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發現老鼠正面天性 樂於助同伴會換位思考

2020-12-04 中國日報網


小老鼠在努力解救受困同伴

在很多人眼中,老鼠是狡猾、貪婪等貶義詞的「代表」,但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屬於嚙齒類動物的老鼠其實是會換位思考的「熱心腸」,它願意給同伴提供幫助,而這種換位思考之前只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才能觀察到。

綜合國外媒體12月7日報導,研究人員找來60隻小老鼠做試驗,首先讓它們成對在一起彼此熟悉,然後將一對放入一個籠子裡,其中一隻可以自由走動,而另一隻被關進籠子中間的透明隔間中,隔間的門只有外面的老鼠能打開,行動自由的老鼠見到同伴被困,似乎能體會到它的痛苦,一心專研開門的訣竅,一旦搞明白就會立刻推開門、助其同伴逃出來。

「那隻被困的老鼠逃出後會在籠子周圍跑動,而其同伴也緊隨其後,一會跳到此前受困老鼠背上,時不時在他身上舔舐,像是在慶祝什麼,」該大學的神經生物學教授佩姬•梅森說。

接下來,研究人員改變了試驗的方式,受困老鼠被釋放出來不能與行動自由的老鼠一起玩耍,經過幾次試驗發現,即使在沒有社交互動的回報下,老鼠解救受困同伴的行為還是沒變。不過當隔間是空的或者裡面放的是一隻玩具老鼠時,老鼠就沒有去打開隔間的門。

最後,研究人員在籠子裡放入老鼠愛吃的巧克力片,令他們吃驚的是,行動自由的老鼠仍然是先把同伴救出,再與其一起分享美食。「這一舉動說明,對於喜歡巧克力的老鼠來說,解救同伴和享受美味同樣重要,」梅森說。

幾番試驗使梅森確定,老鼠具有換位思考的能力,而且雌性老鼠表現得更為明顯。「在生物進化歷史中,換位思考的出現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早得多,它是動物所具有的一個根本的天性……這項研究結果主要告訴我們,如果遵從生物遺傳原理,我們自然會互相幫助,如果你選擇不去幫助他人,那就需要對本能的生物傾向進行有意壓制,」梅森說。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神經系統學家亞科•潘克塞普(Jaak Panksepp)為這項研究寫了一篇分析報告,並刊發在《科學》雜誌上。潘克塞普表示,這個試驗是迄今為止對換位思考行為最清楚的論證,但為了揭開這種行為的動機,科學家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劉純萍)

 

