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族,40種不同面孔

2021-01-09 華西都市報
一個家族,40種不同面孔

91歲紀錄片祖父阿爵爺打造BBC 開年紀錄片《大貓》

雪豹現身

攝像師在喜馬拉雅山脈拍攝雪豹

攝像團隊在尋找兔猻。

鏽斑豹貓

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鏽斑豹貓

大貓

  疾馳的獵豹,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貓科動物

最孤獨的雪豹

最強大的非洲獅群

  咬合力最強的西伯利亞虎正在吞食鱷魚

  傲嬌高冷、慵懶任性、優雅輕盈、愛美伶俐……提到喵星人這一神奇又隱秘的物種,想必鏟屎官們已經按捺不住嘴角上揚的欣喜和雀躍。喵星人正以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在全世界瘋狂蔓延,成功霸佔貓奴們的玻璃心,「吸貓」「擼貓」一度成為朋友圈的新日常和新時尚,很多「鏟屎官」都患上了極易上癮、傳播極快、復發性還極高的「貓癮」。
  最近,一向以高產出、高質量和高聲譽而「封神」聞名的全球紀錄片大王BBC,又推出了一部全新的動物紀錄片——《大貓》。和平日裡溫順可愛的喵星小主子有所不同,《大貓》則將鏡頭對準貓科動物這一群體,尤其是其中的「大貓」一族:非洲獅、美洲豹、金錢豹、獵豹、雪豹、猞猁、漁貓、黑足貓、兔猻、沙漠貓……正如片頭所說「一個貓族,有40個不同面孔」,讓沉迷擼貓、無法自拔的「貓癮患者」們一次過足貓癮。
  上線半個月以來,《大貓》共推出了三集,每集長達一小時。憑藉「大貓」這一新穎十足的題材,團隊精心細緻、近乎完美的拍攝製作,以及對大自然弱肉強食、原始生態鏈的敬畏,《大貓》在豆瓣一舉斬獲9.6的高分,成為BBC紀錄片的又一扛鼎力作。

1
一個家族,四十餘張面孔

  「最快的獵豹、最小的鏽斑豹貓、最壯的西伯利亞虎、最強的非洲獅群和最孤獨的雪豹。」
  維基百科對「大貓」的定義是:五種最大、最兇猛的貓科動物,包括獅子、老虎、美洲虎、豹和雪豹。而在這部紀錄片中,主角更加豐富,它們雖同屬貓科這一族類,但卻呈現出四十餘張不同的面孔,突出和詮釋了紀錄片的主題「一個家族,四十餘張面孔」。
  《大貓》是紀錄片「祖父」——91歲高齡的大衛·阿滕伯勒(阿爵爺)帶領團隊全心全意打造的作品。他們花費了兩年多時間,到14個不同的國家取景,最終拍攝到31種貓科動物。
  從非洲無垠沙漠中群居的「萬獸之王」獅子,到斯裡蘭卡茂密雨林中輕梭自如的鏽斑豹貓,從俄羅斯遠東冰天雪地裡徘徊的西伯利亞虎,到世界最大溼地潘塔納爾中霸道棲居的美洲豹,從徵服了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的雪豹,到蟄伏在零下63度的加拿大猞猁……紀錄片的足跡遍布了大半個地球的山川湖泊、高原沙漠,在東南西北的場景變換和春夏秋冬的季節更替中,向觀眾真實再現了全球部分大型貓科動物的生存現狀與生活環境。
  不僅如此,紀錄片的主角們有「萌」也有「猛」,有群居的大家族,也有孤獨的獨鬥士,有好奇搞怪的活躍分子,也有謹慎小心的膽小分子,豐富多元、異彩紛呈的記錄主體,使紀錄片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
  你知道嗎?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鏽斑豹貓,大小和人類一隻手掌相近,可輕鬆隱匿在一片樹葉後,憑藉小巧玲瓏的身材優勢,在斯裡蘭卡雨林中健步如飛;在沙漠中飛奔疾馳、擁有瞬時爆發的加速度的獵豹,是陸地上運動速度最快的動物,幾秒之內就可達到10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成為令人生畏的追獵者;戰勝了食物稀缺、高寒酷冷的絕地環境,雪豹卻因難尋伴侶而成為了最孤獨的貓科動物,它只有通過翻山越嶺、每小時噴灑20餘次尿液來釋放單身信號,才有希望發現對方的痕跡和延續種族的命脈……

