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時常身體感覺疲憊,打不起精神?你就可能是慢性疲勞受害者

2021-01-09 QP私家閣

今天我們講個大部分老闆和長輩們都不相信的文明病。

你有沒有每天覺得很累,早上起不來補眠睡不飽,在家都不想動嗎? 別人有沒有說過你不容易集中精神,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心情又不太好,易怒,常常肌肉酸痛有點小感冒的感覺 。 跟身旁的人訴苦,人家就會說你累就去多睡一點啊,不然你就說你是不是因為懶沒有運動才會這樣子。要是你還不死心,最後人家就會跟你說有病去看醫生了。

如果你跟長輩講,長輩就會抱著這樣懷疑的態度說:他們以前一天只睡四個小時,連續工作25年,怎麼都過這種問題,因為細菌在被發現之前,你長輩的長輩的長輩還以為是瘟神降臨讓你生病的。好了,總之我們要尊重長輩的提問,但你真的是無病呻吟嗎?還是你天生就是懶成這樣,其實你的這種累可能沒有這麼簡單。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指出,有多達91%的慢性疲勞患者都沒有被診斷出來,直至到七十歲都很有可能患病,平均患病年齡在33歲,女生比男生容易得到。如果長期有壓力的話容易得到。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致命的疾病,跟普通的你覺得很累不一樣,如果休息一下就好,那種就是普通疲勞。

如果這種症狀持續超過六個月以上,你怎麼休息都無法恢復精神,你就有可能有慢性疲勞症候群。關於慢性疲勞症候群其實有一個講了全世界都會震驚的的故事。

話說我只要看到文章,這種標題我就會真的很震驚的不得不點下去看。紐約時報記者Julie Rehmeyer寫了一篇報導,揭露有學者為了要發表論文,他們只挑選對自己有點數據來支持他的假說。

在2011年極有影響力的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發表了一篇建議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做漸進式的運動,然後加上心理諮詢來幫助回復。而這個建議也被一些德高望重的Mayo Clinic Kaiser Permanente的醫院來輔導這些患者。

聽起來也很正常,但因此衍生了很大的醜聞,就是那篇期刊上面說:患者做漸進式運動和心理諮詢就又高達60%的恢復率。但調查人員重啟調查之後發現,只有20%的病患恢復,而那些能恢復的病患就算不照他們的建議也有一半的人也可直接被治好。那些可憐的慢性疲勞患者,因為權力鬥爭遵從指示,結果反而變得更累更虛弱。

幾年之後,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最後指出,其實對慢性症候群的患者來講,勉強運動防護讓患者更容易累垮。因為人們的不理解,我們叫憂鬱症的人就要想開一點。叫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出來運動,但無意之間卻造成人家更大的困擾。多年來因為慢性疲勞症候群,它的成因很複雜,不像是你看到哪邊流血就知道哪裡有傷口。醫生即使有量表可以幫助判斷,但還是很難指出你身體到底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所以以前的病人往往會被帶去,說是從心理層面或壓力太大而造成的。

但其實這個病的名稱一開始就取得有點問題,所以病患很容易對自己的病感到非常的困擾。因為當你跟其他人提到自己的疾病的時候,也容易被帶著異樣眼光看待。

額,你好...我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真的聽起來就像是理由已經用盡,但又不想花太多力氣跟老闆請假才編出來的一種病呢。如果真的想請假,不就說自己感冒發燒,聽起來是不是可信度還高一點,因為這一種其實是會動搖國本非常需要被專注的疾病,不能就這麼兒戲。

所以美國的IOM(Insititute of Medicine)決定推薦一個更適合的病名叫Systemic Exertion Intolerance Disase (SEID),來描繪你這種當你動用來肉體,大腦或者有產生情緒 就可能讓你的不同器官惡化的疾病。非常饒舌但很簡單的說就是一覺眼睛睜開,做了什麼事,你身體某個部分就會不舒服的疾病。但因為這個病的病因還沒有被定義,所以目前醫生也沒辦法告訴你,是我百分之百你是什麼東西讓你生病的。

但專家們提出了一些理論,包含病毒傳染,免疫系統問題,細胞代謝異常,身體創傷,遺傳,憂鬱症,呼吸環境中接觸到有毒的物質。科學家們也在努力研究更精確容易檢查方式症狀看不見,沒有得測量就很難有個踏實的應對對策。我們在科學更發達之前,你可以先參考一下這個量表。第一個超過六個月,因為太累無法工作,讀書,社交和日常生活。第二個勞動身體和運動之後,那個疲勞感超過24小時。就是過了一整天之後你怎麼休息,還是覺得累。第三就是你怎麼睡都沒法恢復精神。

如果你以上這三項都符合,那你就繼續往下第一。如果你有認知障礙,比如說記憶衰退啊,個性改變,心智能力衰退,判斷力減弱等等。第二種姿勢性低血壓,你站著的時候血壓會驟降,躺著休息下又變正常。如果你這兩個符合其中一項,那你就真的儘快去就醫吧。就像剛剛報告所說的又非常多隱形病患沒有被找出來,所以如果你生病了,不要再怪自己沒有意志力,因為這種病不是因為有意志力就可以治好的,但真的得到這種不好治的疾病也是沒有辦法,所以就趕快想辦法去解決,怎麼恢復你的生活品質。

