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情感缺失:「在我最美好的那些回憶裡,父母從未真正登場。」

2021-01-08 錦鯉媽咪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前幾天和群裡的小夥伴聊天,談到孩子大了一些該怎麼帶,一位寶媽突然說到,「無論如何我不會想我父母對我那樣來待孩子。」

我有些好奇,事後特意找了這個寶媽私聊,她和我說了許多,我才知道這個寶媽當時那句話的含義,她小時候的童年幾乎徹底被父母忽視了。

她給我描述的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母親忙著翻看手裡的帳本,對她開心拿回家的獎狀視而不見,她向母親抱怨時,母親頭也不抬,「媽媽這麼拼命努力還不是為了給你一個更好的生活!」

母親怪她不理解爹媽的心,在父母看來,孩子完全忽略了父母所作所為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同時她也明白了,父母根本不懂她,不知道她到底需要什麼。

她只想父母能多抽出一些時間陪陪她,在她需要父母的回應時能得到一個擁抱。

相似的情景並不少見。父母忙於生計忽略了孩子的成長;有了小女兒、小兒子忽略了大寶的父母;想和父母撒嬌分享心情卻被父母敷;甚至取得了成績沒等炫耀就被父母潑冷水。

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童年期情感忽視」。

什麼是「童年期情感忽視」?

童年期情感忽視——簡稱CEN(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是由臨床心理學家Dr. Jonice Webb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創傷。

大部分人小時候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只是有的人嚴重有的人遇到的次數少。相比家暴或者虐待孩子,情感忽視所帶來的創傷顯得既隱秘又似乎微不足道。

但實際上,它能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與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的多,儘管大多數時候父母可能只是無心之舉。

Dr. Jonice總結的情感忽視分門別類有很多種,不光是忽視對孩子的情感回應,還包括對著子女期待過高而形成的落差傷害,還有敷衍孩子的情感表達,以及對孩子欺騙造成孩子自尊受挫、自卑等等。

我們總說父母是鏡子,一舉一動孩子都在模仿,但實際上,鏡子的意義遠不如此,它還包含著反饋和回應的意思——父母要積極的對孩子的情感表達做出回應。

孩子的所有喜怒哀樂在父母那裡都得不到回應,如同泥牛入海,反過來孩子們多半還會被嗆一句「我們這拼還不是為了你!」而變得心生慚愧。

「在我童年最美好的那些回憶裡,父母其實從未真正登場過。」何其悲哀。

父母哪些情況下會導致孩子容易被「情感忽視」?

1、父母過度的「控制欲」

有些父母孩子面前不苟言笑,很有父母的身份感,會強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規矩辦事,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安排孩子的人生,也不會傾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這種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多半會是兩種結果,「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要麼被父母卡的死死的,長大後變得懦弱自卑,要麼會奮起反抗,長大後脾氣暴躁,喜歡一意孤行。

顯然,哪種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要的。

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顯然就是這類型的母親,對女兒嚴格的同時一心想著女兒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好在最後,孩子的奮力反抗讓母親清醒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可惜生活不是電視劇,太多孩子在父母的控制下度過了不屬於自己的一生。

臺灣神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也有一個荒誕的故事,母親得到了一個神奇的遙控器,可以讓兒子的人生不斷重啟。

只要孩子的行為做法不符合母親的想法,母親就會用遙控器重啟孩子的人生,可怕的是每次重啟孩子的記憶都會保留,這樣孩子只有按照母親的想法去做去生活,人生才得以繼續下去。

2、父母追求完美

有些父母不單單是控制欲強,更會近乎變態的「追求完美」,孩子做的再好也不會表揚,只會繼續要求孩子更努力,哪怕孩子的進步很大,家長也不會表揚一句,只會繼續打擊。

某些時候,這類家長的出發點我們或許理解一二——很多「追求完美」的家長在旁人面前或許不會吝嗇對自己孩子的讚美,只是在孩子面前永遠不會表揚一句,「怕孩子驕傲」。

想起前幾年看到的一則新聞讓我深有感觸,一名品學兼優的女生一舉考上了哈佛大學,可母親對女兒的成績依然不滿意,儘管在背地裡她早把女兒當成了驕傲。

結果令這位母親沒想到的是,在某次成績出來後,自己的習慣性打擊讓自己永遠的失去了女兒——孩子自殺了。母親再怎麼後悔也於事無補了。

在父母這種「變態」的追求完美教育之下,孩子也會「深受其害」把自己的目標設立的過於不切實際,最終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3、父母過於自戀

還有些父母永遠把自己當做核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需要孩子用行為來滿足自己的各方面需求,而壓根意識不到自己作為父母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

