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病了:美國前總統威爾遜罹患1918大流感的前前後後

2021-01-10 澎湃新聞

1919年2月1日,美國媒體相繼收到巴黎來信,得知時任總統威爾遜的愛女瑪格麗特·威爾遜在美國駐布魯塞爾使館內感染了流感。就在4個月前,1918大流感席捲美國,給新大陸民眾帶去了難以抹去的巨大傷痛。也許是見怪不怪,瑪格麗特·威爾遜罹患流感的消息迅速被各類「後一戰時代」政治要聞覆蓋。她的慈父、美利堅合眾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也未曾就此發表任何評論。

那時,威爾遜在歐洲就「一戰」後新國際秩序建立問題忙得不可開交。1918至1919年威爾遜歐洲行的高潮自然是到法國首都參加象徵他心中「新世界起點」的巴黎和會。1919年3月,美國媒體對威爾遜巴黎之行大為期待,字裡行間都是「禮兵和樂隊會在巴黎站歡迎總統」的歡快氣氛。可誰曾想,幾天後,當威爾遜踏上巴黎土地,真正迎接他的,卻是臭名昭著的1918大流感——那個他長期不屑一顧的「隱身」大敵。

巴黎和會巨頭病倒了

威爾遜總統對1918大流感不甚重視,因而當年美國政府抗疫行動的實際掌控者是公共衛生部門。就連「黑色十月」期間,威爾遜總統都對來勢洶洶的流感疫情無暇、無願操心。威爾遜本人在政治造勢與防疫管理間毫不猶豫地偏向前者:1918年11月大流感席捲美國時,他帶領民眾大搞「勝利遊行」狂歡,1919年2月27日,威爾遜又高擎星條旗走在漫長隊伍最前端,與百姓一道「歡迎凱旋」大遊行。而這一切,均違背了各國公共衛生專家特別強調的「避免擁擠」流感防疫策略。威爾遜或許無法預料,在他為「一戰」結束後國際新格局奔走,為自己政治偉業驕傲慶祝之際,1918大流感已然找上門來。

1919年4月3日,美國總統威爾遜與「巴黎和會三巨頭」的其他兩位領袖——法國總理克裡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相聚會談。對於習慣奔波的威爾遜而言,這不過是一場「例行公事」的討論,對於整場巴黎和會來說,三位實際操控者的碰面已是屢見不鮮。不過,所有人包括克裡孟梭、勞合·喬治均未曾意料到會前還生龍活虎的老夥伴威爾遜,居然在會議中突發嚴重症狀——短短幾個小時內,威爾遜猛地變得聲音嘶啞,至當晚六點全然無法說話,並出現了明顯的發熱。

1919年4月5日《比斯比每日評論報》給威爾遜患病新聞配發了大圖總統肖像

威爾遜發病十分急促,這與1918大流感的特徵高度吻合。美聯社記者4月4日自巴黎發回美國的報導稱「起初威爾遜以為病不嚴重,但很快他就說不出話來了」。總統是怎麼感染上流感惡疾的呢?有媒體綜合各方信息推測,威爾遜總統接觸到的感染源或許就來自他貼身親信豪斯。就在威爾遜確診前幾天,豪斯代表美方與盟友舉行磋商,而在那個密閉的會議地點裡,豪斯距一位流感病人只有不到20碼(約18米)距離。

威爾遜的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明顯喉部灼痛後不久,他的體溫也在開始飆升。有美國記者從巴黎駐地「小道消息」中得知,總統在被封鎖的私密房間病情加重,出現了「持續的劇烈咳嗽」。患病後,威爾遜的食慾明顯萎靡。在一次有媒體到場的午餐會上,記者察覺到這位身型高大的美國總統「只喝了些牡蠣湯,吃了一小份清淡主菜」。

格雷森醫生在總統發病後聯繫各方推遲了一切可以延後的既定議程,以此保證威爾遜有足夠時間休息養病。不過病痛纏身的威爾遜不願放下籌劃已久的巴黎和會談判,他約請四國代表轉移至其住處繼續會議,議事地點就在他臥室旁邊,這樣「一旦確有必要,就可以同他進行簡短磋商」。顯然如此操勞將令他本就脆弱的病體雪上加霜,不過有一點威爾遜總統不必擔憂:身邊親信早已支起「信息穹罩」,努力確保他的病情不會走漏風聲,從而影響到他在美國政壇、世界舞臺上的關鍵表演。

