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長徵醫院實施世界首例枕頸段四椎節切除術

2021-01-09 東方網

  自如地抬頭,挺拔的脖子,根本看不出51歲的鐘先生的脖子是用3D技術列印出的寰樞椎複合假體。日前,海軍軍醫大學長徵醫院骨腫瘤外科(長徵脊柱腫瘤中心)肖建如團隊為罹患頸椎巨大惡性脊索瘤的鐘先生實施了世界首例枕頸段四椎節切除術,並為他安裝上了世界首個3D列印人工寰樞椎複合假體,讓脖子重新「挺」起來。這是繼今年8月該中心實施的世界首例3D列印全頸椎人工椎體置換術後,再一次在脊柱腫瘤外科手術中創造的一項新紀錄,填補了枕頸交界區多節段腫瘤切除後個性化假體枕頸前方重建的空白。

  來自浙江的鐘先生罹患頸椎脊索瘤長達九年之久,其間經歷了一次手術,不久腫瘤復發,隨著頸部腫瘤日漸增大,嚴重壓迫氣管和食道,造成呼吸及吞咽困難,病情非常兇險。

  據肖建如教授介紹,人的頸椎由七節椎骨組成,其中,最上面與顱底相連的兩節分別為寰椎和樞椎。與其它椎體相比,這兩塊椎體顯得比較「特別」。寰樞椎與人的頭顱之間,就像三角形尖頂上面放了一個圓球,一方面頭顱可以上下左右活動自如,另一方面也使寰樞椎成為頸椎中最不穩定、最脆弱的支點。同時,寰樞椎的椎孔內有為腦基底部供血的最大動脈分支———椎動脈,有穿行其中的脊髓,這裡幾乎是手術禁區。

  而脊索瘤是一種原發性惡性侵襲性骨腫瘤,好發於枕頸交界區域和骶骨,復發率極高。由於枕頸交界區域腫瘤生長緩慢,大部分患者早期常常沒有症狀,確診往往是因為長得相當大,出現脊椎病理性骨折、脫位、脊髓及神經根壓迫,導致高位癱瘓甚至死亡。

  鍾先生慕名來到了上海長徵醫院骨腫瘤外科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查顯示:鍾先生所患的脊索瘤病灶已侵蝕第一頸椎(寰椎)側塊、樞椎至頸四椎體,嚴重壓迫脊髓、神經、氣管、食道,並與雙側椎動脈緊密粘連。而令人擔憂的是,椎動脈CTA檢查顯示,由於腫瘤嚴重侵蝕壓迫一側椎動脈已接近閉塞,因而腫瘤包繞的另一側優勢動脈對於腦部供血十分關鍵,再次手術一旦損傷將導致腦幹供血嚴重不足危及生命。

  面對這一巨大的挑戰,肖建如團隊通過術前精準的1:1比例3D列印腫瘤模型,通過計算機輔助CT與MRI圖像融合技術準確鎖定了手術切除的範圍和邊界。然而,由於腫瘤累及顱底和上頸椎範圍之廣,現有的內固定器械無法滿足手術切除後四個椎節前方缺損區的枕頸重建。

  肖建如團隊仔細全面評估病情,結合之前積累的世界首例全頸椎3D列印人工椎體置換手術的寶貴經驗,設計出與患者顱頸形態和長度相仿的頸椎假體,並多次通過動態力學模擬測試,最終列印出個體化的「寰樞椎複合體」用於前方枕頸重建。

  在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肖建如、楊興海教授等首先實施後路附件腫瘤切除及枕頸內固定重建術。然後經乳突-頜下入路行顱頸前方腫瘤病灶切除,經過12小時奮戰,成功逾越生命禁區,手術團隊在放大鏡下徹底切除了顱底至頸四椎體巨大脊索瘤後,成功實施3D列印寰樞椎複合假體前方顱底頸椎重建術。患者術後症狀明顯改善,未出現相關併發症。

  顱底頸椎前方腫瘤切除與重建一直是世界醫學界面臨的挑戰性臨床難題。該項高難度手術的成功也讓人們聯想到近期轟動一時的「換頭術」,彼此之間有何聯繫?肖建如教授認為,「作為上海市脊柱疾病臨床醫學中心及全球最大的脊柱外科中心,我們一直致力於脊柱脊髓傷病的攻關與探索,一旦基礎科學家在脊髓移植再生研究有所突破,我們上述創新技術及寶貴經驗將為換頭術奠定外科基礎。當然,換頭術探索之路還很漫長,需要基礎與臨床科學家繼續協作攻關。」

