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小區「博士團」,青奧村裡開講堂

2021-01-08 南報網

2020-12-23 08:54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青奧社區的「博士講堂」。 南報融媒體記者 段仁虎攝

小區「博士團」,青奧村裡開講堂

所開課程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在朋友圈裡成「網紅」

南報網訊 「狼為什麼愛吃羊?」「蚊子為什麼喜歡咬人?」「蛇為什麼會讓人感到害怕?」……近日,在南京建鄴區雙閘街道社會管理服務中心的融享空間,開了一堂別出心裁的自然科學課,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博士楚克林,用詼諧幽默、充滿情趣的語言,帶領社區孩子們領略動物世界的神奇。 

今年5月開始,雙閘街道青奧社區與青奧村「村民」中的博士們一起,開設了系列公益講座——「青奧講堂」。短短8個月,已經舉辦了近20期,內容涵蓋物理、化學、醫學等多個科技領域,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很快在朋友圈裡成了「網紅」。 

「博士團」青奧村開講,線上線下受歡迎

「『青奧講堂』,是我們從今年4月初開始籌劃的,起初就是小區幾位有著相同求學經歷的鄰居,想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利用業餘時間做個公益活動,沒想到大家一呼百應。」發起人之一湯敏慧說,隨著3月底青奧村首批人才房的交付,和她一樣享受到南京城市發展紅利的人才群體,就想著用智力資源回饋社區和這座城市。 

這一想法和青奧社區黨委書記戴超關於社區治理引入博士「智囊團」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們社區居民學歷都很高,可謂藏龍臥虎。這樣一支年輕的精英隊伍搬入青奧社區,能為社區做些什麼?我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戴超說,博士「村民」們提出開辦「青奧講堂」後,社區便開始組織他們組成「博士團」,一起探討如何設計課程、如何用孩子的語言講前沿科技、如何在課堂上跟學生交流……

5月23日下午,「青奧講堂」首堂課——《碳基和矽基的「三生三世」》在融享空間開講。「我的孩子被科學迷住了,回家跟我說『科學課比螢光筆還要閃亮』。」一名二年級學生家長如此評價「青奧講堂」。 

「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科普,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了熱愛科學的種子。」青奧村「村民」志願者、江蘇開放大學教師劉思思說,每周在微信報名群中發布課程,不到5分鐘就被「秒殺」完畢。目前,「青奧講堂」課程已經排到了明年1月,特別受歡迎的課還將安排「大咖」返場。   

提升基礎教育的一次校外嘗試

博士們的學術結構大多比較深奧,如何在講課時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對此,「博士團」的成員們在課程準備上也是費盡心思。 

「地震是如何產生的?我們該怎樣應對地震的發生?」「如何切蛋糕才公平?」「緩解我們痛苦的藥物從何而來?」……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程,通過博士們深入淺出的講解或有趣的實驗,讓孩子們對自然、基因等各種科學知識有了深入了解,進而感知到科學的神奇魅力。 

在課程設置上,除「青奧講堂」外,「博士團」還增設了「青奧戶外課堂」,根據不同學段孩子的心理特徵、認知能力和知識積累,設計出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生態體驗式遊戲。9月5日上午,玄武湖情侶園內,繽紛的「葉和花朵」以多姿多彩的形式登場,15位青奧村的小朋友在哥本哈根大學植物學博士潘希武的戶外遊戲和試驗中,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讓孩子們走進了一個新鮮奇趣的植物世界。「孩子們閃亮的眼神,聚精會神的神態,意猶未盡的掌聲,都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求和對這樣課堂的喜愛!」潘希武說。 

「博士們抽出一部分時間,讓更多的孩子愛上科學,提高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同時,這些授課老師們也滿足了自己的理想,回饋了社會。變資源優勢為教育優勢,這是雙贏。」戴超表示,5個月的時間裡,每周六下午成了「博士團」雷打不動的授課時間。除入住青奧村小區博士外,他們還邀請同事、朋友一同前來,這也是一場民間自發的運用科研資源提升基礎教育的一次創新嘗試。 

「博士團」助力打造「熟人圈子」

青奧社區是南京市首批打造的7個國際社區之一,目前居住著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高端技術人才。打造具有國際視野、開放包容、幸福美麗的國際社區,如何激發這些特殊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戴超和社工們沒少動腦筋。 

「我們發現,不少洋居民們有意參與治理,但缺乏常態化的有效路徑。」戴超說,既然「村民」有意願,何不順勢而為?為此,社區在成立境外人員管理服務中心、外籍人士服務中心後,又吸引洋博士們加入「博士團」,先後舉辦了「悅享五洲悅動青奧」網紅打卡地主題競賽、「我們的節日——時裝周」兒童環保主題秀、「端午遊園會」等大型中外人士文化交流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加快了青奧社區「熟人圈子」的形成,增強了國際化社區居民們的「幸福含金量」。