如果大家能提高對慢性疲勞症候群這個疾病的關注,就可以幫助找出隱形的病人。其實我最擔心的是小孩。報告上面寫說十歲就可能發作,但那些小孩就會特別需要教育系統的支持。還有家長還有師長的支持,現在的社會很容易看表面就批評你。想想看如果你在很小的時候就生病了,然後大人不覺得你有病,因為你一直說你很懶,一直批評你,你就身不由己地一路被罵,懶散,沒意志力到長大,那時候你會怎麼看待自己,你又怎麼能好好發揮?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沒有慢性疲勞症候群了,但如果看到有人可能生病了,不要直接作出——誒,他怎麼這個樣子啊?結論——暫停,多了解一下多給點互相關心。你無意間就可以扭轉一個人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設多個鬧鐘或導致慢性疲勞 慢性疲勞怎麼調理
    但是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其實這樣子的鬧鐘設置會導致我們出現慢性疲勞的情況。因為賴床賴的時間越久,按下鬧鐘的停止鍵次數就會越多,反而會讓我們感覺到越來越疲憊。人體在進入正常的睡眠狀態當中,會經歷深淺層的轉換,從準備入睡到淺層睡眠,再到深度睡眠,深度睡眠再回到淺眠的階段,這樣子的循環大概是每90分鐘會一次,但是如果這個期間不斷被鬧鐘打斷,我們睡眠周期也會被打亂,就算你賴床很久,也不會起到舒緩疲勞的效果,反會更加的沒有精神。
  • 對抗慢性疲勞 吃對食物讓你元氣滿滿
    工作時間延長、睡眠時間減少、飲食不規律,常常使人感到身心疲憊,長此以往,慢性疲勞就容易出現。除了常常感覺疲勞虛弱外,有慢性疲勞的人還可出現頭痛、肌肉關節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亞健康問題。  疲勞不適持續6個月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專家表示,臨床上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指標有二。
  • 無論睡多久都感覺很疲勞?當心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對於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現代人工作強度大;二是平素身體體質狀況不是很好或有基礎疾病;三是應急或遇緊急的突發事件,如升學考試等,也會引發疲勞;四是季節因素影響,如在冬春之交、夏秋之交容易疲勞。  談到疲勞與「慢性疲勞症候群」,湖南省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陳其華說,疲勞既可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之一。
  • 為什麼你總是很累?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健康日曆
    一般來說,身體疲乏時,好好睡一覺就可恢復精力。 但如果你在第二天起床後,仍然疲憊不堪,並且這種「起床後很累的」情況持續半年以上,那就要注意一下了,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勞症候群」。
  • 設置多個鬧鐘,每隔幾分鐘響一次,當心引起慢性疲勞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鬧鐘是這樣的:總是要設置多個鬧鐘,每隔幾分鐘響一次,可自己卻沒有一次能準時起來。設置多個鬧鐘很傷身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按下鬧鐘的停止鍵次數越多,賴床賴的時間越久,反而會讓人越疲憊,甚至出現慢性疲勞的情況。
  •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上身!
    近年來上班族以及學生時常整天久坐不動,彎腰縮胸面對計算機屏幕,導致胸腔肌肉疲乏,橫膈膜無力,出現呼吸短促或是呼吸過淺等症狀,也因此造成了空氣無法深入到達肺葉底部。時間累積久了,錯誤的換氣習慣會讓氧氣警能進入肺部的1/3,引發胸悶、頭腦昏沉、想睡覺、情緒低落等後遺症。
  •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5個飲食錦囊抗疲勞
    很多人認為,工作太忙太累,只要多休息、睡久一點就恢復。事實上,疲勞經日積月累會形成「慢性疲勞症候群」,不但無法藉著睡眠消除,身體或精神上的勞動也會加速虛弱、肌肉疼痛、記憶力受損、注意力減退、睡眠障礙的速度。   營養師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與發炎體質有關,建議平時多運動,且多攝取5大類食物,可幫助消除疲勞。
  • 經常感覺睏倦乏力?很可能是這9個原因造成的
    不少人每天感覺到睏倦懶散、昏昏欲睡,不得不靠喝咖啡強打精神。  為什麼總感到睏倦乏力呢?以下是9個最可能使你疲憊的原因:喝咖啡過量。「咖啡因引起的睏倦」聽起來很矛盾,然而經常喝太多咖啡會降低睡眠質量和時間,從而導致白天的睏倦。在每一天晚些時候避免喝咖啡和含咖啡因的飲料是保證晚上休息的好方法。
  • 慢性疲勞是隱形殺手
    根據在一項「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關症狀的調查中,出現疲勞乏力者高達100%,腰酸背痛佔54%,精力下降佔52%。「疲勞」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頭號大敵,也是潛伏在人體內部的「隱形殺手」。應配合注意日常作息維持,可配合如穴道按摩等養生保健工作,幫助保養。  「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過勞現象者,早期常表現睡眠不佳、食慾減退、頭昏無力、睏倦或容易激動及工作效率下降。
