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濤濤已經4個月了,但是體重只有10斤。濤濤從出生後便有吐奶的情況,媽媽起初以為是生理性吐奶,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吐奶並沒有有所緩解,反而愈發嚴重。
前幾天濤濤媽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孩子原來是牛奶蛋白過敏了。蛋白過敏會引起孩子的腸道不適。濤濤由於長期吐奶導致營養無法吸收,身高體重已經遠遠落後於同齡孩子,處於瘦小的水平,這讓媽媽後悔不已!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經歷過吐奶的問題,很多媽媽簡單地以為是生理性吐奶。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吐奶的那些事兒,教大家來分辨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以及如何預防寶寶吐奶!
一、吐奶、漾奶、噴奶如何來區分?
1、吐奶
寶寶吐奶是指餵奶後就有1-2口的奶水返流入嘴裡,從嘴角邊漾出來出來,也有少數情況是因為乳母在餵奶後不久,馬上給嬰兒換尿布而引起的。
一般情況下,生理性吐奶不會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可以視為正常現象。隨著月齡的增長,6個月內嬰兒吐奶就會自然消失,這種樣來不帶有壓力,就直接從嘴邊流出來,這樣不需要做特殊的處理,擦拭乾淨即可。
2、溢奶
溢奶是指嬰兒吃奶後,如果立即平躺在床上,奶液會從口角流出,甚至把剛吃下去的奶吐出來!餵奶後把寶寶豎抱一段時間,吐奶就會明顯減少。醫學上把這種吐奶稱為溢奶,他也是不帶有壓力的這種吐奶。
3、噴奶
噴奶是帶有一定壓力的,這個也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現象,主要是由於消化道和其他部位受到某些異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經反射性的動作。
寶寶嘔吐時奶水多是噴射性的,從嘴裡甚至鼻子裡湧出來。那麼這個咱們就注意和前面咱們講到的吐奶和溢奶不同的,吐的量會比較稍微多一點點,可以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會有張口伸脖子,痛苦難受的表情,有一點受到刺激的樣子,懷疑病理性原因!
二、如何區分生理性吐奶VS病理性吐奶?
寶寶多數情況為生理性的吐奶,與寶貝生理特點有關。 如果咱們能夠判斷這孩子是個生理性的,即不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寶寶體重、身高都在增加,寶寶精神狀態比較好,正常吃奶、睡覺,這種情況寶爸寶媽們不用特別的緊張。
病理性的吐奶為疾病引起的,嬰幼兒最常見的比如胃腸道感染(輪狀病毒、諾如病毒)、食物過敏、鵝口瘡、口角炎、維生素K1缺乏,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代謝性疾病、腦神經疾病等。
如果發現寶寶屬於反射性的嘔吐,甚至會有噴射性的嘔吐,壓力特別大,這樣會提示疾病的情況,我們就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三、寶寶吐奶的原因知多少?
01、寶寶的消化道不成熟
新生兒食管不成熟,會反向蠕動引起嘔吐,寶寶的胃在行屬於水平的,這樣形成容易吐奶的生理基礎了。
出生後第6周他才能建立有效的抗反流機制,而生理吐奶現象一直要到9個月以後,所以小嬰兒9個月以內的嬰兒很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而引起吐奶。
寶寶哭吵就很容易吐奶,所以寶爸寶媽們不要太緊張,大部分屬於生理現象,不要太緊張,一般在6-9個月以後才能慢慢地緩解。
02、生理性吐奶與護理不當有關係的。
1)母乳餵養姿勢不對
母乳餵養的時候,寶寶的嘴和乳房沒有緊貼,造成過多的空氣吸入,這個是引起寶寶吐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不正確母乳餵養寶寶吸進去的都是空氣,就很容易引起寶寶哭鬧,進而引起吐奶。
2)奶粉配方改變或濃度不適當!
很多寶媽喜歡頻繁給孩子更換奶粉配方,導致寶寶胃腸道要不斷適應新配方,增加胃腸道負擔,從而出現吐奶!
