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專家」土撥鼠預測春天提早到來 美極寒天氣將過去?

2020-11-25 北晚新視覺網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2月2日,一年一度的「土撥鼠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龐克瑟託尼進行。儘管美國大部分地區剛剛遭遇極寒天氣,但土撥鼠表示,今年的春天會提早到來。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當地時間2019年2月2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龐克瑟託尼,第133個土撥鼠日在這裡進行。

土撥鼠日慶祝活動起源於一個德國傳奇故事,該傳說認為,如果土撥鼠在2月2日投下陰影,並退回到它的洞穴,預示還有六個星期的寒冷天氣。如果沒有看到陰影,春天就已經在路上了。

當天早上7時30分,土撥鼠菲爾迎著日出從洞穴中出現,並沒有看到他的影子。

龐克瑟託尼土撥鼠俱樂部主席據說是唯一一個能夠解讀土撥鼠信息的人,所以每年,菲爾都會坐在它的樹墩上,向主席傳遞它的預測,之後主席再指示副主席閱讀紙上的預測內容。

自從1887年以來,一代又一代的土撥鼠一直擔負著預報時令的任務。

但實際上,菲爾並不總是正確的,據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菲爾預測的準確性只有40%,它並沒有顯示出「預測的技能。」

但土撥鼠的訓練者卻堅稱菲爾的預測準確率高達100%——它們只是在翻譯的過程中迷失了。

在300英裡外的紐約史丹頓島,土撥鼠查克也揭示了與菲爾同樣的預測。

 

延伸閱讀:

此前報導:老天氣預報員講述預報故事:當年預報颱風龜鱉也上陣

「喲,颱風都這麼靠近廣東了,明天會不會停課呢?」現在一到颱風天氣,不少市民只要掏出手機,就能輕鬆地看到衛星替我們監控的颱風圖片。如今天氣預報員坐在電腦前,看著衛星雲圖、雷達圖像、各地氣象站的觀測數據,就能做出關於颱風的預報。但在過去,預報員可沒有這麼便利的條件,有時還要靠飼養烏龜、泥鰍,種些花花草草等「土辦法」來預測天氣。

一位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從事天氣預報工作的老預報員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以後,廣東的預報員主要是靠天氣圖來預報颱風。所謂天氣圖,就是接收到世界各地的天氣報告以後,把這些數據填到地圖上,「溫度、溼度、氣壓等等。」畫出等壓線後,可以看到地球上哪裡是高壓,哪裡是低壓。通常來說,颱風是個低壓區,如果在天氣圖上出現面積龐大的低壓系統的話,那就很有可能有颱風了。有了天氣圖,還要靠一些輔助資料。當時,國外一些機構會派出飛機探測颱風,能夠記錄最低氣壓、最大風速等。「一天飛好幾次,資料會提供給我們,這樣我們對颱風就有一定的了解了。」

他告訴記者,除了這些在那個年代還算先進的手段,當時還講究「土法上馬」「土洋結合」,氣象部門還要用到一些「土辦法」來預報颱風。比如,當時氣象局大院裡專門挖了個池子,用來養烏龜、鱉、泥鰍等,「烏龜什麼時候爬出來、什麼時候抬頭、烏龜殼有沒有潮溼,都要留意。」那時預報員會按要求每天記錄下這些資料。同時,也會種一些植物,通過物候的方法進行預報。除此之外,一旦有所預兆,「我們還會跑到楊箕湧去訪問漁民,問他們覺得會不會有颱風來襲。」

衛星雲圖 洗出來的照片和《廣州日報》一樣大

到了20世紀70年代,廣東氣象部門建設了衛星雲圖接收站,在氣象局大院裡裝起了「大鍋蓋」。這位老預報員回憶說,這口「鍋」挺大的,直徑有2~3米,專門用來接收衛星雲圖。當時我們國家還沒有自己的氣象衛星,接收的都是外國的雲圖。「接收了以後,要像衝洗照片一樣把雲圖洗出來,大小就和《廣州日報》差不多,掛到值班室裡邊,給預報員作參考。」他說,一般每天要接收3~4張,有颱風的時候多一點,沒有的時候就少一點,「我們看雲圖的原則是,沒有雲的地方是副熱帶高壓,有雲的地方一片是颱風。」

「上世紀70年代最大的變化,是我們開始接觸數值預報了。」老預報員告訴記者。所謂數值天氣預報,通常指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數學及物理學的原理,編製程序通過計算機進行計算,然後得出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和天氣現象的方法。他向記者介紹說,當時氣象臺已經用上電腦了,他們與廣州幾個高校的數學系開展合作,成立了研究小組,對數值預報、統計預報等進行研究,這些方式方法也漸漸運用到颱風預報上去。後來,他們還參加了國際颱風業務試驗,對數值預報加以完善。