這種父母養育孩子在著某種程度上也是「親職化關係」的一種體現,即父母和孩子的身份在某些層面產生了顛倒。

在這種環境裡長大的孩子自我認同感會十分低下,長大後無法順利表達的自己的情感需求,重點是自己也完全意識不到。同時也會變得自卑、敏感。

4、父母缺失&放縱

還有一些孩子在生命中是沒有父母存在的,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離異、死亡、長期忽視等等,總體來說也分兩類,一種是父母確實不在了,另一種是父母存在卻「形同虛設」。

無論哪種來說,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在少管所裡接受管教的大部分孩子都存在類似的情況,要麼父母不在沒人管,要麼父母在卻過於放縱壓根不管。

我們熟悉的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的父母,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兒子的態度也是放縱過度。

他的父親羅伯特唐尼是知名的導演,同時也是典型的「嬉皮士」,這導致小唐尼在八歲時就開始吸食毒品。這也直接導致唐尼在今後的人生中跌宕起伏,差點兒陷入深淵永劫不復。

被譽為「中國網紅第一人」的沉珂,更是此類童年情感缺失代表的典型。

小時候沉珂家境殷實富足,父親是某上市藥企的老闆,母親常年在國外度假,小學四年級開始沉珂被父親轉入貴族學校上學,從此之後父母幾乎從她的生命中離場了。

沒有父母管教的沉珂開始接觸到「地下文化」,接觸吸毒,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在2008年2月自殺(未遂,15年復出)。

當年沉珂的一篇採訪其中一句話讓我記憶尤為深刻,「29歲了,我在現實生活中依舊無法獲得安全感。」

被忽視孩子們長大後會變得怎樣?

在我們印象裡,童年情感忽視是很多人都會經歷的事情,而相比虐待、欺凌等帶來的心理創傷,情感忽視似乎不值一提,但實際上,它對我們成年後的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1、低自尊&自我價值低估

童年經常被情感忽視得孩子長大後最突出的表現便是「低自尊」,同時過於低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這往往是在小時候的生活中的得不到父母的表揚、稱讚、認同所造成的。

2、情感表達出現障礙

長期處於情感忽視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嚴重的情感表達障礙,首先是自己意識不到自己明確的情感需求和感受,其次,當明確這種意識的時候又不會表達,並且覺得這種需求是羞恥的。

3、嚴重的空虛感

除了低自尊和情感表達障礙外,這類孩子長大後還會出現嚴重的空虛感,常常覺得好想丟了什麼,但又說不出來,更有甚者會對生活失去興趣,感覺什麼事都毫無意義。

4、抑鬱

上述三種情況嚴重之後帶來的最直接最表象的結果就是抑鬱。這也使大部分童年情感缺失者成年後會出現的最嚴重也最常見的心理問題。

5、成癮&不自律

童年情感確實還會造成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感,進而變得極端不自律,放縱,在某些方面也會因此為了重獲控制感而形成成癮行為。

怎樣擺脫「童年期情感忽視」帶來的後果?

有過嚴重童年情感缺失的人,長大後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要麼是無法清楚地表述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要麼就是羞於開口恐於表達,怕給別人帶來麻煩。

無論自己的感受是好是壞,無論自己的現在的心態消極還是積極,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敢於發聲,敢於表達是修復童年情感忽視帶來的創傷第一步,這沒什麼好羞恥的。

其次是仔細分析自己的內心,探索自己的這些情感需求,慢慢改變自己之前對於情感需求的認知,最後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逐步滿足自己這些心理需求。

這些事情都可應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完成。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完美的父母」或者童年,但我們也知道這顯然不可能。

我們都是第一次生而為人,父母更是第一次為人父母,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自然是不可避免。

即便今天我們去了解童年情感缺失這個話題也不是為了指責父母,甚至向他們報復,只是為了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幫助自己。

經過我們自己曾被無意傷害,曾被父母忽視,但這依舊不影響我們做出改變,變得更好,成為更合格的父母。

「我的媽媽今年8歲了,我之所以說她8歲,是因為生下我之前,她只是一個女孩子,生下我之後,她才是一個媽媽,我今年8歲了,所以我的媽媽也8歲了。」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

