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郭莊水庫下遊、松溪河東岸的昔陽縣晉祥養老院,是昔陽縣近年來實施的一項重點工程。養老院全面建成後,可滿足1000多位老人入住,成為全省規模最大,設施、設備最先進的養老院。截至目前,已有110餘名老人入住,這是昔陽縣委、縣政府向全縣人民交出的一份厚沉的民生答卷。
「我這大半輩子孤苦,沒想到快入土了還能過得這麼舒適」張潤蘭老人說。
閻莊鄉臺上村76歲的張潤蘭老人無兒無女無老婆,一個人孤苦伶仃在小山村裡艱難度過了多半個世紀。他所說的舒適的地方,就是昔陽縣晉祥養老院。
從縣城順著207國道驅車5公裡,便到了目的地。走進養老院,映入眼帘的是乾淨整齊的院落,2萬多平方米的院區內格外寧靜,清新的空氣令人舒適,院內花園、活動中心、宿舍和食堂等設施一應俱全,宿舍區兩側還設置了綠化帶、晾衣架和長條椅。新建的宿舍裡都配備了獨立衛生間、42英寸液晶電視、呼叫器,地面鋪設了防滑地板磚,每個房間的牆上都配有各種山水畫,讓老人們在閒暇之餘,感受文化的薰陶。
「除了保證老人的住宿環境外,我們還設立了醫療室、洗衣室、理髮室、閱覽室、超市,各個住宿區都配備值班人員,24小時在崗。」養老院院長楊勇說,「養老院不僅要照顧老人們的物質生活,更要在精神生活上給予關愛,每周為老人放映一場電影,組織一次文藝演出。醫療室還為老人定期體檢,制訂健康檔案,逢節假日,還會組織與老人們聯歡,讓老人們歡度節日。」
走在晉祥養老院,隨處可見的是各類文化石、文化牆與景觀綠植。這裡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讓老人們在綠意盎然的景色中感受生命的活力。
該院還獨具匠心地為老人開闢了4200平方米的休閒菜園。聽說院裡有了菜園,好多老人自告奮勇地要求參加勞動,連庭院、樓道的衛生都有老人主動打掃。晉祥養老院「厚道、包容、勤儉、自力」精神引領效果可見一斑。
晉祥養老院是由豐匯煤業集團晉祥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和昔陽縣人民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集養老服務、衛生保健、文化娛樂、心理諮詢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社會福利園區。總佔地面積66畝,概算總投資1億元。工程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完成投資3000萬元,並已投入使用;正在建設中的二期工程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整個工程建成後可容納1008位老人入住。
午飯時間到了,老人們有序地坐到餐桌前,餐廳工作人員端來飯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68歲的張蘭旭老人吃著噴香的包子開心地說:「院裡給我們制定了營養食譜,飯菜一周不重樣。前兩天回村後人們都說我皮膚白了,人也胖了。現在的生活是吃飯有人端,衣服有人洗,定期能體檢,還有這麼多的老夥伴下棋聊天。」
縣委書記丁雪欽、縣長王根元是養老院裡的常客。他們經常來看望入住的老人們,與他們親切交談、噓寒問暖,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再三囑咐養老院負責人,一定要仔細照顧好老人們的飲食起居,切實讓每一位老人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全國人大常委、大寨黨總支書記郭鳳蓮到養老院慰問住院老人並代表大寨村為養老院送來了洗衣機。她表示,大寨村會全力為養老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老人們辦實事、做好事,希望他們能夠在這裡安享晚年。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這一天,養老院裡齊聚一堂,歡聲笑語。縣高級職業中學師生為老人們送上了精心準備的文藝節目,優美的舞蹈、動聽的歌曲博得了老人們的歡笑和掌聲。演出結束後,學生們又為老人們打掃衛生,有些學生還自帶理髮工具為老人們免費理髮。學生和老人們還展開了「小手拉大手,一對一幫扶」活動,學生們對號入座,每逢節假日都會來照顧自己結對幫扶的老人。
昔陽職中教師吳豔紅感慨地說,舉辦這樣的活動,既弘揚了咱們中華民族尊老助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學會用理解別人,站在別人角度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又讓同學們學會要如何做事,要做好人、做好事、念好書。
省級青年文明號單位社管大隊的民警為老人們製作了茱萸香囊,一一發放到老人們手裡。
青年企業家、萬通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斌武,帶領員工為老人們送去了40箱鮮奶。
專業、業餘文藝團體每逢節假日,都會為老人們送上一臺臺精彩的文藝演出。
