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人類外,有什麼動物會馴化其他生物?

2020-12-05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動物馴化人類

在生物學上,不只是人類馴化了動物,動物也馴化了人類。

在遠古時期,人類並不從事農業種植和牲畜養殖,而是在野外採集果實,挖掘根莖再加上打獵。這一段時期被古生物學家稱之為:原始的富裕社會。為此人類學家薩林斯還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做《原始的富裕社會》。

他認為,石器時代是人類最早的富裕社會,雖然那時候的生產力水平低下,也沒有現代化工具和科學技術能夠被人類使用。

但是在那個時期,人類很少遭受飢餓,幾乎沒有大型流行疾病。它們每天只需要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就能獲得一天所需的能量來源。多餘的時間它們就會社交,享受生活。

人類學家薩林斯對比了石器時代的人們每天勞作時間,和現在人每天的勞作時間,結果發現石器時代的人的工作量遠遠小於今天;工作時間也遠遠低於現在。

但自從人類馴化了牲畜之後,人類既要照顧牲畜幼崽,讓它們免遭食肉動物的攻擊;還要為它們採集食物,讓它們免受飢餓。而人類自己卻要每天勞作,付出的時間比採集和狩獵更多。

雖然牲畜能夠為人類提供能量,但是人口增加之後必然又依賴更多的牲畜,所以人類要為它們開墾出足夠的土地,要為它們修建更為牢固的籬笆。

在人類的照顧下,豬、牛、羊等家禽數量超過了任何野生動物的數量。而如果沒有人類的照顧,僅憑這些動物自身,無論如何也不會發展到如此規模。

所以,從某方面來講,不僅是人類馴化了動物,也是動物馴化了人類。

動物馴化動物

除了動物馴化人類之外,也有很多動物馴化了動物,比如:牙籤鳥與鱷魚。

鱷魚雖然兇猛可怕,但是當牙籤鳥飛來時,它們仍舊會乖乖地張開嘴巴任由牙籤鳥在嘴巴中走來走去。而牙籤鳥也非常霸氣,雖然它們體型不大,其貌不揚,但它們會在鱷魚閉上嘴巴時,輕輕敲下鱷魚的嘴巴,讓鱷魚放它們出來。

鱷魚與牙籤鳥的關係,就是生物學中典型的共生關係,也就是說:我們生活在一起不僅對對方沒有壞處,反而有利於雙方的生存。

當然,也有人懷疑說,牙籤鳥雖然小,但也是能量,鱷魚在飢餓狀態下為什麼不吃掉牙籤鳥補充體力呢?

關於這個原因,是因為牙籤鳥和鱷魚都懂得「一報還一報」的生存策略。

一報還一報是指你如何對待我,我就如何對待你。如果鱷魚在牙籤鳥為自己剔牙時選擇吞掉它們,那麼牙籤鳥會迅速做出反應,從此不再和鱷魚打交道。而鱷魚將會因為牙齒中的微生物過多,而導致牙齒發炎、甚至出現鬆動、掉落。

反之,如果鱷魚在下一輪中選擇了對牙籤鳥友好,那麼牙籤鳥也會選擇對鱷魚友好。這就是一報還一報的生存策略。

在自然界中有非常多的生存策略,比如:一直對別人友好的策略(利他主義);一直背叛別人的策略(利己主義),科學家們曾經徵集了很多生存策略,並用電腦程式模擬出了不同策略的生存概率,發現選擇一報還一報策略的生物生存率最高。

正是因為一報還一報的生存策略,所以動物之間才會出現共生關係,而共生關係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動物馴化了另一種動物。

動物馴化微生物

在南美洲熱帶叢林中,生活著一種螞蟻:切葉蟻。它們會將植物葉片切成小片帶回到蟻穴中,但奇怪的是它們並不吃植物樹葉,而是將這些樹葉餵給蟻穴中的真菌,這些真菌長大之後會長出子實體蘑菇,切葉蟻就是用這些蘑菇來餵食幼蟲。

哥本哈根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切葉蟻不僅養殖真菌,還馴化了真菌。它們發現螞蟻養殖的真菌擁有多倍體的染色體,有5-7套染色體。

在自然環境下,多倍體生物可以讓果實發育的更大,更迅速。但多倍體生物會很導致生物出現不孕不育,也就是說自然環境下它們無法通過有性繁殖後代。

總結

之所以動物會馴化其他生物,其實是因為自然界中的能量流動。在生物學中,能量的流動是有方向的,但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捕食與被捕食之間的關係,也有很多屬於共生、偏生、寄生等關係,而馴化一般發生在共生之間。只有人類是個例外,人類馴化的動物大多數是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

