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近海沒有中華白海豚?這項發現改變傳統認知

2021-01-08 觀察者網

王祝華 本報記者 江東洲 劉昊

「中華白海豚是我國現存鯨豚類動物裡面唯一一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在海南水域的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改變了我們之前有關海南近海沒有中華白海豚的傳統認知,將我國中華白海豚的地理分布範圍向南延伸了近400公裡。」在近日召開的海南省科技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負責人李松海說,「我們發現,在海南水域,這是很大的一個中華白海豚群體。」

中華白海豚首次被科研人員在海南發現的時間是2014年10月20日,地點是樂東和三亞接壤的西鼓島附近水域。從那時起,以李松海所帶領團隊科研人員就持續不斷地對這個群體開展調查。迄今為止,在海上通過目視考察,已經發現了44次中華白海豚群體,發現的地點廣泛分布於三亞至昌化江口一帶近岸20km以內水域。

2014年至2018年海南中華白海豚的考察航跡(灰色曲線)和發現地點(紅色三角形)

科研人員利用被動聲學監測結果也顯示,這些被監測的中華白海豚群體長期在這一帶水域活動。採用照相識別的方法,科研人員目前已經可以識別的動物個體近250頭,而且還不斷有新的動物個體被識別。

2014年10月20日首次發現海南中華白海豚新群體的考察隊員。

多年來,研究人員採用了船基生態調查、分子遺傳、水聽器陣列等野外考察技術手段對這些群體進行跟蹤調查,把它們與分布於我國和東南亞國家其它已知中華白海豚群體對比。研究人員發現,海南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群體具有集群數量較大、分布範圍廣、發現地點水深較深、鹽度和電導率較高等特點。

考察人員在海南水域拍攝到的「帶孩子的豚媽媽」畫面。如同人類的頭髮,中華白海豚的體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白。照片中間灰黑色個體為剛出生不久的幼豚,後邊帶斑點的個體為壯年豚,前邊白色帶黑色斑點的個體為老年豚。

令科研人員感到奇怪的是,以往大家所認知的中華白海豚一般喜歡棲息於大江大河入海口,特別是入海口附近具有紅樹林分布的水域,如珠江口、湛江雷州灣和廣西欽州三娘灣,但是,海南中華白海豚熱點分布區並沒有大江大河注入。

李松海說,這說明了世人對這個群體的認知,還遠遠不夠,他們所處的生存環境亟需關注。

2017年7月在南海開展鯨類資源調查的科研人員。

建立保護區是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有效措施之一。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各中華白海豚主要棲息地都已經先後成立了保護區,例如香港政府為保護本水域中華白海豚種群,於1996 年建立了沙洲及龍骨洲海岸公園;福建省於1997年建立了廈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 並於2000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省於1999年建立了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 2003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已對北部灣廣西沿岸水域的中華白海豚進行了資源分布調查,自然保護區的成立正在緊張籌備中

開展中華白海豚聲音監測的義大利籍博士後

研究團隊建議,海南島西南部雖然生態環境很好,但是經濟發展迅速,海岸帶開發程度日益增強。各有關部門應儘快採取有效行動,進一步抑制海南水域非法漁業和圍墾造陸等人類活動,有效保護海南近海海洋生態系統。

目前,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已經搭建類擱淺救助平臺,並形成一支專業的救助隊伍,建成了對外開放的海南島鯨類擱淺信息資料庫。下一步,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大投入,以使相關研究保護工作順利開展和平臺和資料庫建設,為中華白海豚的擱淺救助發揮作用。

