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寧市區內首現「鳥中大熊貓」
進入12月西寧市區內的北川河溼地公園翩然飛來兩隻貴客——黑鸛記者從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了解到這是西寧有觀鳥記錄以來市區公園首次發現黑鸛目前,中國大熊貓總數約為1750隻,而全球範圍內,黑鸛僅存2000餘只。
-
福州寧靜小村莊驚現「鳥中大熊貓」
中華秋沙鴨被譽為「水中活化石」和「鳥中大熊貓」,據永泰縣嵩口鎮方面透露,他們計劃在區域內設立保護區,避免這些珍稀鳥類受到驚擾。「鳥中大熊貓」來自長白山在梧埕村的大樟溪水域,有白刀、石斑等各種魚蝦。村裡常住人口只有百餘人,沒有任何工業,寧靜的鄉村,成為中華秋沙鴨越冬的首選地之一。每年11月,中華秋沙鴨就從遙遠的長白山飛到這裡,到了來年3月李花盛開之時,中華秋沙鴨就將北上。
-
「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在北京房山現身:中國獨有、全球瀕危
「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在北京房山現身:中國獨有、全球瀕危 王斌/北京青年報 2018-03-02 11:00
-
漢石橋溼地驚現「鳥中大熊貓」
順義 「順義出現『鳥中大熊貓』啦!」北青社區報記者獲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bǎo),在北京市漢石橋溼地市級自然保護區出現。大鴇在我國的現存數量已低於大熊貓數量,這是順義區首次發現這種鳥類。
-
飛來北海的這種鳥,比大熊貓還要少!
近日,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監測人在觀測工作中發現了一隻極度瀕危的動物勺嘴鷸(yù),這是北海自2012年發現並記錄以來連續5年發現勺嘴鷸的身影。據數據顯示,全球勺嘴鷸的數量少於100對,比大熊貓數量還要少,且數量仍在下降,下面日報哥將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比熊貓數量還要少的勺嘴鷸到底長什麼樣?在北海灘涂上棲息的勺嘴鷸。
-
「鳥中大熊貓」的拯救與保護
「鳥中大熊貓」的拯救與保護 綠尾虹雉。調查顯示,野生綠尾虹雉數量不足一萬隻,且呈持續縮減趨勢,因此,它還有個別稱:鳥中大熊貓。 綠尾虹雉,中國特有大型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性易危物種,也是傳統文化中提及的「鸞」。現已查明,它的主要分布區位於四川西北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以及青海、雲南、甘肅和西藏局部區域。其中,四川是它的老家,也是種群最大的分布地。
-
「鳥中大熊貓」驚現天津海河岸邊
今天上午,本市一名攝影愛好者在東麗區海河岸邊蘆葦叢中,發現並拍到了十幾隻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 攝影愛好者王曉華告訴記者,為了弄清小鳥的身份,回到家後,他把拍的照片發給幾位有多年「打鳥」經驗的攝影愛好者確認,最終確定這些小鳥是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能在海河邊拍到這種鳥,感覺自己很幸運,也說明天津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野生鳥類的棲息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王曉華興奮地說。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周勇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阿琳娜 楊柳)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這是陝西長青第二次發現黑鸛。 此前,在長青保護區內發現黑鸛為2012年12月,工作人員在區內的楊家溝拍到過1隻亞成體。
-
來認認做客杭州的過境鳥,一本「飛鳥集」送給你,讓你看夠它們的...
