被嚴密保護,直到今年人們才首次見識到它的試暴實驗。「沙皇炸彈」試爆畫面曝光紀錄片內的沙皇炸彈代號為伊萬。
  • 直徑上千公裡!太空可見:巨型「炸彈氣旋」現身席捲日本列島
    從3月31日開始,東亞地區一道氣旋波開始逐漸東移,並且迅速發展,到4月2日,這道氣旋波已經發展成為跨越上千公裡的巨型溫帶氣旋!4月2日下午的衛星雲圖可見,龐大的溫帶氣旋正在日本東部到北太平洋上咆哮,如同巨大的颱風。
  • 1945年日本不投降會如何?本土重回石器時代,損失人口超2000萬
    甚至到了1945年2月以後,日本將自己的軍隊的擴充到700萬人,其中本土正規軍隊450萬人,還有1000萬左右的老人和小孩組成的國民軍。按照當時日本軍部的話來說,就是要將實現「一億玉碎」。不過隨著日本本土遭受核彈攻擊以及百萬蘇軍進攻東北,導致日本不甘心的投降。
  • 二戰「紙老虎」,讓美國軍隊上下提心弔膽的氣球炸彈
    ,發現日本和美國均處於太平洋西風帶範圍內,於是他決定採用氣象氣球掛載炸彈的方法,利用大氣環流將「炸彈氣球」吹往美國本土,並在合適的位置進行引爆,給美國帶來生態災難。並為這種炸彈取了一個日式的名字——「風船爆彈」。 雖然這種方法在理論上認為可行,但在實際操作和製造上仍有一些難度。首先是對氣象條件的嚴格要求,當投放這種炸彈時,必須準確預測和監控高空氣流的動態,利用西風帶將氣球送往美國本土;此外還需要一種能夠成功控制氣球高度的設備,而且氣球降落的時間也必須準確掌控,否則將會失敗。
  • 決戰中途島戰役,日軍的一個小錯誤,葬送了自己四艘航母
    果然,美國隨後就對日本本土發動了大規模空襲,山本五十六更加確信了自己的想法,他不得不決定尋找新的戰機,來挽救太平洋戰場上的戰局,於是他將目光落在了中途島,中途島是美軍的一個戰略要點,也就是說 一旦中途島落在日軍手中,日軍就可以在那建立空中基地,嚴重威脅著夏威夷,並且在日後的決戰中是一個很好的補給點。
  • 泛美公路橫越17國 總長4.8萬公裡可圍繞地球一圈
    ▲泛美公路全長近48000公裡,穿越了全國17個國家。(圖/翻攝自《維基百科》)賴韻如/綜合報導「泛美公路」不僅是全世界最長的公路,也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傳奇」的公路,它全長近48000公裡,共穿越了全國17個國家,橫跨了2座美洲大陸。
  • 探秘渝"816"地下核工廠 可抗百萬噸TNT當量氫彈爆炸
    圖為「816」核工廠地下通道  我們眼前的這個「816工程」,全名為「三線建設進洞的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後處理工程」,坐落在重慶涪陵區白濤鎮的深山裡,是1966年9月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修建的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
  • 可同時掛載3枚1500公斤炸彈,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裡,俄軍的寵兒
    蘇-34戰機原型機於1990年4月13日首飛成功,然而由於俄羅斯國內經濟問題,這款戰機在製造了數架原型機後,直到2014年3月20日才正式服役。現代戰機中,蘇-34戰機憑藉22.5噸的空重位於新造戰機之首。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45噸,更是超過了我們所知的歐美現代戰機。然而這款戰機使用的發動機AL-31FM1渦扇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僅有132千牛,所以蘇-34戰機的機動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 《決戰中途島》拍出了日本人有史以來最倒黴的一天!
    電影名為《決戰中途島》,講述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突襲珍珠港之後,美軍扭轉局勢的關鍵一戰。這場戰役,也堪稱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但是細究戰爭過程,你會發現,其實美軍之所以贏得這場戰爭,除了指揮得力,戰士們視死如歸,勇敢作戰外,日本軍的運氣可以說也是差到了極點。
  • 二戰期間,為什麼沒有軍隊偷襲日本本土?
    除此之外,便是一些離散的小島,比如後來被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佔領的所謂「北方四島」,還有曾經作為中國藩屬存在、後來被美國交於日本「託管」的琉球群島等等。換言之,想要進攻日本本土,要麼從海上、要麼從空中,陸軍的坦克、大炮是根本進不去……那麼,二戰時期誰才有進攻日本本土的能力呢?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下)
    如果真的爆發「本土決戰」,日軍很可能把這種做法付諸實踐。「秋水」的另一種改進型號明不少。日本資料將其稱為「秋水」對空火箭。實際上就是無線電制導的地空飛彈。德國在二戰最後期曾研發了最早的防空飛彈「萊茵女兒」,據說還有部分投入了實戰。日本雖然沒有得到德國防空飛彈技術的援助,但自己其實早就展開了制導武器的研發,出現防空飛彈的設想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