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東南衛視和張昕宇、梁紅夫婦聯手打造的中國首檔海洋極地探索真人秀《地球之極·侶行Ⅳ》破冰船南極行於16日本周二晚21:20登陸東南衛視。
2020年1月16日,歷經5年的籌備,環球探險家張昕宇梁紅駕駛「北京號」破冰船,搭載50多位船員,由中國啟航,前往地球的最南端:南極羅斯海。東南衛視派出資深編導李曉東隨船,這位54歲的老記者在團隊裡年紀排名第三,他用專業和毅力親歷這趟探險旅程,並用鏡頭記錄這一次南極探險之旅。
他還把南極之行的點滴通過文字記錄了下來,以下摘自李曉東的航海日記。
這次《地球之極·侶行Ⅳ》破冰船南極之行,除了他們拍攝真人秀部分的團隊外,我只有自己一個人來面對拍攝任務,我是導演、攝像、主持人、燈光、音響……哈哈哈,一個人就是一個攝製組。何況,在海上、在極地,拍攝環境惡劣,情況又各不相同,所以帶上足夠的、但又僅是必要的攝像器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這次帶了一臺Sony Z90攝像機;一臺Sony A7R3相機;三臺gopro運動相機;兩臺大疆osmo靈眸;五塊攝像機電池,三塊相機電池,一臺三腳架,一支sony24-70鏡頭,一支佳能70-200鏡頭,一支佳能35鏡頭,一根sony話筒,一副sony小蜜蜂還有一盞愛圖仕小燈。
李曉東在南極大陸拍攝中
好,我現在根據這次行程中實際的使用情況,做個匯報。
一、Sony Z90攝像機。它是這次拍攝當之無愧的主力機器,作為記錄機型,能自動跟焦,方便操作,性能穩定,畫面和收音都能達到原先的預期,在小雨中不是太長時間的話,也能保持工作,及時擦乾後不影響後面的拍攝使用。
二 、Sony A7R3。作為一款相機,在拍攝風光時,有比Z90更好的畫質,但在僅僅是記錄事件時,不如Z90操作方便,而且最大問題是需要更換鏡頭,這明顯不是時間緊迫情況下的選擇。從配套的鏡頭使用上看,最常用的就是24-70鏡頭,能滿足基本的需要,但是如果是稍微遠一些的動物,比如鯨魚、企鵝這個鏡頭就沒辦法推近拍攝,只能用Z90拍攝,當然70-200在這時候也有一些用處,但是因為70-200鏡頭太大,沒辦法在一個背包中容納,所以只能單獨使用。而拍攝動物的時機又是稍縱即逝,所以基本上派不上多大用場。佳能35定焦頭完全沒有使用時間,就一直躺著背包之中。
南極風光
三、gopro運動相機。它使用的機會比我原來想像的次數要多,用蟹腳鉗固定在欄杆上拍攝風浪,用自拍杆拍攝口播,更重要的是,海上經常有下雨和海水潑打的情況發生。這時候,就到gopro發揮自身防水優勢的時候了。當然,gopro也有自身的劣勢,就是收音效果很差,特別是在甲板上被海風一吹基本上就聽不清說了什麼,而且gopro的電池在寒冷條件下似乎也不太耐用。登陸南極時,儘管三臺gopro我都帶上了,但使用時間還是比想像中的要短。
四、大疆osmo靈眸。作為口袋精靈,它小巧方便,收音效果也比gopro要好,是可以日常放在口袋中以備不時之需的設備。每天不管是去甲板散步,還是跟選手交流,或是去餐廳就餐,看到有意思的事情就可以隨時掏出osmo拍攝。而且海上風浪比較大,拎著Z90有時候不太方便上下樓,這時候osmo就是不錯的選擇。但osmo的主要功能畢竟是以跟隨拍攝為主,它的畫質和長焦功能無法跟Z90相比,儘管方便也只能作為輔助使用,而且它的防水功能我不是太了解,不敢冒險使用,在這方面也沒辦法替代gopro。出發前,帶兩部osmo去主要是備用,從實際情況來看,只使用了一臺osmo。
梁紅
五、腳架。這次三腳架是基本沒用的累贅,因為航行時破冰船的搖擺度基本都在10度以上,所以根本沒辦法使用三腳架,而到南極大陸後也因為時間緊迫,沒有太多機會使用。這次南極行的整個過程基本我都選擇了手持拍攝。
六、電池。在船上拍攝,不管是Z90還是A7R3,兩塊電池都是能夠保證供給的,到了南極大陸,我們在陸地上最多只有三個小時的拍攝,零下10℃的條件下Z90用三塊電池也夠了。A7R3用了一塊電池,gopro三塊電池都用完,osmo好像也用沒電了。
南極風光
在這次南極行中,所帶設備基本符合我原來的設想,各自發揮功能,既沒有缺失也沒有太多冗物。更重要的是,我帶了一個自己的攝影背包,能夠將Z90、A7、gopro、osmo統統裝進包裡隨身攜帶,這樣遇到任何情況我都能有相應的器材應對。而且我們登上南極大陸時乘坐的是直升機,根本沒有多餘的地方放置設備,所以一個背包裝上所有的設備對我這次拍攝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除了這些攝像器材,在極地還有個必須攜帶的東西就是手套。出發時,為了應對南極的寒冷,我特意去買了一副手套,還另外帶了一副厚的防寒手套和一副薄的登山手套,可惜在這趟南極行中這些手套都沒有派上用場,原因只有一個——不方便。
2月份南極的氣溫並不低,最低大概也就零下10℃左右,特別是在船上感到冷的原因主要是風大,所以手套並不需要太厚,有就可以,最重要的是方便。有時候,即使我戴著比較薄的登山手套也還是不太靈活,大部分時間仍需要把手套取下來,這時候,登山手套的缺點就出來了,太緊且不好脫下。所以,後來在進入寒帶需要手套時,我試了幾種手套,最後長時間用的就是最簡單的防滑紗線手套,足夠靈活、防滑、脫戴方便,能少用幾秒時間,這時間對於一個人的攝製組來說很重要。
南極大陸上可愛的企鵝
結語:一次極致的旅程缺不了實用專業的設備,旅途中的風風雨雨、絕美的風光如何被留下?一切靠的就是這些拍攝「黑科技」!三個月去南極,他們將遇到哪些困難和驚喜?漫長的孤獨航行,他們又將如何度過?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天李曉東的南極航海日記吧~
來源:澤傳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