道德的力量在這裡發酵增長,善行義舉在這裡匯聚光大。養老院的老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大家庭的關懷和溫暖。
「養老院是我們的家,我們要讓它永遠溫馨美麗」,這是晉祥養老院全體員工的心聲,更是院內所有老人的心願。
常新豔是養老院2號樓護理人員。她每天的工作是,早上起來幫助老人收拾房間、疊被,定時幫老人洗衣服、洗床單、洗被罩,打掃院裡所有的垃圾。如果下雪,就把飯送到老人的房間。老人房間都有呼叫器,隨叫隨到。老人病了需要住院,就跟著到醫院,端屎送尿,遞水餵飯,伺候老人。
院長楊勇今年59歲,曾任縣外貿公司經理、自來水公司經理。2013年11月,組織上調他到昔陽晉祥養老院任院長。上任後,他帶領班子成員披星戴月、頂烈日、冒酷暑,一起奮戰在工地上,平整場地、回墊土方,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六月,赤日炎炎、他背著水壺、帶著方便麵,連續一周早上不到5點出發,晚上12點後收工。為節省資金,他不顧病痛勞累,親自跑到百裡之外的龍巖大峽谷,在人煙稀少的偏遠山溝裡找回各式各樣的景觀石70多塊。在基建資金尚未到位的情況下,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楊勇求親戚,找朋友,加上自己三年的工資積蓄,籌集墊付資金20多萬元,確保了各項工程如期完成。
「替天下兒女盡孝,為社會老人造福。」是楊勇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不僅這樣教育身邊的職工,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王銀娥老人,突發心臟病,情況十分危急,由於本人沒有積蓄,老楊拿出自己的工資為王銀娥墊付了住院押金,使老人得到了及時救助,挽救了生命。2015年春節,李維周老人和張兵林老人因病住院,楊勇放棄了和家人的團聚,帶領院領導班子成員提著牛奶和水果,帶上熱騰騰的餃子,和住院老人在醫院一起過年。高金貴是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由於行動困難吃飯不便,楊勇親自為老人購置了專用的桌椅,當他了解到老人有喜歡聽新聞的習慣時,又親自到城裡購買了收音機,贈予老人。
楊勇把所有的老人都一一掛在心上,不論是什麼病,他都像自己的親人一樣無微不至,盡心盡力。有的老人患有白內障,他就主動聯繫醫院進行手術,有的患有膽結石,他就主動聯繫住院治療。臘月、正月、二月是老年人疾病多發期,這期間,他幾乎沒有回過家。儘管因過度勞累,多次導致心臟病發作,醫生也多次勸他住院治療,但他心裡牽掛著老人們,總是等病情緩解後就馬上離開醫院。一年來,先後有100多名老人因病住院,個個都感受過楊院長的熱心關懷。
榜樣就是力量。現在,全院上至領導,下至員工,都把關愛老年人作為自己的自覺行動。
「這裡面最幸福的人就是我們啦!」張四虎老人說。
今年74歲的張四虎老人感慨地說,「從院長到員工,他們就像我們的家人!每次穿的衣服還不髒,頭髮還不長,服務員們就笑盈盈地催我們換衣服、理髮,每次吃飯,都是我們先吃熱飯,等我們吃完他們再吃。尤其是我們生病時,院裡不分院長服務員輪流到病房伺候,整夜整夜不睡覺,一點脾氣也沒有,從沒嫌這個老頭髒,那個老頭煩。特別是逢年過節,他們怕我們想家,就都留在院裡,排練節目逗我們開心。其實,我們誰也不想家,這就是我們的家,他們就是我們的家人!」
全院員工為老人所做的一切,老人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轉換成了愛院如家的行動。
宋立牛是一位86歲性格要強的高齡老人,他剛進養老院的時候,拿著菸袋抽菸,菸癮十足,菸灰亂磕。看到養老院這麼好的環境和工作人員每天辛辛苦苦地為他們清理衛生,老人下決心把抽了60多年的煙徹底戒掉了。真情感動老人,老人影響老人,目前,已有6位老人先後戒掉了抽菸的習慣。
吳陶明老人從小患小兒麻痺症,主要靠父母照顧。2014年4月,他的父母雙親相繼逝去,他成了無人照顧的可憐人。晉祥養老院建好後,他住了進來。全院上下無微不至的關懷感動了他。為了感恩,他每天拖著不便的身體堅持清理衛生間,他常說:「養老院是我家,院領導這麼照顧我,別的事我也做不了,我只能做這點事表示我的心意。」
就這樣,在養老院人性化的管理和親情化的服務中,晉祥養老院所發生的變化不只是環境的整潔,秩序的井然,更喚起了老人的自重、自尊,自愛、自強。老人們互幫互助,以院為家,湧現出了很多感人事跡。
李根柱老人是一位智障患者,在工作人員的細心照顧下,經過康復鍛鍊,生活由不能自理到能夠基本自理。他和腦梗塞引起偏癱的陳喜善老人同住一個房間,每天幫陳喜善老人洗手、洗臉、洗腳,照顧他的生活起居,這一老一少互幫互助,被院內公認為養老院內的「父子一家親」。
趙貴科老人股骨頭壞死,腰不能伸直,腿不能併攏,頭不能左右轉動,每天靠一條鐵板凳行走。他和身患腦梗塞且行動困難的李便成老人同住一個房間,幫助李便成老人疊被、洗衣、洗頭,成為他每天必須做的事情。一個重度殘疾的老人,幫助一個疾病纏身的老人,成為了養老院內互幫互助,相依為命的佳話。(王建、閆麗麗)
(責編:郭利軍(實習生)、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