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閨蜜最近跟我嘮叨,她女兒從幼兒園到現在1年級了,老因為一點小事就跟同學說「不跟人做朋友了」,要麼動不動就跟同學說好的事情說了不算。她覺得孩子這麼說話做事有點傷人,剛上學在班裡的人緣都受影響。
芊芊有一陣也這樣,雖然只是一時之氣,但孩子往往意識不到隨口一說帶給對方的小傷害,慢慢就沒朋友了。
導致孩子這種表現的原因還是挺多的,不過,我當時把問題聚焦在了「換位思考」這個點上。
因為當時芊芊6歲左右,大腦前額葉還做不到既處理自己的情緒,還能關注別人情緒的地步。也就是說,理智腦發育剛起步,容易做出「心直口快」,根本不考慮對方的舉動。
而這個恰恰是我可以幫助她,通過一些小方法來改進的。
我發現美國老師引導學生的思路就很不錯。她們會讓孩子學會stand in one’s shoes來看問題。
直譯過來就是「穿別人的鞋站著」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
這裡面涉及了2個層次的共情能力:
-對別人情緒的感同身受
-更深層次的認知共情。也就是理解對方感受,換位思考。
我後來就留心觀察每天經歷的各種小事,刻意帶著芊芊用這些小事做練習。發現她逐漸懂得感知別人情緒,對於一些她能理解的人和事,還會用實際行動去共情、關心別人。
慢慢她在班裡處理各種同學關係也遊刃有餘多了,人氣都變高了。
其實在美國的學校裡,同理心是被單獨拿出來作為特別重要的社會能力來培養的。美國老師有很多方法幫孩子快速理解、掌握使用同理心,來適應不同的新環境。今天這課我就跟妞們分享一下我用過的這些方法。
一、孩子說話做事挺「傷人」,怎麼讓孩子懂得換位思考呢?
策略① 感同身受身邊事
我設計了2套感知他人情緒的遊戲,帶著芊芊玩。
我上來先從她身邊比較熟悉的人開始,比如之前她一個小閨蜜長了齲齒,她媽媽帶孩子去拔牙。芊芊馬上想到了西西。還表情驚恐的說,當時給西西嚇夠嗆。
所以,對方害怕的情緒,她其實是有感受到的。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為了調動孩子大腦中的情緒模仿系統,給自己創造和別人相同的情感體驗。
接下來,我又讓她把人和情緒直接做關聯,玩了一個《情緒對對碰》的遊戲。
幾個回合玩下來,芊芊就有意識去發現別人的情緒,再把感受鏡像到自己身上。包括我後來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事,也會刻意問她對方的感受。慢慢她對什麼時候該表現同理心,就有把握了。
策略② 表現自己的同理心
更深層的共情是孩子需要具備能從他人的角度去想問題的能力。
我整理了生活裡的10個小情境,讓孩子試著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表達出對別人的理解、幫助別人。
這裡我做成了小拼圖的形式,左側的心是遇到的情況,右側是一些提示性的參考。妞可以先鼓勵孩子自己說說。
比如我有次在家急著去開門,結果大腳指狠狠磕在了鞋櫃的角上。我一聲尖叫,芊芊在屋裡聽見了,趕緊跑過來問我怎麼了。還扶我坐下,又是給我吹,又是問我用不用噴點「好得快」。那次感覺她一下子長大了,學會關心別人了。
①本課一共5小課
前4課是概念的講解、具體開展的策略,以及各種情境小案例演練。
最後1課是家長手冊,是給妞隨手翻看課程主要內容的。有本課的主要定義和策略提煉,以及關鍵句型提示。
②這套課程的5小課課程表如下
課程表看不清的話,戳上圖↑,可以縮放看哈。
③下面把每課主要內容和形式給大家一一說下哈
課程形式:3個互動小遊戲
主要內容:1套分類遊戲、1套看圖說話情境遊戲和一個暖場活動素材
暖場活動《褶皺的心》丨在正式開始這課的內容前,可以先帶孩子玩個摺紙小遊戲,把孩子的興趣調動起來。
妞先帶著孩子一起回憶一下,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別人的事,每想起一件,就把紅心折一下。
比如我閨蜜女兒對同學說再也不理人家了,就把心折了一次;又想起因為我閨蜜不讓她吃糖,衝我閨蜜大吼大叫,把心又折了一次......等折完以後再把心展開,不管怎麼努力撫平、按壓,都無法回到最初的狀態了。
看圖說話丨給出了一些情緒線索,讓孩子可以推斷出圖中的人物分別有著什麼樣的感受。
比如下面這個圖吧:一個小朋友贏了遊戲,振臂高呼肯定特別高興,而另一個看上去非常傷心沮喪,甚至把臉都埋在了手裡。可以讓孩子分別想想,自己如果是畫中的2個小朋友,都是什麼樣的感覺。
《別人會怎樣》情境遊戲丨就需要讓孩子自己代入到某一個情境中,聯繫以前的經驗產生情緒共鳴,發現自己對別人的影響。
比如我很早以前,有時氣急了會對芊大吼大叫。她開始的時候會被嚇到,自己跑到角落躲起來。有時候還會嚎啕大哭來回應我。所以,做這道題的時候,她選擇了「被弄哭」和「不開心得跑開」選項卡。
通過這一系列的小活動,孩子開始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緒,也可能會影響別人有了認識。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本課的主題-同理心了。
第2課:什麼是同理心
課程形式:3個互動小遊戲
主要內容:1套判別遊戲、1套選擇遊戲和1個思維導圖素材情緒選擇遊戲丨把孩子置入到不同場景,讓孩子假設一下自己面對問題會是什麼樣的情緒反應。以後再面對這些實際情況的時候,也能馬上聯繫起來了。
比如你正在公園裡玩,不小心摔了個馬趴,別的小朋友開始哈哈大笑的笑話你時,你除了憤怒,還可能有哪些情緒呢? 妞也可以跟我一樣,把情緒小卡片貼在冰棍棍上,增加趣味性哈。
第3課和第4課是2個核心策略:
① 感同身受身邊事
② 表現自己的同理心
課程形式:3個互動小遊戲
第5課:家長手冊
課程形式:1本使用手冊
主要內容:本課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策略方法的總結梳理,以及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套用的的關鍵詞和句型匯總。另外,還有套小桌遊,沒事可以跟孩子邊玩邊練。
家長手冊丨把同理心的定義再次提出來進行強化。另外第三課和第四課的2步策略,也進行提煉-首先學會多傾聽他人感受,再用自己的體諒和幫助來進一步表現自己的同理心。
好了,關於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的話題咱們今天就先聊到這了。
3、這套《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的課程汁源如何獲取
適用年齡:4歲以上希望能在新環境中快速融入、成為受歡迎和受信任的孩子和大朋友們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