2
一次記錄,團隊匠心巨製

  「我們花了上百個小時來隱藏,戰勝了沙塵暴和三十年一遇的洪水,最終捕捉到了精彩絕倫的狩獵行動。」
  這部歷時兩年拍攝而成的「大貓百科全書」,從每一場前期的設計和策劃,到每一個鏡頭畫面的拍攝,再到每一段素材的後期製作,無不延續了BBC 一貫的高標準和高要求,並嚴格遵循著一套完整而詳細的工業化生產流程,因此獲得了不俗的收視效果。
  在拍攝獵豹狩獵野鹿這一場景時,製作團隊不僅利用無人機航拍技術從高度和寬度上,拍攝出了浩瀚沙漠中追逐雙方大範圍的運動畫面,還腦洞大開,給高速攝影車安裝上慢動作攝像機,從獵物的角度,精準還原出獵豹在追逐過程中速度、角度發生的改變,將獵豹無與倫比的衝刺技術和疾跑技能在三分鐘內進行了最為直觀的詮釋。
  生活在南非高原的黑足貓,是一種典型的夜行動物,它是野生貓科動物中個頭最小的種類之一,但卻能攻擊比它體型大四倍的小羊。攝像師為了捕捉到黑足貓夜間活動的軌跡,利用了無線電項圈、紅外線感光相機等精密儀器。
  《大貓》製片人Paul Williams在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中回憶道,「如果不依靠無線電項圈,我們根本不可能在荒蕪的灌木叢中定位到黑足貓的蹤跡,雖然每晚我們都感覺自己在經歷馬拉松賽跑。」而 攝 像 師 Howard Bourne也說道,「通過使用精密的感光相機,我們捕捉了黑足貓在夜晚自然狀態下的行動軌跡。目前對動物夜間行為的拍攝和記錄還比較少,這些高科技拍攝技術打開了探索和發現的新大門。」
  除了一系列高大上的拍攝手法和專業設備,使BBC紀錄片在全球獲得極高讚譽的決定性因素,不得不歸於整個製作團隊的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大貓》的短短三集,是整個團隊耗費兩年時間行走世界各地、與極其危險的大型貓科動物近距離接觸、與各種惡劣環境作鬥爭所拍攝而成的,可數的三個小時中凝聚了無數的心血和付出。
  為了拍攝喜馬拉雅山脈的雪豹翻山越嶺、尋找伴侶的畫面,攝像師在陡峭懸崖架好了機器,接下來在皚皚白雪中一等就是一整天。當雪豹現身時,一個個身披白雪的工作人員都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並在拍攝後喜極而泣,「我凍僵了,但值得等待。」為了拍攝美洲獅狩獵企鵝的鏡頭,攝像團隊在等待了4周後,決定再等3天,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可能是拍攝這一狩獵行為的最後一次機會,「我們花了上百個小時來隱藏,戰勝了沙塵暴和三十年一遇的洪水,最終捕捉到了精彩絕倫的狩獵行動」,製片人Nick Easton回憶道。

