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對於很多人而言都不陌生吧。洗澡看似簡單,但是大家的體驗可不同。有人認為搓澡更乾淨,有些人認為要先洗頭髮等等,那麼,究竟如何洗澡更好呢?下面就和亮健好藥君來了解下吧。
一、先洗身體還是先洗頭髮?
專業上,無論您先洗哪裡,對身體的影響並沒有明顯不同,只是不同的人習慣上不同。關鍵是洗澡時水溫應適當。持續接觸水溫49℃大約需要10分鐘出現燙傷。而僅需接觸60℃以上的熱水十幾秒即可發生深度燙傷。感覺自己不冷不燙,舒適的溫度就可以了。
二、洗多長時間比較好?
有些人在洗澡時經常感到胸悶氣促。這主要是因為浴室是密閉的,長時間停留容易導致缺氧。因此大家洗澡不宜太長時間,通常洗10-15分鐘就足夠了。平時注意運動,改善心肺功能。在洗完澡後不要直接吹空調冷風,冬季注意及時添加衣物。
三、搓澡洗得更乾淨?
有些人喜歡搓澡,非要搓出一些髒東西才罷休。實際上,我們的皮膚表面有一個保護屏障,可以防止灰塵和細菌進入人體,也可以起到保溼作用。如果將皮膚搓紅或搓痛,則可能破壞皮膚本身的保護層,導致皮膚變得敏感乾燥。因此,搓澡也要適度。
同樣地,有些人覺得使用強力去汙沐浴露或肥皂洗澡更乾淨。其實這個搓澡相似,過度清洗會破壞「皮膚屏障」,導致乾燥和發癢。選擇一般的沐浴露或肥皂就可以了,洗完澡記得塗抹保溼乳。
四、月經期不能洗澡?
實際上,儘管經期女性比平時要虛弱一些,但還是可以洗頭洗澡的,用淋浴就可以了。洗完澡注意擦乾保暖,及時用吹風機吹乾頭髮即可。
五、老人洗澡要注意什麼?
洗澡雖然舒服,但是對於老年人而言可是件大事,溼滑的地板容易摔倒。因此有老人的家庭可以考慮在浴室放張椅子用於休息,安裝扶手便於有支撐點,放置防滑墊預防摔跤。像有孩子或者孕婦等有需要的人群都可以使用,讓洗澡更安全。
六、寶寶洗澡要注意什麼?
1、新毛巾要清洗
新毛巾看上去乾淨整潔,實際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接觸過或者沾染了細菌、灰塵等。因此,不僅僅是寶寶,大家在用新毛巾之前都應先清洗毛巾,晾乾再使用。定時消毒或更換新毛巾。
2、洗澡次數要控制
寶寶皮膚本就敏感嬌嫩,經常洗澡會導致皮膚乾燥,甚至誘發皮膚疾病。因此不必追求一日洗多洗,出汗多的時候可以一日一洗,冬季出汗少可以考慮兩日一洗。不過像頸部、手腳、臀部等易髒部分每天都要清潔。
3、水溫不宜太高
38℃至40℃的水溫是比較適合寶寶的。如果不確定,可以用水溫計。室溫過高會大量出汗,呼吸加快,從而導致體內水分不足,出現不適。因此家長使用浴霸或者小太陽的時候要控制水溫和時長。
4、傷口不宜塗護膚品
寶寶皮膚嬌嫩,有時候需要用保溼霜來保溼,要記得避開傷口處,以免對傷口造成刺激,影響傷口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