「積勞成疾」的總統「很快便可康復」

如何化解總統染病帶來的輿論危機?最上乘的做法是「借力打力」——不否認總統患病,但是將總統的疾病敘事納入偉人形象「生產」流程。威爾遜在巴黎和會上病倒後,部分美國媒體積極維護其形象,將之描述為「積勞成疾」的好總統。《威斯康星煙業通訊報》就在報導威爾遜病情時如此解釋病因:

「自從四國會議設立以來,總統一直日以繼夜地工作。他很少沒有放鬆機會,運動量也極有限。總統一直受到海軍少將格雷森的專業照料。作為總統私人醫生,格雷森希望能保護長官免受流感侵襲。最近巴黎天氣寒冷多雨,這種感冒流行明顯加劇。」

其他一些大同小異的通訊稿也競相描繪總統在巴黎如何勤政,談到他「完全放棄了打高爾夫的愛好,只有很有限的室外活動時間」。

為總統突發疾病「找到合適理由」僅是安撫輿論的第一步。在全世界聚焦威爾遜病情時,真正的「定心丸」終歸還是「總統康復」。就此,以「御醫」格雷森為首的威爾遜親信、白宮相關部門密切協調,在威爾遜病倒後開啟了一場「新聞阻擊戰」。

威爾遜病倒後第24個小時,也即4月4日晚六點,總統團隊首次在巴黎向世界介紹有關情況。第一篇總統健康聲明言簡意賅:「威爾遜總統的身體狀況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他度過了舒適的一天,並得到了必要的休息。」針對各方極為關切的總統體溫,格雷森等知情者未予任何形式回答。

「巴黎白宮」,1919年4月罹患流感的威爾遜總統在這裡休養並適當處理政務

4月5日,格雷森下令封鎖總統房間,任何人無要務不得入內打擾。當時在總統病房內持續看護威爾遜的是他夫人,連其他專業護士都無法踏進總統房間,這足見格雷森等總統親信對其病情保密之嚴格。同一天晚間,在緊急新聞通氣會上,格雷森醫生被媒體追問「如何評價在巴黎和會工作的美方人員將威爾遜病症稱為流感」,格雷森憤怒且果斷地回應道:「什麼時候他也變成醫生了?」此後又有記者問格雷森,總統團隊是否會建立威爾遜健康每日通報機制,對此格雷森乾脆地否定道「應該不會這麼做」。

針對巴黎城內四處散播的「威爾遜病危謠言」,格雷森以總統醫生特殊身份向齊聚巴黎的各國政要們保證「威爾遜並未感染流感」,同時格雷森也提醒東道主「必須盡最大努力防止事態惡化」。美國國內也立即強化了對威爾遜總統染病報導的輿情管理,有記者接到命令,要求他們「不對外報導總統的輕微症狀」。為滿足各家新聞報導所需,總統團隊在格雷森醫生授意下以其名義宣布:「經格雷森醫生研究,總統並未染上流感。但是感冒較為嚴重,這樣的病人需要仔細觀察、照料。」通覽後來幾日美國報紙,威爾遜總統團隊給出的消息的確佔據了主流,可見在危機公關方面格雷森等人著實能力超人。

大西洋對岸的白宮方面也緊急展開輿論公關。白宮官員向蜂擁而至的記者們表示:「總統以往總能快速戰勝嚴重感冒,我們堅信總統在和平會議上的積極工作最多中斷一兩天。」兩天後的4月7日,美國各大媒體又接踵刊出「統稿」改寫新聞,告知翹首以望的民眾「總統恢復不錯」,「不過今日仍需在房間內靜養,不會出席任何會議活動」。兩次新聞輸出的時間點完美銜接,提示我們這些內容應當是「有意安排」的,白宮方面對淡化威爾遜病情所做的多重努力可見一斑。

4月10日,格雷森醫生對外宣布:「總統的情況並不嚴重。他今天和明天都得臥床休息。不過自從他星期一晚生病以來,並沒有出現任何流感症狀。」同日,巴黎和會的各方代表聯合表示「對威爾遜缺席談判感到遺憾,然而在重感冒狀態下(交流)恐怕難以取得進展,我們相信如果條件允許,他會在下周一回到和平會議的談判桌上來」。

