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如有違規或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
「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
「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口號。可以說,精神健康是個人安康、事業成功、家庭幸福、良好的人際交往、健康的社會關係不可缺少的部分。
許多問題如果能早期發現,及時幹預,完全可以讓他們恢復正常狀態,回歸社會,過上一個正常人應該有的生活。然而,同樣的問題,能否早期識別,及時治療,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歸宿。
在這裡,以精神類疾病中發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精神分裂症為例:
「 案例1 」
一位男生學習很好。從上了高中以後,莫名學習成績下降,性格也變得更加孤僻,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人際關係變得冷淡。
大學畢業後,工作初期表現還可以。後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被單位辭退。辭退後租房蝸居,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任何人接觸。
後來家人帶回老家,對家人也是冷酷無情,不主動交流,對問話也簡單回答,甚至不予理睬。即使交流,也是重複對工作及周圍人的抱怨和仇視,內心充滿了敵意。整天悶在家裡什麼都不願意做,生活懶散。
家人感覺越來越沒有禮貌,越來越不懂事,思想幼稚,行為怪異不可理喻。家人對孩子這樣的狀況更是心急卻束手無策。
30歲之後,被診斷精神分裂症。
「 案例2 」
另一男生,上學期間成績非常優秀,只是性格內向,靦腆不善於言談而已。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在他人眼中非常高端的工作,但時間不久辭職了。
後來頻繁應聘,頻繁辭職,最終蝸居懶床,耗盡了自己所有積蓄。每次向父母索要生活費之類,必須即刻回應,否則會大發雷霆吼叫辱罵,甚至拳打腳踢。瘋狂購買「文房四寶」,整個房間堆滿了自己喜歡的物件。
在家人看來這是很正常的行為,只是性格不好而已。
然而折騰10年之久,孩子被確診是精神問題所致。
很多人患者被耽誤,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般而言:心理學科普知識缺乏導致家人不認可,不理解,不重視,固執己見者佔絕大多數。
1.性格特徵:如自幼性格內向,安靜少動,行為被動,朋友少,不喜歡集體活動,不善於表達自己等等。
2.個人問題的出現:可能因為一件小事或是一次爭吵而誘發。
3.家人的態度:認為「家醜不可外揚」,怕別人笑話、丟人等等。
的確如此,大多數精神類疾病與人格特徵有關係,表現為安靜少動,內向被動,不善於交際,不喜歡集體活動,更樂意獨自看電視玩遊戲聽音樂等。這些隱匿性症狀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且在出現其他症狀被診斷後才能回顧性的認定,為時已晚。
由於前述的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普遍公認的症狀如幻覺、妄想、言語和行為紊亂後才能引起重視而就診,這個過程短則3-5年,長則達到10餘年之久。
太原安定醫院精神心理康復專家提醒:
一定要重視早期症狀,一般表現為安於現狀,無所事事,對前途無打算,無追求,不關心個人衛生懶於打理...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意志喪失,出現行為被動,臥床不起,孤僻離群,個人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有這些表現症狀的時候就需要諮詢專業的精神科醫生。
了解精神病的這些隱匿性症狀,可以有效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釀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在預防精神心理問題的路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溫馨提示
時刻關注自己精神健康
如果自己無法排解
可以尋求幫助
您可以直接留言
或者點擊「原文閱讀」直接進行諮詢
太原安定醫院精神科專家幫助你
最後看完文章
記得分享給你身邊人和點個關注哦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