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長:熊孩子叛逆,父母這麼做比說一百句都有用

2021-01-16 豆芽媽媽說

前幾天,媽媽群裡幾位媽媽炸開了鍋。

」現在的孩子真的是沒法管了,你說一句,他們有十句等著」「真的搞不懂孩子們到底在想什麼?每天做給他們吃,做給他們喝,供他們上學,還和欠著他們錢似的,動不動就不願意。」「小時候還挺乖的,現在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

隨著孩子們慢慢長大,很多家庭真的是硝煙不斷,戰火連綿。

隨著孩子們慢慢長大,不少父母發現,自己和孩子的矛盾越來越多。

叛逆,磨蹭、玩手機、早戀、厭學……

每個問題,都讓我們操碎了心。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省心呢?

我們的問題到底出現在了哪裡呢?

今天,我希望可以和各位父母一起找到答案。

是孩子叛逆?還是我們嘮叨?

現在很多家庭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父母覺得孩子叛逆,無法無天,讓他向東他向西;

而孩子呢,也很委屈,感覺父母不懂自己,還動不動就又打又罵!

原本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後,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前幾天,朋友邀請我去家裡玩,進門坐定後,朋友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真是羨慕你啊,你看你家孩子多聽話,學習也好,可不是我們家那孩子,今年都14了,每天回家除了玩手機,就是玩手機,學習一塌糊塗,說他兩句,就甩臉色。」

朋友的兒子我還是熟悉的,小時候經常見他,印象裡他並不是典型意義上的熊孩子,還挺乖的。

「你會教孩子,你幫我給孩子說說,眼看著要考試了,這樣下去,我和他爸真的要瘋了,那天要不是我攔著,他爸就打他了。」

言語間,感受到了朋友作為一位媽媽的無助和崩潰。

一會兒,孩子放學回家了。回家把書包一掛,就開始看手機。

朋友一看,又惱了,上來就是一陣疾風暴雨:

「你沒看到家裡有客人嗎?就知道看手機,你看你上次考試考了幾分?自己沒點數嗎?」「上了一天課,都累死了,玩會手機怎麼了?你和爸爸在家不也都看手機嗎?天天叨叨叨,煩死了。」說完,孩子就進自己的臥室不出門了。「你看看,他這個樣子,真的是看到他我就生氣。」

朋友一邊說,一邊嘆氣。

這樣的對話,想必很多家庭都不陌生。

看似尋找,仔細品味,卻滿是對彼此的責備、不滿、不理解以及粗暴的溝通方式……

我接受過很多父母的諮詢,基本上每個父母上來都是各種抱怨,吐槽,在他們眼裡,很多孩子,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渾身都是毛病,很少聽他們說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優點。

所以,父母孩子之間的相處,就變成了:父母拼盡全力,想把孩子的生活、學習安排的明明白白,但孩子卻努力的想掙脫父母,想讓父母少管他的事;

最終就是,父母越想管,他們越不服管,然後爭吵、冷戰、閉門不出抑或離家出走。

我想說,沒有天生叛逆的孩子,如果有,那就是我們還不夠懂孩子。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

我很佩服黃磊的育兒之道,女兒黃多多進入青春期後,打耳洞,染頭髮,面對網友們的質疑,黃磊的「開明」讓太多人羨慕。

他堅信:

多多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

8歲,寫英文詩,翻譯並出版了3本英文繪本;10歲,在《圓夢巨人》首映禮與導演史匹柏用流利的英語對話;12歲,出演賴聲川導演的話劇《水中之書》;13歲,就走上了國際專業比賽的領獎臺,和小提琴家呂思清的兒子包攬了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小提琴獨奏等五個一等獎……

多多一路走來,光環無數,但是這些光環都不是她最寶貴的財富。

她最寶貴的財富,是她有著真正懂她、尊重她、支持她的爸爸和媽媽。

換成很多父母,想必看到自己的孩子打耳洞、染頭髮,恐怕就是「光知道臭美」「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的「罪名」了。

我問過很多家長這個問題:「你感覺你懂孩子嗎?」

很多家長不假思索的說:「當然了,他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有什麼臭毛病,我都知道,我自己生的,還能不知道。」

但是問及他們:

孩子喜歡交什麼樣的朋友?孩子最近最開心的一件事是什麼?孩子最近最苦惱的一件事是什麼?