1919年5月16日,威爾遜(左一)罹患流感後首張新攝照片

在同僚、下屬、盟友的多次「遮羞」之後,威爾遜總統的身體狀況在4月中旬略有好轉,他開始逐步回歸正常工作。然而正如某些巴黎和會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樣,「中招」流感後威爾遜的判斷力、意志力均明顯下滑,在一些重大決策上屢現漏洞。或是由於「為尊者諱」,今日我們能讀到的史料中,罕有直接描述罹患流感後威爾遜精神狀態的記述。不過1919年5月16日,威爾遜罹患流感後拍攝的首張照片就此給出了暗示:照片中威爾遜神情憂鬱,眼神僵滯,與身邊其他領袖形成鮮明對照,也一反早先神氣十足的攝影姿態。必須承認,不論各方如何掩蓋,威爾遜總統在遭受流感打擊後身體「江河日下」已是不爭事實。

流感之後「江河日下」

1919年4月威爾遜在巴黎經歷的流感襲擊雖不致命,但實屬重創。當年10月,參與救治威爾遜的醫療專家一致認為,當時總統表現出的虛弱、失眠症狀與「流感襲擊後遺症有很大關係」。梳理罹患大流感之後的威爾遜健康歷史,這位偉人的「江河日下」令人唏噓。

1919年7月下旬,威爾遜在波託馬克河周末遊船活動期間,因患痢疾而提前返航。抵達白宮後,格雷森要求總統即刻休息,「未來幾日無法接聽來電」,甚至連他極度關心的,與共和黨參議員討論和平條約、國際聯盟之事也被迫取消。9月底,正在巡迴演講旅行中的威爾遜緊急返回華盛頓。貼身醫生察覺他「已然有了患病跡象,雖然可以完成巡迴演講,但那樣做會使總統真的發病」。折返華盛頓後,威爾遜以個人身份發表了一份致歉聲明:

「我深感遺憾,很抱歉我無法會見威奇託和堪薩斯的優秀人民,向他們介紹有關和平條約、國際聯盟的有關情況。我知道他們多麼認真地對待這件要緊事,我信任他們對事件的判斷。真的很失望,但我必須離開堪薩斯州,沒有機會與堪薩斯人民再次親切交流。」

1919年9月26日,威爾遜健康問題成為《晚間世界報》報頭標題要聞

1919年10月9日,《樂土每日晨報》登出照片:「威爾遜,在病痛中微笑」

10月3日,格雷森在一份簡報中披露,威爾遜總統已患「神經衰弱並伴有消化器官長期衰弱」,而其他接診過威爾遜的醫生,亦對他嚴重的失眠症憂心忡忡。一個淹沒在新聞潮湧裡的細節值得我們注意:費城著名神經醫生德庫姆受格雷森之邀到白宮參與總統會診,在首次診療結束後沒幾日,他再次赴約——這說明獨掌威爾遜健康管理「大權」的格雷森已無力招架惡化的總統健康,不得不冒著信息洩露風險反覆延請專科醫生來白宮幫忙。

威爾遜每況愈下的身體讓國內頻傳流言。其健康問題也成為了謠言製造者鍾愛素材。1919年11月23日深夜,一通匿名電話打入各大報社,冒充副總統代理名義,向記者們宣布「威爾遜總統逝世」的重磅消息。美國政府旋即闢謠,但顯然這一假新聞已散播很遠。

一些對威爾遜政府不甚友好的議員要求威爾遜儘快公布詳細健康聲明,以「安撫國家」。不過據10月14日《首都晚報》消息,至那時能接近威爾遜總統的僅有四位近侍醫生、護士,其他人對他病情概不知悉。為維繫威爾遜地位,他身邊政治友人紛紛向媒體爆料他精神狀態良好。當被問及威爾遜近期「神志是否清楚」時,一位不具名朋友稱「總統的腦子像你一樣清楚」。

到十月底,美國輿論已開始揣測白宮權力變數。受此影響,時任國務卿羅伯特·蘭辛逐漸為各路報導聚焦,他代行威爾遜部分總統職責的舉動也被媒體輪番「解讀」:

「威爾遜總統的病使國務卿承擔了許多新職責,因此他可能是當今華盛頓最忙碌的人。國務卿要在沒有總統建議的情況下處理所有外交事務,甚至還要分擔不少內政問題。」

1919年平安夜,坐在輪椅上的威爾遜總統沒有召集任何公共慶祝活動,而是由女兒陪伴享用了簡單晚餐。頗得信任的格雷森醫生「一天內大部分時間都和威爾遜一家待在一塊」,總統的健康危機已經到了不得不時刻有專業醫護陪伴的境地。