相關焦點

  • 人類會保護其他動物,動物也會保護別的動物嗎?為什麼?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它們的動機和人類的,是有差別的。 人類保護人類或者其他動物,一般來說動機分兩種,一種是有償服務,保護行為能帶來好處;另一種是完全的利他行為,不求任何回報,純粹是同理心驅使的,就像很多見義勇為的好人好事一樣。
  • 中美洲珊瑚礁魚能「馴養」糠蝦 或揭示人類如何馴化動物
    相關發現或為進一步揭示野生動物最初如何被人類馴化提供線索。馴養其他物種是一種複雜行為,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人類特有的行為,自然界中很難觀察到人類以外的物種馴養動物的例子。格裡菲斯大學近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參與的國際團隊在貝里斯海域中觀察到,一種長鰭雀鯛在珊瑚礁附近會變得十分好鬥,因為那裡通常長著可作為它們食物的海藻。
  • 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為什麼是狗?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就是狗。在人與狗相處的幾千年裡,彼此已經成為了分不開的好朋友。狗的馴化狗之所以被人類馴化,在科學界有幾個假說。第一個假說是人類馴化了小狼。在過去,人類在打獵時,會將成年狼宰殺吃掉,然後將小狼暫時養在身邊,等到長大後再宰殺。由於狼比較機警,能夠在夜裡為人類放哨,因此一些性格較為溫順、能夠和人類和平共處的小狼被人們一直飼養長大,並繁殖後代,因此狼逐漸實現了和人們共同生存,並演化成狗。第二個假說是因為狼是自願被人類馴化的。
  • 10個冷知識:人類至今只馴化了14種動物,還能繼續馴化其他動物嗎
    10個冷知識:人類至今只馴化了14種動物,還能繼續馴化其他動物嗎,最後也會逐漸改成常用的兩三個。馴獸表演10.人類甚至可以馴化所有動物人類至今為止完全成功馴化的動物只有14種,和人類已知的150萬種動物相比微不足道,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無法繼續馴化其他動物,誇張些來講世界上就沒有人類不能馴化的動物,只要可以幹預其繁殖的動物理論上都是可以馴化的,而問題只有難度和成本,當經濟價值足以讓人類不顧及難度和成本,再給予足夠的時間,人類甚至可以馴化地球上所有的動物。
  • 為何動物會願意被人類馴化?
    近年來,又有不少人飼養羊駝、土撥鼠等特別的寵物,可以說,人類已經在飼養寵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那麼,寵物是如何出現的呢?這裡,就需要從人類對野生動物開始馴化說起了。根據資料顯示,在人類進化和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將野生的動植物從自然繁育過程,逐漸演化為人工培育的過程,就是人類的馴化過程,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標誌。
  • 或許沒有不可馴化的動物,包括人類,甚至植物都會被馴化
    如果你養了一隻狗狗,當你下班回家時,它會搖著尾巴衝上來給你一個熱情的擁抱,平時你會花很長時間和它玩耍。除了狗狗外,還有其它動物,比如貓、羊、豬、牛、馬等等,它們都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馴化。
  • 狼能夠被馴化,為什麼鬣狗無法被馴化?
    我們知道,在古代,肉類是稀缺資源,就連人類都不能保證天天吃到肉,更何況是鬣狗,所以人類在馴化動物時,馴化了能夠以植物為食的狗,但鬣狗就被排除在外了。鬣狗的生活習慣能夠被人類馴化的動物,大多都是群居動物。這是因為群居的動物天然有階級意識,人類只需要成為這個種群中的領導者就可以了。
  • 狼能夠被馴化,為什麼鬣狗無法被馴化?
    我們知道,在古代,肉類是稀缺資源,就連人類都不能保證天天吃到肉,更何況是鬣狗,所以人類在馴化動物時,馴化了能夠以植物為食的狗,但鬣狗就被排除在外了。這是因為群居的動物天然有階級意識,人類只需要成為這個種群中的領導者就可以了。比如:狼,所有的狼都會聽頭狼的話,人類在馴化狼時,充當的就是頭狼的位置,此時所有的狼都會臣服於頭狼,雖然也會有狼挑戰頭狼的位置,但是人類的身高可以壓制住狼群,所以不會有狼輕易挑戰人類的位置。
  • 馴化貓的故事,是人類馴化了貓,還是貓利用了人類
    人與貓之間的這種親密關係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誰是家養貓的祖先?人類如何幫助貓佔領賽普勒斯,並最終佔領整個世界?賽普勒斯為此,我們要感謝馴化的複雜過程。今天的家養貓屬於獨立的物種,被稱為家貓(Felis catus)。