3
一路探索,追尋生命敬畏

  「她將企鵝們逼到了一個死角落,然後展開了她的第一輪殺戮……那時我快沒有了呼吸。」
  一部成功的紀錄片,除了具備成熟的拍攝手法,更重要的是要擁有「立得住」的內在核心。《大貓》的職責和使命,不僅僅是真實、準確地記錄下這些貓科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環境,而更是通過引導大眾去了解人類世界外、那些跳動著的、豐富而又鮮活的生命,喚起對大自然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等生存法則和原始生態鏈的尊敬和畏懼,從而進一步意識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以及人類渺小卑微的自然本位觀。
  「一個家族,40種不同面孔。」這是《大貓》的開篇語。長期以來,由於人類活動對大自然造成的環境破壞,以及對野生生物的各種違法捕殺,目前貓科類動物的數量已急劇下降到40餘種,並且大部分都已進入瀕臨滅絕的危機狀態。比如,由於雨林的退化,在片中圈粉無數的迷你繡斑貓,如今已經非常少見,被印度,斯裡蘭卡等國列為國家保護動物。而非洲豹居住的地方嚴重乾旱,為了提高幼崽的存活率,它們只得不斷進行著戰鬥和遷徙……
  豆瓣電影《大貓》下有個話題叫「再過20年,這些物種還能剩多少?」有網友回答說,「不到一成吧。」這個讓人難以接受的回答,卻極可能成為現實。如果說,紀錄片《二十二》的拍攝,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那紀錄片《大貓》的拍攝,就是在與物種滅絕的速度賽跑。
  在拍攝時,不少震撼人心的場景打動著鏡頭背後的主創們。攝像師Santiago Cabral目睹了一隻雌性美洲獅「侵略」企鵝領地的過程後,至今仍記憶猶新,「她(美洲獅)繞過我們身邊,徑直地來到了企鵝的地盤,將它們逼到了一個角落,然後突然間,展開了她的第一輪殺戮……那時我快沒有了呼吸。」
  另一位攝像師Sue Gibson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見到四隻小貓崽的場景,「它們從巖石窩裡爬出來,等待著媽媽回家,當媽媽出現時,它們激動得在媽媽身邊蹦來蹦去,蓬鬆的毛髮讓它們看起來就像一個個翻滾的毛球……四隻小貓躺在媽媽的懷裡吸吮著乳汁,而媽媽卻在溫柔地用嘴給崽兒們梳理毛髮……一切的起早貪黑都值得了!」
  在《大貓》這部「貓科萬花筒」中,觀眾可以看到40種大貓勇猛的、可愛的、溫柔的、孤獨的、為生存而奮力的所有真實狀態。既有非洲獅群集體狩獵、幼獅間打鬧嬉戲的家族親密感,又有喜馬拉雅山脈上雪豹難尋伴侶、與風雪巖石為伴的深深的孤獨感;既有鏽斑豹貓和長尾虎貓在樹枝間跳躍飛騰的歡快輕鬆,又有美洲豹瞬間撕碎寬吻凱門鱷的血腥暴力……各種複雜、激烈的情感和原始、本能的欲望交織在一起,才構成了鏡頭前最為真實和鮮活的自然世界,讓人為之入迷、為之震撼、為之心疼。
  對於生命來講,沒有什麼可以永垂不朽,對於活著而言,每一種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不論是溫情還是孤獨,是歡快還是殘忍,《大貓》用鏡頭帶領我們一路探索和追尋的,其實就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對人類本位觀的重新審視。

不可錯過的5部
經典野生動物紀錄片

  

《貓科動物:奇妙的動物家族》Big Cats: An Amazing Animal Family
  豆瓣評分:9.1導演: Martin Williams / Alex Williamson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貓科動物都是神經質的美人,本片講述了一千多萬年的貓科進化史,各種大小喵全體開掛,既有神級技能,又萌得無以復加。在紀錄片《貓科動物:奇妙的動物家族》中,生物學家Patrick Aryee環球親密接觸各種大貓小喵,泰國雲豹、南美獅子、西伯利亞虎、非洲獰貓、婆羅洲金貓、加拿大猞猁和貝里斯虎貓等,講述貓科動物如何在嚴酷環境中進化生存,以及喵星人如何佔領藍星人的家。
  

《非洲》Africa豆瓣評分:9.7導演: Katrina Bartlam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從高聳的阿特拉斯山到好望角;從茂密的剛果叢林到無邊無際的大西洋:體驗未被發現過的雨林、從未拍攝過的山區和白雪覆蓋的沙漠,伴隨著野外景觀與野外生活的變化多樣,這部紀錄片,再現了這片壯麗大陸的美麗和威力。史前鯨頭鸛為了雄起而戰鬥,勇敢的蜥蜴開玩笑似的獵取獅子背上的食物,長頸鹿在兇猛的對戰中拼鬥。每一集都保證帶你親密接觸、親眼感受那奇妙的野生世界,帶你去真正的未開發的地區冒險,去抓住那些即使是在最熟悉的野生世界裡也從未見過的野生風貌。
  

