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2020-12-07 中國江蘇網

據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家從有108年歷史的生物樣本中成功提取DNA並測序,闡明了已滅絕的袋狼(又稱塔斯馬尼亞虎)是如何發生長期的遺傳多樣性損失的。根據其基因組數據顯示,這或源於部分基因區域的變化,這些區域負責調控特定蛋白質編碼基因表達的位置與時間。

已滅絕的袋狼是一種大型有袋類食肉動物,曾廣泛分布於澳洲,直到3000年前左右在澳洲大陸滅絕。大約1.4萬年前,因海平面上升,袋狼種群被隔離在塔斯馬尼亞島,並持續生存至20世紀初。但是它們被歐洲定居者視為當地綿羊產業的威脅,成為政府消滅的對象。人類已知最後一隻袋狼,於1936年死於動物園。袋狼與演化疏遠的犬科動物之間驚人的相似性,是趨同演化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此次,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研究團隊從一個用酒精保存的擁有108年歷史的袋狼樣本中成功提取DNA,並進行基因組測序分析。他們發現,在7萬至12萬年前左右,袋狼的遺傳多樣性急劇下降,這個時間早於人類定居澳洲的時間,而與倒數第二個冰川期相關氣候變化存在重合。研究者比較了多個已滅絕和現代哺乳動物的頭部形態,發現袋狼和犬科動物之間存在特殊的趨同演化。為了闡明袋狼與犬科動物相似性的遺傳基礎,他們對比了袋狼基因組和犬科動物祖先的重構基因組,並發現了二者的相似點,原因可能是偶然而非自然選擇,自然選擇所定向的基因與袋狼和犬科動物之間共同的基因不一樣。

論文作者總結表示,袋狼與犬科動物的趨同演化,並非源於自然選擇對於相同蛋白質編碼基因的作用,而是源於對調控基因表達位置與時間的基因區域的作用。

此次研究也意味著,人類所收藏的古老生物樣本,對於推動理解現在的自然世界仍具有重要意義。

總編輯圈點

猛獁象、華南虎、渡渡鳥、大海牛……想到已被我們殺滅的它們,不免扼腕嘆息。如今只能憑弔那些珍奇的骨架和標本了。但是,有些物種之所以滅絕,不只因為人類出現。袋狼在人類出現前,其基因就很單一;在北美滅絕的旅鴿,最近也被發現,與人類相遇時其種群的血統高度一致。沒有多樣性,種群很危險。

