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楊理銳 黃毅 實習生 劉金鳳
「原來蜻蜓有這麼多學問,這麼有趣,這麼美!」10月19日,昆明師專附小龍泉路校區「探究生物多樣性,生態文明共發展」科普周活動啟動儀式上,特別嘉賓「蜻蜓博士「張浩淼帶來的「水上舞者——蜻蜓和豆娘」的講座,令師生大開眼界。講座現場,同學們爭相搶答提問,正確回答問題的,還獲贈書籍或精美的蜻蜓書籤。
從工學碩士到農學博士
「蜻蜓博士」書寫人生傳奇
年輕的80後「蜻蜓博士」張浩淼,是個跨界研究的傳奇人物。他在大連工業大學就讀時,本科和碩士都是學化工,博士階段轉行研究蜻蜓。而這完全是他小時候的興趣使然。
張浩淼老家在黑龍江,從小就喜歡蜻蜓,幾乎每天都跑到河邊觀察蜻蜓,並把它們畫出來。大學學習期間,他開展了大量野外考察,並自學蜻蜓專業知識,2008年,他進入華南農業大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學習,獲得農學博士學位,深入研究蜻蜓分類。2012年,他進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學專業攻讀博士後。現在,他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生命條形碼南方中心,從事蜻蜓目的分類學和系統學研究。
張浩淼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中國香港)和國際蜻蜓研究基金會(德國)蜻蜓研究項目,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蜻蜓研究報告36篇,命名蜻蜓新種32種,新屬1個,出版《中國蜻蜓大圖鑑》等5本專著。
世界上有6000多種蜻蜓
雲南就有500多種
談及蜻蜓,張浩淼說:」黑龍江的蜻蜓與雲南的很不一樣,一個是古北界生物,一個是東洋界生物,黑龍江的蜻蜓數量和種群較大,但云南能見到更多珍稀品種。全世界有6000多種蜻蜓,中國有1000多種,是世界上唯一的蜻蜓種類超過1000種的國家,而在雲南,蜻蜓就有500多種。」他說,他和團隊曾經到美洲、歐洲和非洲考察蜻蜓,大家會儘量抓住蜻蜓活動的每一個狀態,力爭記錄到它方方面面的信息。「不管你發現的蜻蜓是普通種或者珍稀種,都會教給你很多東西。我做的是基礎科研,一生只能研究一小部分,時間根本不夠用,昆蟲是一個很大的種群,方方面面都值得人類去發現和探索。」
赤基色蟌、蝴蝶裂唇蜓、直升機豆娘、玉帶蜻……在昆蟲標本展覽區,張浩淼工作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特意將收藏的珍稀蜻蜓標本帶到學校,讓師專附小的師生們親身領會蜻蜓世界的無窮奧妙。
現場的「小志願者」、六(1)班的王柯予表示:「以前從來不知道蜻蜓還有那麼多種。學校經常有科普活動,從天上到地下,從天文學到植物學,非常喜歡。」五(1)班的黃正揚說:「看到了很多蜻蜓,非常美麗。既然雲南有那麼多蜻蜓,我們就要保護好它們。明年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大會,我很想去看看。」
昆明師專附小科學組徐瑞老師表示,聽了張博士的講座,收穫很大,對昆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學校注重科學的啟蒙,通過對我們身邊比較常見的動物、植物的一些科普,來幫助孩子們認識世界,學習更多生物多樣性的知識。」
啟動儀式上,師專附小的同學們還繪製了蜻蜓百米長卷,觀看了蜻蜓標本展,並發起了「保護生態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倡議。