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不少人感慨:「混職場,會做的不如會說的」。一句酸溜溜的牢騷話,也反映出現實:敗在不懂溝通上的人確實很多。我們公司車間有兩位班長,資歷和能力都不相上下,但一個是沉默寡言型,只知道埋頭苦幹;另一個八面玲瓏,經常跟主管交流,明顯這位佔便宜比較多。年終時的業績評估非常優秀,獎金拿了一大筆。
職場溝通真的是這麼難的一件事嗎?有沒有啥簡單好懂溝通法則?當然有!我今天讀到的這本日本說話術研究所主任教授山本昭生的《換位溝通》就提供了兩大要點:第一,「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從對方的角度出發進行溝通」;第二,「一分鐘內把話說完」。只要掌握這兩點,你的職場之路就會越走越順。
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不是個新鮮的概念,但放在具體的溝通藝術上,還是有些說道的。
你是不是有這種體驗,自己哇哩哇啦地講半天,對方卻一臉懵?或者人家根本會錯意,把你的意思給曲解了?在講話時,如果對方根本沒有接收到你傳達的信息,那麼你的這次溝通就是失敗的。
不妨對照以下幾點自查一下,看看自己犯了啥錯:
聲音太小或語速過快:對方聽不清楚,感覺很累語速過慢:對方容易犯困聲音過大:令對方有壓迫感說話時間過長:對方抓不住重點,容易厭煩說話內容未經整理,缺乏邏輯性:對方聽不出哪裡是重點這5點都是因為人們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對方的角度去說話造成的,換位思考後,站在對方的角度,多想想對方的感受,你的溝通能力就能得到飛躍式提升。
一分鐘內把話說完
職場都是分秒必爭,尤其是老闆。他們工作很忙,日程滿滿的。匯報工作時,他們喜歡的是簡潔有力、一針見血,而不是拖沓冗長。這時候「1分鐘說話法」就比較受歡迎。
1分鐘說話法適用以下場合:
日常交流(對話、拜託別人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請求、回答)。公司內部的匯報、聯繫、會議。會議上的討論。會議主持。自我介紹。
1分鐘說話法具體來說,有3種類型:
1、簡潔法:寒暄語+內容+姓名
舉例:
早上好,感謝大家今天一早參加本次會議。
我是本次會議的主持王林。
今天會議主要討論3點內容,第一……
大家對這3點結論還有異議嗎?沒有的話,本次會議結束。
這是最簡單的溝通方法,開宗明義,總分總結構,一下子就能讓聽者明白。
2、緊湊型三部分構成法:是將「內容」部分細分為3步:點題+展開+總結
早上好!我是今天會議的發言人王林。
今天,我想跟大家討論一下集團內部的溝通問題。
展開(具體事例):同事之間因為一封郵件爭吵
展開(主張、意見):哪些場合使用電子郵件來傳遞信息
總結:建議大家有事當面交流
這個緊湊型法的要點就是最初的10秒,這10秒說的好才能抓住聽講者的注意力,在點題時一定要簡短有力,否則大家就會走神。
3、三角腳本法:由3個要點構成:
能用一句話概括的意見或主張(20字左右)主要內容(在1分鐘內講1~2點為宜)理由或具體事例我向大家匯報一下今天的工程進度。
結論:保證按計劃完成今天的工程進度,明天估計會稍有延遲。
主要內容:對明天的減產做個說明。
理由:供應商運輸車輛發生故障,預計後天恢復正常。
三角腳本法在邏輯性方面比較強,結論先行,順序鋪開。
這3種1分鐘話術,強調的都是話語越簡潔越好,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斷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總結:
溝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學習和實踐。人每天都離不開說話,但會說話的人「一句話讓人笑」,不會說話的人「一句話讓人跳」。
別只顧著發牢騷,說某某某是靠拍馬屁升職加薪的,要知道人家這個「嘴皮子」功夫也是練出來的,只要你牢記「換位思考」和「1分鐘說話術」的這兩點,你的溝通水平也會日漸提升,成為老闆面前「既會說又會做」的超級紅人。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下單,一頓飯錢,幫你提升職場溝通能力,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