相關焦點

  • 「無辜的袋狼」:外形被誤認為是老虎,因欲加之罪而滅絕的生物
    1936年,隨著這種生物最後一隻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動物園裡因為工作人員疏忽被關在寒冷的室外整整一晚上而冷死,這種生物也在官方的通報下認定為滅絕動物。在當時,很多人從外貌將袋狼誤以為是老虎,因此塔斯馬尼亞虎這個稱呼比袋狼更為人所知,這也證明了它的特別之處。而且塔斯馬尼亞虎另外一個特別之處,它們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嘴巴可以張開的幅度非常大,看上去相當有壓迫感。
  • 「無辜的袋狼」:外形被誤認為是老虎,因欲加之罪而滅絕的生物
    在當時,很多人從外貌將袋狼誤以為是老虎,因此塔斯馬尼亞虎這個稱呼比袋狼更為人所知,這也證明了它的特別之處。但知道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從1986年宣布塔斯馬尼亞虎滅絕後至今,當局時不時就收到群眾的匯報,發現疑似塔斯馬尼亞虎出沒的痕跡。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居民彼得·格羅夫斯捕捉到的疑似塔斯馬尼亞虎外觀的生物。但這些證據都不足以證明塔斯馬尼亞虎還存在於野外。
  • 被認為滅絕已久的袋狼,如今再次重回人類視野,它經歷了什麼?
    這個國家有許多以「袋」命名的生物,例如大家都喜歡的考拉(樹袋熊)、袋鼠,還有一種曾在八十多年前就被人類認為滅絕的生物——袋狼。袋狼和它的名字一樣,是一種在母親的育兒袋中生長的生物。幼崽出生以後,它們會在母親的育兒袋中生活三個月,一來是為了保證幼崽的安全,二來是為了給幼崽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營養。袋狼出現在地球的時間並不長,只有四百萬年,它們大多數在澳洲大陸和非洲大陸的紐幾內亞地區生活。
  • 科學家提取了袋狼DNA,能把這種滅絕動物復活嗎
    Park gene technology could CLONE extinct Tasmanian tiger) 網易科技訊 12月14日消息,據英國《每日快報》報導,一項革命性研究已經讓類似於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一樣復活已滅絕動物的誘人前景更接近於實現
  • 澳大利亞有人聲稱發現已宣布被滅絕83年的袋狼
    澳大利亞發現塔斯馬尼亞虎(袋狼),令人矚目的是,這種動物早在83年前(1936年)就已經滅絕了。至於信息來源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自然資源部,該部門報告了過去三年當地居民8次遇到袋狼的情形。
  • 數量驚人的旅鴿滅絕:人類捕殺、低遺傳多樣性
    插畫作者史密斯·本尼特(Smith Bennett)物種為什麼會滅絕?這是許多前沿研究者都還無法解答的問題。對一個物種滅絕的過程了解越多,能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旅鴿是最著名的滅絕物種之一,許多科學家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旅鴿一度在北美洲擁有龐大的數量,曾有人觀察到一連好幾天都遮天蔽日的旅鴿群。
  • 滅絕的袋狼真的重新出現了?!
    塔斯馬尼亞虎,又稱袋狼,這種動物在1936年已宣告滅絕,如今似乎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你留意過自博館地下一層那條滅絕長廊嗎?長廊的牆上以時間為主線印刻著1500年以來的198種已經不復存在的生命,其中一個就是袋狼。
  • 袋狼,被人為誤解,滅絕的動物
    1930年,澳大利亞的一個農民,在自家院子裡射殺了一隻瘦成皮包骨的動物,後被證實這是世界上最後一隻野生袋狼。1933年,有人把一隻袋狼送到了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1936年,這隻世界上僅存的袋狼也死去了,原因是管理員疏忽忘了打開獸舍的門,而使其暴曬而死。在袋狼消失50年後,國際自然保護權威機構宣布其滅絕。從此人類再也不能目睹這一名星物種的風採了。在澳大利亞,袋狼曾被歐洲移民者妖魔化,被當作兇狠的「殺羊魔」。儘管統計數字表明這是個誤會,其實,吃羊的罪魁是澳洲野狗,但是人們還是把袋狼描述為嗜血成性的殺手。
  • 袋狼沒有滅絕?已經滅絕的袋狼重回人們視線,它們發生了什麼?
    但是在八十多年前就有過這樣一種生物——袋狼。袋狼在早年就已經滅絕了,原因主要就是因為人類。當時,因為當地人的羊群被襲擊,所以當地的人就認為是袋狼吃了那些羊群,於是當地的人就開始大規模地屠殺它們,結果袋狼就這麼滅絕了。
  • 滅絕生物重新出現,消失38年的袋狼「復活」,白喉秧雞也出現了