此後,威爾遜一直抗拒媒體為他拍攝個人形象照。直至1920年3月27日,才有攝影師在威爾遜總統乘車出行的一瞬間抓拍到了「總統患病後的首張照片」。據圖注說法,威爾遜總統瞄見攝影師將相機對準了他,他下意識地抬手壓低帽簷。這個「微動作」即可能如攝影師所言是紳士致禮,也可能是病態滄桑的威爾遜試圖遮住面容,避免再度「負面曝光」。

1920年2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楊博士對外公開了一封神秘信件,詳細描述了威爾遜總統的病情並聲稱「白宮方面長期隱瞞總統健康問題」。隨後,威爾遜總統首次公開承認他的左腿、左臂嚴重受損。這一消息迅速引發美國輿論熱議:所有人都在觀望「總統是否適合繼續承擔公共職責」。就此問題,美國政界內部分歧巨大。在激烈抨擊威爾遜「帶病拖垮美國」的聲浪外,「有些人極力捍衛白宮的沉默政策」,認為「雖然總統正處於病情嚴重的階段,但如果把拖延行動的槓桿交給威爾遜政治對手,必然會引發一場政治災難」。

巴黎和會期間面帶倦容的威爾遜(左)向圍觀者揮帽打招呼,也像是在「道別」

在鋪天蓋地的爭議聲中,1921年,第28任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政治生涯走到了終點。1921年3月,已經成為前總統的威爾遜再次遭受消化系統紊亂病苦。在他離任後繼續陪伴他的格雷森醫生積極用藥、配置特別餐食,但這一切精細護理都無法緩解「國聯之父」威爾遜在政治光環之下切膚的身體之痛。最終,1924年2月3日,威爾遜在家中永遠合上了雙眼。這位前總統的疾病體驗也給美國留下一筆政治遺產:他因痼疾而喪失總統履職能力的情況直接推動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在1967年問世生效。而這一有益於美國民主政治行穩致遠的法案,恰恰是1919年威爾遜罹患流感以後所最為恐懼的。

