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通訊員 蔡麗芬
「快!這裡有人暈倒了!」
家住餘杭臨平的何大伯(化名)今年50歲,是一名退伍軍人,每天都有鍛鍊的習慣,平日裡除了接送孩子,唯一的愛好就是跳舞。
每天吃完晚飯,他總要約上一幫好朋友去家附近的公園廣場跳上一跳,但沒想到1月11日晚卻發生了「驚險一幕」。
當天晚上21點40分左右,氣溫已降至0℃,跳完廣場舞的何大伯,像往常一樣沿著順達路返回家的途中,走在人行道上。
突然,他感到一陣胸悶,透不過氣,隨即便眼前一黑,一頭栽倒在路邊的花壇中失去了意識,附近路過的行人發現了,趕緊撥打了120。
1】每日2萬步的大伯,跳完廣場舞倒地心跳驟停
「不抽菸、不喝酒,平日2萬步的他身體向來很好,沒想到會出事。」何大伯的妻子朱阿姨直言沒有任何預兆。
當天接到急救指令的是餘杭120急救指揮中心的調度員蔣麗芳。
「他還有沒有呼吸?」在與報警人的對話中,蔣麗芳意識到患者可能發生了心跳呼吸驟停的危急情況,在調派了距離事發現場最近的開發區120急救點救護車後,蔣麗芳繼續電話指導著報警人對何大伯進行胸外按壓。「不要慌,就按照我說的給他做心肺復甦,在急救車來之前都不要停」。
「1、2、3……」。在路人短短3分鐘持續性心肺復甦後,餘杭五院開發區120急救點的許潔瀅、葉培榮和許其忠快速趕到了救治現場。急救醫生許潔瀅立即對大伯進行了生命體徵評估。
「已經沒有了頸動脈的搏動,胸口無起伏,呼吸也沒了」。情況緊急,許潔瀅為大伯接上了心電監護儀,監護儀顯示何大伯出現室顫,許潔瀅立即為大伯進行電除顫,並再次進行胸外按壓。
通過接近2分鐘的現場搶救,200多次不間斷的按壓,22點01分,何大伯終於恢復了自主心跳,許潔瀅和周邊的行人都長舒了一口氣。
2】遇心跳驟停等突發事件 請記住這幾點!
不過,何大伯仍昏迷不醒,且心跳時有時無。許潔瀅和同事趕緊將大伯送到了餘杭區第五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
「肌鈣蛋白顯著升高、心電圖ST段壓低……」餘杭五院急救團隊立即為何大伯展開了一系列積極的對症處理:胸外按壓,開放氣道後呼吸機輔助通氣、心臟B超、肺部CT……
經診斷,大伯是因為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跳和呼吸驟停。
「幸虧路人和120的互動配合及急救醫生積極搶救,才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何大伯的家人慶幸不已。
經過積極治療,目前何大伯的身體恢復得不錯,不僅成功拔掉了氣管插管,還能正常語言交流,已順利出院。
正是因為病患院前積極有效的搶救的和入院後急救的無縫對接,才為患者填補掉了最關鍵的「急救空白期」,也為後續的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
最近,隨著氣溫驟降,血管收縮,發生心血管意外越發多了。
醫院提醒,遇到類似向何大伯這樣的心跳驟停或意識喪失等突發情況,要牢牢把握「黃金4分鐘」原則,馬上進行院前急救(心臟按壓),並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直到專業急救人員趕到前都不要停止院前急救。
【具體怎麼做】
1.絕大多數發生心跳驟停的患者,前期都是沒有先兆症狀的,少數人在發病前數分鐘會有頭暈、乏力、胸悶等。
2.一旦遇到有人突然倒地,首先要判斷患者還有沒有意識,呼吸是否順暢,胸廓是否還有起伏。
3.如發現患者呼吸、心跳全無,應立刻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每分鐘至少100次,不超過120次。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按30:2為一個循環的比例進行,直至病人恢復意識、呼吸或120醫務人員到達現場。
4、如果事發現場有AED(體外除顫儀),胸外按壓之後,應立即配合使用AED(體外除顫儀),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