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稱老鼠有同情心 為幫同伴逃跑放棄巧克力

2021-01-08 搜狐網

  老鼠也和人類一樣有同情心。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讓老鼠選擇享用巧克力或是協助受困的同胞逃脫,它們會選擇幫助同伴。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周四在期刊《科學》發表的報告指出,即使這些低等動物也會表現出愛心。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教授德塞蒂說:「這是科學界第一次取得證據,證實老鼠出於同情心而有幫助同伴的行為。」

  研究人員將30隻老鼠成對關在一起,每對在一個籠裡關兩個星期。然後把配對老鼠放進一個新籠子,其中一隻被困住,另一隻行動自由。當自由鼠看到同伴和聽到其叫聲時,會表現得較激動。

  困住老鼠的圍欄門不容易開,但大多數老鼠都會一再嘗試,並在三至七天內打開。一旦學會了,每次自由老被放進籠裡時,就會直接跑去開門。但如果被關的是毛絨玩具老鼠,不是同伴,自由鼠就不會去救。

  當研究員在籠裡放幾塊巧克力時,自由鼠會先咬住巧克力,然後去放出同伴,還讓同伴吃剩下的巧克力。自由鼠表現出分享行為的比例為52%。若沒有同伴需要它們去救,它們會把巧克力吃光。(文章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相關焦點

