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也瘋狂,盤點歷史上那些體型龐大的鳥類,若活在現代可不得了

2021-01-08 騰訊網

鳥類在我們的心裡,一直都是安詳、愜意的形象。什麼鶯歌燕舞,什麼鳥語花香,我們用很多成語描述了有鳥存在的安靜畫面。

不過,鳥類也不是一直很溫順,有些鳥類還是非常兇悍的。比如現代的鷹,都是強大的肉食動物。

可是,這些大型鳥類,也只不過是在現代可以稱王稱霸。縱觀鳥類的歷史,比它們兇悍的,還有很多……

阿根廷巨鷹

阿根廷巨鷹是歷史上最大的飛禽之一,也是現代禿鷲、鸛的祖先。

阿根廷巨鷹的體型非常巨大,通常翼展可達7米,體重也可以達到70公斤。當它飛起來的時候,就好像一架152輕型飛機一樣。

由於體型過於巨大,又是飛翔生物,因此,阿根廷巨鷹幾乎是沒有天敵的。當時地球的天空,都是它們的統治範圍。

因此,阿根廷巨鷹的生育率應該不會很高,大約1-2年會產一胎。幼鷹成熟時間也比較長,大約要16個月。而一隻阿根廷巨鷹的壽命,應該在50-100年之間。

科學家相信,直到25萬年前,阿根廷巨鷹才徹底消失。如果這個說法是正確的,真不知道我們有多少祖先命喪與阿根廷巨鷹的魔爪下。

駭鳥

又叫泰坦巨鳥,是一種史前大型肉食性鳥類。駭鳥翅膀不發達,不會飛。不過,這一點也不影響它的戰鬥力。

駭鳥生活於6200萬-200萬年前,在地球上橫行了差不多6000萬年。在它生存的時代,地球的其他肉食性生物此起彼伏,包括後來的劍齒虎、洞獅等。儘管如此,駭鳥的地位仍然沒有被撼動。

駭鳥的翅膀雖然不發達,但是腿部肌肉非常強壯,可以一腳踢碎獵物的骨頭,然後吸食獵物的骨髓,非常血腥殘暴。

科學家認為,駭鳥的滅絕和狼群有著一定的關係。由於駭鳥是獨居動物,雙拳難敵四手,抵擋不住狼群的戰術。同時,科學家認為駭鳥和霸王龍有近親關係,因此身體對氣候的適應能力有限,也是它們滅絕的主要原因之一。

恐鳥

恐鳥是出現在數百萬年前的生物,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

恐鳥身體呈圓球狀,有一個長長的脖子和小小的腦袋。它們不會飛行,翅膀幾乎完全退化。恐鳥的體型根據種類不同而不同,最大的身高可達3.6米,相當於兩個成年男人的身高,比現代的鴕鳥還要巨大。

它們生下來的蛋,也是蛋中之王。恐鳥蛋長達25釐米,寬18釐米,和一個橄欖球差不多大。

它們的滅絕,其實並不久遠,大約是在1800年。當時,紐西蘭的毛利人非常喜歡捕食恐鳥,導致恐鳥被大量屠殺,數量銳減。後來,歐洲人登陸紐西蘭,更是將恐鳥帶回歐洲,端上餐桌,饕餮美食。

同時,當地的氣候變化,以及其他天敵的捕食,都讓恐鳥的數量發生直線下降。最終,原本統治著紐西蘭的恐鳥,無奈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目前,科學家們仍然保留著恐鳥的DNA,或許在未來,它們可以通過克隆技術重現人世。