  • 為何老虎和獵豹不能被人類馴化?被馴化的動物要同時滿足6個條件
    那麼,為何有很多物種不能被人類成功馴化呢?比如老虎、獅子、獵豹、斑馬、犀牛等等。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後認為,一種動物能否被人類馴化,必須要同時滿足6個條件。事實上,很多物種都能滿足其中的4個或5個條件,但很少有物種能全部滿足。一起來看看這6個條件都是什麼吧!
  • 人類馴化的生物不止狗狗,還有蟲子,和人類相處了5000年!
    人類進化的過程中,一直在馴化和人類共同成長生物,比如狗狗,當時狗狗的祖先灰狼,時常和人類鬥爭,於是灰狼敗在了人類手下,人類將灰狼的孩子帶回去馴養,馴養的過程中,人類發現灰狼的幼兒,更容易被人類馴養,終於它們隨著後期進化慢慢形成了狗狗,相信很多人希望自己能養只狗,甚至有很多人把狗狗當作自己家人
  • 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馴養家畜的,狗是第一個被馴化的嗎
    世界各文明起源地區的考古發現證實,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古人在狩獵謀生時,發現史前的狗比其他動物更善於交際,不那麼兇猛,性情好,聽話,於是開始了漫長的馴犬過程。狗被認為是人類最親密的動物「朋友」。但是人類什麼時候開始養狗的?
  • 既然動物可以被馴化,為何人類不去馴化食肉動物?比如說鬣狗
    要知道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夥伴,那麼你知道嗎?狗是通過狼馴化而來的!人類從古時候就有馴化動物的習慣,但是相比較而言食肉動物馴化的比較少,要知道人類馴化食肉動物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狼了,那麼鬣狗這種戰鬥力強大的動物為什麼沒有在人類的馴化名單中,這裡面有許多因素造成,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馴化狗的?
    據統計,每七個人就有一條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甚至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夥伴。它們小到可以陪主人嬉戲玩耍,大到可以看家護院,陪主人外出打獵。但是你想不到,你家中可鹽可甜的小可愛,它的祖先灰狼曾經是人類的勁敵。那狗被馴化的歷程是到底怎麼樣的呢?
  • 狗是什麼時候被人類馴化的?古代狗的DNA測序揭示其馴化歷程!
    目前世界上有近500種狗,除了金魚外,狗是與野生祖先相差最大的馴化動物,不同狗在體型、性格、毛髮、智商上擁有很大差異;人類在改造狗的同時,一定程度上狗也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這種影響在古時候尤其顯著,狗幫助人類狩獵,承擔放哨職責,而人類則為狗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
  • 人類如何馴化自己?
    別利亞耶夫對動物的馴化如何發生,以及野生犬科動物演化成性情溫和的狗的過程中,其生物學特徵會發生什麼變化很感興趣。在西伯利亞鄉村,分布著數千個狐皮農場,這是他進行實驗的理想場所。  別利亞耶夫開始培育特別溫順的狐狸,並觀察其幼崽的性情。
  • 同樣是動物,為什麼野味吃不得,馴化動物卻可以?
    所謂的野生動物是與馴化動物相互對應的。從根源上講所有的馴化動物都來自於野生動物。在人類長期的馴化中,這些野生動物被人類馴化,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性,成為家養或者工業養殖動物的,比如我們熟悉的豬、雞、牛等。
  • 人類:被馴化的馴化者
    英國伯明罕大學客座教授艾麗絲·羅伯茨在作品《馴化:十個物種造就了今天的世界》裡寫下了這句話。羅伯茨講述的十個物種包括動物馬、牛、雞、狗,植物小麥、玉米、土豆、水稻和蘋果。它們的馴化,與人類文明的建立發展息息相關。第十個被馴化的物種是人類自己。
  • 人類為何連小小的麻雀都馴化不了?生物學家給出答案
    人類在兩三百萬年前誕生於地球之上,在之後漫長的生存歲月之中,人類逐漸的建立起了地球霸主的地位。其他的生物就算是個頭比人類大,力量比人類大,那也打不過人類。因為人類能夠利用聰明的大腦來製造一些工具,並且人類能夠合作,能夠互相幫助。
  • 為什麼說狗狗對人類的忠誠是世所公認?難道其他動物的忠誠度很低
    自然選擇and人工選擇其實如果你留心的話就會發現,不同品種的狗狗的體態和體型的變化非常多樣,既有小巧伶俐的迷你寵物犬,也有哈士奇這樣的傻呆,還有兇悍的鬥犬——這種豐富度遠比人類馴化的其它動物要多,即使是同樣受寵的喵星人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