相關焦點

  • 華西醫院成功施行世界首例超聲骨刀齒狀突切除術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作者 | 盧添林近日,華西醫院骨科宋躍明教授團隊成功施行超聲骨刀VCR技術齒狀突切除術,該術式為世界首創。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已於近日出院。
  • 江西首例 贛州市人民醫院開展關節鏡下坐骨結節囊腫切除術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鄧剛報導:近日,贛州市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團隊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關節鏡下坐骨結節囊腫切除術。據悉,該手術為江西首例,填補了省內此項技術的空白。63歲的宋女士「右臀部腫物、疼痛1個月」,多方求治無果,來到贛州市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就診,被診斷為「右坐骨結節囊腫」。
  • 長徵醫院普外科簡介 - 普外科 - 中國好軍醫
    普外二科歷史傳承長徵醫院前身為急診外科醫院,期間編設普通外科(第一外科),收治骨科以外的外傷和外科急症病人,科主任為盛志勇。普外三科長徵醫院的微創外科技術始於1992年,至今共完成逾萬例、60餘種腹腔鏡手術。
  • 大坪醫院完成體表無疤痕甲狀腺腫瘤切除術
    昨天,記者從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獲悉,乳腺甲狀腺外科徐琰副教授團隊為一患者成功實施經口腔前庭腔鏡甲狀腺腫瘤切除術,該術式採取口腔前庭入路(即下唇和下牙齦間的區域),切除腫瘤後體表無手術疤痕患者為一位年輕白領女士,因檢查出甲狀腺腫瘤到大坪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住院治療,她對美容有較高的要求,提出能否儘量減小手術中留下的疤痕。儘管她的腫瘤只有不到3釐米大小,但無論是傳統開放手術或常規腔鏡手術都必定會留下皮膚疤痕。徐琰副教授仔細分析了她的病情,認為利用新技術——經口腔前庭腔鏡下切除腫瘤可以完全滿足患者需要。
  • 完成世界首例罕見脂肪瘤切除術
    河南宏力醫院  本報記者  閆良生  本報通訊員  司榮海  日前,河南宏力醫院神經外科為一例被多家醫院「判死刑」的1歲半男孩成功手術,切除了貫穿腦幹、頸、胸髓長達7.3釐米的髓內脂肪瘤。
  • 國內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在鼓樓醫院成功完成
    3月23日,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鄒曉平教授為她實施了「超聲內鏡引導下胃腸吻合術」,順利為她「解圍」。這是我國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 至浙江當地醫院住院治療,磁共振檢查顯示胰腺鉤突部佔位。診斷考慮為胰頭癌伴十二指腸梗阻。該患者4年前接受過直腸癌術,8年前因膽囊結石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當地醫院予禁食、胃腸減壓、護胃、促進胃腸動力、營養液鼻飼營養支持等處理,患者症狀無改善,外科表示無法手術治療。患者先後輾轉多家醫院,均表示無有效治療手段。患者遂來到南京鼓樓醫院消化內科就診。
  • 仁濟醫院成功實施一例經會陰途徑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
    央廣網上海1月12日消息(記者楊靜)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副主任醫師潘家驊團隊成功為其實施了經會陰途徑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解決了前列腺癌手術「腫瘤控制、術後尿控保留和術後勃起功能保留」的三個問題。患者術後尿控功能迅速恢復,通暢排尿,也未出現尿失禁現象,恢復良好。
  • 淮陽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侯俊豫 通訊員 蘇葉松近日,淮陽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TIPS)。此例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淮陽區人民醫院血管疾病診治水平邁上新臺階,同時,這也是放射介入手術室的一大突破,填補了全市區、縣級醫院放射介入手術的空白。
  • 枕三角
    枕三角   (一)境界與層次   枕三角 occipital triangle:   位於胸鎖乳突肌、肩胛舌骨肌和斜方肌之間。此段表淺且有淋巴結沿其周圍排列。在胸鎖乳突肌後緣有枕小神經勾繞,此作為查找副神經的標誌。   2、頸叢及臂叢分支   頸叢皮神經均於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處淺出封套筋膜,分布於頸部皮膚。臂叢的分支有胸長神經、肩胛提肌支和菱形肌支,均在副神經下方和臂叢的上方,並與其平行向外下走行,但都居椎前筋膜的深面。
  • 吉林省首例角膜交聯手術在長春同仁眼科醫院成功實施
    吉林省首例角膜交聯手術在長春同仁眼科醫院成功實施 吉林省首例角膜交聯手術在長春同仁眼科醫院成功實施 中國吉林網訊 吉刻APP記者舒震 2月7日,吉林省首例角膜交聯手術在長春同仁眼科醫院成功實施。
  • 枕工坊兒童階段睡眠枕四段枕