哈斯特巨鷹

我們剛才說到的恐鳥的另一種天敵,就是哈斯特巨鷹。

哈斯特巨鷹出現於大約180萬年前,在這180萬年裡,哈斯特巨鷹的體型迅速增長到原來的10-15倍,成為了歷史上最大的肉食鳥類之一。

哈斯特巨鷹的體長可以達到1.5米,翼展3.5米,是現代鷹的1.4倍。哈斯特巨鷹的視力極好,在空中就能看到地面上獵物的一舉一動,並且迅速出擊。

哈斯特巨鷹最喜歡的食物,就是上面說的恐鳥,以及比恐鳥更大的象鳥,還有其他一些獵物。

不過,由於人類大量捕殺恐鳥,導致哈斯特巨鷹失去了食物來源,最終也同樣難逃滅亡的命運。

相關焦點

  • 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鳥類化石 它們是歷史上最大鳥類的祖先
    你知道地球歷史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嗎?它叫做鋸齒鳥,更科學一點的名稱為多骨鋸齒鳥,英文名為pelagornithids。大約500到1000萬年前,它們翱翔於天地之間,不僅種群數量龐大,而且它們的體型也十分龐大,與現在的小型飛機相當,翼展至少超過5.2米。當時在地球上,各個地方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
  • 它是世界上第三大鳥類,體型龐大性格兇殘,一腳能踢死一匹馬
    鳥類對於大家而言都不陌生,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可是你知道世界上最兇殘的鳥類又是什麼嗎?根據生物學家的研究來看,世界上最兇殘的鳥類是食火雞。說是「雞」,其實它並不是雞,而是世界第三大鳥。食火雞的身材高大,有些健壯的食火雞甚至比人類還高,但它的翅膀並不能支撐如此龐大的軀體在空中飛翔,因此使得它們飛行的能力逐漸退化了。所以,食火雞雖然作為一種鳥類,卻並不會飛翔。食火雞可謂是鳥類家族中的勇士,它驍勇善戰、所向披靡。食火雞的頭頂有一個特別的角質頭盔,堅硬的角質頭盔能很好地保護著它的頭頂,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 體型雖小,卻是鳥類猛禽之一,這種小鳥的力量超乎想像
    伯勞鳥的文化在中國歷史裡源遠流長,「勞燕分飛」這一成語出自伯勞鳥,更有典故周宣王射殺繼室以慰化身伯勞的愛子。伯勞鳥作為食蟲性鳥類,其地位相較其他鳥類非常重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句話用來形容伯勞鳥同樣適用。
  • 恐龍的DNA與現代鳥類一樣?
    6分鐘 導讀 一項新研究稱,恐龍的DNA與現代鳥類是一樣的這是因為,恐龍總共具有約80條染色體,與現生鳥類相似,而鳥類正是恐龍的後代 這種多樣性幫助它們在不斷變化的氣候中迅速演化,並統治了地球大約1.8億年的時間。利用來自現生海龜和鳥類的DNA,研究人員成功將超過2.55億年前的DNA歷史拼接起來。 科學家認為,恐龍的DNA排列方式可能為它們提供了一份「演化成功的藍圖」。
  • 盤點那些瀕臨滅絕的鳥類,你可能再也見不到了
    如今5G到來,也證明了人類科技力量又邁向了新的臺階,然而科技發展的飛速也讓很多鳥類失去了自身的棲息地,加上一些人為的環境破壞以及肆意捕殺,這也導致了很多鳥類瀕臨滅絕,今天就為大家盤點那些快要消失的鳥類,可能你再也見不到了。
  • 鳥類的飛行能力:體型巨大,不妨礙運動
    它們仍然保留了巨大的顱骨、變輕的無牙喙、癒合的翼骨、水平狀的股骨,使用膝關節而不是髖關節進行運動,還有鞍形頸椎和尾綜骨,並且,翅膀上已經退化的羽毛的分布模式也與真正的飛羽相同。在鳥類的歷史中,飛行能力的演變是一個永恆的主題。鳥類中的許多種類失去了飛行能力後,在安全時便開始探索地面上的情況。利用其長腿,它們很快就成為高效的跑動者,以躲避捕食者。
  • 從鳥類蛋殼化石中提取出DNA
    象鳥的龐大體型令現代鴕鳥相形見絀,而人和雞在它的面前更顯「渺小」。
  • 體型和重量最小的恐龍,它也許就是現代鳥類的直接祖先
    近鳥是所有恐龍中體型和體重最小的成年恐龍,它的模式標本是由中國 古生物學家徐星等人在2008年11月敘述並命名的,並且在2009年發表在 《中國科學通報》中近鳥的化石呈天然狀態,不過缺少頭骨、右前肢和部分 尾巴。
  • 科學家發現最小恐龍,體型與蜂鳥相當,也是最小的古鳥類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宣布發現體型最小恐龍眼齒鳥,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古鳥類,比蜂鳥還小一點,種屬可能介於始祖鳥和熱河鳥,可能和現代鳥類有親緣關係。眼齒鳥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本來化石是很難形成並保存的,幸運的是這個眼齒鳥被包裹在了琥珀中,因此科學家才得以通過三維重建確定了這種鳥的外形特徵,有著相對於腦袋特別大的眼睛,而且嘴巴上長有一圈倒鉤的小刺狀結構,骨骼結構和鳥類有相似的地方。
  • 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類的?
    這兩個物種有著非凡的生物學歷史。 古生物學家Paul Barrett教授解釋了我們對恐龍進化的新認識如何改變了科學家的思維方式。 充滿當今世界天空的鳥類是活的恐龍,讓人聯想到遙遠而陌生的過去。幾十年來的重大發現和研究使研究人員確信,現代鳥類物種與獸腳類恐龍之間存在直接聯繫。曾經有人認為恐龍是按比例放大的蜥蜴,但現在它們被認為是完全不同的物種。
  • 史上最兇鳥類,體型龐大的食火雞,你們知道它有多危險嗎?