    引言:在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驅使下,地球有很多生物面臨著滅絕,甚至有的生物早已在地球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基於地球物種的多樣性,人類逐漸保護瀕危滅絕的生物。然而有消息傳出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已經消失38年的袋狼「復活」,白喉秧雞也出現了,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 1936年——袋狼滅絕
    袋狼,澳大利亞特有物種。因其是有袋類動物,且頭似狼,故得名——「袋狼」。又因其後半身有斑紋和虎紋相像,且又棲息在塔斯馬尼亞,又得名——「塔斯馬尼亞虎」。1936年,袋狼滅絕。袋狼的身形,外貌十分的奇特。
  • 克隆復活已滅絕的生物?科學家已經開始嘗試,首選是這種動物
    當地牧民普遍以為自己的家畜是被袋狼吃掉,於是大肆擊殺袋狼,導致袋狼的數量急劇下降。1930年,塔斯馬尼亞島的農夫威爾.伯蒂開槍射殺了一隻袋狼。他沒想到,自己所射殺的,極有可能是地球上最後一隻袋狼。至此,再沒有一隻袋狼出現在人類的眼前。儘管後來常有相關報導甚至視頻顯示地球上可能仍有殘存的袋狼,但都因為證據不足,並不可信。
  • 世界十大神秘動物袋狼,是什麼原因導致其滅絕?
    袋狼被人們稱為塔斯馬尼亞虎或塔斯馬尼亞狼,是一種棲息在澳大利亞的大型食肉類有袋動物,曾經廣泛分布於大洋洲大 陸,而且數量很多。在4-5 千年前,大洋洲大陸上的袋狼才漸漸趨於滅絕,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它們在生存競爭中無法與其習性相似的大洋洲野犬相匹敵。
  • 曾被認定已經滅絕的袋狼,為何會再次出現?
    塔斯馬尼亞虎,由於模樣長得像狼,而且腹部有著類似袋鼠的育兒袋,因而又名袋狼。袋狼主要生活在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它是一種優秀的獵手,平時潛伏在樹幹上,待到獵物從樹下經過,就馬上跳下來,騎在它們的肩膀上,一口把獵物的脖子咬斷,兇殘至極。但是,無論袋狼如何狡猾,它都無法敵得過人類的槍槓子。由於獵人過度捕殺袋狼,其數目銳減,瀕滅絕。
  • 滅絕83年的袋狼再次出現,是否又是一次失望
    2019年10月16日,澳大利亞聯邦塔斯馬尼亞州自然資源部報告,有遊客發現了已經滅絕83年的塔斯馬尼亞虎(也就是袋狼)。這則消息再次讓來自全球各地的生物愛好者沸騰,多所研究小組已經前往該地區尋找袋狼的蹤跡。但實際上,這已經是該部門在過去的三年裡,第八次聲稱有人發現袋狼的線索。
  • 最後一隻袋狼
    就在「班傑明」死亡之前的1936年7月10日,澳大利亞政府頒布了保護袋狼的法令,這一法令來的太晚了。「班傑明」的死,宣布了這一物種的滅絕,因為人們無論是動物園還是野外再也沒有看到過活著的袋狼。距今5萬年前,人類踏上了澳洲這片陌生的土地,他們使用火焰改造大地,這造成了大量巨型動物的滅絕,其中就包括了巨大的雙門齒獸、牛頓巨鳥、古巨蜥、袋獅等。巨型動物的滅絕反而成就了袋狼,它們藉此上位,成為澳洲大陸上的頂級掠食者,迎來了自己短暫的黃金時期。
  • 雲南珍稀瀕危植物遺傳多樣性及瀕危機制研究通過鑑定
    科學時報昆明6月24日訊(記者張雯雯)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龔洵和其課題組完成的「雲南部分珍稀瀕危植物遺傳多樣性及瀕危機制研究」項目通過成果鑑定。專家組認為,該研究積累了雲南珍稀瀕危植物的本底資料,從生殖生物學、遺傳多樣性等方面探討了一些珍稀瀕危植物的瀕危機制,提出了有效保護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前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1967年,一位農民在山洞中發現動物屍體,被證實是已經滅絕的袋狼
    袋狼是一種曾廣泛生活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的哺乳動物,後來由於人類的活動,袋狼的棲息地開始越來越小,在袋狼滅絕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只剩下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還能看到袋狼的身影,因此袋狼又被稱呼為塔斯馬尼亞虎。
  • 十種已滅絕的最著名動物
    由於對斑馬的分類極度混亂,尤其是對於一般大眾來說,斑驢滅絕時人們還將它視作一個獨立物種。斑驢是首類進行了DNA測試的滅絕動物,在史密森學會近斯關於遺傳的調查中,發現斑驢實際上根本不是一個單獨物種,而是草原斑馬的眾多變種之一。
  • 滅絕了83年的袋狼成功復活,背後是誰的功勞?科學家找出真相
    不過,最近卻有一個消息的出現讓眾多人驚訝,有消息稱曾經滅絕的袋狼回來了!這怎麼可能呢?袋狼,名為狼卻不是真正的狼,其實是塔斯馬尼亞虎,因為其外貌長得和狼很像,和袋鼠一樣擁有育兒袋,所以人們便給它這個名稱。但是1936年袋狼就已經被證實已經滅絕了,而且最後一隻袋狼還是在人類的保護下走向死亡的。在沒有滅絕之前,袋狼主要分布在紐幾內亞的熱帶雨林和澳大利亞的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