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六百歲誕辰,有驚喜

2020-11-26 騰訊網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2020年是故宮的六百歲誕辰。從明清兩代的皇宮,到今天的故宮博物院,歷經600年的沉澱,故宮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宮禁地,2019年參觀人數突破1930萬人次,成為最受海內外遊客歡迎的博物館。

12月30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澎湃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故宮博物院將在明年的九、十月份集中奉上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包括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等。除了「紫禁城建成600年展」,還包括「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院藏古代人物畫展」等特展。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在紫禁城建成600周年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時刻,我們經過幾個月的梳理和規劃,也總結了故宮博物院95年的奮鬥歷程。這也是我們第一次以這樣的紀念活動總結過去。」

故宮雪景

故宮600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現場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為天子「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又名紫禁城。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院內陳列我國各個朝代的藝術珍品,是中國最豐富的文化和藝術的寶庫。故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宮殿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整個紫禁城。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與凡爾賽宮、白金漢宮、白宮、克裡姆林宮一起被譽為世界五大宮。

故宮午門

從明清兩代的皇宮,到今天的故宮博物院,歷經600年的沉澱,故宮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宮禁地。2020年是故宮的百歲誕辰,12月30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澎湃新聞獲悉,故宮博物院將在「大慶之年」奉上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包括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組織一系列公益活動、製作一系列弘揚故宮文化的影視作品、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故宮人」等。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在敦煌面臨的組織管理、學術研究和保護的問題與在中國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和故宮博物院面臨的情況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我必須深入了解故宮博物院一切情況,了解幾代人開創的事業和打下的基礎。在紫禁城建成600周年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時刻,我們經過幾個月的梳理和規劃,也總結了故宮博物院95年的奮鬥歷程。我們在這樣一個歷史的關鍵時期,第一次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總結過去。」

故宮

「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院藏古代人物畫展」等集中展出

據故宮博物院介紹,2020年10月10日是故宮博物院600周年的誕辰,在九、十月份將集中舉辦一系列題材涵蓋古代建築、專題書畫、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的展覽,從歷史遺存、書畫器物、宮廷文化、文人雅士、世界文明等各方面展現600歲的紫禁城和95歲的故宮博物院所蘊蓄的魅力及豐富的故宮歷史遺存。

其中,「紫禁城建成600年展」,以600年來時間軸線中的20餘個關鍵年份為基點,通過紫禁城的營繕、改造和保護等關鍵性事件,介紹600年來的城中變化,闡釋紫禁城作為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

「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選取故宮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現人物畫從東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據此前故宮公布的方案,2020年5月,「韓熙載夜宴圖——歷代人物畫作品展」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展出。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刻劃了韓熙載的複雜心境。該圖在人物畫技法和構圖上都十分精妙,是我國古代人物畫的傑作。人物畫是我國最早產生的畫科之一,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先,在繪畫史上佔據很重要的地位。故宮博物院藏有《揮扇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採薇圖》、《蕭翼賺蘭亭圖》等重要作品,在人物畫收藏上有突出優勢。該展覽將以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為中心,系統梳理、展示中國歷代人物畫的發展脈絡。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展現蘇軾的藝術造詣和人格風範,及其對後世所產生的影響。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巨人,故宮收藏有多件蘇軾書法,不過其畫作是否真跡爭議較大。

蘇軾書法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樸茂的風格。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這與他握筆的姿勢也很有關係,蘇軾執筆為「側臥筆」,即毛筆側臥於虎口之間,類似於現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蘇軾行書《治平帖卷》、《書林和靖處士詩後》等。

北宋 蘇軾行書治平帖卷(局部)

故宮藏蘇軾書法

故宮藏蘇軾書法《書林和靖詩後》

「陶瓷館」專館在武英殿重新開放,以中國陶瓷發展史為綱,展現中國陶瓷8000年延綿不斷的發展歷程,改陳後文物數量由原「陶瓷館」的400件增加到1000件。

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

清乾隆 各種釉彩大瓶

「中國與凡爾賽展」,以2014年在凡爾賽宮舉辦的「凡爾賽宮中的中國/十八世紀的藝術與外交」大型展覽為基礎,結合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法國宮廷及傳教士、使節帶來的精美文物,還原一個更豐滿、更全面的十八世紀中法兩國文化和藝術盛況。

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內景

「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等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將舉辦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是明清歷史上許多重大宮廷事件的源發地。在此基礎之上建立的故宮博物院不同於一般的博物館,不僅精心保管著明清時代遺留的皇家宮殿和舊藏珍寶,而且對古建築、院藏文物、宮廷歷史文化遺存、明清檔案、清宮典籍和95年的故宮博物院歷程有著更為深入細緻的研究。

在展覽舉辦的同一時期內,在學術研討方面,故宮博物院將舉辦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座談會」、第五屆「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國際文物保護修復學會(IIC)—故宮博物院2020國際古建築保護學術研討會」為重點的一系列學術研討會議,就故宮博物院肩負的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以及如何推動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傳承,如何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現實作用進行深入探討,為紫禁城下一個600年的保護和傳承方向奠定堅實基礎。

