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講個大部分老闆和長輩們都不相信的文明病。
你有沒有每天覺得很累,早上起不來補眠睡不飽,在家都不想動嗎? 別人有沒有說過你不容易集中精神,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心情又不太好,易怒,常常肌肉酸痛有點小感冒的感覺 。 跟身旁的人訴苦,人家就會說你累就去多睡一點啊,不然你就說你是不是因為懶沒有運動才會這樣子。要是你還不死心,最後人家就會跟你說有病去看醫生了。
如果你跟長輩講,長輩就會抱著這樣懷疑的態度說:他們以前一天只睡四個小時,連續工作25年,怎麼都過這種問題,因為細菌在被發現之前,你長輩的長輩的長輩還以為是瘟神降臨讓你生病的。好了,總之我們要尊重長輩的提問,但你真的是無病呻吟嗎?還是你天生就是懶成這樣,其實你的這種累可能沒有這麼簡單。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指出,有多達91%的慢性疲勞患者都沒有被診斷出來,直至到七十歲都很有可能患病,平均患病年齡在33歲,女生比男生容易得到。如果長期有壓力的話容易得到。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致命的疾病,跟普通的你覺得很累不一樣,如果休息一下就好,那種就是普通疲勞。
如果這種症狀持續超過六個月以上,你怎麼休息都無法恢復精神,你就有可能有慢性疲勞症候群。關於慢性疲勞症候群其實有一個講了全世界都會震驚的的故事。
話說我只要看到文章,這種標題我就會真的很震驚的不得不點下去看。紐約時報記者Julie Rehmeyer寫了一篇報導,揭露有學者為了要發表論文,他們只挑選對自己有點數據來支持他的假說。
在2011年極有影響力的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發表了一篇建議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做漸進式的運動,然後加上心理諮詢來幫助回復。而這個建議也被一些德高望重的Mayo Clinic Kaiser Permanente的醫院來輔導這些患者。
聽起來也很正常,但因此衍生了很大的醜聞,就是那篇期刊上面說:患者做漸進式運動和心理諮詢就又高達60%的恢復率。但調查人員重啟調查之後發現,只有20%的病患恢復,而那些能恢復的病患就算不照他們的建議也有一半的人也可直接被治好。那些可憐的慢性疲勞患者,因為權力鬥爭遵從指示,結果反而變得更累更虛弱。
幾年之後,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最後指出,其實對慢性症候群的患者來講,勉強運動防護讓患者更容易累垮。因為人們的不理解,我們叫憂鬱症的人就要想開一點。叫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出來運動,但無意之間卻造成人家更大的困擾。多年來因為慢性疲勞症候群,它的成因很複雜,不像是你看到哪邊流血就知道哪裡有傷口。醫生即使有量表可以幫助判斷,但還是很難指出你身體到底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所以以前的病人往往會被帶去,說是從心理層面或壓力太大而造成的。
但其實這個病的名稱一開始就取得有點問題,所以病患很容易對自己的病感到非常的困擾。因為當你跟其他人提到自己的疾病的時候,也容易被帶著異樣眼光看待。
額,你好...我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真的聽起來就像是理由已經用盡,但又不想花太多力氣跟老闆請假才編出來的一種病呢。如果真的想請假,不就說自己感冒發燒,聽起來是不是可信度還高一點,因為這一種其實是會動搖國本非常需要被專注的疾病,不能就這麼兒戲。
所以美國的IOM(Insititute of Medicine)決定推薦一個更適合的病名叫Systemic Exertion Intolerance Disase (SEID),來描繪你這種當你動用來肉體,大腦或者有產生情緒 就可能讓你的不同器官惡化的疾病。非常饒舌但很簡單的說就是一覺眼睛睜開,做了什麼事,你身體某個部分就會不舒服的疾病。但因為這個病的病因還沒有被定義,所以目前醫生也沒辦法告訴你,是我百分之百你是什麼東西讓你生病的。
但專家們提出了一些理論,包含病毒傳染,免疫系統問題,細胞代謝異常,身體創傷,遺傳,憂鬱症,呼吸環境中接觸到有毒的物質。科學家們也在努力研究更精確容易檢查方式症狀看不見,沒有得測量就很難有個踏實的應對對策。我們在科學更發達之前,你可以先參考一下這個量表。第一個超過六個月,因為太累無法工作,讀書,社交和日常生活。第二個勞動身體和運動之後,那個疲勞感超過24小時。就是過了一整天之後你怎麼休息,還是覺得累。第三就是你怎麼睡都沒法恢復精神。
如果你以上這三項都符合,那你就繼續往下第一。如果你有認知障礙,比如說記憶衰退啊,個性改變,心智能力衰退,判斷力減弱等等。第二種姿勢性低血壓,你站著的時候血壓會驟降,躺著休息下又變正常。如果你這兩個符合其中一項,那你就真的儘快去就醫吧。就像剛剛報告所說的又非常多隱形病患沒有被找出來,所以如果你生病了,不要再怪自己沒有意志力,因為這種病不是因為有意志力就可以治好的,但真的得到這種不好治的疾病也是沒有辦法,所以就趕快想辦法去解決,怎麼恢復你的生活品質。
如果大家能提高對慢性疲勞症候群這個疾病的關注,就可以幫助找出隱形的病人。其實我最擔心的是小孩。報告上面寫說十歲就可能發作,但那些小孩就會特別需要教育系統的支持。還有家長還有師長的支持,現在的社會很容易看表面就批評你。想想看如果你在很小的時候就生病了,然後大人不覺得你有病,因為你一直說你很懶,一直批評你,你就身不由己地一路被罵,懶散,沒意志力到長大,那時候你會怎麼看待自己,你又怎麼能好好發揮?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沒有慢性疲勞症候群了,但如果看到有人可能生病了,不要直接作出——誒,他怎麼這個樣子啊?結論——暫停,多了解一下多給點互相關心。你無意間就可以扭轉一個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