記者手記 

社區是我家 治理靠大家

作為社會的「細胞」,社區「個頭」雖小,功能卻大,它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託,提供公共服務的平臺,維護社會穩定的根基,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 

社區是我家,治理靠大家。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需要每一位社區居民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讓社區這個「細胞」永遠充滿活力。青奧村「博士團」開辦「青奧講堂」,就是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些博士「村民」通過這種方式參與社區治理,不僅更能激發基層社區的活力、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讓他們在融入社區、服務社區中找到了生活的快樂。

通訊員 季軒 南報融媒體記者 衛凌雲

相關焦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蘇州吳中太湖新城:新家園「心」治理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更是心靈之家和發展之家。建設者新家園是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在繼續服務好工地建設者的同時,進一步聚焦建設者們的派生需求,為來訪的家屬子女提供活動場地和「小候鳥」夏令營活動。同時,向周邊社區居民、「兩新組織」單位員工等全面開放,鼓勵聯合開展活動,構建融洽的工友關係、工地與居民關係,做到文明施工、和諧發展。第二,資源社會化。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辦好群眾家門口的事 讓基層治理提升...
    小區存在機動車亂停亂放,垃圾桶分類標識不清楚等問題,從發現到解決大約需要多久?在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經過轄區上下貫通、協調調動的集成指揮中心,整個處置過程不到1小時。據悉,2020年以來,藉助這一體系,轄區網格員已累計排查整治超10000家場次的安全隱患,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揚州汶河:錨定「點線面」 共繪古城治理...
    近年來,汶河街道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結合轄區城市管理、古城復興、疫情防控、平安法治等工作實際,始終錨定「點線面」,通過探索建立一套「1+3+N」網格化社會治理模式、打造一個「網際網路+」基層「智」理體系、推行一種「網格+服務」工作法,健全完善了平安穩定「大防控」體系、矛盾風險「大化解」體系和社會治理「大聯動」體系,共繪古城治理「同心圓」,不斷提升百姓幸福指數、安全指數和滿意度。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揚州雙橋街道:一張黨建地圖畫出社區治理新...
    轄區內37個專屬網格黨支部亮起37枚金色黨徽圖案,每個網格內密密麻麻的紅色圓點閃爍其中,這是轄區駐地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網格化社會治理的「紅色聯盟」……紅色服務遍布網格,紅色力量凝聚民心,絢麗的「黨建紅」增添基層治理「幸福底色」。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掃一掃,垃圾分類有「禮」了,智慧治理引領...
    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小禮品展示區為了激發居民的參與熱情,投放垃圾後可獲得積分,兌換紅包和話費。據統計,該小區平均每月回收垃圾約1.3噸,其中包括紙張類垃圾725公斤、織物類垃圾412公斤、截至目前,小區居民累計獲得76萬多積分,兌換紅包和話費共5000多元,兌換物資價值1000多元。
  • 巴南區花溪街道「兩網三治」基層社會治理模式:黨建引領,志願服務...
    12月16日下午,重慶市巴南區花溪街道舉行黨建引領「兩網三治」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新聞發布會,巴南區花溪街道組織委員馬成鳳在回答記者提出的「先鋒村在落地推行『兩網三治』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阻力?如何化解?」的問題時如是說。在發布會上,花溪街道辦事處主任葉奇將花溪街道在黨建引領「兩網三治」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的相關情況做了一個簡要介紹。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特色樓道「移步換景」 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乾淨整潔的樓道、各具特色的布置、生動活潑的牆畫、豐富多彩的文明標識……走進揚州市廣陵區曲江街道璽園社區文昌北苑小區,一股濃鬱的文明之風撲面而來。日前,璽園社區以該小區19號樓為試點,打造「特色樓道」公益項目,以一單元一主題,體現住戶特色,讓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推進黨務、業務、服務深度融合:鎮江首個...
    鎮江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進城管黨務、業務、服務「三務」深度融合,提升行業黨建親和力,暢通城管系統黨組織服務市民「最後一公裡」,鎮江市城管局黨委將「打造城市『先鋒驛站』,推進城管三務融合」作為2020年的黨建書記項目,計劃在全市多個片區建設一批「紅色港灣·先鋒驛站」,每個驛站由市城管局一個機關處室和一個基層單位黨組織聯合牽頭建立功能型黨支部,聯動N個城管行業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等
  • 衢州柯城:「創文」之花遍地開
    柯城區根據租期和房屋閒置情況,將出租戶分為紅、橙、黃、藍、綠5個等級,等級越高,入戶巡查的周期就越短,實現網格工作由突擊到常態、被動到主動、籠統到細化的轉變;推進「草堂論理」治理模式,針對村(社)裡存在的亂堆亂放、亂搭亂建、雞鴨散養、私設路障等困擾基層治理的髒亂差問題,用黨員和村民代表面對面現場探討的方式,緩解過激情緒,把矛盾化解在網格內……一連串依託網格的創新管理模式,發動群眾、聯繫群眾,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過程中的難點