相關焦點

  • 快樂6.1,童年不同樣,定格美好的童年回憶
    人生有段快樂的時光叫童年童年裡有個快樂的節日叫六一兒童節童年,是夢想開始的地方童年,是快樂繽紛的天堂童年,勾勒出動人有趣的故事童年,奏出了純潔美好的幻想想回到童年時光的十大理由 ●掃帚、棍子都可以當作摩託車來騎。●做決定只需用「石頭、剪子、布」!●犯錯誤說一聲「我錯了對不起」就可以了。●捉螢火蟲便能打發一個晚上,而且免費。
  • 阿爸阿媽的熟食攤,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我家族世代做滷菜,從爺爺輩開始,迄今已經有四十多年,因為要躲避菜霸,曾經輾轉多地,其中艱辛,很難想像爺爺的滷菜技藝在父親手上得到了綻放和升華,他的五香豬蹄遠近馳名,口味是一絕,每天能賣出50隻左右童年時,爸媽為了躲避城管,一般選擇夜市生意,他們擺著攤招呼著顧客,我就在旁邊和蜻蜓玩
  • 那些寄居在時光縫隙裡的小物件組成了我們的童年
    那一件件的舊物組成了我們的童年,看到它們就勾起了回憶。 那些被時光撫摸過的小物件們,仿佛擁有魔力一般,只要和它對上眼,保準能給你帶來點意想不到的驚喜。翻開 《一器一物:遇見舊時光》 ,好像掉進回憶的漩渦,看作者為你解讀每一樣器物背後專屬於它的故事。
  • 硬核版米奇、唐老鴨登場 童年回憶畫風驚悚
    硬核版米奇、唐老鴨登場 童年回憶畫風驚悚  說起迪士尼經典動畫角色:米老鼠、唐老鴨高飛等動漫人物你一定不陌生,畢竟作為童年的回憶肯定會讓你印象深刻的。  不過今天的這位作者不知道米老鼠這些動漫角色都有什麼梁子,在他的改裝下這些動畫角色全部變成了一種驚悚的戰爭機器。
  • 純真美好的兒時回憶:「 貓咪是我童年中,最好的朋友!」
    經常聽到別人談起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有趣的、難忘的、幸福的、悲傷的但很少有關於小動物的一直以來在我內心深處都認為有貓相伴的童年 才是最快樂的打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們家就養貓在我們這一代80後中,大多數人的童年都有一段被忙於工作的父母獨自關在家中的經歷,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是,我的家裡被關的除了我,還有一隻可憐兮兮的狸花貓咪。大概是真的擔心我一個人在家過於無聊吧,媽媽每次都會在貓兒不想被關,想要逃出去的那一刻及時的攔截住了它。
  • 純真美好的兒時回憶:「貓咪是我童年中,最好的朋友!」
    一直以來在我內心深處都認為,有貓相伴的童年,才是最快樂的!在我們這一代80後中,大多數人的童年都有一段被忙於工作的父母獨自關在家中的經歷,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是,我的家裡被關的除了我,還有一隻可憐兮兮的狸花貓咪。大概是真的擔心我一個人在家過於無聊吧,媽媽每次都會在貓兒不想被關,想要逃出去的那一刻及時的攔截住了它。
  • 《熊出沒》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童年
    熊出沒是我童年唯一的一部動畫片,我從小跟著外婆,看了很多抗日劇,也是偶然接觸到了熊出沒,但是,他陪伴了我整個童年,也是他讓我明白了很多人情世故印象最深的,還是五年前的《熊出沒之雪嶺熊風》熊二和糰子那種純潔,美好的遇見,讓我感化,也許糰子,是熊二最美好的初見吧!
  • 《龍貓》那些童年的記憶,彌足珍貴的感情
    我是聽雨樓上一書生,今天向大家推薦一部電影《龍貓》。想必《龍貓》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龍貓》的故事非常簡單:大學教授草壁達郎和他的兩個女兒五月、梅搬進了森林附近的一所舊房子,教授的妻子則在附近的醫院養病。
  • 品味宮崎駿:《龍貓》,最美好的童年,最可愛的龍貓
    作為宮崎駿童年類作品中最具代表的《龍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他們營造了美好的童年世界。《龍貓》的劇情不是那種跌宕起伏的,它所描繪的就是普通家庭的普通生活,這其實比那些坎坎坷坷的劇情更加吸引人的目光。主人公是兩位小女孩,姐姐叫草壁皋月,妹妹叫草壁米,母親生病住院,父親帶著她們二人搬到了鄉下居住,而在這看似平淡的鄉下,姐妹二人經歷的一些有趣神奇的事情。
  • 最經典的動畫片,最美好的回憶
    小時候的時光是美好的,童年時代是無憂無慮的,小的時候盼望著快點長大,現在長大後,才發現好累啊,閒暇的時候整理了十幾部兒時看過的經典動畫片,帶大家重溫一下兒童時的記憶,尋覓尋覓那時候一絲絲的甜蜜味道。這部影片也給一代80~90後的小夥伴們帶來許多歡聲笑語,承載了一代人的美好記憶。記得那時候特喜歡看,不記得看哪一集了,還把我看哭了。