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數值預報效果越來越好了,「各種客觀預報方法越來越多,誤差越來越小。」他說,從這時候起,數值預報所用的模式逐漸改善、探測手段逐漸豐富,在對颱風的了解和判斷,都比以前進步了不少。「過去整個廣東的氣象站只有幾個,天氣圖畫出來,定位也不是很準,有時甚至偏差了幾十公裡,現在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長命颱風 三進二出南海終生難忘

正是由於過去探測手段不完善,有些颱風成了「漏網之魚」,造成很大損失。比如1968年的6811號颱風。這個颱風小而強、移動速度快,有些成因特徵跟其他颱風不同。老預報員回憶說,6811號颱風進入南海後,首先經過粵東,「當時汕頭的雷達已經很明顯地捕捉到颱風了,後來我們判斷它會往珠三角靠。」結果珠三角的雷達一直沒有發現這個颱風的蹤影,以為它「失蹤」了。直到颱風快要登陸雷州半島了,才被湛江的雷達再次捕捉到,這時距離登陸已經不到20小時了,於是趕緊通知當地防風。這個颱風最後在1968年9月8日登陸湛江,中心附近風速極值達70米/秒,湛江出現陣風41米/秒,老百姓稱為「龍風」。

在老預報員記憶裡,7314號颱風也是一個「神出鬼沒」的颱風。在它登陸前的晚上,「登陸點還能看到月亮、星星。」據後來人們回憶,頭一天是農曆八月十七,中秋佳節剛過,結果這個颱風在半夜突然降臨,霎時間狂風大作,幾乎把登陸點一帶夷為平地,登陸時風力達到了18級。

此外,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有「長命颱風」8616。這個颱風具有強度多變、路徑曲折和生命史特長的特點,居然三進二出南海,路徑曲折異常。如今回看路徑圖,可以見到8616在南海的軌跡可謂「九曲十八彎」。此颱風總共盤旋22天,先後三次登陸,四次迴旋和五次路徑改向,歷史罕見。

 

