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光規劃者
要說最近最火的綜藝,莫過於《乘風破浪的姐姐》,一群30+的女人在這樣的節目中,不斷學習唱跳、突破自己,乘風破浪。各位姐姐們贏得了觀眾們的關注,但同時有的姐姐在節目中的表現也遭到了大家吐槽。
提到藍盈盈我想大家通過這麼節目一定很熟悉,她的人設是努力、上進、正能量,但她因在節目中溝通的問題,迎來了部分觀眾的吐槽:
當隊長選人環節沒有提前溝通就錯過了白冰,選擇了 吳昕 ,使得白冰感到十分失望;為了團隊公演節目的效果,提出讓沒有音樂功底的語音半個月學會一種樂器,使得吳昕因壓力巨大而痛哭。因此,「只為自己,不考慮別人」、「不會換位思考」等等這樣的標籤被貼在了她的身上。那麼,我們從她身上看到反面教材後,思考究竟該如何舒服地與人溝通呢?我推薦《換位溝通——掌握關鍵對話的溝通必修課》這本書給大家。
《換位溝通——掌握關鍵對話的溝通必修課》是由擁有自己30年的溝通培訓經驗的山本昭生所著,他在書中為我們總結了一套「換位溝通」的簡單方法,將溝通技巧與各種場景緊密結合,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快速、輕鬆地成為溝通高手。
本書共分為5個部分,分別是換位思考、一分鐘說話法、不同場合下的溝通方法、藉助五感實現溝通和避免溝通失敗。而「換位思考」和「一分鐘說話法」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是山本昭生溝通方法的兩大支柱。下面我們來共同了解下這兩種方法。
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指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從對方的角度出發進行溝通。換位思考的益處:
開始換位思考後,溝通技巧也將自然提升;會換位思考的人更能贏得對方的好感,溝通更順暢。
一分鐘講話法
一分鐘講話法是作者的核心溝通方法,即「一分鐘內把話說完」。一分鐘講話法無論對聽著還是講話者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它主要有三種類型:簡潔法、緊湊型三步法、三角腳本法。
簡潔法:簡潔法是1分鐘說話法的基礎。開結構與三明治類似:頭和結尾用「寒喧語+姓名」,中間介紹要講的「內容」;緊湊法:緊湊法是將簡潔法中中要講的「內容」,具體擴展為「點題+展開+總結」;三角腳本法:將要簡潔法中講的「內容」擴展為「一句話概括意見和主張+主要內容+理由或具體事例+總結前面的內容」。能夠把講話邏輯表現的更清楚,主要應用於會議發言、口頭報告、日常聯繫。「換位思考」和「1分鐘講話法」二者是相互聯繫的。學會換位思考才懂得1分鐘講話法的可貴,運用1分鐘講話法實則是在踐行換位思考。
在我看來,要更好地踐行這兩種方法,更高效地實現換位溝通,應該從溝通內容、溝通場合和溝通技巧入手。
1.為了避免對方厭煩,溝通內容儘量簡潔明了。
我們大多數人在溝通的過程中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因而在溝通時容易出現不考慮別人感受、使得別人厭煩的行為。雖然,在當代社會中,即便聽者內心已經厭煩,但也不會表現的太明顯。所以,我們要明確這一點: 別人在聽我說並不意味著別人聽進去了。
《大話西遊》這部經典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如果問道片中取經團隊裡誰最囉嗦,想必很多人和筆者一樣,不約而同地脫口而出: 唐僧 。的確,在大話西遊裡,唐僧被刻畫成了一個囉裡囉嗦的搞笑角色。雖然他一心愛護徒弟,為徒弟們考慮,但是他的嘮叨體質讓徒兒們都表示很厭煩。這和我們身邊很多人一樣,總是喜歡滔滔不絕,根本不顧聽者愛不愛聽。
所以, 我們在溝通中要學會使自己的語言儘量簡潔明了,這不僅能讓對方很愉快聽進去我們的話,還能使其清晰地理解我們表達的內容,這才能夠達到溝通的目的。
2.在不同的場合要選取不同的溝通技巧。
一般而言,在不同的場合裡,人們有著不一樣的約定俗成的溝通習慣。假如發言的時候不看場合,溝通對象就沒法保持愉快心情跟你對話了。
有一次,我陪老公參加同事聚餐,有好幾位男士都帶著妻子一同參加。大家邊吃飯邊聊天,氣氛特別好,所以男士們也都喝了些酒,正喝的盡興時,只聽其中的一位妻子筷子摔到桌上衝自己老公大吼「不準再喝酒了,你再喝酒這個月零花錢一分沒有了。」話音未落,只見這位老公臉色通紅,面漏難色。雖然大家繼續喝大家的,但這對夫妻卻提早離開了飯桌。我想這位老公一定覺得自己特別丟面子,指不定回去和妻子吵架到什麼程度。
所以, 說話要分場合這個特別重要,不能不顧場合自己想說什麼說什麼。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面臨很多場合,如會議、匯報、演講、偶遇熟人、朋友聚餐等等,我們要學會不同場合說不同的話,這樣才會讓自己得體,讓別人舒適。
3.學習溝通技巧可以是從0到1的過程。
提到溝通我相信每個人都覺得特別重要,但提到溝通技巧很多人又表示迷茫。其實,即便你是個溝通小白,只要不斷學習溝通技巧並且應用到實踐中,長期堅持,溝通能力一定會得到有效提高的。
說到這,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篇報導。馮鞏有個首席弟子 白凱南 憑藉在舞臺上伶牙俐齒的相聲「功夫」攬獲無數掌聲。「金句」、「包袱」層出不窮的他,更是各大春晚語言類節目的頂梁柱和綜藝真人秀的耍寶王,令觀眾深愛,如今,已成為的喜劇界的新秀。
但當舞檯燈光熄滅後,現原形的白凱南竟然是個「口吃」。臺上可以滔滔不絕嗨翻天的白凱南竟絲毫沒有被自己的「口吃」所幹擾。我想這應該就是所謂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吧,相信白凱南一定付出比別人加倍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績。
所以, 無論你是否會溝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肯下功夫去學習,要反覆的應用和練習,正所謂「羅馬非一日所建」。只要練習到位,熟能生巧,即便你再眾人面前演講時,也不會緊張到無話可說。
總之, 關於說話、溝通方面的書,我以為說的最簡明易懂,從宏觀上把握得最準確的是《換位溝通》這本。
此外,本書還附贈一本《換位溝通——實操與進階手冊》,比較適合溝通小白閱讀和練習。按照《換位溝通》這本書中介紹的「換位思考」和「一分鐘說話法」進行練習後,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感覺到溝通帶來的改變。
我是與你一起讀書、觀影、寫作,分享個人成長與生活中小美好的 @時光規劃者 ,感謝關注,您的關注是我持續輸出、堅持寫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