    我們根據多次反覆的試驗與媽媽們提供的合理建議相結合,把0-12歲的嬰幼兒劃分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0-2歲 第二階段:3-4歲 第三階段:5-7歲 第四階段:8歲以上第四階段特徵7-10歲已經開始上學,睡床也應該換成單人床,寶寶的枕頭從製作工藝到規格標準已經可以向成人的靠近,以保證發育的合理需求。
  • 川大華西醫院實施世界首例超聲骨刀齒狀突切除手術
    原標題:川大華西醫院實施 世界首例超聲骨刀齒狀突切除手術 對於齒狀突上移的患者,除了感染風險高的經口咽部傳統手術路徑,20多年前,川大華西醫院首創經頸部後外側使用磨鑽切除,但磨鑽容易打滑,稍有不慎就會傷及生命中樞,10年前,華西醫院停用了該項手術。直到超聲骨刀廣泛應用於骨科高難度手術,積累了相當經驗,10月25日,終於用在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的身上。這也是世界首例採用超聲骨刀切除齒狀突的手術。
  • 國內首例3D胸腔鏡瘢痕食管切除及消化道重建術在渝實施
    近日,在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胸外科,該科副主任郭偉帶領團隊在3D胸腔鏡下實行了瘢痕食管切除手術,成功讓小女孩恢復進口進食。這是國內首例3D胸腔鏡瘢痕食管切除及消化道重建術。 據了解,因潔廁劑的強酸造成了劉小食管和胃的嚴重損傷,造成食管瘢痕狹窄,繼而引起吞咽梗阻;胃體和幽門部也出現了腐蝕傷後的瘢痕狹窄,導致幽門閉鎖。
  • 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為患者切除脊髓髓內腫瘤
    在當地醫院做頸椎磁共振檢查提示頸椎脊髓髓內佔位,但患者沒有進一步治療,自行回家服中藥治療。直到3個月前,患者症狀明顯加重,臥床後甚至難以自行站立。「現在我都快癱瘓了,您看我還有救嘛?」患者懊悔不已。三天後,患者接受了顯微鏡下脊髓髓內腫瘤切除術。經過6個多小時的手術,蘇亦兵主任及團隊為患者切除了12×2cm大小的腫瘤,手術順利完成。術後病理提示為室管膜瘤。經過三個月的康復鍛鍊,現在患者已經可以自如行動,甚至舉起啞鈴!脊髓髓內腫瘤顧名思義,既生長於脊髓內的一類腫瘤的總稱,約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發病率的2-4%。
  • 雲南首例複雜肝包蟲病成功治癒
    近日,記者從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獲悉,該院肝膽胰外科團隊日前通過計劃性肝切除術,成功治癒一名複雜肝包蟲病患者。據悉,該手術在雲南省尚屬首例,目前患者劉雲(化名)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48歲的劉雲來自祿豐縣,此前,她出現發熱伴腹痛等症狀,隨後輾轉多家醫院進行治療依然無法遏制病情惡化。
  • 雲南首例 肝包蟲患者治癒
    記者從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獲悉,該院肝膽胰外科確認一例複雜肝包蟲病例,通過計劃性肝切除術,目前患者已成功治癒。據悉,這在雲南省尚屬首例。    肝包蟲病是一種嚴重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流行於畜牧業發達的省區,家犬等是包蟲的主要傳染源,接觸病犬、食入蟲卵汙染的食物或水是致病的主要途徑。
  • 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成功開展首例經頸靜脈門體分流術
    近日,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成功開展首例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TIPS)。此例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血管疾病診治水平邁上新臺階,同時,這也是放射介入手術室的一大突破,填補了全市放射介入手術的空白。
  • 魯北地區首例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術在濱州成功實施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盧志強 郭峰 通訊員 李梁 趙晨穎 濱州報導7月20日,魯北地區首例愛爾康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術在濱州滬濱愛爾眼科醫院順利實施。手術在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系統的輔助下,由濱州滬濱愛爾眼科醫院院長綦躍勤親自手術,耗時僅10分鐘,成功為白內障患者李先生恢復了清晰視力。據了解,全國首例PanOptix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術在今年6月30日完成,濱州滬濱愛爾眼科醫院對於此項新技術地開展和全國首例僅差20天,讓濱州白內障患者第一時間享受到了我國先進醫療技術帶來的便利。
  • 湘西苗族椎牛考誤
    ,從此椎牛便成了四月八活動的主要內容。」二是「湘西椎牛時間內容的岐誤,主要是因為清嘉慶年間的禁令」,「苗族語音四和十不分,所以趕秋被誤傳了四月。五月祭鬼椎牛失傳了,七月迎秋被誤為趕秋。」其依據是《湖南通志》:「每歲七月二十五日種類四集於朝,扶老攜幼,環宿其旁,凡五日以牛酒酢椎歌,歡飲即還。呂先生之所以得出以上之「誤」,筆者以為先生顯然一不懂苗語,二不知曆法,三不曉民俗,四不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