  • 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但他從未長大過,因為他從未獲得過真正的童年。在1993年的格萊美頒獎禮致辭上,麥可傑克遜說:「我沒有一個正常的童年,沒有聖誕節,沒有生日,也沒有童年應有的快樂。取而代之的是辛勤的工作,奮鬥和痛苦。這最終換取了物質和事業上的成功,但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不可能重塑這段人生。
  • 童年就像一串冰糖葫蘆,甜絲絲的回憶——童年四季
    成為母親的我,看著一個小生命慢慢長大,溫潤的內心時常湧現出兒時的情景,美好的、質樸的、快樂的、五彩繽紛的童年,留下了無數無憂的腳印,在腦海中形成無數個甜蜜的映像,童年就像一串冰糖葫蘆,用快樂穿起來的一個個甜絲絲的回憶。
  • 期待長大小時候,長大回憶我的童年
    你還記得當時一起玩的小夥伴們現在都結婚了,沒有你我當時的感情嗎。在蝴蝶飛,蝴蝶舞,自由追逐在田野,我們童年的快樂是無比快樂的,經常放學後,扔書包,去放逐。做紙牌遊戲,得到大富翁桌遊,甚至在遊戲大廳裡玩遊戲,只要你高興。
  • 那些年流行什麼漫畫和玩具?80/90後的珍貴童年回憶
    那些小時候的漫畫、小玩意,穿過時間的河流再出現時,依然在心裏面閃亮發光 。因為它們,勾起了許多童年回憶片段,珍貴、美好。當時是男生的摯愛動漫之一「無愁無慮似天使,天天帶著笑;浮浮沉沉天空裡,自在像小鳥;古怪事情多得想講也講不了」因為叮噹貓,我也喜歡上了豆沙包「我是愛與正義的化身」月野兔,禮服蒙面俠你在哪?
  • 日本動畫片《花仙子》|純真童年 溫暖的記憶 治癒系的回憶
    時間一切剛剛好,我是這麼認為的。沒有什麼刻意的尋找,只是因為它是自己童年的印記。它是陪伴著我童年成長的片子,在那個時候,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這部片子就悄然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每天放學的路上,最為興奮的就是想到今天晚上會有半個小時的動畫片《花仙子》不能錯過。也不可以錯過,放學的路上,幾乎是用奔跑的速度。
  • 走進文學作品裡的童年 在閱讀裡過書香「六一節」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童年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之大,怎麼書寫都不過分。它也往往成為全世界作家們創作的重要素材和靈感源泉。很多大作家都曾在作品中回憶自己的童年,或者虛構少年小說折射自己的成長經歷。從這些作品中,成年人可以回望自己童年,汲取養分,獲得繼續奔跑的力量。
  • 這幾部經典的國產動畫中一定有你的童年回憶
    在動畫電影整體低幼腦殘的當下,相信很多80後90後更懷念童年裡那些畫工精緻、中國風濃鬱、極具內涵、從不失童趣的老動畫。重新翻看它們,讓人更懂得經典的魅力!本期小編帶你一起回憶童年看過的那些國產經典動畫。
  • 《新灰姑娘2》影視是父母給的最好的禮物
    小時候,記得家裡有很多錄像帶,那時候一臺DVD就可以召喚左鄰右舍的小夥伴齊聚家中,把窗簾一拉,放進一盒《白雪公主》、《灰姑娘》儼然就是一個小影廳,如今看來那些頗有年代感的錄像帶,簡直就是童年的縮影。直到現在錄像帶安靜地躺在書櫃裡,沒有什麼用,卻萬萬捨不得丟,因為那是父母對我的愛。
  • 沒落的東大街,復興的小寨,消失的康復路,是我曾經最美好的回憶
    我至今都很懷念十年前的西安,因為那時候埋藏著我記憶中最熟悉的城市。說起西安這座城市,除了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小吃之外,更多的是對於這個座城市曾經擁有過的那些熟悉的街道的記憶。如今,隨著城市的變革和發展,那些曾經的記憶很多都已經消失不見。
  • 《老夫子》:伴我們走過童年的漫畫口袋書:裡邊有沒有你的回憶?
    《老夫子》:伴我們走過童年的漫畫口袋書:裡邊有沒有你的回憶?昨天寫了回憶殺的漫畫雜誌的時候,萌王突然就想起來以前每個周都會去鎮上書店買一本巴掌大的《老夫子》回家看 ,因此就變得想要寫一寫《老夫子》。《老夫子》系列除了四個短篇之外還有出一些大長篇,例如《老夫子之水滸傳》、《老夫子之捉鬼記》、《老夫子之古老村》等,但是萌王最喜歡的還是《老夫子之狐狸仙》,當時是當做嚇死人的漫畫看的,雖然有靈異事件的出現,但是完全不能掩蓋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