《蒙哥》The Meerkats豆瓣評分: 9.2導演:詹姆斯·霍尼伯內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非洲南部喀拉哈裡平原,火熱的太陽炙烤大地,在這片古老而滄桑的土地上,無數生靈繁衍生息。它們遵循著優勝略汰、弱肉強食的法則,頑強地度過每一天。科洛(Carlo),一隻貓鼬家族新出世的小成員,它的家族在動物王國裡並不強大,獵鷹、毒蛇以及其他大型動物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它們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在殘酷的世界中生存下來。科洛從最初的懵懂無知,最終成長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塵與雪》Ashes and Snow豆瓣評分: 8.8導演:格利高裡·考伯特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加拿大攝影師格雷戈裡·考伯爾,用13年時間,27次長途旅行,走遍世界記錄著人、野生動物和大自然之間微妙的關係。他的鏡頭充滿詩意和靈氣,畫面純淨無瑕,沒有恐懼和危險,有的只是人和動物之間的愛和信賴。《塵與雪》美得令人窒息,片中人與大象、鯨魚、花豹、老鷹等野生動物毫不違和地出現在同一畫面中。他們彼此依靠,和諧共存,每一次呼吸都是對大自然的敬重。
  

《帝企鵝日記》La marche de l'empereur豆瓣評分:8.6導演:呂克·雅克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這是一部真實反映企鵝生活的電影。南極大陸的北部氣候溫和,食物充足,南部則終年覆雪、氣候寒冷,食物短缺。但南部也有其好處,那就是這裡生態穩定,沒有天敵的追擊。為了讓企鵝寶寶健康成長,企鵝爸爸媽媽每年都會從北部來到南部孵化小企鵝蛋。企鵝爸爸和企鵝媽媽輪流進行孵蛋工作,另一方則不遠萬裡去找尋食物。途中的艱辛任何人都難以承受,而柔弱的企鵝們則每年都這樣往復進行著這項艱辛的任務。影片所展現的頑強生命力發人深省。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陳荷 實習生 任禕寒