(文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中華白海豚「組隊」來昌江鬧海
    其實,近年來,三亞、東方、海口等地附近海域曾多次被發現鯨豚類海洋生物。今年4月5日,三亞海警局千舟艦在執行日常巡邏任務時,先後兩次看到大量海豚在三亞附近海域騰空嬉水,最多一次遇見上百隻。3月10日,海口海警局在瓊州海峽海域開展日常海上巡邏過程中,發現近70隻海豚躍出海面,場面特別震撼。2019年5月,七連嶼海域出現十多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偽虎鯨,最長的有2米多。
  • 中華白海豚現身東方海域
    「我們在東方,發現一群中華白海豚,數量特別多,非常壯觀!」今天(8月6日)中午,中國科學院深海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拍攝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迅速引起了關注。近幾年來,這群中華白海豚在瓊南一帶海域頻繁出沒,代表著該區域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優越。 視頻中,先是兩三頭白海豚浮現,白色的身影在碧藍的大海中十分搶眼。很快,海水之下又躍出七八頭白海豚,爭相聚攏一處。緊接著,遠處還有多頭白海豚以及數頭黑白相間的海豚在向前疾遊。
  • 多隻中華白海豚現身昌江海域,數量稀少極珍貴
    海警艦艇巡航期間發現海豚群(通訊員 李巖 攝)據中科院深海所海豚研究專家團隊的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在海南近海出沒的鯨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就有30餘種,此外還有熱帶魚類1000多種,蟹類、蝦類「海南近海漁業恢復較快,海豚隨著正常的捕食行為出現在沿海海域是很正常的。」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所長陳宏表示,海南自然生態環境良好,近海具有極高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鯨豚類海洋生物的頻繁出現,說明海南周邊海域的生態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近海生物多樣性日趨增長,與海南不斷強化生態保護的工作密不可分。
  • 中華白海豚:我的天敵不僅是廣東人
    儘管調查發現賣家只是在海岸上撿拾到海豚屍體進行分割售賣,並未捕殺中華白海豚,賣家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血腥的畫面依然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環境惡化是主因 和電視中看到的在藍海隨著遠洋貨輪乘風破浪的海豚不同,中華白海豚只生活在水深25米以內的近海,以小型魚類為主食,從不涉足深藍。因此自古以來,中華白海豚便習慣與人類為鄰。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東南沿海的白色精靈——中華白海豚
    它的身影自唐朝以來就在民間時隱時現,它就是東南沿海的白色精靈——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的躍身擊浪。圖:WWF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又名印太洋駝海豚,以下簡稱白海豚),屬於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駝海豚屬,由瑞典人Osbeck在珠江口首次發現並命名。
  • 這周,又有一隻中華白海豚死去了
    前幾天,有幾個釣魚人在東江博羅段發現一隻粉白色的動物,它身長兩米,肚皮朝上停靠在江邊。釣魚人合力將它扶正,希望它能重回江中。但不幸的是,它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圖片來源見水印這個逝去的小動物就是本周的博物歷主角——中華白海豚。
  • 中華白海豚在海南現身,粉紅色海豚傳遞幸運,眾人呼籲別去打擾!
    但現在大家已經快十多年沒能見到這種象徵著純潔還有美好的中華白海豚了,原因其實就是因為過度開發出現的汙染!白海豚對水質的要求,如今很少有地方能達到了,所以這次能在海南發現它們,從某種意義上,也說明了白海豚帶來了更好的水質!
  • 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堪憂
    日前,一頭從珠江口逆流而上誤入北江的白海豚之死,再度引起人們對白海豚生存環境的關注。  白海豚學名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3月28日下午,廣東清遠市漁政支隊接到電話,有漁民反映,在北江江面發現疑似白海豚蹤跡。
  • 「鳥類中的大熊貓」現身海南 還有這些「大熊貓」曾被發現
    「根據提供的圖片可以看出,這兩隻黑臉琵鷺翅膀末端是黑色羽毛,說明它們是沒有參與繁殖的亞成鳥。」盧剛介紹,之前在海南新盈和東方黑臉琵鷺保護區都發現過在瓊越夏的個體,所以這兩隻黑臉琵鷺今年是沒有去北方繁殖地,還是已經去了繁殖地後,在遷飛路線上到處遊蕩並停留在了海口東寨港,這兩種都有可能。至於這兩隻黑臉琵鷺今年會不會在海口越冬,盧剛指出目前還無法確定。
  • 中華白海豚瀕危仍在加劇,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不容樂觀
