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者: 潘志忠(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眾所周知,補充鈣劑(或聯合補充維生素 D)對維持骨骼健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後女性群體)應用廣泛。
然而,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科學家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卻發現[1],補鈣(或聯合補充維生素 D)可能導致中老年人結直腸癌癌前息肉的風險顯著增加。
難道說,中老年人以後不能補鈣了嗎?先別急,本文將帶大家解讀這項研究結果,看看補鈣(或聯合補充維生素 D)對癌前息肉究竟有何影響。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這項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這項研究共納入 2058 例受試者,年齡在 45~75 歲,所有受試者在研究開始前 4 個月,均在結腸鏡下切除至少一個腺瘤性息肉,並已安排後續結腸鏡隨訪。
研究將所有受試者隨機分為 4 個治療組:單獨補充鈣劑組、單獨補充維生素 D 組、同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 D 組、不補充鈣劑和維生素 D 組。
補鈣劑量為 1200mg/天,補維生素 D (D3) 劑量為 1000 IU/天。
上述的鈣劑和(或)維生素 D 治療在 3~5 年後終止,然後做結腸鏡的檢查。隨後進入觀察期,即研究以觀察、隨訪為主,在這期間不再給予補鈣和補充維生素 D。觀察至少 3 年,之後再次進行結腸鏡檢查。
接著科學家們對治療期和觀察期採集的數據進行了分析,以評估補充鈣劑或維生素 D 對結直腸鋸齒狀息肉(尤其是無蒂鋸齒狀息肉)發生風險的影響。這種息肉正是結直腸癌癌前病變的一種[2]。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這項研究的主要發現是什麼?
在治療期間,2058 例受試者中有 565 例(27.5%)被檢查出鋸齒狀息肉(共計 1111 枚),最終進入觀察期研究的受試者有 1108 例,有 329 例 (29.7%) 受試者被檢查出鋸齒狀息肉(共計 607 枚)。
下面分別來看治療期、觀察期各組受試者的比對情況。
治療期的結果
在治療期間,無論是單獨補鈣、單獨補充維生素 D,還是補鈣+補維生素 D,對鋸齒狀息肉 (serrated polyps)、增生性息肉 (hyperplastic polyps)、無蒂鋸齒狀腺瘤/息肉 ( 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 or polyps) 的發生均無影響。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觀察期的結果
在觀察期,單獨補充鈣劑導致無蒂鋸齒狀腺瘤/息肉發生風險增加 1.65 倍,而聯合補充維生素 D 組的風險增加 2.81 倍,單獨補充維生素 D 組該風險無明顯增加。
從其他亞型(齒狀息肉、增生性息肉)的結果來看,均與治療期的結果類似,即無論是單獨補鈣、單獨補充維生素 D,還是補鈣+補維生素 D,均未見明顯影響。
三、這項研究有哪些意義?
以上研究發現,補充鈣劑或聯合補充維生素 D 可增加無蒂鋸齒狀腺瘤/息肉發生的風險,但是這一作用屬於遲發效應,在開始補鈣或維生素 D 大約 6~10 年後才出現。
不過,這項研究針對的是既往患有結直腸腺瘤的人群,因此其研究結果並不能推廣至健康人群,所以正在長期補鈣和(或)維生素D的健康人群不必過於擔心。
那麼,對於同這項研究受試者一樣患有結直腸腺瘤的人而言,就不建議補鈣和(或)維生素 D 了嗎?也未必如此。
這項研究中所使用的鈣劑量,要高於通常服用的複合維生素類製劑中的鈣含量,低劑量補鈣是否也能產生這項研究中類似的影響,我們還不得而知;
這項研究樣本量較小,還需要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來驗證。
所以,對於患有結直腸腺瘤的人群,要綜合考慮個體具體情況,權衡利弊來決定是否繼續補鈣和(或維生素 D)。對於健康人群,缺鈣了還需要正常地補,前提是一定要遵循臨床醫師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Crockett SD, Barry EL, Mott LA, et al.Calcium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increased risk of serrated polyps: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J].Gut. 2018. pii: gutjnl-2017-315242..
[2] Christophe Rosty, David G.et al.Serrated polyps of the large intestin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diagnosis,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J Gastroenterol 2013,48:287-302.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