相關焦點

  • 一個家族40種不同面孔 91歲紀錄片祖父阿爵爺打造BBC開年紀錄片...
    和平日裡溫順可愛的喵星小主子有所不同,《大貓》則將鏡頭對準貓科動物這一群體,尤其是其中的「大貓」一族:非洲獅、美洲豹、金錢豹、獵豹、雪豹、猞猁、漁貓、黑足貓、兔猻、沙漠貓……正如片頭所說「一個貓族,有40個不同面孔」,讓沉迷擼貓、無法自拔的「貓癮患者」們一次過足貓癮。上線半個月以來,《大貓》共推出了三集,每集長達一小時。
  • 抖音又是你的面孔是誰唱的什麼歌? 《沒有什麼不同》送給你
    原標題:抖音又是你的面孔是誰唱的什麼歌? 《沒有什麼不同》送給你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飛速發展,很多新時代產物被不斷解鎖,各種意想不到的it產品也隨之湧現問世,像是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應用軟體就大大豐富了大家的日常休閒生活。
  • 動畫《熊貓家族》40周年發售繪本(圖)
    繪本的主角是1972年的宮崎駿動畫《熊貓家族》,這也是為了紀念《熊貓家族》誕生40周年的特別企劃,寓教於樂,真是具有雙重意義呢。  動畫《熊貓家族》講述了小女孩米米和熊貓父子發生的趣事。製作動畫是大名鼎鼎的宮崎駿,這部動畫從原案到腳本都是宮崎駿親力親為,是早期宮崎駿的代表作品之一。
  • 四十種大貓BBC讓你一次吸個夠
    原標題:四十種大貓BBC讓你一次吸個夠   這部拍攝周期兩年多的三集紀錄片,將貓科動物種群中40種不同面孔的動物匯聚一堂,一上線便在豆瓣上獲得9.6分的高評價,被眾多貓奴盛譽為「引領了吸貓的新高度」。   40種面孔,萌出天際   一個家族,40種不同面孔。這是《大貓》的開篇語。
  • 貓科動物種類大全:八大家族,40種野貓
    然而世界上的野生貓科動物有40種左右之多,即使資深貓科愛好者也很難叫出所有貓科的名字。今天動物志按演化的順序,給大家全面介紹下現代貓科的8大家族。豹家族是真貓類最輝煌的一個家族,有生活在密林裡的虎、美洲虎和雲豹,有適應開闊草地的獅子,還有高山上的雪豹,全能型的花豹。從距今30萬年前開始,獅子打敗了劍齒虎,完成對世界五大洲的徵服,然而1萬年前,獅子的世界霸主地位為人類所取代。
  • 澳洲一家族4代40人亂倫 生下12個智障和畸形兒
    當地一個有近40人的大家庭,半世紀以來以近親亂倫繁衍了四代人,父女、兄妹、舅甥、爺孫間大搞關係甚至玩性虐,令12名孩子出現不同程度的智障和畸形,過著不懂如廁、洗澡、說話的非人生活。  傳媒形容今次是澳洲史上最極端、最可怕的亂倫及虐兒案,新南威爾斯省兒童法庭顧及案件嚴重性,罕有公開文件,釐清家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表明判決基礎。
  • 丹鳳眼男人臉,卻是西方最愛的東方面孔,將成為下一個呂燕?
    東西方存在的文化不同,而審美的角度也是大不相同,如今西方人審美的「東方美」高級臉越來越多的出現在T臺上了,比如劉雯的高級臉就深受外國人的青睞,而獨具東方魅力的丹鳳眼模特就更加格外的受到青睞。這位極具東方特色面孔的賈晨宇,雖然年齡小,但憑藉一張過目不忘的個性面孔,讓她頻繁亮相T臺和時尚雜誌,因為她有這一張過目不忘的個性面孔,可以造型百變,深受外國人的喜愛。這真的是一張頂級的厭世臉,細細的眉毛,還有一雙攝人心魂的丹鳳眼,她的五官每個部位都非常小,卻是西方人眼中最愛的東方面孔,不過卻有網友說像是一張男人臉。
  • 雲吸貓愛好者福利:一篇文章弄懂40種貓科動物
    然而世界上的野生貓科動物有40種左右之多,即使資深貓科愛好者也很難叫出所有貓科的名字。今天動物志按演化的順序,給大家全面介紹下現代貓科的8大家族。其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徵是,該家族很多種類可以發出響亮的咆哮聲,這是由於它們舌骨沒有完全骨化,聲帶下有厚厚彈性纖維。但雪豹和雲豹的舌骨已經完全骨化了,故無法發出吼叫,取而代之的是雪豹的嚎叫與雲豹的低吟。豹家族是真貓類最輝煌的一個家族,有生活在密林裡的虎、美洲虎和雲豹,有適應開闊草地的獅子,還有高山上的雪豹,全能型的花豹。
  • 成都肥腸粉第三代傳人|餐飲面孔
    甘樂也以家族手藝為根基,推動草根小吃肥腸粉的進化發展,立志將甘食記肥腸粉打造成一個全國性的地方小吃代表品牌。在成為非遺傳承人之前,甘樂的人生軌跡與餐飲似乎沒有過多的關係。 1978年被很多人稱為「中國命運大轉折的一年」,中國經歷了偉大且具有歷史意義的轉折。這不平凡的一年,在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老市區,甘家新添一子,取名甘樂。
  • 遊漫談:解析進化型多達8種的伊布家族,仙子伊布是家族最強火力
    如果說那隻曾經參演過大電影,在第一世代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遊戲資料片的「皮卡丘」,是寶可夢系列正統遊戲中最具有代表意義的一隻寶可夢,那麼另一隻擁有八種進化形態,在每個時代中都不會被任天堂冷落的「伊布」,就是寶可夢系列後來居上的佼佼者。