    但上世紀90年代,在海洋三所研究員黃宗國的帶領下,科研人員對廈門海域白海豚的數量進行大規模摸底調查。數據顯示,該海域白海豚的數量縮減為僅60頭左右。為深入了解我國白海豚分布情況,2010年,海洋三所王先豔博士和同事輾轉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沿海,通過諮詢漁民、目視觀測、拍照、聲學方法等手段,開展了我國首次比較全面的白海豚分布調查,基本勾勒出白海豚分布圖。
  • 廣西北海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28年守護中華白海豚
    日前,記者走近這些中華白海豚的「守護者」,聽他們講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故事。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先進的設備器材,他們將工作中發現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相冊裡裝滿了關於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習性到成長變化的照片,每一張都見證了他們為保護中華白海豚付出的艱辛努力。&nbsp&nbsp&nbsp  2003年,保護區管理站成立生態研究室,並致力於保護區浮遊動、植物鑑定、監測和研究。
  • 南沙發現一中華白海豚擱淺死亡
    6月15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接到爆料,在南沙區欖核北鬥渡口附近河域發現了一「大魚」擱淺死亡,懷疑是中華白海豚。今日記者聯繫相關部門證實,該「大魚」就是中華白海豚,如今按照疫情期間要求送到無害化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
  • 泉州灣石湖港海域:中華白海豚重現石湖港戲水
    3月8日,蚶江石漁村民郭先生在石湖港區卸貨時,幸運地拍下了中華白海豚戲水石湖內海的場景。消息甫出,令人驚喜。昨日,該段視頻經廈門海洋珍稀物種保護區管理辦公室主任辛建軍鑑別,確認為中華白海豚,或為雄性偏老年個體。  這段視頻僅有數秒,但從畫面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頭白海豚正在海面上暢遊,躍出海面,瞬間又潛入海中,並發出歡快的嬰兒般的叫聲,不遠處即為石湖港塔吊。
  •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12月12日,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與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海域鯨豚船隻調查發現最大中華白海豚群。當天共發現中華白海豚種群5群次,最大群頭數30頭次。這是近三年鯨豚調查發現最多的一天。
  • 彰化縣發現小臺灣白海豚屍體 環保團體:臺灣首例
    中新網2月14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2月13日,臺灣彰化縣芳苑鄉海邊出現1隻出生約1周、體長約1米的臺灣白海豚屍體,保育人員指出,這是臺灣第一起發現臺灣白海豚幼體死亡案例,屍體將送自然科學博物館解剖,以釐清死因。
  • 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
    導 語11月12日下午,有人在東江博羅段發現了一條海豚,報給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後,專業人員根據視頻判斷,可能是一條成年的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憾的是,不管是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惠州支隊,還是博羅縣農業農村局執法大隊,最近幾日雖然加強了東江水上巡查,但沒有發現海豚身影。
  • 中華白海豚|資源保護不容樂觀
    在我國,中華白海豚主要棲息於長江口以南的河口海域,包括福建的三都澳、廈門灣、東山灣,臺灣島的西部海域,廣東的韓江口、珠江口、漠陽江口、雷州半島東部海域、海南三亞附近海域以及廣西北部灣等,其中珠江口水域(包括香港澳門)數量最多,超過2000頭。
  • 中華白海豚完善保護,對人類最大的好處是什麼_澎湃新聞-ThePaper
    X 中華白海豚完善保護通俗來說,保護好中華白海豚,人類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過得好一點。保護一個物種,主要有三種渠道: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殖。中華白海豚目前還沒有達到需要人工繁殖的程度,它們生活在海裡,也沒辦法搬家,所以只有一種選擇:就地保護。
  • 專家:水域汙染加劇中華白海豚的意外死亡頻率
    中華白海豚的一大特點就是膚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日本還是有你說的那種情況,過去可以說是一種傳統了,現在則是徹徹底底的商業行為,捕捉到鯨魚或者海豚將其出售給海洋館,有很大的利潤空間,有需求他們自然不會停止。商業捕鯨不僅僅在日本,歐洲的一些國家同樣也在做,「沒有買賣,沒有傷害」這句話一點沒錯。在中國,早些年也有沿海的居民捕殺海豚,但那時是為了填飽肚子,獲得一些生產資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基本上沒有人捕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