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好餐廳林立,這一事實註定了要在香港做餐廳推薦反倒成了一件艱難任務。不過每當我在香港卻不知道去哪兒吃飯時,腦海中總是出現以下這兩家餐廳。
香港俱樂部紅屋餐廳
昃臣道1號
要說我在香港最偏愛的餐廳,那可能是位於中環的「香港俱樂部」中的「紅屋」(Red Room)。
紅屋餐廳的環境非常古典 本文圖均由餐廳 提供
這是一間相當特殊的餐廳,實行嚴格會員制,只有俱樂部會員及其客人或者夥伴俱樂部的會員和客人憑介紹信方可入內。對於著裝也有嚴格規定:男士須穿西裝系領帶,女士則需著正式裙裝或褲裝。而最與當代社會格格不入的,是整間俱樂部禁用手機的規定,紅屋也不例外。因此一進餐廳360度無死角拍照加自拍,每上一道菜後大家紛紛掏出手機「試毒」的場景,在此處可是看不見的。
雖然很麻煩,但我總願意一去再去。俱樂部本身建於1846年,而這間紅屋餐廳呢,我雖然不知道它的歷史有多長,它的氛圍卻相當古典。紅屋一如其名,以紅色為主色調,牆上裝飾風景油畫,地毯厚重,一進去便不自覺放低音量。這裡的許多客人都是多年老主顧,與侍者都相當熟稔。好幾次都見到耄耋老人由子孫後輩攙扶而來。也能見到打扮體面穿金戴銀的老年女性落座,是一處有十足港片風味的地方。
氛圍對我來說並不構成足夠的吸引力,美食才是。紅屋的食物以法餐為主,兼有一些歐陸菜。我每次必點的韃靼牛肉由侍者在客人面前新鮮現做,特別加入的俱樂部幹邑「御鹿」並非普通烈酒,而是至今唯一得到英國王室授權的幹邑。拌好之後,捶打三次,再送上餐桌。如果你對口味不滿意,侍者也可以現場再加調整,直到滿意為止。
某次用餐時主菜中的鴿子由法國空運而來,鮮嫩入味程度在我的經驗中可算頂級。而我最近一次用餐所選的姜味舒芙蕾,大約是紅屋菜單中不多的,加入東方元素的法菜了。
如果對葡萄酒有興趣,非常推薦你與紅屋的侍酒師深度聊聊天。可惜的是,前兩次來在酒單上見到的兩瓶羅曼尼康帝,如今已經不見了。所以,貪歡可要趁早。
Café Gray
金鐘道88號
Café Gray當然不是香港唯一擁有維多利亞港景色的餐廳,誠然,它位於金鐘並從49樓俯瞰維多利亞港的優勢確實使這間餐廳擁有傲人美景,不過,作為直接以主廚的名字命名的餐廳,Café Gray最為重視的,還是通過食物來體現出主廚Gray Kunz的美食理念。
風景並非這家餐廳的全部
翻開Café Gray的菜單,不難看出它的混血基因——既有塔斯馬尼亞三文魚,又有烤豬頸肉配椰漿飯。雖然全世界都流行融合菜,但身為瑞士人的Gray卻有自己的優勢。他出生在新加坡,直到11歲時才離開亞洲。「我雖然從來不認為食物可以成為連接我童年時代記憶的媒介,但一個人無法否認他早期生涯所為他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Gray說。
在以美食享譽天下且餐廳林立的香港想要站穩並非易事,在Café Gray,Gray帶來了他的「味道元素」概念,試圖用超越「酸甜苦辣」的形容詞來分解、賦予食物更多,更細化的風味。Gray告訴我,他經常做一個「盲品」練習,遮住眼睛試菜,從而決定一道菜是否需要更多的酸度、香氣、或質感。
慢煮塔斯馬尼亞三文魚
Gray大概每季都要來中國一次,好為自己的餐廳挖掘一些新的食材和靈感。這個季節,Café Gray換了全新的活力菜單,在原本的有機、可持續的食材基礎上,重點推出了正當潮流的純素和無麩質菜品。
如何在從業多年後保持靈感?Gray的回答是,「就算是一幅簡單的中國的照片,都能喚醒我的思路,給我帶來許多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