    知道世界上最兇狠的鳥類是什麼嗎?那就是傳說當中的食火雞,這種看起來像鴕鳥的鳥類並不是鴕鳥而是鶴鴕,大多數人將他稱之為食火雞。主要生存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這一塊,從體型上來講,他們在繁多的鳥類當中排行老二,身高可以達到1米7左右,體重更是能到70公斤,不少鳥類雌雄分辨,從外在的羽毛就可以看出最大的區別,這種鳥雌雄卻沒有很大區別,此鳥在體型上有一些優勢。比鴕鳥和美洲鴕鳥更早退化,不能飛行,跟鴕目和美洲鴕鳥一樣,有三個腳趾。
  • 青島陸生野生動物大數據:鳥類陣容最龐大(圖)
    數據顯示,青島的四大類陸生野生動物中,鳥類的品種最多,其中扁嘴海雀、醜鴨等都是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卻在青島現身的珍稀物種。  發布 青島有435種野生動物   據青島野生動植物保護站調查,青島現有兩棲類8種,爬行類17種,鳥類390種,獸類20種。但由於人口密度大,農業歷史悠久,工業生產相對發達,無大型森林,因此,大型陸生脊椎動物相對較少。
  • 世界十大壽命最長鳥類排行榜,第一種能活80歲
    世界上鳥兒的種類是十分繁多的,它們有的體型巨大,有的能擅人言,有的花枝招展,有的悅耳動聽,真可謂是品種繁多,形態各異。人類的極限壽命大約在140歲左右,而鳥類的壽命根據種類的不同,有著很大的區別。今天小編為你們帶來了世界十大壽命最長鳥類排行榜,有的甚至比人類的壽命都要長,第一種能活80歲,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番吧。
  • 盤點鳥類那些千奇百怪的巢
    而鳥類卻不一樣,鳥類的「家」——鳥巢,卻是一個為了繁殖而搭建的臨時性場所。作為一個臨時性結構,鳥巢僅在鳥類繁殖期產生作用,它為鳥爸鳥媽們提供一個可以容納鳥卵和鳥娃,同時兼具保溫和保護作用的場所,而當鳥娃翅膀硬了能飛出巢了之後便一般不再利用,僅某些鳥類(某些洞巢鳥、家燕和某些猛禽)會在翻修的基礎上重複利用曾經使用過的舊巢。
  • 它不是始祖鳥,卻在一億年前就具有現代鳥類的特徵
    儘管它翼展不到15釐米,與現代鳥類相似,有羽毛、翅膀和短尾。但是,它還具有一些現代鳥類所沒有的特徵,如長在翅膀上的爪子。圖片來自維基伊比利亞鳥僅有麻雀般大小,但人們估計它飛行技術不錯。它可能會在空中或地面獵食,也許喜好住在湖泊附近,便於從水面捕捉昆蟲。由於至今未有發現其頭顱骨,它們的食性仍只是一個推測。
  • 古鳥類軟組織研究揭開鳥類呼吸系統的起源之謎
    2018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鄒晶梅研究員所屬的研究團隊,從鳥類的骨骼和軟組織特徵角度,對熱河生物群的早期鳥類進行了長期的研究,10 月 22 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報導了在一件距今 1.2 億年前的原始鳥類上保存的肺部結構,為揭示早期鳥類呼吸系統的演化提供了關鍵信息
  • ...現代鳥類祖先化石!這種「神奇雞」像雞又像鴨 不挑食逃過了恐龍...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早的現代鳥類的化石,並將之命名為「Wonderchicken」( 神奇雞)。這種鳥類學名為Asteriornis maastrichtensis,生活在6670萬年前,比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時間還早不到100萬年,那次撞擊導致了所有非鳥類恐龍的滅絕。
  • 最早的現代鳥類祖先化石!這種「神奇雞」像雞又像鴨 不挑食逃過了...
    然而,這種鵪鶉大小的鳥類的有翼和喙的後代在那次大滅絕事件中倖存了下來,形成了一個包括現代雞和鴨在內的漫長的世系。研究人員於3月18日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根據對這個包括一個近乎完整的頭骨和幾塊肢骨在內的化石殘骸的分析,這種鳥與陸地鳥類和水禽最近的共同祖先關係密切。
  • 世界上最大的鳥類,身長高達8米,被稱為「天空霸主」
    相信聰明的你一定猜到是什麼了,對了,那就是鳥,鳥的體型一般都比較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見著鳥類,會叫小鳥的原因。但是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這個鳥,不是一個普通的鳥,它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一個鳥。這個體型龐大的鳥就叫做--阿根廷巨鷹,相信大家都對鷹這一動物特別害怕吧,如果我的頭頂上有一隻鷹在盤旋,我早就惶恐不安了,它們的爪子強勁有力,而且視力特別好,在空中飛行的速度也是極快,而且鷹的獵物是兇殘的蛇,可想而知,老鷹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動物吧。而阿根廷巨鷹是鳥類物種中最大的一種了,不過大家不要害怕,因為這種鳥早已經滅亡了。
  • 科學家發現巨型鳥類,體型堪比小型恐龍!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大鳥類,體型堪比小型恐龍!說起最大的鳥類,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鴕鳥,但是鴕鳥卻並不是鳥類家族中曾經出現過的最大的成員。就在2018年,古生物學家命名了一種曾經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的巨型鳥類,它的體型堪比小型恐龍,這種鳥類因此成為「史上第一大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