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家具在北方城市的流行說明了它的影響力。
在天津本地收藏家具會發現一些以前的海派家具,這說明海派家具在天津流行過。海派家具在北方城市的流行說明了它的影響力。
研究海派家具不能放過任何同時代的「物證」,由此想到了當時的報紙以及各種廣告紙。一說到故紙收藏,當然想到了收藏故紙的由國慶先生。果不其然,他很快提供了近10頁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紙質廣告,讓人讀到了藏在廣告裡面的海派家具的隱言秘語。
海派家具代表那個時期的家具時尚,不僅僅在上海本地流行,而且很快風靡全國。有趣的是,這個時尚是沿著中國的江河與海岸線向北流行:如順江而上到南京,如沿海北行達青島、大連和天津,再由天津,把洋風輻射到封閉的皇城根北京。
上世紀三十年代,一種深藍色的陰丹士林布風靡各大城市,上海把大紅大紫的香港女演員陳雲裳請出來,作為陰丹士林的形象代言人,一幅「晴雨」商標的廣告上,一位美麗的女士穿著深藍色的旗袍,坐著的琴凳正是海派家具。
在中國古典家具中有杌凳,是方方正正的直腿垂足高凳,沒有任何裝飾。隨著上海洋房洋樓的出現,中國古典家具開始接納了歐陸洋風,於是一種中西合璧的新式家具出現了。就像這件軟凳,就是與杌凳結合而成的。它依然是坐具,但由直腿改成了彎腿,上面的西洋花飾和細細的洛可可式彎腿顯得精緻俏麗,再配上雅致的方凳軟面,就是繡樓名媛的閨房家具了。
另一幅帶有公益廣告的招貼畫也是如此。這是愛護動物的宣傳畫,畫面是一位坐在藤編圈椅上的男士,這種椅子現在仍然在使用,可能大家不知道,當年這是一件很時髦的家具,是很典型的中西結合的坐具。不用說,它借鑑了中國明代圈椅的造型,也參考了歐洲半圓沙發椅的形制,簡潔大氣而且空間寬闊。它對歐式坐具來了個「拿來主義」,歐洲時興軟包家具,譬如沙發、軟椅、軟凳,將圍面和椅凳面做成軟包廂,人坐上去增加了舒適度。明式的圈椅歐式的軟包,聰明的上海人知道上海夏天很熱,改變為藤編的圈椅,既輕軟又涼爽,歷經一個世紀了,這樣的藤椅在市場依舊活力滿滿,能不讓人讚嘆嗎?
海派家具以洋氣時尚打敗了固守傳統的皇城根保守理念,創刊於1909年12月2日的北京《醒世畫報》,以繪畫的形式每天出版,把當時大量的新聞奇事用畫面和文字記載了下來,如宣統元年十二月初八出版的畫報,裡面有「婦人開通」新聞,一位旗裝貴婦人坐在鏇木軸型的椅子上,還有一件鏇木獨腿茶几,典型的海派家具。
帶有鮮明地方色彩的海派家具,就這樣藉助廣告紙幅的傳播,似張開翅膀的鳥兒,飛向了北方,飛向了全國。(姜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