  • 榮耀 一個家族的抗戰記憶(圖)
    一個家族的烽火抗戰路,卻已然清晰。 與魔鬼擦肩 戰爭的血腥與殘酷,只有親身經歷才有切膚之感。日寇的狡黠與強悍,只有親眼目睹才會心驚膽寒。 「日寇可絕不像『抗日神劇』裡那樣弱智與無能。」 先輩的饋贈 歷史的硝煙散去,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改變了一個國家的走向,更牽動著一個家族的浮沉—— 李錦波,解放後幾經輾轉,赴天津新華中學任教,後轉入工廠,至退休,後輩居河北、甘肅、天津等地; 李瀾波,抗戰勝利後前往臺灣,後輩居中國臺灣、美國等地; 李月波,解放後在天津河西區文化館任職,至離休,後輩居天津等地
  • 中美建交40年系列短紀錄片舊金山首發
    採訪的10位被訪嘉賓,是40年中美關係中的見證者、親歷者、建設者,也是受益於40年中美建交的獲得者。 首映式當天人民網啟動「多城一書 共讀中國」活動,通過向當地圖書館贈送英文版、中英文版中國圖書,舉辦讀書會,一起閱讀中國,讀懂中國。
  • 解讀《權力的遊戲》七大家族之一:坦格利安家族
    數百年來,坦格利安家族統治七大王國,直到拜拉席恩家族的勞勃奪走王位,才終結了坦格利安家族多年的統治。如同大陸的許多人一樣,大家都認為龍已經滅絕了,所以大家都錯誤的認為坦格利安家族已經式微。因此龍媽的出現,暗示著坦格利安家族的重生、當今的動蕩以及魔法將回歸維斯特洛。
  • 農場裡的女博士——石嫣 | 新時代的中國面孔
    【編者按】   今年是改革開放40
  • 賽文奧特曼的5種版本,一個是家族之恥,一個比賽文X還強十倍
    一說起賽文奧特曼相信小夥伴們並不會陌生,因為在奧特曼系列當中,賽文奧特曼的客串次數非常多,從昭和時期一直到現在,可以說他是貫穿整部奧特曼系列特攝劇的存在,圓谷老爺子對賽文奧特曼的偏愛我們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奧特曼系列中有著許多版本的賽文奧特曼,他們一個是家族之恥,一個比賽文x還要強勁10倍,一起來看看吧
  • 南京普查「蜻蜓家族」 僅在老山就發現30種(圖)
    其實,蜻蜓擁有一個龐大的家族,除了常見的紅蜻蜓外,還有好多種。為了摸清南京的蜻蜓種類,從2005年開始,南京曉莊學院生命科學系的虞蔚巖老師和南大生科院的專家首次給南京蜻蜓「查戶口」。目前,南京老山地區「蜻蜓家族」率先浮出水面。快報記者 安瑩蜻蜓和恐龍一樣古老專家介紹說,很多人對蜻蜓的好奇源於這種昆蟲的觀賞性。
  • 美媒:馬臉與人類面孔相似度驚人 會微笑噘嘴
    但是,據5日美國《時代》周刊網站報導,人類又似乎多了一個「親戚」。發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雜誌上的一項有趣的新研究顯示,馬的面部與人類的面孔有些驚人的相似之處。 結果發現,馬和人類面孔的相似之處比我們想像的要多。 「馬和人類在基因上相差很遠,且面部形狀差異很大,我個人原本認為兩者沒什麼相似之處,」研究作者、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從事馬的社會認知和交流研究的博士生珍妮弗·沃森說,「但其實兩者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沃森和她的同事第一次用一種名叫「面部行為編碼系統」的技術繪製出了一張馬面全圖。
  • 決定一個家族能走多遠的是家族傳承——傅氏家族忠孝滿門
    內蒙傅氏家族是一個大家族,我是內蒙傅氏家族的一員,我的家族有一個家族微信群。這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群,提倡讀書,修身養性,倡導親情,是一個溫暖的親人集體。今天老叔讀了一篇好文章,就分享在群裡。這篇文章是《我下嫁的實用老公,拖著5個窮親戚》。還把自己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 19歲耶兒成全球最美面孔,豔壓神奇女俠,早就被帥哥拿下
    在全世界都被疫情而搞的頭昏腦脹之時,美國又發出了一個關於世界最美麗女人的排行榜,要知道往常年這個排行榜上總是會有我們喜歡的女明星,這些全球最美的面孔,有些經常都是我們的老相識,
  • 徐志摩口中的翡冷翠,一個被「獅子家族」守護了300年的古城
    一個學藝術的朋友強烈推薦我說:一定要去佛羅倫斯!佛羅倫斯位於義大利中部,在義大利語中,這個名字意為「百花之城」。不過,大家似乎更喜歡徐志摩對它的稱呼——翡冷翠。這個聽上去高冷又清雅,極具詩意的名字確實更符合這座古城的身份。佛羅倫斯市區至今仍保持著古羅馬時期的格局,城中多為中世紀建築。是一座非常古樸典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