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2020年是故宮的六百歲誕辰。從明清兩代的皇宮,到今天的故宮博物院,歷經600年的沉澱,故宮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宮禁地,2019年參觀人數突破1930萬人次,成為最受海內外遊客歡迎的博物館。
12月30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澎湃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故宮博物院將在明年的九、十月份集中奉上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包括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等。除了「紫禁城建成600年展」,還包括「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院藏古代人物畫展」等特展。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在紫禁城建成600周年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時刻,我們經過幾個月的梳理和規劃,也總結了故宮博物院95年的奮鬥歷程。這也是我們第一次以這樣的紀念活動總結過去。」
故宮雪景
故宮600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現場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為天子「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又名紫禁城。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院內陳列我國各個朝代的藝術珍品,是中國最豐富的文化和藝術的寶庫。故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宮殿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整個紫禁城。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與凡爾賽宮、白金漢宮、白宮、克裡姆林宮一起被譽為世界五大宮。
故宮午門
從明清兩代的皇宮,到今天的故宮博物院,歷經600年的沉澱,故宮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宮禁地。2020年是故宮的百歲誕辰,12月30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澎湃新聞獲悉,故宮博物院將在「大慶之年」奉上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包括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組織一系列公益活動、製作一系列弘揚故宮文化的影視作品、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故宮人」等。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在敦煌面臨的組織管理、學術研究和保護的問題與在中國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和故宮博物院面臨的情況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我必須深入了解故宮博物院一切情況,了解幾代人開創的事業和打下的基礎。在紫禁城建成600周年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時刻,我們經過幾個月的梳理和規劃,也總結了故宮博物院95年的奮鬥歷程。我們在這樣一個歷史的關鍵時期,第一次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總結過去。」
故宮
「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院藏古代人物畫展」等集中展出
據故宮博物院介紹,2020年10月10日是故宮博物院600周年的誕辰,在九、十月份將集中舉辦一系列題材涵蓋古代建築、專題書畫、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的展覽,從歷史遺存、書畫器物、宮廷文化、文人雅士、世界文明等各方面展現600歲的紫禁城和95歲的故宮博物院所蘊蓄的魅力及豐富的故宮歷史遺存。
其中,「紫禁城建成600年展」,以600年來時間軸線中的20餘個關鍵年份為基點,通過紫禁城的營繕、改造和保護等關鍵性事件,介紹600年來的城中變化,闡釋紫禁城作為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
「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選取故宮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現人物畫從東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據此前故宮公布的方案,2020年5月,「韓熙載夜宴圖——歷代人物畫作品展」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展出。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刻劃了韓熙載的複雜心境。該圖在人物畫技法和構圖上都十分精妙,是我國古代人物畫的傑作。人物畫是我國最早產生的畫科之一,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先,在繪畫史上佔據很重要的地位。故宮博物院藏有《揮扇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採薇圖》、《蕭翼賺蘭亭圖》等重要作品,在人物畫收藏上有突出優勢。該展覽將以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為中心,系統梳理、展示中國歷代人物畫的發展脈絡。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展現蘇軾的藝術造詣和人格風範,及其對後世所產生的影響。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巨人,故宮收藏有多件蘇軾書法,不過其畫作是否真跡爭議較大。
蘇軾書法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樸茂的風格。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這與他握筆的姿勢也很有關係,蘇軾執筆為「側臥筆」,即毛筆側臥於虎口之間,類似於現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蘇軾行書《治平帖卷》、《書林和靖處士詩後》等。
北宋 蘇軾行書治平帖卷(局部)
故宮藏蘇軾書法
故宮藏蘇軾書法《書林和靖詩後》
「陶瓷館」專館在武英殿重新開放,以中國陶瓷發展史為綱,展現中國陶瓷8000年延綿不斷的發展歷程,改陳後文物數量由原「陶瓷館」的400件增加到1000件。
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
清乾隆 各種釉彩大瓶
「中國與凡爾賽展」,以2014年在凡爾賽宮舉辦的「凡爾賽宮中的中國/十八世紀的藝術與外交」大型展覽為基礎,結合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法國宮廷及傳教士、使節帶來的精美文物,還原一個更豐滿、更全面的十八世紀中法兩國文化和藝術盛況。
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內景
「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等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將舉辦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是明清歷史上許多重大宮廷事件的源發地。在此基礎之上建立的故宮博物院不同於一般的博物館,不僅精心保管著明清時代遺留的皇家宮殿和舊藏珍寶,而且對古建築、院藏文物、宮廷歷史文化遺存、明清檔案、清宮典籍和95年的故宮博物院歷程有著更為深入細緻的研究。
在展覽舉辦的同一時期內,在學術研討方面,故宮博物院將舉辦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座談會」、第五屆「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國際文物保護修復學會(IIC)—故宮博物院2020國際古建築保護學術研討會」為重點的一系列學術研討會議,就故宮博物院肩負的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以及如何推動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傳承,如何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現實作用進行深入探討,為紫禁城下一個600年的保護和傳承方向奠定堅實基礎。
一系列學術著作的出版及公益活動的開展
學術研究是故宮博物院的核心任務之一,研究成果的出版是支撐故宮文博事業不斷前行的內在動力。2020年,故宮博物院將出版包括《徐邦達集》《劉九庵書畫鑑定研究筆記》《陳萬裡日記》《耿寶昌集》等在內的一系列老專家文集。老一輩故宮專家融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撰寫的學術文稿,以深厚的學識素養、紮實的研究功底,彰顯了一代故宮人的學術擔當。
還將出版《養心殿保護研究叢書》《寶蘊樓》《欽安殿原狀研究》《清宮圖典》《紫禁城建築之道》《滿洲從族俗到禮法的歷史考察》《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十輯)》《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論文集》《故宮博物院考古文集(一)》等學術專著和合輯,啟動《故宮博物院百年》出版項目,出版《故宮藏甲骨文第一部》(合作出版)《董其昌書畫全集》《故宮藏四任繪畫全集》《蘇東坡書法全集》《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圖錄》《紫禁城建成600年展覽圖錄》等學術圖錄,出版《我要去故宮》青少年圖書、《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等文化普及類書籍。
故宮新聞發布會現場
故宮博物院新聞發布會現場,王旭東在介紹
據悉,2020年暑假故宮博物院還將組織一系列公益活動,包括「綠洲行動——600名小學生進故宮」文化公益活動、「紫禁城記憶 文脈600年——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600名中學生進故宮」文化交流公益活動、「故宮楹聯主題書法大賽——600名青少年進故宮」文化公益活動等。
一系列弘揚故宮文化的影視作品也將在2020年內相繼啟動製作,包括《故宮如夢》、電視紀錄片《紫禁城》、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大型史詩劇《紫禁城》等,讓故宮文化融入生活,惠及大眾。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博物院將表彰一批為故宮博物院作出突出貢獻的「故宮人」,對作出優異成績者予以獎勵。此外,故宮博物院還將設計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標誌、發行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紀念幣、特種郵票。
本期編輯 周玉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