2020年10月2日凌晨,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發表推特帖子,宣布自己和夫人均已感染新冠病毒。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關於美國大選「驚奇拐點」、美國新冠肺炎防治、美國社會未來走向的議論漫天飛舞。事實上,1919年的「流感」威爾遜,與2020年的「新冠」川普這對「百年難友」並非巧合——他們之所以染病,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兩人忽視科學建議,輕視防疫措施,為快速積聚政治影響,冒險參加安全係數較低的公共活動;同樣,威爾遜與川普患病後,支持者的「總統一切安好」輿論造勢也隔空呼應,如出一轍。正是這種建築在美國權力架構、領袖文化、政治-科學關係之上的相似性,使我們隱約從「流感」威爾遜身上看到「新冠」川普的未來。這一切已無關醫學,是民主美國的原生難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光大證券:美國大流感1918股市沒那麼糟
    應該說,如果沒有德國挑起二戰,國際社會沿襲的有可能還是時任美國總統的威爾遜在一戰後的國際制度安排,而德國之所以會走向報復性極強的二戰,又和在巴黎和會上被威爾遜的「出賣」高度相關。這一切都開始於1918年美國堪薩斯州哈斯克爾縣[10],當地的醫生在當年的1月末、2月初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病,除了和流感一樣的發燒、咳嗽之外,病人往往還伴有劇烈的頭痛和身體疼痛,更為嚴重的是哈斯克爾縣裡的青壯年也紛紛染病,這就是1918年美國大流感的第一波。
  • 洪緯|1918年大流感時期的洛克菲勒研究所
    1917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的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在缺乏充分準備的狀態下宣布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不久,一場殃及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大流感在美國爆發,隨即橫行施虐、荼毒生靈。據估計,這場流感至少造成全球五千萬人死亡,成為現代歷史上最具災難性的公共衛生事件之一。
  • 美國為前總統裡根舉行國葬 兩任布希總統致悼詞
    中新網6月12日電 美國11日在首都華盛頓的國家大教堂為前總統裡根舉行葬禮。  這位第40屆總統的遺體星期五(6月11日)上午被運到大教堂之前放了21響禮炮。出席葬禮的除裡根的遺孀南希以及其他家庭成員之外,還有不少國家元首和部長,其中包括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以及與裡根私交甚厚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
  • 美國偉大的總統不是政客,而是裁縫、郵政員、演員、教師和農場主
    詹森是林肯的搭檔,林肯遇刺身亡後,他繼任為美國第17任總統。由於在南方重建上採取妥協立場(他曾兩次擔任田納西州州長),與國會的共和黨議員意見不合,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被提出彈劾議案的總統(1868年)。任期內購買了阿拉斯加。
  • 開凱迪拉克CT6,看美國總統大選,享受總統級待遇
    如果要問世界上哪位凱迪拉克車主更尊貴,我想這段時間因為總統大選而名聲大噪的川普與拜登絕對有資格。很多朋友可能知道如今的美國總統座駕正是聲名顯赫的凱迪拉克野獸一號,但是肯定有很多朋友並不知道,凱迪拉克野獸一號的原型車,正是凱迪拉克CT6。
  • 美國「庚款」退賠的前前後後
    美國國務卿一職由路提繼任,路提是之前代表美國合興公司與梁誠交涉要求巨額賠款的賠償者,其還款態度與海約翰不同,梁誠見此情形只能暫停提議退款之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時中美關係也出現前所未有的低潮,美國虐待華工、抵制美貨運動、中國強烈要求收回粵漢鐵路、廣東連州殺害美傳教士事件等,為此美國總統羅斯福將退款之事擱置。梁誠通過多方活動皆不奏效,反而引起國務卿路提的不滿。
  • 中華民國歷任總統的宣誓:一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
    元洪謹本前大總統救國救民之意,繼任職務。嗣後一切設施,自應謹遵法律辦理。惟元洪武人,法律知識較淺,尚望諸公同心協力,匡我不逮,無任感盼。」1916年6月6日,正是端陽佳節。袁世凱因尿毒症去世,民國元首出現了短暫的真空。黎元洪的總統就職典禮,可謂極為簡略。只有黎府門前懸掛著兩面五色旗,東廠胡同的兩端停有十數輛汽車馬車外,才顯示出本宅有大事發生。
  • 愛德華•盧斯:對美國崛起影響最大的總統們
    美國總統通常的權力遠沒有聽起來那麼大。學者、記者和總統通常會誇大其職權。儘管羅斯福使盡渾身招數,但仍然沒有治癒美國的孤立主義。正是1941年12月日本帝國偷襲珍珠港,才最終讓美國從幻想中醒來。哈佛大學(Harvard)的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編寫的一本有關總統領導力的薄薄的小冊子*,為許多神話提供了很好的「解毒劑」。
  • 黑羊同前美國總統勾肩搭背!網友:這是要火的節奏!
    摔角網訊,在本周RAW節目中,小妖精阿萊克薩·布裡斯並沒出現在後臺之中,那是因為她如今又病了!這次阿萊克薩並不是經歷了腦震蕩,而是傷風感冒!黑羊同前美國總統勾肩搭背!網友:這是要火的節奏!摔角網訊,北京時間2019年7月13日,黑羊布朗·斯圖曼在Ins上傳了一張自己同美國前總統喬治·沃克·布希的合影!