一系列學術著作的出版及公益活動的開展

學術研究是故宮博物院的核心任務之一,研究成果的出版是支撐故宮文博事業不斷前行的內在動力。2020年,故宮博物院將出版包括《徐邦達集》《劉九庵書畫鑑定研究筆記》《陳萬裡日記》《耿寶昌集》等在內的一系列老專家文集。老一輩故宮專家融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撰寫的學術文稿,以深厚的學識素養、紮實的研究功底,彰顯了一代故宮人的學術擔當。

還將出版《養心殿保護研究叢書》《寶蘊樓》《欽安殿原狀研究》《清宮圖典》《紫禁城建築之道》《滿洲從族俗到禮法的歷史考察》《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十輯)》《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論文集》《故宮博物院考古文集(一)》等學術專著和合輯,啟動《故宮博物院百年》出版項目,出版《故宮藏甲骨文第一部》(合作出版)《董其昌書畫全集》《故宮藏四任繪畫全集》《蘇東坡書法全集》《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圖錄》《紫禁城建成600年展覽圖錄》等學術圖錄,出版《我要去故宮》青少年圖書、《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等文化普及類書籍。

故宮新聞發布會現場

故宮博物院新聞發布會現場,王旭東在介紹

據悉,2020年暑假故宮博物院還將組織一系列公益活動,包括「綠洲行動——600名小學生進故宮」文化公益活動、「紫禁城記憶 文脈600年——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600名中學生進故宮」文化交流公益活動、「故宮楹聯主題書法大賽——600名青少年進故宮」文化公益活動等。

一系列弘揚故宮文化的影視作品也將在2020年內相繼啟動製作,包括《故宮如夢》、電視紀錄片《紫禁城》、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大型史詩劇《紫禁城》等,讓故宮文化融入生活,惠及大眾。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博物院將表彰一批為故宮博物院作出突出貢獻的「故宮人」,對作出優異成績者予以獎勵。此外,故宮博物院還將設計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標誌、發行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紀念幣、特種郵票。