很多父母都沉默了。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我們懂孩子,真的只是我們覺得。

養孩子從來都不只是吃飽喝足送去上學的事,而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能夠根據孩子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做到真正懂孩子,真正幫助孩子的過程。

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們的身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如果我們處理不當,輕則出現孩子叛逆,頂嘴,冷戰的現狀,重則導致孩子抑鬱,甚至自殺。

要想自己的孩子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那我們自己首先要成為別人家「優秀的父母」

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

女兒11歲的時候,我也經歷過一段焦慮迷茫的時期。

學習成績本來一直名列前矛,也非常懂事的她,一直是朋友羨慕的「別人的孩子」。

但隨著慢慢進入青春期,我和她的關係開始變得越來越微妙。

我看不慣她沒事總是抱著手機刷抖音、玩遊戲,經常一玩就是到半夜;

我看不慣她遇到事情總是找各種藉口 ,而不是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看不慣她每天追著那些唱唱跳跳的明星,而不願意多看一點書;

最讓我愁的是,每次我稍微多說她兩句,她就不願意了,然後和我冷戰。

我努力平息自己,告訴自己要有耐心,直到她學習成績開始一落再落,出現斷崖式下降後,我徹底惱了。

記得那一次我們說著說著就吵起來了,我數落著她生活中各種「不良行為」,質問她是不是在學校不務正業,沒有再把心思用在學習上。

具體的細節有些淡忘了,只記得那天我們吵的很兇,我還沒收了她的手機,最後她摔門而出,揚言不給她手機,她就不去上學了。

孩子走後,我又生氣,又擔心,眼淚也簌簌地流下來,我原來那個學習好,脾氣又好的小棉襖現在究竟是怎麼了?

崩潰之餘,忍不住自嘲:

自己學的教育學,連自己的孩子問題都解決不了嗎?還怎麼去幫其他父母解決育兒難題呢?

我開始翻了各種青春期心理學的書,也諮詢了很多學者教授,這才發現:是我錯了。

我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了, 而我好像還一直把她當作小孩子來看待。青春期,是孩子人生的一個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階段。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貌似只要給他們吃飽喝足穿暖,不生病,就完成了任務。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以後,雖然表面上還是在服裝、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但是實質的需求卻在悄然變化。

比如在物質上,剛剛進入青春期,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從眾。從眾讓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學的圈子裡。

隨著年齡的增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了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暗暗地在群體裡比高低。

在交際上,青春期之前,孩子心裡依賴的是家長,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轉移到朋友身上。

孩子開始交朋友,為了朋友,他們可以在學校門口等,可以和同學一起去逛街、去網吧。為朋友可以留在學校打籃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長的臉色,即使招來家長的打罵也依然如此。

整個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也好,沉迷手機也好,厭學也好,交「壞朋友」也好,其實很多時候都是他們內在的身體和心理變化的一些本能和情感需求在父母這裡得不到很好的釋放和滿足。

我們認為的叛逆可能只是孩子自我認知發展的需求,或是內心不良情緒的一種發洩;

我們只認為孩子玩手機不對,但是卻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手機中、在遊戲中追尋的是什麼?他們追尋的東西,我們是否能夠滿足?

我們感覺早戀很危險,卻不知道發現早戀後我們父母究竟該如何做,才能打好孩子一生幸福的情感基礎;

我們為孩子突然說不想上學了而憤怒不已,卻不知道這句話背後,孩子到底在經歷著什麼?