  • 青奧村將用自然光 為地下車庫照明
    本報訊(通訊員 郭文權 吳建成 胡坤 記者 趙子慧) 近日,青奧村項目6幢裙樓和10幢塔樓主體全面封頂。記者昨天從相關部門獲悉,青奧村項目除了將採用熱電聯供技術提供集中供暖供冷,還將在我市率先採用自然光光導照明技術,即用自然光為地下車庫等公共部位照明。
  • 無錫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讓居有所樂
    2021-01-02 17:24:40 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舉報   原標題:【大國小鮮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打造「一站式生活圈」揚州景區圈出居民幸福...
    除城市書房外,中心還設有超市、社區衛生服務站、餐飲酒店等,公共服務與商業空間一應俱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社會力量,特別是專業的機構入駐,配置託老託幼服務、居家和社區醫療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等,可輻射周邊佳家花園、華建上院、奧園、瘦西湖花園等6個社區近3萬居民享受一站式服務。
  • 「紅色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千條線」
    管理缺位怎麼治?黨建引領,「紅色管家」保駕護航2020年春節,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大江南北,溫州一度成為湖北以外疫情最嚴重的地級市。從封閉管理到病例清零,溫州用一個多月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社區防疫工作功不可沒。疫情期間,在鹿城區濱江街道的社區裡,「紅色管家」是最忙碌的一群人。
  • 《小家圓滿,大國夢想》溫情上線,"夢之藍M6+"傳遞時代夢想
    在中秋國慶雙節來臨之際,由"夢之藍M6+"聯合人民日報推出的#小家圓滿,大國夢想#主題活動陸續登陸人民日報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平臺,以雙節熱點切入,用小家的溫暖映射大國的強大。主題短片《小家圓滿,大國夢想》一經上線,就收穫了諸多好評。微博掀起的熱搜話題,也獲得了數百萬的閱讀量。
  • 創新探索門前「小書屋」「小講堂」 10分鐘小文化圈的大作用
    門前「小書屋」  讓公共文化服務惠及基層,實實在在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卻也是難點所在。湖南株洲在廣大農村創新開展「門前三小」建設,讓「小書屋」「小廣場」「小講堂」發揮大作用,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就此打通。  公共文化如何送到家門口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提升,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社區創新綜合型居家養老服務 滿足老人...
    在天和星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裡,記者注意到,中心裡的暖心食堂餐廳寬敞、整潔,色調溫馨,桌椅餐具整齊擺放,明亮的玻璃櫥中擺放著色香味俱全且品類多樣的菜品,以供老人自由選擇。在此用餐的老人表示這樣的就餐環境真好,讓他們感受到舒心愉悅。老人們有序排隊打飯,飯桌上街坊鄰居坐在一起,一邊吃著可口的飯菜,一邊拉家常,就像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 浙江省杭州市豐北村:網格治村社 服務大民生
    圍繞盈豐街道「美麗盈豐、幸福盈豐、品質盈豐、文明盈豐、平安盈豐」建設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堡壘作用,積極探索網格治村社新路徑。認真請教、虛心學習全國各地優秀經驗,在社會治理、城市管理、村社轉型管理中當好小學生。同時不斷引導居民群眾、社會組織和群團組織等各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服務大民生。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讓法治陽光照進廣大群眾心田 鎮江全力打造...
    大廳裡設置諮詢宣傳、自助服務、對外公示、等候指引等功能區域,並有專門的殘疾人通道,還提供飲水機、自助一體化電腦、電子觸屏查詢機、雨具、推車等便民服務設施,大大方便來訪群眾。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中心將窗口接待與後臺延伸辦理緊密結合,後臺增設了調解室、諮詢室、律師接待室,配備印表機、掃描儀、LED大屏、身份證閱讀器、WIFI等現代化辦公設備,從硬體上保證窗口服務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 合川區推廣「紅細胞·微治理」工程,創新基層民主協商治理
    合川區以「聚力量、破盲點、解難題、提質效」為重點,全面推廣「紅細胞·微治理」工程,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治理,「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新格局」案例榮獲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黨建強基,聚治理力量。
  • 下沉黨員與九峰街基層幹部同上「紅色黨課」
    郝國慶教授以《堅持黨建引領 全面提升基層社區治理水平》為題,系統梳理總結疫情防控的經驗與短板,結合省委各項部署精神和黨建引領的若干機制,援引生動鮮活的基層治理經典案例,深入淺出講述如何構建黨建引領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並結合實際對全面提升社區治理水平進行了深入探討。郝教授的授課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高度,對打造黨建引領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城鄉基層治理格局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