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 李本獻
昨天,媒體給予了這個市場極大的關注。 記者 陳中秋 攝
本報訊 昨天,記者從杭州市疾控中心獲悉,市疾控工作人員在得知浙江省第二例確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楊某曾接觸過活禽,購買過兩隻鵪鶉後,立即採取了行動。
4月4日,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來到楊某常去的菜場,上城區清波街道後市街139號濱盛農副產品商行。為追溯感染來源,他們共採集了商行外環境的樣本12份,銷售人員的樣本2份,共14份。
12份外環境樣本中5份H7N9禽流感核酸陽性,分別是1份鴿羽毛及足部塗抹物、1份禽類糞便、1份籠具和操作臺塗抹物、2份宰殺煺毛汙水。而2份銷售人員樣本呈陰性。
雖然已在楊某曾去的農副產品商行檢測到了H7N9禽流感病毒,但楊某是不是在這家農副產品商行被感染的,是被什麼感染,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導致楊某患病的感染來源還不完全明確,中心正在做進一步分析。
由於這些雞鴨禽類是關在共同的籠子裡的,宰殺這些禽類時用的都是同一桶煺毛水,還難以區分是哪種動物受到感染以及何時感染的。接下來還要做許多研究工作,還要分析這些標本與楊某標本病毒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追蹤其感染源。
市疾控專家還說,綜合目前國內外相關研究信息,結合我們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目前還沒有發現人傳人的相關依據,大家不要驚慌。
「對於曾與患者有密切接觸者,我們都實行連續7天的醫學觀察和健康隨訪,包括每天早晚量一次體溫,每天詢問是否有咳嗽、發燒、頭暈等症狀。」
市疾控專家說,在對與楊某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中,市疾控中心發現有3個人出現了發熱、咳嗽的症狀,為此,他們立即採集這三個人的樣本,結果顯示,其H7N9禽流感核酸均為陰性,也就是沒有感染H7N9病毒。
「濱盛」活禽攤位經歷三次檢疫
王老闆的「放養土雞專賣」活禽攤位,已經在商行裡開了七八年。號稱賣的是富陽土雞,平時生意很好,不少是回頭客。
攤位面積約15平米,門口擺著煤球爐,櫃檯用玻璃隔開,地上放著四隻方形鐵籠,三大一小。
水產店廖女士說,大鐵籠關雞和鴨子,小鐵籠關鴿子。
攤主王老闆一家三口,每天總是胖子老王最早開門,燒好開水給雞鴨煺毛用。其他攤主說,老王全家看起來都很健康。
攤位被關,胖子老王一整天沒出現。
昨天下午4點多,幾經輾轉找到了胖子老王的兒子王飛。王飛29歲,開車進貨,住在近江。
王飛說:「店裡的活禽全是從勾莊進的貨。清明節頭兩天,剛剛拉了一車,四十多隻雞鴨,幾隻鴿子,沒有鵪鶉。總共5000多塊錢。」王飛說,進貨後一兩天,出現禽流感報導,店裡生意就變差了。「清明節中午,三個疾控中心的女工作人員到店裡調查。用針筒給雞鴨鴿子抽血。後來又給我們全家都抽了血。」
4月5日下午3點多,疾控人員再次檢查,把王飛攤位上所有肉鴿帶走。雞、鴨未作處理。疾控人員告知店主一家,體檢沒有發現問題。
昨天凌晨2點左右,檢驗檢疫等部門工作人員要求王飛開門,連夜將全部雞、鴨等活禽運走,並口頭告知王飛:可能發現了H7N9病毒!
王老闆的兒子斬釘截鐵:我們店沒賣過鵪鶉!
王飛完全不記得有位楊先生來過店裡,並且一再強調:「我們真的沒賣過鵪鶉!進貨單上記得清楚。街坊鄰居也都看到的!」
活禽攤位門前有隻泡沫盒子開著,上午9點多,攝影記者小心翼翼翻出一沓像進貨單據的清單,上寫:「童子雞45元,本雞85元,線雞60元,鴿子105元,小鳥60元……」沒發現「鵪鶉」字樣。
附近幾位攤主都說,確實好像沒見過胖子老王店裡賣過鵪鶉,但不敢百分之百肯定。
水產店廖女士說:「是蠻奇怪的。我真的沒看到胖子老王店裡賣過鵪鶉,為什麼會有人說驗出鵪鶉有問題呢?」
王飛始終斬釘截鐵,不承認賣過鵪鶉。「除了我們店,後市街還有兩家也賣活禽,就我們旁邊,他們店裡都有鵪鶉。4月5號,他們的鴿子、鵪鶉也全部被「疾控中心」帶走,和我們店的肉鴿關進一輛汽車。」
後市街對面另有兩家活禽攤位
曾賣過鵪鶉,昨天都開門營業
「濱盛」往南約30米,後市街對面的112—1號,還有一個小菜市場,名叫「便利店」。
「便利店」內另有兩家活禽攤位。一家老闆姓崔,一家老闆姓餘。
昨天早上,「便利店」和兩家活禽攤點都照常營業。之後因為顧客聽說了街對面胖子老王的攤位被關,擔心之下都不敢再買家禽。
餘老闆看沒生意,主動關門歇業。崔老闆則照常開門,鬱悶地站在「便利店」門口抽菸,養鵪鶉的籠子,就擺在攤點的櫃檯上。
崔老闆49歲,江蘇東臺人。「我和餘老闆店裡都賣過鵪鶉的,肉鴿也賣。」崔老闆確認,他的8隻肉鴿和6隻鵪鶉也被疾控人員全部帶走,與餘老闆和胖子老王的活禽同一批接受檢疫。之後沒收到反饋意見。
「我們的雞、鴨、鵪鶉也是從勾莊進的貨。檢驗檢疫證明都齊全的。既然檢查說我們的活禽沒問題,雖然沒消過毒,我們也就不怕了。」崔老闆說。
下午5點多,來「便利店」買菜的顧客依舊熙熙攘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