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門是蜜蜂連接外界的唯一通道,蜜蜂採集的蜜粉都需要通過巢門才能運送到蜂巢裡。巢門對蜂群的生活、繁殖、採集等都有直接作用,養蜂者也可以通過巢門觀察蜂群的情況,如:是否失王,有沒有敵害入侵,會不會生病等。
土法養殖巢門,目前中蜂的養殖有土法養殖和活框養殖兩種,而土法養殖通常是桶養,巢門不可調節,只能調節木桶的方向,因此,土法養殖巢門的管理很簡單,原則上是不妨礙蜜蜂出行即可。方向則比較注重,一般都選擇坐北朝南,向著有蜜源的地方。活框養殖巢門,活框養殖中,巢門的管理則複雜很多,要根據群勢的強弱,氣溫的高低,溼度的大小,外界蜜源的好壞等進行靈活、科學的調節。主要調節巢門的高度和寬度來實現巢門的管理。
高度不可調,寬度可調。1、春繁期間的巢門,早春繁殖期,蜂群育子需要34-35度左右的巢溫,而早春氣候變化較大,早晚溫差大,倒春寒現象也時有發生,如果保溫不好,子脾圈就不易擴大,幼蟲也常常有凍傷的現象。因此,巢門的管理為:白天天氣好,溫度高,把巢門寬度擴大到一半,高度設置為一隻蜂的高度,讓多些蜜蜂出門排洩,採集花粉。天氣差,溫度低和夜間把巢門縮回四分之一。這樣管理有點麻煩,通常把巢門開到有兩到三個蜜蜂進出即可。春繁獎勵飼餵以後尤其是弱群,為防止蜜蜂跑出去撲燈或空飛,最好關小巢門到一到兩隻蜜蜂進出,或者用布擋住巢門,第二天一早再打開。
流蜜期的巢門(1)流蜜期開始以後,氣溫逐漸升高,已經很少會出現寒冷天氣,巢門根據氣溫逐漸開大。(2)當進入流蜜中期,蜜蜂採集旺盛,腹部變大,最好全天保持巢門的高度和寬度全開,讓更多的採集蜂進出巢採集,內勤蜂釀蜜也需要進行扇風排除花蜜的水分,因此,全開巢門有利於蜂群採集花蜜,也有利於蜂蜜的儘快成熟。巢門的方向儘量設在太陽出來能照射的地方,有利於蜂群提早出門採集。(3)流蜜後期,蜜源逐漸枯竭,此時正是盜蜂盛行的時候,也是天氣轉熱的時候,巢門不能太小,縮小回一半即可,當出現盜蜂或疑似盜蜂的時候,才關小被盜蜂的巢門至一到兩個蜜蜂進出。
夏秋期間,夏季,天氣炎熱,巢門口聚集一大堆扇風散熱的工蜂,此時正是胡蜂,巢蟲、蟾蜍等敵害猖獗的時期,巢門的開度調節為:高度調節為7-8毫米,寬度根據群勢一框蜂調節13-15毫米,如果要全開巢門則必須在巢門口加釘幾根鐵釘,使其成為柵狀,格柵之間可容納一隻蜂進出,使胡蜂、夜蛾不能進入。進入秋季後,天氣轉涼,再慢慢縮小巢門。
越冬時期,越冬期巢門的高度控制在6-7毫米,寬度控制在60-80毫米,一般性管理原則為:箱內空間大巢門小一些,箱內空間小,巢門大一點。在越冬中後期,每個10天半個月注意清理巢門裡的死蜂,以防堵塞巢門。
特殊情況的巢門,當蜂群出現飛逃或自然分蜂早期時,蜂王還沒有飛出,立即關閉巢門,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如果出現採集蜂中毒現象,應立即關閉巢門,同時採取餵藥、囚閉,轉場等措施,可減少蜜蜂的損失。
綜上:在中蜂養殖中,巢門的管理是一件看似簡單,實則繁瑣的工作,一般情況下巢門控制的原則是:熱擴,冷縮,中午擴,傍晚縮,強群擴,弱群縮,有蜜源時擴,無蜜源時縮,早春晚秋繁殖期和缺蜜期縮,蜂群進入強盛期和氣溫較高時擴。
以上是我對問題「巢門是蜜蜂出入的通道,對蜂群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在中蜂的管理中,應如何管理巢門?」的看法和實際經驗,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喜歡的朋友還請多多關注我,您的關注是我分享自己經驗的動力己經驗的動力,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