  • 美科學家發現老鼠正面天性 樂於助同伴會換位思考
    ,但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屬於嚙齒類動物的老鼠其實是會換位思考的「熱心腸」,它願意給同伴提供幫助,而這種換位思考之前只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才能觀察到。綜合國外媒體12月7日報導,研究人員找來60隻小老鼠做試驗,首先讓它們成對在一起彼此熟悉,然後將一對放入一個籠子裡,其中一隻可以自由走動,而另一隻被關進籠子中間的透明隔間中,隔間的門只有外面的老鼠能打開,行動自由的老鼠見到同伴被困,似乎能體會到它的痛苦,一心專研開門的訣竅,一旦搞明白就會立刻推開門、助其同伴逃出來。
  • 老鼠更願幫飢餓同伴
    【新華社微特稿】瑞士和德國一項研究顯示,老鼠能憑藉氣味識別需要食物的同伴並給予幫助。研究人員在24日出版的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雜誌上報告這一發現。他們用褐家鼠做實驗,在一隻「焦點鼠」的籠子裡放食物,並在它籠子旁邊分別放置裝有吃飽的老鼠和飢餓老鼠的不同籠子,並用鼓風機把這兩個籠子裡的空氣吹向「焦點鼠」的籠子。研究人員發現,無論旁邊是飢餓老鼠還是吃飽老鼠,「焦點鼠」都會把自己籠內裝有食物的小盤推向對方,但是推向飢餓老鼠的速度快得多。
  • 同伴越多越可能袖手旁觀,科學家發現老鼠也有旁觀者效應
    最近芝加哥大學研究發現,這種現象並不只存在人類之中,至少在大鼠身上,旁觀者效應也是存在的。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最新的「大鼠的旁觀者效應」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如果老鼠與其他無意出手協助的老鼠在一起,牠將更不願意出手協助受困的同伴;就像人類一樣,當周遭的同伴數增加,無關乎個人氣質或道德協助意願會自然下降。
  • 在食物和同伴面前,老鼠果斷選擇先救同伴,原來它們也有情感
    當我們說動物有情感的時候,總有不少人站出來指正它們只有本能,然而當越來越多無法解釋的經歷出現,科學家也開始懷疑動物到底有沒有情感。為了測試,他們找來了動物界智商比較高的老鼠。有個教授做了一個測試,把兩隻老鼠放在一個密閉空間裡,其中一隻老鼠鎖在一個機關裡,另一隻老鼠則可以透過自己的行動解開機關釋放這隻老鼠。
  • 男子抓住黃鼠狼遭逃跑同伴騷擾 吃剩老鼠丟進屋
    一市民捉黃鼠狼後  黃鼠狼同伴夜夜來報復  本報訊(記者 萬勤 通訊員 王慶澤 實習生 馬玲)「三天前兩隻黃鼠狼跑到店裡偷肉,一隻被抓住後放了生,另一隻逃走後連續數晚來騷擾家人,疑是報復。
  • 科學家發現老鼠也有「同情心」
    老鼠也和人類一樣有同情心。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讓老鼠選擇享用巧克力或是協助受困的同胞逃脫,它們會選擇幫助同伴。
  • 流浪橘貓貓受同伴排擠,只能與老鼠蟑螂做朋友!
    所謂「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位真心朋友。但是不僅僅是人有這種觀念,貓咪也會渴望得到友情!有這麼一隻流浪貓,它渴望擁有自己的朋友,但卻遭受同類的排擠,為此它只能去與老鼠蟑螂為伴,它最後的命運會如何呢?
  • 流浪橘貓貓受同伴排擠,只能與老鼠蟑螂做朋友
    所謂「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位真心朋友。但是不僅僅是人有這種觀念,貓咪也會渴望得到友情!有這麼一隻流浪貓,它渴望擁有自己的朋友,但卻遭受同類的排擠,為此它只能去與老鼠蟑螂為伴,它最後的命運會如何呢?
  • 豐子愷:美與同情
    於是我恍然悟到,這就是美的心境,就是文學的描寫中所常用的手法,就是繪畫的構圖上所經營的問題。這都是同情心的發展。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於同類的人,或至多及於動物;但藝術家的同情非常深廣,與天地造化之心同樣深廣,能普及於有情、非有情的一切物類。我次日到高中藝術科上課,就對她們作這樣的一番講話:世間的物有各種方面,各人所見的方面不同。
  • 研究稱:雄老鼠會用貓尿氣味增強性吸引力
    據國外媒體報導,老鼠對於貓的氣味似乎天生恐懼,但科學家們近日稱,最新的研究發現雄性老鼠會利用貓尿氣味來突顯自己的雄性特徵,進而對雌老鼠構成更強的性吸引力。貓尿增強雄老鼠的吸引力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生物學》雜誌上,科學家們公布了他們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同情機制並非人類獨有
    而這種現象取決於與人類同理心相關的大腦區域。  人們往往認為只有人類才有道德情操,而動物是自私的。在鬥爭中,它們更關心自己而不是其他陌生的動物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老鼠在兩種控制杆之間進行選擇,其中一個控制杆能讓它們得到糖果。  之後,科學家重新連接了傳遞系統,這樣按下有糖果的槓桿也會向鄰近老鼠傳遞電刺激。被電到的鄰居尖叫著表示抗議。
  • 貓和老鼠有這樣角色,嫉恨如仇喜愛遊擊,能力也是幫隊友逃跑!
    依託於羅賓漢為原型的羅賓漢傑瑞註定也是扮演者這樣的角色,有勇有謀,不懼危險:首先按照正常攻略的套路來說要從特點—技能—加點—知識卡開始介紹角色特點:先從特點說起,可以看圖片屬性,羅賓漢很適合逃生,非常靈活,它推奶酪的速度也是中等,羅賓漢最重要的特點就是靈活 可以看到,它的靈活屬性是
  • 外媒:研究稱老鼠通過超聲「唱歌」吸引伴侶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科學家發現老鼠會通過超聲「唱歌」吸引伴侶(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導 外媒稱,研究顯示,老鼠在尋找伴侶時會發出嘯叫聲。但在劍橋大學合著並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半月刊上的研究顯示,老鼠「唱歌」時使用的方法類似超音速飛機引擎的運行機制。老鼠用這種高頻的嘯叫聲吸引伴侶和保護領地。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0月11日報導,研究主要作者、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埃琳娜·馬爾特說:「老鼠發出超聲的方式過去從沒在其他動物身上見過。」
  • 加拿大研究發現老鼠和人一樣具有同情心
    加拿大蒙特婁一所大學的科研人員日前研究發現,老鼠與人類一樣也能感受到同伴的痛苦,但前提是要與同伴至少相識兩周以上,否則它對同伴的痛苦也會無動於衷。     通常情況下只有人才具有同情心,對同伴的痛苦有反應。近年來,科研人員對動物情感、行為和智力的研究越來越關注。加拿大的科研人員利用老鼠做了三組不同的實驗發現,老鼠在同伴受傷、尖叫或抽搐時,自己也會出現痛苦和痙攣反應。
  • 老鼠被虐待,你會同情嗎?有同情心就是「聖母白蓮花」?
    「殺死一頭大象」Topsy,是一頭亞洲象,它在幼年時被從南亞走私至美國,引進它的馬戲團將它包裝為「第一頭在美國出生的大象」,被揭穿後又改口稱之為「第一頭非熱帶地區出生的大象」,總之,它是馬戲團黃金年代的一枚競爭籌碼。
  • 張京川決定不再登山 夢見登山同伴心很痛
    鳳凰衛視7月30日《冷暖人生》,以下為文字實錄:解說:雪山上槍聲驟起,生死兄弟魂斷異國,是什麼讓他們不停地攀越那些高插入雲的雪峰,走上那條布滿艱險的孤獨天路,冷暖人生,生死山峰。登山同伴被塔利班殺害 張京川稱他們沒人性張京川:外面很亂,就是我也聽不懂說些什麼,反正就是大聲的呵斥這種亂,然後我當時迷迷糊糊地一看表,11點我,有人大力地就是把帳篷踢,我就非常地氣憤,誰這樣沒有禮貌,大家都是國際隊的,平常非常有禮貌的,我正在還罵了一句,結果我的帳篷就被尖銳的東西,就是一下劈開了,一伸出頭去就是一支槍頂著我。
  • 科學網—同情機制並非人類獨有
    而這種現象取決於與人類同理心相關的大腦區域。 人們往往認為只有人類才有道德情操,而動物是自私的。在鬥爭中,它們更關心自己而不是其他陌生的動物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老鼠在兩種控制杆之間進行選擇,其中一個控制杆能讓它們得到糖果。 之後,科學家重新連接了傳遞系統,這樣按下有糖果的槓桿也會向鄰近老鼠傳遞電刺激。被電到的鄰居尖叫著表示抗議。
  • 研究:就像人類一樣,老鼠也會避免傷害同類
    多數人都會對傷害他人感到難過,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人類獨有的「道德情操」,動物則更加自私,只會關心自己和後代而並非其他同類,但在荷蘭科學家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推翻了這種說法──至少在老鼠身上,它們也會竭力避免傷害同伴。
  • 《會說話的老鼠》:我的編號是B-97
    比如其中有一段描寫小老鼠以賽亞被撒旦貓打飛,他「撞得頭昏腦脹,眼前金星亂舞,耳邊邊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我記得後半句是我們小時候有一篇語文課文叫《魯智深拳打鎮關西》裡邊的語句。用在這裡貼切又親切,非常妙。
  • 臺灣烏龜幫同伴翻身 美媒稱讚遊客喝彩(圖)
    烏龜見義勇為,幫同伴「翻身」。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市立動物園2隻烏龜日前登上美國廣播公司(ABC News)新聞報導,其中1隻烏龜幫助翻不過身的同伴翻回正面,贏得遊客一陣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