來源:綜合中國新聞網、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美國人為什麼用土撥鼠來預測天氣?
    這個冬天格外寒冷,誰也不知道溫暖的春天何時才會來臨。在美國,如果人們想知道冬天還會持續多久,就會在2月2日這天看一隻土撥鼠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人們為什麼會認為土撥鼠能預測天氣?這隻土撥鼠預測得準不準呢?
  • 來自土撥鼠的「好消息」:春天不遠了
    這一天,明星土撥鼠菲爾給聚集在美國賓夕法尼亞火雞丘的「信徒」們帶來一個「好消息」:春天將提前到來。 當天,土撥鼠菲爾在自己「內閣」成員的陪同下作出了自己的預測。它的一名「內閣」成員代替菲爾向眾人宣布:「由於我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因此春天將會提前到來,我非常肯定!」
  • 這一切都是真的——預測天氣的土撥鼠
    這一切都是真的——預測天氣的土撥鼠 (11/15)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最牛動物天氣預報員:土撥鼠預報準確率39%
    土撥鼠每年的2月2日,世界上最著名的土撥鼠天氣預報員——菲爾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寒冷的空氣中爬出洞來。如果有太陽,菲爾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麼我們將迎來超過6周的寒冬。菲爾說,「只要土撥鼠還能看到它自己的影子,那麼這個冬天就不會結束。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我必須去阻止它。」冬去春又來,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所在,與任何有代表性的鼠類的預言無關。這個傳統最早起源於歐洲的民間傳說。這裡不得不強調一點,國家的氣候數據中心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土撥鼠預測天氣的準確率只有39%。因而它們的預測只能作為一種參考。
  • 隨春天而來的並不只是好天氣
    隨春天而來的並不只是好天氣在大不列顛群島上,初春時節雖然仍時有白雪,但更多的是明媚的陽光和萬物的生長。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美妙的瞬間值得我們注意。吹哨者高山土撥鼠時刻得警惕那些潛在的掠食者,例如猛禽。因此成年高山土撥鼠得站崗放哨,一旦有風吹草動,它們就發出尖銳的哨聲,以發出警報。不過它們似乎並不認為人類是危險的。圖中的小高山土撥鼠正探頭好奇地進行觀察。
  • 破冰行動 幫鳥類度過極寒天氣
    破冰行動 幫鳥類度過極寒天氣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1.01.08 星期五 早報記者和城陽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護鳥志願者一起,迅速趕到現場將這隻小鸊鷉救起。記者採訪得知,像這樣的救護行動,在極寒天氣到來時,幾乎每天都會上演。這群護鳥志願者冒著嚴寒,每天在溼地巡邏,默默守護著生活在這裡的眾多鳥類。
  • 人工智慧可提早兩天預測急性腎損傷發作
    人工智慧可提早兩天預測急性腎損傷發作新華社倫敦2019年8月1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日前在
  • 氣象專家為您詳細解釋:啥叫「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預報還不是很準確預報時間越長偏差越大目前我國許多氣象網站乃至手機APP裡,有向公眾提供7天以上天氣預報服務的。還有些提供預報的時間更長。儘管這種數值預報未必完全準確,但卻給人們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作用。每天閱讀氣象預報信息,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當然,氣象專家也提醒大家,對待數值預報結論需要謹慎、需要注意它的誤差。
  • 2021春天到來的句子
    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歡欣鼓舞的,雖然春風還是冷颼颼的,心裡卻感到美滋滋的,也在茁長出新的希望的幼芽。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21春天到來的句子,一起來看看吧!描寫春天景色的短句子1、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著清脆悅耳的歌,向前奔流。
  • 菜籃子蓋上小被子 極寒天氣裡,你「囤糧」了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菜籃子蓋上小被子 「極寒天氣」裡,你「囤糧」了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1月6日,濱州市氣溫驟降,一場寒潮來襲。 在極寒天氣裡,人們紛紛宅在屋子裡「冬眠」。而有些人們卻奮力抗寒,保證市民「菜籃子」充足供應。
  • 寒潮再襲 極寒天氣下溫暖救助流浪人員
    極寒天氣給流浪乞討人員帶來嚴重威脅。針對這一情況,北京市民政部門安排部署全市救助系統加強街面巡視,加大對城市流浪人員的救助力度。北京市石景山區救助管理站站長 趙君:為了應對極寒天氣的到來,我們儲備了一些救助物資,購買了一些棉衣棉被食品,結合今年的疫情情況,我們也儲備了一些口罩,對流浪乞討人員進行幫助,尤其是對站外,不來站接受救助的這些人,咱們對他進行發放。
  • 《土撥鼠之日》一個單日循環故事
    高分經典奇幻片《土撥鼠之日》,就講述了這麼一個單日循環故事。菲爾是電視臺氣象預報員,每天站在藍幕前「指點江山」,報告天氣。他不喜歡他的工作,他討厭他的生活,總之一切了無生氣,乏善可陳。糟糕的是,每年的2月2日,他必須趕到普蘇塔尼的小鎮--所謂的世界氣象之都,報導當地的土撥鼠預測春天來到的日子。什麼報告?不就是一隻老鼠探出它的窩早還是晚,來預測春天來得早晚!
  • 極寒天氣,醫院急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增3成,醫生教您如何預防監測
    記者今天從北京安貞醫院了解到,隨著極寒天氣的到來,醫院心腦血管等急症患者增3成。專家提醒中老年人,極寒天氣注意保暖,及時識別身體信號避免發病。極寒天氣心腦血管患者增3成來自北京新聞廣播00:0003:02近日北京地區遭遇極寒天氣,日最高氣溫跌到零下10攝氏度以下。
  • 武安發電公司:精心防控應戰極寒天氣
    武安發電公司:精心防控應戰極寒天氣 發布時間: 2021-01-07 10:30:34   來源:大唐武安發電有限公司   作者:   本網訊 1月份以來,隨著天氣溫度持續降至新低
  • 土撥鼠之日
    《土撥鼠之日》用科幻的方式講了一個很哲學的問題。
  • 原來平平無奇的水母這麼厲害,還是海洋中的氣象專家
    水母獨特的聽覺系統使它能迅速地知道天氣突變的徵兆。其原理是這樣的:空氣和海浪在形成颱風的過程中不斷發生摩擦,便會產生8~13赫茲的頻率,以每秒種1450米以上的速度傳播的次聲波,它預示著風暴即將來臨,就像天氣預報一樣。這種人們聽不到的次聲波,水母卻能聽到。
  • 極寒天氣致地鐵信號故障 北京地鐵給信號設備加「暖寶」
    1月7日,地鐵昌平線、亦莊線因極寒天氣發生信號故障,造成部分列車晚點,也對部分乘客的乘車造成了不便。北京地鐵公司高度重視,制定極寒天氣應對措施,於7日夜間為給信號設備貼「暖寶」,努力確保乘客的順暢出行。
  • 看哈爾濱特警極寒天氣...
    看哈爾濱特警極寒天氣冬訓 2021-01-09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正片】土撥鼠的真實叫聲,讓你的耳朵流產!
    你們都被土撥鼠的鬼畜給騙了,真正的土撥鼠才不是那樣叫的呢~看夠了遊俠浮誇的表演,來換換口味,最新萌物——土撥鼠上線,這就是愛~▼要說秀恩愛,土撥鼠堪稱鼻祖~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亞當奧特萊(Adam Eltorai)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成年土撥鼠在被圍觀的情境下親吻得更多
  • 宜賓解除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來的更陡的是……
    宜賓已解除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11月17日,記者從四川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內江、樂山、眉山、宜賓、資陽等10市將於11月18日零時解除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程度較輕的焚風,能增高當地熱量,可以提早玉米和果樹的成熟期,所以原蘇聯高加索和塔什幹綠洲的居民,乾脆把它叫做「玉蜀黍風」。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積雪深厚,春天焚風一吹,積雪會在短時間內全部融化,大地長滿茂盛的青草,為家畜提供了草場,因而當地人稱它為「吃雪者」。在我國,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二郎山等高大山脈的背風坡,都有極為強烈的焚風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