留鳥們安心居住,候鳥們來來去去,在城市裡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的身影。但過境鳥就不同了。它們一年到頭只在我們這座城市裡小小露個臉,給我們留下驚鴻一瞥,轉眼就揮著翅膀飛走了。
-
江蘇連雲港:海州灣沿海溼地發現「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
2020年5月24日,在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灣北部贛榆區沿海溼地蘆葦叢中拍攝的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被稱為「鳥中大熊貓」。這種鳥的第一個標本採集發現是在中國南京。對該鳥的行蹤,我國上世紀80年代曾有記錄,之後曾一度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目前,震旦鴉雀已作為瀕危物種,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
-
「鳥中大熊貓」現身拒馬河
時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近日現身房山拒馬河流域,數量達40多隻。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監測黑鸛的行蹤並把相關資料記錄在案。近年來,房山區生態環境局大力推進碧水攻堅戰,水環境改善明顯。
-
候鳥大規模過境,請別下「毒手」
杭州的上空,即將迎來一批批長翅膀的「北方客」——候鳥大規模過境高峰即將到來!隨著天氣驟然轉冷,北方的候鳥將在最近一段時間起大批南遷。在它們南遷的旅程中,杭州是一個重要過境點。 風塵僕僕的它們,將暫棲在杭州的一些「客棧」裡歇個腳兒,為飛往更遠的南方積蓄體力。
-
21隻「鳥中大熊貓」現身朔州
近日,太平窯水庫迎來了一群神秘的客人,它們就是被譽為「鳥中大熊貓黑鸛是世界瀕危鳥類之一,現存種群數量極少,也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鳥中大熊貓黑鸛成鳥體長1米左右,屬於大型涉禽,它們一般棲息於河流沿岸和沼澤溪流附近,以魚、蝦、泥鰍等小動物為食。
-
21隻「鳥中大熊貓」現身朔州
近日,太平窯水庫迎來了一群神秘的客人,它們就是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因為處在放水期,太平窯水庫形成了大片的淺水灘涂,灘涂的中央就成為黑鸛活動的樂園。黑鸛是世界瀕危鳥類之一,現存種群數量極少,也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鳥中大熊貓」。黑鸛成鳥體長1米左右,屬於大型涉禽,它們一般棲息於河流沿岸和沼澤溪流附近,以魚、蝦、泥鰍等小動物為食。朔州市朔城區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 站長 賈建軍:黑鸛的性情比較機警,它們經常在遠離人類的地方活動,而且對水質、環境的要求特別高。
-
「鳥中大熊貓」禾花雀首現海珠溼地
攝/通訊員趙廣勝 信時記者葉偉報大洋網訊 海珠溼地首次發現「鳥中大熊貓」禾花雀。記者昨日從海珠溼地獲悉,有攝影愛好者日前在海珠湖拍到了5隻漂亮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這是首次在海珠湖拍到禾花雀。據統計,2011年海珠溼地只有70餘種鳥類,到如今已升至172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6種,廣東省級保護鳥類21種。
-
鳥中大熊貓現身武漢安營越冬
【鳥中大熊貓現身武漢安營越冬】昨日,3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黑鸛現身武漢天興洲頭,這是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連續第7年選擇在天興洲安營越冬。它們每年10月下旬到達,次年4月陸續離開,在島上度過近5個月。今年10月29日,在天興洲首次觀測到南遷至天興洲越冬的黑鸛6隻,它們已如期抵達。
-
攝影師照片「鳥中大熊貓」,中國是獨有的
俗話說,世界很大,自然界中有許多奇特,這使得許多遊客大開眼界。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小夥伴非常喜歡旅遊,因為旅遊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知識,而且可以與自然更親近「接觸」。自然界中有許多種動物,但由於時代的變遷,其中一些動物可能已經被人類捕獲,現在動物的數量非常少,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罕見的。然而有時,他們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被發現,在中國的河北中,又發現了稀有物種。
-
錦江上飛來一隻鳥「鳥中大熊貓」進城了
照片經過成都觀鳥協會專家辨認,確認是「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是一種瀕危鳥類,在成都範圍內,僅於都江堰紫坪鋪水庫下遊被記錄過。而這次,距離最近的回龍地鐵站僅3公裡。李建書告訴記者,他觀鳥拍鳥已有三年多,共拍攝了三百餘種鳥類,此次首次拍攝到中華秋沙鴨,也證明了成都的環境在不斷變好。再此也提醒市民,珍愛環境,保護鳥類。(雲上深夜快遞記者:陳迪欣 王伯毅)
-
納帕海的「鳥中大熊貓」
新華社發(陳志明 攝)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繁殖於北方,在長江以南地區越冬,有「鳥中大熊貓」之稱。1988年,納帕海國際重要溼地首次記錄到黑鸛,2004年首次系統監測記錄到的黑鸛有60餘只。專家團隊監測記錄顯示,去年和今年分別有400餘只遷徙黑鸛在此越冬停歇,納帕海國際重要溼地已成為國內黑鸛種群最大、最集中、最為重要的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
-
高清組圖:「鳥中大熊貓」黑鸛戀上冬季南寧
「鳥中大熊貓」黑鸛警覺性高喜歡結對出行 最讓梁家登欣喜的是,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也來南寧過冬了。「也是在上個星期,在發現鳳頭麥雞同樣的地點,4隻黑鸛在溼地、水塘來回遊蕩,而且它們警覺性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