只要是通過我國配方奶粉註冊制度的奶粉,它營養成分都是符合營養標準的,所以只要寶寶吃了之後不過敏,體重身高都在正常的增長,就不要頻繁的去更換奶粉的品牌,也不要和別的媽媽們去比較,適合孩子的便是最好的,頻繁更換配方反而傷害孩子胃腸道,一個配方建議使用3個月以上!
3)奶液太涼或者是太熱了
奶液溫度太高或者太低都會刺激寶寶胃腸道,導致吐奶的發生。建議新手爸爸媽備背一個溫奶氣,溫度調到40度左右就可以了。
4)奶嘴不合適
開孔太小,寶寶需要很大的力氣來吸吮,然後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進入胃裡,這樣子吸入過多的空氣,就更加加重的吐奶。
開孔太大則容易被奶水淹住,淹住喉部,阻礙呼吸呼吸管的呼吸道的通暢,奶水特別充沛的話,容易到胃裡去。
5)奶量過多,或者是兩餐間隔的時間過短
寶寶胃容量比較小, 過度奶量導致孩子無法承受,增加胃部負擔,出現吐奶!
6)餵奶後對寶寶過度刺激
喝完奶之後寶寶情緒比較激動,哭吵、咳嗽或者過多的翻動寶寶,這幾種情況都會引起來寶寶吐奶增加。
生理性吐奶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一般不會有影響的,只要寶寶的體重身高正常增長,我們都不需要特殊的去處理,它也不必太緊張。
四、怎麼樣才可以減少吐奶?掌握5個原則
1、適量餵養,切勿過多,少量多餐,來減少胃部所承受的壓力
新生兒按需哺乳,一般2-3個小時一次,到後期3-4個小時一次,然後適量餵養,只要孩子生長發育是正常的,體重也在逐漸的增加,家長就不要太過於教條的去要求孩子吃多少。
2、及時拍嗝
每次餵奶中以及餵奶後,讓寶寶豎直趴在大人肩上,輕輕的拍寶寶背部,這個動作可將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以減少胃的壓力,這實際上就是要拍嗝。
3、餵奶的時候,中間應該暫停片刻,以便寶寶的呼吸通暢。
在餵奶的時候,寶寶整個的口腔是不能夠幫助他呼吸的,全靠鼻子,如果這個時候乳母的奶比較充沛的話,寶寶來不及吞咽吞咽,或者吞咽的動作不協調,容易引起寶寶吐奶,然後甚至是嗆奶。
4、奶瓶的開口要適中
建議家長根據孩子的月齡以及奶量的變化,及時給孩子更換奶嘴!
5、正確的母乳餵養姿勢
提倡母乳餵養,不要輕易的去放棄母乳餵養。媽媽和寶寶尋找最放鬆最舒適的姿勢,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不需要去特別刻意的去強調一種什麼樣的姿勢,放鬆的姿勢是最好!一般常用的姿勢有搖籃式、交叉式、側臥位、橄欖球式、半躺式、雙胎式。
6、在餵食完後,不要馬上讓寶寶平躺
爸爸媽媽幫寶寶上半身挺直,輕輕的拍他的背部。寶寶躺下的時候將寶寶的上半身要墊高一點,最好是右側臥位,這樣子胃中的食物就不容易流出來,即便流出來了,吐出來它也能夠流到一邊,不至於嗆到肺裡。
在餵食完後要儘量地安撫一下寶寶,不要讓寶寶有特別激動的情緒,也不要隨意的去搖動或者是晃動寶寶。
五、特殊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1)中毒嘔吐,超過4-6小時
2)無法進食情況下,仍在嘔吐
3)出現脫水、甚至休克表現,活動力下降;
4)嘔吐物含墨綠色膽汁、鮮血、咖啡色血塊、腹痛、腹脹、腹瀉、血便等
5)發熱、感染中毒症狀
6)懷疑吸入性肺炎
7)神經系統異常:精神萎靡、意識不清、抽搐、頭痛等
8)懷疑寶寶有前述病理性吐奶的病因!#寶寶吐奶#
參考文獻:吳澤. 會引起新生兒吐奶的疾病[J]. 婚育與健康, 2015(11):34-34.徐小麗. 綜合護理幹預對預防和減少新生兒吐奶的影響[J]. 今日健康, 2014(4):26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