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3月14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13日下午,哈羅單車在ofo和摩拜的「大本營」北京召開戰略發布會,宣布搶先進行全國信用免押服務,並將要在2018年加大一線城市共享單車運營力度。
巧的是,當天上午ofo宣布完成新一輪8.13億美元融資。沉寂了一冬的共享單車戰局又有了新開端。在目前的阿里支持ofo和哈羅單車,騰訊支持摩拜的大戰局下,哈羅單車CEO楊磊說,「我不管背後是誰,只管用戶選誰。」
憑何「全國免押」
進行全國免押,無疑需要極大的現金支持。今年1月初,市場傳言繼去年年底D1輪3.5億美元融資和D2輪10億元人民幣融資後,哈羅單車又完成了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
對此消息,哈羅單車CEO楊磊側面回答這個問題表示,「哈羅單車在用實際情況證明這個事情,免押是一件相當消耗資金的事情,我們已經準備好。」
對於要加大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布局力量的哈羅單車來說,「免押」確實是一項殺手鐧,降低門檻的同時,更避免了「押金挪用」的輿論質疑。楊磊分享哈羅單車後臺數據反饋稱,整體用戶註冊情況像一個漏鬥,從註冊、提交身份證到驗證、交押金這些步驟,用戶在逐漸減少,到交押金的環節用戶減少會40%。
截至2018年2月份,哈羅單車註冊用戶1億人,在實行全國免押後,哈羅單車希望輻射1.6億人。
哈羅單車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其已經為6500萬用戶免除了568億元的押金。而不久前,ofo公布的一項官方數據表示,其累計免押近3000萬人,為用戶節省押金超過40億元。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不斷有「挪用押金」傳聞傳出的ofo也一直在表示,正在努力推行「全國免押」,但卻一直沒有成功。同樣有螞蟻金服作為背後力量支持,同樣都在推行「免押」服務。哈羅單車最新的「全國免押」服務被認為對業內造成衝擊最大的就是ofo。
低調的「重心轉移」
從二三線城市起家的哈羅單車充分證明了「農村包圍城市」這一戰略的精妙。短短一年時間多時間內,哈羅單車已經進入了國內180多座城市,投放共享單車超500萬輛,註冊用戶近1億,已經成為公認的共享單車領域的「第三極」。
楊磊坦率的回答,最開始進入二三線,甚至一些四五線城市是迫於資金的壓力,作為後來者當初沒有ofo和摩拜的資金雄厚。
哈羅單車的「小城市」戰術,讓它意外獲得了不輸一線城市的市場,相對寬鬆的運營條件,並且避免了和彼時ofo摩拜的正面衝突,保存了有生力量。
經過2017年的「大浪淘沙」,楊磊說很幸運活了下來。他強調哈羅單車事實上也一直在一線城市有所布局,只是相比在城區內,哈羅單車多出現在城郊,所以被大家所忽視。2018年的重要改變之一就是要為更多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市區內的用戶提供出行服務。
除了「全國免押」的殺手鐧外,如何把一線城市城區內的運營成本降到最低,是哈羅單車面臨的又一問題。
楊磊告訴DoNews目前哈羅單車一輛車的成本大概在800-900元,設計預期使用壽命是4年。在二三線城市,每一輛車的平均運維成為只有0.3元,每天車的每天折舊成本為0.6元,這意味著每天每臺車收入1塊錢就能盈利。
在楊磊看來,用技術提高運維效率是哈羅單車最主要的目標。「一線城市運維中的人力成本比0.3元會略有上升,但這在我們的接受範圍之內。」楊磊說。
相較於ofo的「奇點」大數據平臺、摩拜的「魔方」大數據平臺,哈羅單車在2017年6月也上線了自家的AI大數據平臺「哈勃系統」。其主要作用包括實時監控和管理運營中的車輛,指導線下車輛運維工作,也包含車輛智能化的停放管理,還能對用戶騎行記錄和騎行軌跡進行大數據分析,進而指導線下車輛的投放和調度、預測用戶騎行行為。
對於此前哈羅單車要藉助永安行單車進駐北京市場的說法,哈羅單車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李開逐透露,與永安行子公司合併後,永安行無樁共享單車也由哈羅單車運營。哈羅單車方面的邏輯是不替換永安行的車,而是將這部分車集中到一些更需要的城市運營,未來城市新增車輛主要還是以哈羅單車為主。
包括在此前的媒體問答中,楊磊都一直否認「三足鼎立」的說法,而從要加大布局一線市場、全國免押、集中運營永安行單車種種行為看。哈羅單車「低調」的進攻模式依然開啟。
競合:不管後面有誰 只管用戶選誰
在共享單車市場上,ofo、摩拜和哈羅單車組成了新的「三巨頭」。比較三家融資規模和基本數據看,ofo和摩拜扔處於老大地位。在去年10月份完成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合併,螞蟻金服又成為其最大股東之後,哈羅單車便成為「攪局者」。
在ofo宣布獲得新一輪8.13億美元融資,阿里巴巴領投之後,ofo也已經明確站隊阿里,與有騰訊支持的摩拜合併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此時,哈羅單車和ofo的關係變得甚微微妙,作為「阿里系」的一員,誰將得到更多的資源,未來兩者如何發展,會不會進行合併成為了新的問題。
對於此,楊磊的回答是,「我們當前觀點還是關注自己手裡的事,我們很幸運去年活下來了,今年希望有不一樣的發展,合併等等這些情況可能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內,或者說沒時間想它。」
對於三家背後各有巨頭「撐腰」的局面,楊磊的回答更為乾脆,「我不管後面有誰,我只管用戶選擇誰。用戶選擇永遠是最重要的。」
談及ofo和摩拜都在爭奪的海外市場,李開逐認為國內的市場增量更大,海外市場受限於騎行條件、路權等方面問題,還只限於小眾。哈羅單車將持續關注,但重點依然在國內市場。
在大出行領域的競合方面,哈羅單車的戰略是 「立體化共享出行」方案,通過整合分時祖列電動車+共享單車產品,搭建「4+2」(四輪+兩輪)場景和服務模式,全方位覆蓋用戶出行的不同模式。並先後與威馬汽車共同推進了共享汽車業務,與巴哥出行進行了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的試點合作,在山東、江蘇等地投放了十萬輛共享電踏車。楊磊告訴DoNews未來在共享汽車方面還會加大投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