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揚州市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指引,以社區為平臺,以項目為紐帶,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優勢社區為主體,以項目綜合體為執行方,集中力量實施了一批系統化、規範化、可複製、可推廣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項目,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促進了揚州市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昨天,記者來到揚州市雙橋街道,只見雙橋街道網格化治理區域圖躍然「屏」上。轄區內37個專屬網格黨支部亮起37枚金色黨徽圖案,每個網格內密密麻麻的紅色圓點閃爍其中,這是轄區駐地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網格化社會治理的「紅色聯盟」……紅色服務遍布網格,紅色力量凝聚民心,絢麗的「黨建紅」增添基層治理「幸福底色」。
一張黨建地圖和三份治理清單
一張黨建地圖標明了區域內的各類黨建資源和紅盟單位,藉助工作室的統籌功能,各項資源得以合理分配,各類需求得以合理滿足,各種項目得以合理實施,一個個紅色連心橋項目應運而生。在雙橋街道虹橋社區,記者看到了三份治理清單,虹橋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功描述了這三份清單的功能,一是為民服務清單;二是黨建資源清單;三是紅盟活動清單。
據了解,2018年6月,虹橋社區黨總支與36家駐區單位黨組織攜手成立區域化黨建紅色聯盟(簡稱「紅盟」),以社區為核心,延伸工作半徑,畫出黨建「同心圓」,打造「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的黨建聯盟和治理聯盟。
近年來,虹橋社區堅持以黨建工作「實效化」、區域資源「共享化」、工作機制「聯動化」為抓手,打造了區域化黨建紅盟平臺。陳功說:「街道以社區網格為『核心』,延伸工作半徑,拓寬基層治理的緯度,畫出黨建『同心圓』,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最大公約數』。 」
黨建網格與社區治理網格「雙網融合」
昨天,記者行走在康樂社區,隨處可見帶有黨徽標誌的「紅色基點」,從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到社區網格化聯動指揮中心,從「五治融合展示館」到「紅盟微家」……「紅色基點·網格工作室」建立了「網格黨支部書記-樓群黨小組-樓棟中心戶」的三級組織架構,覆蓋到轄區內所有人群,也承載著黨建活動、居民議事、文化交流、鄰裡守望等各種功能。
康樂社區黨委書記薛培告訴記者,黨建網格與社區治理網格「雙網融合」,進一步延伸了基層治理的經度。在這些遍布網格內的「紅色陣地」,除了開展常規的支部活動、志願服務以外,支部網格員根據黨員聯繫群眾收集的問題、訴求,及時安排入戶走訪。「紅色基點」已成為社區連接居民大窗口,「點對點」聯繫、「面對面」承諾、「心貼心」服務,讓居民的滿意度有了大幅提升。
黨員引領社團,社團凝聚群眾。近年來,雙橋街道轄區內湧現出100多家社會服務組織,共商、共建、共享,承接著居家養老服務、關愛失獨家庭、社區文化活動等各種縱深特色服務。
如今,雙橋街道已形成「紅色網格全覆蓋」、「文體娛樂進網格」、「學習教育進網格」、「志願服務進網格」、「紅盟聯動全覆蓋」等載體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並不斷完善閉環處理機制。對企業、群眾等反映的問題,建立「收集-辦理-反饋-評價」的閉環模式,及時響應社區網格治理服務需求,推動95%以上的問題在網格解決。
雙橋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新華表示,自2014年起,街道就在虹橋社區開始了「三社聯動」的探索與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按照「黨建引領、區域聯動、三社融合、共治共享」的理念,充分發揮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之間的協調發展、良性互動、功能互補的作用,形成了社區與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的整體合力,較好地解決了紛繁複雜的居民需求和社區問題,探索了一條科學化社區治理新路徑。
通訊員 周菲 餘浚 林波 記者 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