相關焦點

  • 同伴越多越可能袖手旁觀,科學家發現老鼠也有旁觀者效應
    這個心理學術語是解釋事件發生時有越多人旁觀,願意出手援助的人會越少。最近芝加哥大學研究發現,這種現象並不只存在人類之中,至少在大鼠身上,旁觀者效應也是存在的。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最新的「大鼠的旁觀者效應」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如果老鼠與其他無意出手協助的老鼠在一起,牠將更不願意出手協助受困的同伴;就像人類一樣,當周遭的同伴數增加,無關乎個人氣質或道德協助意願會自然下降。但這項研究是如何進行的?又怎麼確定實驗大鼠是受到周遭同伴影響?
  • 美科學家發現老鼠求愛時會發出浪漫超聲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4月1日報導,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雄性老鼠在向雌性老鼠求愛時,會發出一種超聲波,堪比人類的浪漫情歌。據悉,美國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家研究發現,當雄性老鼠聞到雌性老鼠尿液留下的氣味時,會發出一段連續的超聲波。此前,科學家認為這種音波只是隨意發出的,不具有信息傳播作用。
  • 自從女兒學會換位思考 人緣變得越來越好了
    我發現美國老師引導學生的思路就很不錯。她們會讓孩子學會stand in one’s shoes來看問題。直譯過來就是「穿別人的鞋站著」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這裡面涉及了2個層次的共情能力:-對別人情緒的感同身受-更深層次的認知共情。也就是理解對方感受,換位思考。
  • 實現高效溝通的方法:換位思考
    #溝通技巧#實現高效溝通的方法:換位思考什麼是溝通?為了設定的目標,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個人或群體間傳遞,並達成共同協議的過程。一項權威的統計表明:除去睡眠時間,我們80%以上的時間都用在傳遞或接受信息上。不良的交流與溝通,不管它以何種形式出現,都會帶來時間和資源的浪費。
  • 在食物和同伴面前,老鼠果斷選擇先救同伴,原來它們也有情感
    這個實驗顛覆了人類對老鼠的看法,它們不但有情感,而且會無私地幫助自己的同類!這也太神奇了吧!然而科學家對此並不滿意,他們覺得也有可能老鼠被關在這裡很無聊,它只是手賤想找點遊戲玩,才把自己的同伴放出來,它只是把解開機關當成了打發時間的方式,這個猜想對嗎?
  • 科學家發現老鼠也有「同情心」
    老鼠也和人類一樣有同情心。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讓老鼠選擇享用巧克力或是協助受困的同胞逃脫,它們會選擇幫助同伴。
  • 研究發現老鼠會像人類一樣避免傷害同類
    多數人都會對傷害他人感到難過,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人類獨有的「道德情操」,動物則更加自私,只會關心自己和後代而並非其他同類,但在荷蘭科學家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推翻了這種說法──至少在老鼠身上,它們也會竭力避免傷害同伴。
  • 那些自私的大學舍友們,你們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換位思考」?
    那些自私的大學舍友們,你們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換位思考」?01我很慶幸在大學的時候,室友都非常友好,並沒有被「奇葩」一詞所含括。但也沒少聽一些朋友吐槽,他們寢室裡的室友有多麼奇葩。一個學妹曾氣憤地說:她的一個室友是典型的夜貓子。所有能在熄燈前完成的事情,都要拖到熄燈後做。
  • 美研究稱老鼠有同情心 為幫同伴逃跑放棄巧克力
    老鼠也和人類一樣有同情心。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讓老鼠選擇享用巧克力或是協助受困的同胞逃脫,它們會選擇幫助同伴。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周四在期刊《科學》發表的報告指出,即使這些低等動物也會表現出愛心。
  • 《高效能思維》讀書筆記之五:自我暴露和換位思考定律
    1篇法則是刺蝟法則:與人相處,距離產生美;2個定律既自我暴露(適當暴露)定律和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定律;3個效應既:首因(先入為主)效應、投射(人心各不同)效應、刻板(記憶)效應。交際心理學研究發現,讓人家看到你的缺點和弱點,人家才覺得你真實可信,不存虛假,從而產生親近感。反之,如果把自己「包藏起來」,就會感覺造作、虛偽,給人以壓力感。人之相識,桂在香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要想與別人成為知心朋友,就必須表露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真實想法,向別人講心裡話,坦率的表白自己、陳述自己、推銷自己,這就是自我暴露。