本期編輯 周玉華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清明上河圖》,2020年故宮見!
    作者:上官雲 應妮明年,紫禁城將迎來600歲誕辰紀念。
  • 一條在故宮盤踞了六百年的「蛇」,從北蜿蜒到南,見證故宮的興衰
    故宮是北京城一座獨具特色的建築,從明朝遷都一直到清朝滅亡,這個宮殿一直是歷代皇帝的棲息之地,這裡充滿了皇室氣息,每一間宮殿,每一件東西都充滿了歷史的氣息。這個建築屹立在北京城六百年見證了兩個王朝的興衰,它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象徵,時刻在無聲的述說著中國的歷史故事。
  • 《魔域口袋版》開啟故宮主題聯動驚喜盛夏
    說起故宮,莊嚴宏偉的建築是我們的第一印象。而作為後三宮之一的乾清宮,將作為今年《魔域口袋版》與故宮主題元素合作的全新版本震撼面世。除此之外更有萬壽燈、天燈在亞特大陸亮起,以「天燈祈福」之寓意,助陣《魔域口袋版》「百億補貼」之福利盛舉!六百年歲月沉澱,看今朝六月鎏金,加入《魔域口袋版》,感受別樣故宮,享受別樣福利!
  • 國風人氣女歌手首次原創寫給《上新了故宮》
    1月1日,剛剛在《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上首次公開揭面並演唱了代表作品《關山酒》的國風人氣女歌手等什麼君,隔天上線了2021年首支原創作品《天圓地方》,這首歌是等什麼君為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創作並演唱的插曲。
  • 國風人氣女歌手等什麼君 首次原創寫給《上新了故宮》
    娛樂中國訊 1月4日,剛剛在《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上首次公開揭面並演唱了代表作品《關山酒》的國風人氣女歌手等什麼君,隔天上線了2021年首支原創作品《天圓地方》,這首歌是等什麼君為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創作並演唱的插曲。
  • 故宮裡有幾對獅子?為什麼擺獅子不擺老虎?
    ,ID:lingzhouyehu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點擊標題下方「凌洲業話」藍色字體、添加關注2020年是北京故宮六百歲生日,因為故宮是明永樂四年,也就是1406年開始建造;歷時14年,於永樂十八年、即1420年建成,我們總要從它正式投入使用開始算,所以今年正好是六百年。
  • 《故宮簡史》:從24位帝王的紫禁城到尋常百姓的故宮,上下六百年
    往後十數年,每有親朋好友來京,總被相邀逛故宮,而我竟也真的是每次都在陪逛故宮。似乎不經意間,我們都忽略掉了什麼而不自知。太和殿的髹金漆龍椅 |《故宮簡史》內頁只不知,這樣的交代又是為了什麼?誠然,有一部分人逛故宮為的不過是湊個熱鬧,但更有好一部分人是有心想要多了解一些故宮的歷史,只是苦於這上下數百年,不知從何入手。
  • 六百年故宮鑑賞②|祈願平復,曾縫入張伯駒棉衣的《平復帖》
    今年是故宮600年誕辰。「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關注的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我國古代存世最早名人法書真跡——晉代陸機的《平復帖》,在當前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背景下,也藉此祝願患者平復康復,讀者朋友庚子大吉,身體康健!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B站熱播,觀眾打出9.9高分
    資料圖 李繼輝 攝在9臺元旦晚會的「夾擊」下,《我在故宮六百年》的首播顯得有些落寞。2020年正值故宮建成六百周年,對於《我在故宮六百年》的主創團隊來說,選擇2020年的最後一天上線首播,既是應時之選,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再不開播,就不能算『六百年』了。」
  • 故宮六百年鑑賞㉒|遙望千年的月宮靈物:月中何有,玉兔搗藥
    晉代傅玄《擬天問》中有「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句。月中玉兔,是中國悠久的神話故事,也是古人根據月中陰影觀察想像出來的月宮靈物。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剛過,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賞月仍在繼續。「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故宮六百年鑑賞」系列本期特別呈現故宮所藏文物中的玉兔。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⑨|三月三裡宜「遊春」,人間猶有展生筆
    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看了展子虔的作品後,則有題詩云:「人間猶有展生筆,事物蒼茫煙景寒,常恐花飛蝴蝶散,明窗一日幾回看。」展子虔 《遊春圖》局部《遊春圖》沒有署款,此畫傳至宋徽宗時代,上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遊春圖」6個字。至元、明以後,歷朝也都有著錄和題詠。《遊春圖》被公認為中國早期山水畫走向成熟一個最好的典範。
  • 探訪故宮御貓「鰲拜」:睡在「書香門第」,打遍東六宮無對手
    聞名遐邇的北京故宮,每天都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其實,保護守護故宮的,除了我們人類外,還有一些「小護衛」,就是被人稱之為「御貓」的貓咪。正是由於它們的存在,才讓故宮的文物不被老鼠啃咬。而在故宮的「御貓」中,「鰲拜」最為出名。這不僅因為「鰲拜」曾因抓鳥紅爆網絡,更因為它打遍東六宮無對手。
  • 「六百年 再講故宮」歷史學家閻崇年帶您參觀「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
    ,再講故宮》,邀請歷史學家閻崇年繼續帶您探究故宮建築的玄妙。「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就是參觀故宮的「序廳」,它介紹了紫禁城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讓我們跟隨閻崇年的導覽,去參觀「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天子「象天立宮」,因此紫禁城也被譽為地上天宮。紫禁城宮殿是明清兩代皇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先後共有24位皇帝在這裡居住,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
  • 故宮六珍之直頸瓶榮登國禮贈送剛果駐華大使
    剛果(布)駐華大使達尼埃爾·奧瓦薩對這件禮物愛不釋手此次贈送剛果(布)駐華大使達尼埃爾·奧瓦薩的景泰藍《纏枝蓮紋直頸瓶》為《故宮歷代景泰藍傳世六珍》六件中的一件,由中國景泰藍第一人張同祿為紀念故宮故宮六珍——景泰藍藝術大觀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
  • 楊虎城後人去看百歲的「張學良」,兩次會面,少帥都只說了四個字
    「我見過張學良兩次,第一次見他時,他98歲;第二次見他,恰逢他100歲誕辰。知道是我來看他,他有些震驚,兩次說話都很少,都只說了四個字。」——楊瀚。01提到此人,大家可能都不是很了解,但是提到他的爺爺,大家就都知道了。
  • 講不一樣的大故宮-故宮御貓
    不少去過故宮的朋友,除了被紫禁城那數不盡的殿宇和各種珍貴的展品所吸引之外,還會為一群「喵星人」而著迷。故宮裡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貓?其實宮廷裡養貓的歷史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朝,那時候養貓還只是為了宮殿防鼠,同時給後宮嬪妃們娛樂。
  • 一周觀展指南|紫禁城六百年展倒計時,臺北故宮聚焦梁楷蔡襄
    繼「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前不久落幕之後,故宮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也將在一周之後閉幕。而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一期「國寶聚焦」呈現了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北京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期: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
  • 三年趕考,六百年模擬|《上新了·故宮》的「定·守·護」
    面對這個問題,《上新了·故宮》是超級自信的——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房屋九千餘間,藏品186萬餘件,更有縱橫六百年的厚重博大,所以更應該擔心的,也許是三季節目無法窮盡它的魅力吧……
  • 故宮六隻「御貓」突然躥紅
    近日,在故宮神武門外,多了6隻巨型御貓雕塑,它們以明代錦衣衛、清代御前侍衛形象上崗,每天都吸引了大量遊客拍照。御貓還是只「饞貓」「這兩隻貓好可愛啊」昨天上午,在神武門外故宮淘寶體驗館的門口,6隻御貓雕塑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