  • 第4位美國著名總統遭衝擊,黑人示威打倒一切?名校校長服軟了!
    6月27日,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發表一份聲明,稱該校將把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名字從其公共政策學院和一所寄宿學院中除名。這是美國黑人弗洛伊德死亡後,又一位被美國黑人「斬落馬下」的美國著名總統。聲明稱:「我們之所以採取這一非同尋常的舉措,是因為我們認為,威爾遜的種族主義思想和政策使他不適合作為一所學校的命名,而這所學校的學者、學生和校友必須堅定地致力於打擊一切形式的種族主義。」威爾遜在1913年至1921年擔任美國第28任總統,並幫助建立了國際聯盟,這是聯合國的前身。他之前曾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和新澤西州州長。
  • 聞政明:見了女王,美國總統都變得「好傻好天真」
    雖然說英美兩國一直保持所謂特殊關係,現任英國女王也跟戰後每位美國總統接觸過,然而直到小布希主政,她才對美國總統發出國事訪問的邀請。整個二十世紀,只有威爾遜總統於1918年下榻過白金漢宮。此後,甘迺迪總統和尼克森總統在皇宮裡用過餐,柯林頓總統於2000年在那裡喝過茶。規格稍微高一點呢,裡根總統和夫人南希曾在1982年下榻過溫莎城堡。
  • 希拉蕊萬一倒下 美國大選還怎麼玩?-希拉蕊 美國總統 肺炎 美國大...
    先不說希拉蕊的健康到底有沒有問題,這位68歲的候選人的確非常拼,而且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感覺她好像大半輩子都在忙競選總統這一件事。  如果,她真的健康有問題,美國的這場大戲又將怎麼演?  「健康門」影響大選?  「健康門」一出來,媒體的反應大概跟你我想的都不一樣。
  • 這位美國前總統將為拜登捧場,曾在川普就職場合做了這事
    【編輯/郝佳】據外媒最新消息,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將攜妻子出席拜登的就職典禮。據了解,作為共和黨前任總統,小布希此前均出席了歐巴馬、川普的就職典禮。當年與歐巴馬交接工作後,他曾留下一張「神秘字條」。而2017年川普在華盛頓宣誓就職時,小布希臺下的表現略顯「頑皮」。
  • 美國總統與「第一寵物」,白宮還是個動物園?
    哈丁的幕僚們發現,總統所養的大梗犬「拉迪」遠比總統本人更被人喜愛(由於內閣中爆發出多起職務腐敗,以及哈丁本人的婚外戀醜聞,哈丁一直被視為最失敗的美國總統之一),將「第一寵物」作為政治宣傳手段的做法變得愈發普遍。
  • 94歲美國前總統卡特獵火雞時摔斷臀部 送醫手術
    美國前總統卡特(圖源:路透社)海外網5月14日電 據路透社消息,美國前總統吉米·目前卡特已無大礙。聲明說:「卡特總統表示,他主要擔心的是火雞賽季將於本周結束,而他還沒有達到極限。」「他希望喬治亞州允許他將未使用的限額延期到明年。」現年94歲的卡特是民主黨人,1976年當選總統。他的妻子羅薩琳(Rosaylnn)現年91歲,陪伴著他從手術中康復。
  • 時間線丨150秒看美國總統選舉結果落錘前「驚魂一日」
    央視新聞1月7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1月7日凌晨3時45分左右,美國會確認大選結果:拜登當選第46任美國總統,哈裡斯當選副總統。而在選舉結果正式宣布之前,原本在華盛頓特區國會大廈舉行的國會兩院聯席對選舉人團點票的會議緊急叫停,聚集在國會大廈外抗議的川普支持者與警察發生大規模衝突。
  • 白宮兩月前收到病毒預警,總統置若罔聞釀成大禍,美國民眾怒了
    ,他們怒斥總統是在「犯罪」!但是白宮方面駁斥了這樣的說法,發言人稱,總統採取了歷史性的、積極的措施來保護美國人民的健康、財富和安全,他確實這樣做了!(『Corona』被劃掉了,換成了『Chinese』)當然,隨著更多的消息披露後,美國人民發現,Trump似乎確實採取了一些措施,但不是用來保護美國人民,準確的說,是保護名人、共和黨議員等權貴人士,讓他們有機會先逃命!
  • 美媒:「離職前」,川普諮詢起用前總統名字命名機場的...
    【環球時報記者 劉鑫】據美國《商業內幕》27日報導,兩名消息人士透露,在任期內的最後一段日子裡,美國總統川普向身邊的助手和顧問諮詢起用前總統名字命名機場的流程。消息人士透露,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後的一天,川普曾一時興起問道:要以一位前總統的名字命名一個機場,需要什麼樣的「文書工作」?美國《野獸日報》分析稱,川普對機場命名的關注表明,他的思緒已經開始轉向總統任期結束後的紀念性元素。這也表明,他對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礎設施的迷戀,絲毫沒有隨著他的即將卸任而消退。
  • 「單一行政官」理論與美國總統權力的擴張
    艾爾布裡奇·格瑞(Elbridge Gerry)和羅傑·謝爾曼(Roger Sherman)支持這個提議,並建議給總統配備一個執行委員會。經過三天的辯論,制憲會議否定了三個行政官和一個執行委員會的提議,以七個州同意三個州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威爾遜的提議,賦予美國新政府一個行政官。
  • 盤點美國史上最「富壕」總統
    1826年,75歲的麥迪遜繼任傑斐遜為維吉尼亞大學校長,並當選為維吉尼亞憲法一會的主席,1836年6月28日,一生致力於憲政國家夢想的麥迪遜因病去世,享年85歲。在四年總統任期結束後,他旋即又被選舉為眾議員,且連選連任直到他去世,當了十八年眾議員,人們稱他為「富有辯才的老先生」。總統離任後擔任眾議員的情況在美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