  • 狸貓如何百變,也阻止不了人類貪婪,淺談《百變狸貓》的換位思考
    淺談人與狸貓的換位思考站在人類的角度來看生存環境,人類只是順應自己的利益,不斷地創造生存的價值。而站在狸貓的角度來看,人類是貪婪的,不斷地壓縮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狸貓們可能會想,為什麼人類能夠如此自私,從不考慮別人的生存價值?但是正因為人類的自私,過度地開採自然,在人類看來,這是一種進步,一種適當的開發。
  • 「換位思考」和「1分鐘講話」兩大心法是掌握溝通技巧的基礎
    因此,「只為自己,不考慮別人」、「不會換位思考」等等這樣的標籤被貼在了她的身上。那麼,我們從她身上看到反面教材後,思考究竟該如何舒服地與人溝通呢?我推薦《換位溝通——掌握關鍵對話的溝通必修課》這本書給大家。
  • 老鼠更願幫飢餓同伴
    【新華社微特稿】瑞士和德國一項研究顯示,老鼠能憑藉氣味識別需要食物的同伴並給予幫助。研究人員在24日出版的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雜誌上報告這一發現。他們用褐家鼠做實驗,在一隻「焦點鼠」的籠子裡放食物,並在它籠子旁邊分別放置裝有吃飽的老鼠和飢餓老鼠的不同籠子,並用鼓風機把這兩個籠子裡的空氣吹向「焦點鼠」的籠子。研究人員發現,無論旁邊是飢餓老鼠還是吃飽老鼠,「焦點鼠」都會把自己籠內裝有食物的小盤推向對方,但是推向飢餓老鼠的速度快得多。
  • 十分鐘讀完《趕走黑夜的小兔子》,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面對孩子的無理行為,很多時候家長都控制不了情緒,孩子犯錯,家長會生氣,會懲罰孩子。可是,孩子犯錯誤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有些家長並不一定會弄清楚。孩子的行為如果有問題的確需要指出和進行一定的獎懲。但不能僅僅看行為本身,還要看到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
  • 科學家發現烏鴉有著驚人的「思考能力」(圖)
    烏鴉具有驚人的使用工具、語音以及一定的智慧行為,科學家認為從中可以發現有關外星生物的思維特徵據國外媒體報導,烏鴉是一種非常普通的鳥類,通體呈現黑色,科學家發現烏鴉有著驚人的「思考能力」,在做出決策的時候類似於人類
  • 情侶之間鬧矛盾,記得8個字:學會冷靜,換位思考
    其實情侶之間鬧矛盾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的人吵架是越吵感情越好,有的則吵架吵到分手,其實不過是會吵架的情侶,學會了8個字。換位思考出現分歧,有矛盾的時候,你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想想自己的不對之處,這有利於自己的理智回歸。
  • 研究:就像人類一樣,老鼠也會避免傷害同類
    多數人都會對傷害他人感到難過,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人類獨有的「道德情操」,動物則更加自私,只會關心自己和後代而並非其他同類,但在荷蘭科學家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推翻了這種說法──至少在老鼠身上,它們也會竭力避免傷害同伴。
  • 兩女孩高鐵摘口罩吃東西,遭中年男子罵,為什麼換位思考就這麼難
    整件事,就是「換位思考」的問題先說中年男子,如果他能站在兩個女孩的角度,或許就會有下面的感受:可能早上沒吃飯,確實餓了;高鐵上沒說不讓吃飯;一會就到中午了,可能很多人都要吃飯;很多飯店都可以堂食了,所以,可以摘口罩吃飯,吃完再戴上;吃飯,人的基本需求,總不能不吃飯吧;再說兩位小姐姐,如果她們能站在中年男子的角度,或許會有下面的感受:
  • 使老鼠壽命延長四倍 科學家發現「不老丹」
    珍子  一種抗老藥使經過基因工程改造過的老鼠的壽命延長到原來的4倍,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新的研究標誌著人類朝揭開衰老秘密的方向又邁出了一步。  研究者西蒙·默勒夫說,此前他曾用抗氧化劑延長了線性蟲的壽命。但是他提醒人們注意,延長線性蟲和基因工程老鼠的壽命是一回事,而延長人類的壽命是另一回事。  默勒夫的論文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
  • 《換位溝通》:讓你受用一生的溝通必修書,助力走向成功人生
    《換位溝通》的作者是日本溝通達人山本昭生,他現擔任說話術研究所主任教授,NPO說話術網絡理事長,從事溝通技巧培訓工作30年,期間出版了多部溝通技巧暢銷書。此書共2本,除《換位溝通》一書外,還有一本與之配套的實操與進階手冊,讓你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對書中介紹的各類溝通方法和技巧,有的放矢的進行練習,達到「學練結合」的目的,助你快速掌握書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