……

相關焦點

  • 清華前校長曾兩會上說「神仙老虎狗」 什麼意思
    陳吉寧  開會時大教授肯定坐在最前排,是清華的一個傳統,陳吉寧還以清華流傳的一句話例證,「學生是老虎,教授是神仙,校長是條狗。」這就是清華文化。  堂堂校長自稱是狗,與其說這是自嘲,很低調,不如說這是對自身職責的清醒認知和準確定位。
  • 清華校長力薦「必讀經典」,《瓦爾登湖》有何魅力?看完10句明白
    梭羅是美國的文化偶像,這本書有200多個版本,被譯成多國文字。他的好友、自然文學作家艾默生在葬禮上說:「美國還沒有知道—至少絕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它失去了多麼偉大的一位國民」。梭羅畢業於哈佛大學,上學期間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從哈佛畢業後,他選擇回到家鄉教書。
  • 清華校長手握巨資卻十分摳門,用廢紙寫公文,沒錢給兒子配眼鏡
    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梅貽琦就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清華第17任校長梅貽琦,曾被學生們稱為「永遠的校長」。一、寡言不寡斷對於梅貽琦的性格,葉公超用精準的三字概括——「慢,穩,剛」。因此,梅貽琦也被人稱之為「寡言君子」。
  • 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李玫瑾:這4種溝通方式,很多父母還不會用
    在做老師的時候,每天和孩子相處時間有限,看著「別人家的娃」都萌萌噠,便一直認為只要有耐心,叛逆期的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有些心裡話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網友們所有答案都可以總結為一點——父母不信任他。
  • 梅貽琦:手握巨款卻一生清貧,清華大學的百年校長,死後葬入清華
    北京有一座清華大學,臺灣也有一座清華大學。它們有著相似的歷史,更有著相同的傳統,校訓都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校徽都是紫荊花,校色都是紫色。水木清華,正是同根同源,而連接兩岸清華的臍帶就是被稱為「百年校長」、「永遠的校長」的梅貽琦。
  • 《平凡的世界》有多偉大?清華校長將它寄給新生,影響千萬中國人
    大學校長給新生送禮這事,您聽說過嗎?而且還是清華大學的校長。2015年即將開學的準清華學子收到了清華大學2015年的錄取通知書,紫色的信封上,「清華,是你一生的驕傲」一行大字格外耀眼。清華校長邱勇將錄取通知書同新生入學禮物——《平凡的世界》一同寄出。《平凡的世界》有多偉大?清華校長將它寄給新生,影響千萬中國人2015級清華大學本科生都將隨錄取通知書收到一份校長邱勇贈送的《平凡的世界》和一封信。
  • 張桂梅校長的魔鬼,清華教授的普通人,你能選擇哪種教育方式?
    父母都是名校畢業,名校教授,還都是知名人物。劉瑜的丈夫周濂北大的本碩,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現在人大當教授,在哲學界是位響噹噹的人物。劉瑜女兒要超過父母確實不容易。當然,這個普通人還是要超過真正的普通人的。因為作為清華和人大的老師,清華附和人大附對本校的老師是有一定照顧的,人大附和清華附現在是北京最好的兩所中學。
  • 雙胞胎學霸考上清華北大,每個學霸背後,都有個用心至極的父母
    清華北大作為代表我國高教育水平的兩座學府,想要獲得在這兩座頂尖學府進修的資格無異於難上加難,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要想考入重點院校是很難的,更何況是這類世界排名靠前的頂尖院校,也是為家庭爭光了。讓人驚訝的是這兩兄弟並不是出生在什麼高素質的家庭,而且家境也不是很富裕,父母都在家裡務農,知識水平也有限,所以孩子有這番成就也離不開他們的努力。
  • 校長為防學生早戀做「特殊校服」,越黑看的越清楚,家長拍手叫好
    不過都說一個學校的升學率高低,離不開,學校領導和校長們的政策,因為有他們這個學校才會擁有各種獨特的教育方式,但接下來這個校長可以說是讓學生們苦不堪言,讓家長們拍手叫好。
  • 熊孩子捏碎超市18包泡麵:孩子越來越「熊」,父母從自身找原因
    1、父母熟視無睹 當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有時候都影響到了周圍的人,可父母卻是看到了像沒看到一樣,仿佛是在告訴孩子你做的對。就像上述的捏方便麵事件中媽媽中途回來看到過孩子的因為,但她並沒有理會孩子,還更放心的讓他在那裡。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7-9歲孩子的叛逆,父母這樣做很管用
    所以孩子們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也得跟著變了!不然頭疼的還是我們自己!如果孩子在成長中沒得到恰當引導,青春期的叛逆會變得更加變本加厲!7到9歲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思維,家長應該試著逐漸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對於孩子自身的事情要讓孩子自行決定,試試這3招輕鬆化解「兒童叛逆叛逆期
