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地球上生存著各類生物,不同物種。這些豐富多樣的動植物才構成了我們地球的生態圈。唯有我們人類是沒辦法獨立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可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利用自然資源是在所難免的,而且擴大我們的活動空間,勢必會侵佔其他動物的空間和資源。於是乎,大自然就在一點點的被我們消耗,破壞。這已經是大家都明白的了。
然而,我們會通過智慧,長期的馴化一些動物,飼養、繁殖,讓其為我們所用,不用再攝取自然的天然資源。可以有效的保護起原生的自然形態。所以,我們說能夠人工養殖,就是對野生資源最大的保護。
就以我們的龜類為例吧,其他品種在這裡暫不討論,哈哈。
我國龜類大約有33種,其中25種為淡水龜類。當然,很多都已經成為重點保護動物了,多數都已經功能性滅絕了。提到我國的那幾大閉殼龜應該就明白了吧,都已經很稀有了。
聽老一輩人說到,山裡小溪邊原本都能摸到龜的,近幾年也幾乎絕跡。小編個人是從來沒在野外發現過龜的身影。不過跟我太少接觸大自然也有關係。更主要還是現在的人類活動範圍擴大,工業汙染,過度捕獲等等,也超過了自然的承載能力,漸漸地使得一些動物開始失去自己的家園。
現在通過幾十年的龜鱉養殖發展,其實我們的龜鱉產量已經很可觀了,飼養的種群巨大。單純的算是物種的保留上,已經從滅絕的邊緣上拉了回來。
而且人工養殖珍稀龜類很有群眾性和技術含量了,已經初步形成了產業,有了增殖放流的基礎。如果還是站在人工繁育數量的基礎上,其實我們玩家也做出了不少貢獻,很多難以繁殖的品種,都有在玩家手上突破的。而且愛好者對於自家寵物的優待,是很多專業機構都比不上的。
但是這僅僅只是從我們人工飼養的角度上來說,如果要想以人工的代替大自然的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知道,每一種動植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在食物鏈上也都有自己的「職責」所在。人工的再多,也都是經濟上的「產物」,能不能保證其能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呢?另外,通過人為馴養後,只會讓它們適應我們的人工環境,對於大自然充滿挑戰的環境並非能在短暫時間裡就接受。野生動物保育管理工作還得以法律為準繩,也並非我們想的「為所欲為」。
所以,從這些方面上來看,也並不能完全說明,只要人工繁衍了就是對野生資源最大的保護 。僅僅是保護了這個物種的「火種」,並不能一時間讓它恢復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愛龜,還得從我們做起,好好愛護環境,盡力選擇飼養人工貨才是。今天也沒說啥,只是看到這個話題,想和各位一起聊聊。也看到很多野外攝影愛好者帶來的一些龜類美圖,想想以後我們會逐漸失去它們,只能在自己設置的環境裡拍照,也蠻可惜的。單論品相上,可能在野外的龜還不如我們自己養的好看,但是大自然的渾然天成就是有一種令人嚮往的感覺,不然也不會有龜友就是喜歡追求野生品種了。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如果有足夠數量的人工品種,可以對我們廣大愛好者開放,畢竟我們也可以為物種的延續貢獻一份力。哈,慢慢期待了,比如說大家心心念念的小蘇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