  • 科普:慢性疲勞綜合症
    2015年5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一項新的研究可能發現了,慢性疲勞綜合症/肌痛性腦脊髓炎(CFS/ME)的潛在病因。Griffith大學神經免疫和新疾病國家中心(NCNED),它是Queensland新Menzies健康研究所的一部分,這裡的研究人員們發現,一些重要的因子可能引起了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病理症狀。這項研究發現了一些重要受體的遺傳改變,導致了這種疾病的發展,這些受體與免疫和細胞功能有關聯。
  • 總說不累?身體發出這4個「警報」,或許你已疲勞過度了
    實際上,懂得勞逸結合,也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因為在勞逸結合的情況下,身體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可以讓重要器官保持功能良好,調節有度的情況下身體正常運轉,不會勞累過度誘發嚴重疾病。但很多人長時間處於疲勞乏力的狀態中,沒有適當休息進行自我調節,可能在不堪重負的情況下會誘發疾病,甚至有猝死的風險。
  • 自測你的身體疲勞指數
    生活中,很多時候累並非都是缺覺、壓力大所致,還可能存在多種意想不到的原因。《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綜合美國《赫芬頓郵報》整理出讓你感覺累的13個原因。如果長期缺乏激情、感覺疲憊,可能是出自以下13個原因,逐一擊破,才能重煥活力。
  • 身體有這6個表現,說明身體已經很疲勞了,得好好休息
    人每天都需要通過合理的休息來養足精神,恢復正常的體力,這樣白天的學習能力、工作效率等才可以提高。如果自己的身體長期存在疲勞的表現,此時最好及時休息,通過合理的休息是養足精神的有效措施。那麼,出現哪些異常表現,說明身體已經非常疲勞,需要及時休息調整呢?
  • 長期勞累,感覺有氣無力,精神萎靡,是身體哪個部位出問題了
    現在社會發展極其迅速,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開始普遍加快,以至於精神每天處於緊繃的狀態,所承受的來自生活各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多。長期下來,身體便會難以承受壓力的摧殘,開始變得疲倦,感覺到勞累感,精力大不從前,感覺每天處於有氣無力,精神萎靡,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的狀態。
  • 慢性疲勞應激所致青年人猝死事件為何屢見不鮮?
    此外,慢性疲勞應激對交感神經的長期強烈刺激,可使實驗動物的期前收縮的刺激閾值,以及引起室顫的電刺激閾值降低,因此交感神經在心源性猝死中也起著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工作時間過長、負擔過重、擔任兩種以上不同工作等慢性疲勞應激狀態下,均可能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與病死率。
  • 明明什麼都沒做,身體卻感覺累到不行?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樣一個現象,明明一天什麼事情都沒做,就是覺得非常疲憊,什麼都不想做,身體非常重。這時候的狀態,已經嚴重會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只有通過休息和睡覺才能緩解這種疲勞感,以防身體透支而出現健康問題。那麼為什麼明明沒有生病,卻總是覺得非常的疲憊呢?
  • 尿頻又疲勞,還容易口渴,身體出現6種症狀,是糖尿病前兆
    隨著多餘的糖急於通過尿液排出身體,如果不及時補水很可能會出現脫水與頭暈的情況,所以為什麼會容易口渴。 2. 你比平時更餓,卻更輕了 莫名其妙地你就會感到很疲憊
  • 癌症患者,經常感覺到疲勞,想睡覺是怎麼回事?是病情惡化了嗎?
    往往很多癌症患者都是有氣無力的,而疲憊乏力確實是癌症的典型症狀之一。這種疲勞不是正常人的疲勞,正常人的疲勞往往出現在幹體力活、長時間工作、有煩心事、沒有休息好等,一旦這些因素解決了,疲勞感也會隨之消失。
  • 疲勞是亞健康的主要表現之一,消除疲勞,這樣做效果最好
    人體的疲勞分為體力、精神和病態疲勞等不同類別,由於產生的原因不同其治療的方法也有著一些差別,想要緩解疲勞感也必須要堅持進行調節,且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對症下藥才能夠緩解疲勞所帶來的不適。2.保持開心的情緒有些人感覺到疲勞是由於心情低落抑鬱等心結造成的,因為長期情緒低落會使人產生心力交瘁和疲憊的感覺,使人更加容易疲勞,長此以往也難以進行治療,因此當心情不好時,應當及時的進行放鬆,同時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必須要保證開朗健康的心態,不為生活瑣事感覺過於煩憂,才能夠緩解自身的精神壓力和疲憊之感。
  • 其實並不是,疲憊和兩個原因有關
    當知道自己身體裡孕育著一條小生命,準媽媽的心情肯定是欣喜萬分的,對於一些新手媽媽來說由於沒有經歷過,所以不知道孕期會經歷什麼樣的變化,其實別說新手媽媽了,就算是生產過的媽媽,懷一胎和二胎的變化也會有所不同,那麼有的準媽媽會時常感覺到很疲憊,犯懶,什麼也不想做,難道說懷孕後變成「大懶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