  • 清華附小校長,九個字總結父母育兒原則: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前段時間,我需要解決一位家長對我提出的問題,對於當代父母來說,如何為孩子提供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查找資料時,我再一次看到了「竇桂梅」這個熟悉的名字。此時她已經從當年的特級教師,成為了如今清華附小的校長,且取得了一系列令人肅然起敬的教育成就,被評為202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 無能的父母,總愛說這4句「口頭禪」,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原來,女孩的父母都是性格暴躁的人,經常會對女孩說「你怎麼這麼笨」、「就知道哭」、「真後悔生下了你」……父母的這些「口頭禪」,在孩子心中成了最嚴厲的責罵。為了不惹父母生氣,她只好選擇不跟父母說話,也不願意跟其他人交往,經常躲在自己的房間,跟毛絨玩具對話。很多做父母的,明明很愛自己的孩子,卻忽略了那些無意當中說出的『口頭禪』。
  • 叛逆其實是好的開始,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對於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我經歷過上千個關於孩子「叛逆」的個案,有自己的心得和總結。
  • 今年清華首份錄取通知書發出 校長附贈特殊禮物
    (原標題:今年清華首份錄取通知書發出,校長附贈特殊禮物)還記得去年紅遍大江南北的清華大學立體二校門錄取通知書嗎?今年,這份錄取通知書推出新版,局部細節有優化。今天(7月9日),清華發出改版後首份錄取通知書,它的主人是來自安徽的信息學競賽保送生朱震霆,他被錄取至計算機類專業。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如何避免「海格力斯效應」家長要懂以柔克剛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束手無策,應該了解一下「海格力斯效應」,老友昨晚跟我視頻聊天張嘴就是對自己家六歲的兒子一通抱怨和批評,老友說兒子這麼小就已經很叛逆了,長大後都沒法管教了,還對我說每次看到兒子抱著手機玩遊戲,搗亂後都要對兒子進行一番教育,但是,發現對孩子的管教越是嚴格,孩子不僅沒有變得聽話懂事,反而是越來越叛逆,惹人生氣了。
  • 孩子越管越叛逆, 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 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提起叛逆,相信不少父母腦中立刻浮現了「怎麼打罵,孩子都不聽管教」的場景。想要孩子早點完成作業,拖拖拉拉到睡覺前才寫完,稍微說兩句就跟家長對著幹,越管越叛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
  • 開學了,邱勇校長和九字班新生代表們座談都說了啥?
    開學了,邱勇校長和九字班新生代表們座談都說了啥?校長邱勇來到16位本科新生中間,傾聽同學們的美好憧憬,暢談對新同學的殷殷期盼。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參加座談會。座談會由學生部部長白本鋒主持。▲邱勇講話邱勇認真傾聽了每位同學的發言,他首先對同學們來到清華表示祝賀和歡迎。邱勇說:「大家在發言中談到,來到清華感覺一見如故,我見到各位新同學也有一見如故的感覺。
  • 張桂梅PK清華副教授:不要站在高樓上,傲慢地指著大山
    為人父母,我們到底要怎麼教育孩子? 管得多了,是專制,是控制,是裹挾,是情感綁架,是過度期待,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的施虐,最終招來叛逆和控訴。 「看新聞說,又有學生自殺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健康和心理,馬上就檢討自己是不是管得多了。 又看新聞說,大學生遍地都是,不讀大學工作都找不到,馬上就想到自家熊孩子的成績,又覺得必須狠狠管。」 這是我在後臺經常收到的高頻率留言,應該道出了很多老父老母的心聲。
  • 14歲孩子叛逆不上學,父母應該怎麼辦?
    最近有一位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諮詢說:「自己的孩子14歲了,非常叛逆,什麼事情都和我對著幹,現在孩子不想上學了,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呢?」14歲的孩子其實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我們有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叛逆,不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